?

鶴慶文廟御制碑刻匾額內容探討

2013-03-11 15:04鶴慶縣文管所云南鶴慶671500
大眾文藝 2013年9期
關鍵詞:文廟碑文

(鶴慶縣文管所 云南鶴慶 671500)

鶴慶文廟位于鶴慶縣城西南隅鶴慶一中內,是大理地區代表性建筑之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文廟宏整,甲于滇中”的贊語。文廟始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原稱玄化寺,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土同知高仲遷于今址。后明清兩代都有修建,形成一座完整的建筑群。

一、鶴慶文廟簡介

在自南而北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太和元氣坊、照壁、泮池、欞星門、孔子像、鄉賢名宦祠、大成門、文廟月臺、文廟大成殿、講堂、尊經閣,文廟月臺東西兩側有東廡、西廡、建筑區內還有蓮池、石山、采芹亭等,主體建筑先師殿為二層重檐歇山頂屋面,是保存較為完整的明代殿式風格建筑。整個建筑群體布局嚴謹,雄偉莊嚴,飛檐斗拱,彩畫雕刻非常精細,是滇西地區規模較大的文廟建筑之一,對于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明清時期的建筑特色和風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先后修復了大成殿、天子臺、欞星門、泮池、照壁、尊經閣、孔子像、太和元氣坊等。一九八七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相關碑刻輯略

據查,現存對文廟研究最早的資料是明代的幾通碑記:一是張志純的《鶴慶府學廟碑記》,其詳細描述了鶴慶文廟的始建和分布情況;其次是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焦韶撰文的《尊經閣碑記》詳細記載了尊經閣修建的過程;三是隆慶丁卯舉人莫讓仁《重修學廟碑記》詳細記錄了“正德十一年知府桑荊初,十五年參政姜忻、知府程道淵,祈汝東先后修葺之?!钡钠D辛和過程。

筆者根據現存的一些史料記載,輯錄補遺部分御制碑刻簡介如下:

(一)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立有三通碑:嘉靖皇帝敬一箴碑,御注程頤范浚五箴碑,圣諭碑。

(二)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由大學士張玉書奉敕書寫,鶴慶知府奉勒的八通碑:先師贊碑、顏子贊碑、曾子贊碑、子思子贊碑、孟子贊碑、訓飭士子文碑、儒學箴碑、臥碑?,F輯錄康熙皇帝御制六通碑文如下:

1.至圣先師孔子贊碑文

蓋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傳而圣人代宣其蘊。有行道之圣,德位以綏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憲。此正學所以常明,人心所以不泯也?;浕w,仰溯前徽,堯舜禹湯文武,達而在上,兼君師之寄,行道之圣人也??鬃硬坏梦?,窮而在下,秉刪述之權。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勛業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堯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則學術紛淆,仁義湮塞,斯道之失傳也久矣。后之人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為治國平天下之凖,其奚所取衷焉。然則孔子之為萬古一人也審矣。朕巡省東國,謁祀闕里,景企滋深,敬扌離 筆而為之贊曰:清濁有氣,剛柔有質,圣人參之,人極以立行著,習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極,惟后綏猷,作君作師,垂統萬古,曰惟堯舜禹湯文武五百余歲,至圣挺生,聲金振玉,集厥大成,序書刪詩,定禮正樂,既窮象系,亦嚴筆削,上紹往緒,下示來型,道不終晦,秩然大經,百家紛紜,殊途異趣,日月無逾,羹墻可晤,孔子之道,惟中與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孔子之德,仁義中正,秉彝之好,根本天性,庶幾夙夜,勖哉今圖,溯源洙泗,景觸唐虞,載歷庭除,式觀禮器,扌離 毫仰贊,心焉遐企,百世而下,以圣為師,非師夫子,惟師于道,統天御世,惟道為寶,泰山巖巖,東海泱泱,墻高萬仞,夫子之堂。孰窺其藩,孰窺其徑,道不遠人,克念作圣。

2.顏子贊碑文

圣道早聞,天資獨粹。約禮博文,不遷不二。一善服膺,萬德來萃。能化而齊,其樂一致。禮樂四代,治法兼備。用行舍藏,王佐之器。

3.曾子贊碑文

洙泗之傳,曾以得之。一貫曰唯,圣學在茲,明德新民,止善為期。格致誠正,治平以推。治德要道,百行所塞,篡承統緒,修明訓辭。

4.子思子贊碑文

于穆天命,道之大原。靜養勛察,庸德庸言。以育萬物,以贊乾坤。九經三重,大法是存。篤恭慎獨,成德之門。卷之藏密,礦之無垠。

5.孟子贊碑文

哲人既萎,楊墨昌熾。子輿辟之,曰仁曰義。性善獨闡,又言養氣。道稱堯舜,學屏功利?;突推咂?,并垂六藝??讓W攸傳,禹功□配。

6.訓飭士子文碑文

國家建立學校,原以興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朕臨馭以來,隆重師儒,加意庠序,近復慎簡學使,厘剔弊端,務期風教修明,賢才蔚起,庶幾撲棫作人之意。乃比來士習未端,儒效罕著,雖因內外臣工奉行未能盡善,亦由爾諸生積錮已久,猝難改易之故也。茲特親制訓言,再加警飭,爾諸生其敬聽之。從來學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學,學術事功源委有敘,爾諸生幼聞庭訓,長列宮墻,朝夕誦讀,寧無講究,必也躬修實踐,砥礪廉隅,敦教順以事親,秉忠貞以立志,窮經考義,勿雜荒經之談,取友親師,悉化驕盈之氣。文章歸于醇雅,毋事浮華;軌度式于規繩,最防蕩軼。子衿佻達,自昔所譏,茍行止有虧,雖讀書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語流言,挾制官長,或隱糧包訟,出入公門;或唆撥奸猾,欺孤凌弱;或招手朋類,結社要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鄉黨弗齒,縱幸脫裭樸,濫竊章縫,返之于衷,能無愧乎?況乎鄉會科名,乃掄才大典,關系尤鉅,士子果有真才實學,何患困不逢年?顧乃標榜虛名,暗通聲氣,寅緣詭遇,罔顧身家,又或改竄鄉貫,希圖進??;囂凌騰沸,綱利營私。種種弊端,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貴以正,若茲厥初拜獻,便以作奸犯科,剛異時敗檢逾閑,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為國家宣猷樹績,膺后先疏附之選哉:朕用嘉惠爾等故不禁反復惓惓,茲訓言頒到,爾等務共體朕心,恪遵明訓,一切痛加改省,爭自濯磨,積行勤學,以圖上進。國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爾身有榮,即爾祖父增光寵矣。逢時得志,寧俟他求哉。若仍視為具文,玩愒勿儆,毀方躍冶,暴棄自甘,則是爾等冥頑無知,終不能率教也。既負栽培,復于咎戾,王章俱在,朕不能為爾等寬矣。自茲以往,內而國學,外而直省鄉校,凡學臣師長,皆有師鐸之責者,并宜傳集諸生,多方董勸,以副朕懷,否則職業弗修,咎亦難逭,勿謂朕言之不預也,爾多士尚敬之哉。

三、御制匾額

文廟御制匾額有八額,康熙皇帝頒御書:萬世師表。雍正皇帝頒御書:生民未有。乾隆皇帝頒御書:與天地參。嘉慶皇帝頒御書:圣集大成。道光皇帝頒御書:圣協時中。咸豐皇帝頒御書:德齊幬載。同治皇帝頒御書:圣神天縱。光緒頒御書:斯文在茲。

以上御制碑匾出了“萬世師表”“與天地參”“斯文在茲”三額于一九九八年作了修復外,其余尚待修復。

鶴慶文廟自始建之時,就成了鶴慶廟學的中心,600多年來一直是鶴慶傳播儒學和弘揚儒家文化的中心場所,它承載和見證了鶴慶教育和儒家文化發展的過程,因此,充分挖掘文廟的文化內涵,對于研究大理乃至云南地區的教育和儒家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文廟碑文
讓傳統文化連接現代生活:陜西文廟發展的創新實踐
皇清誥封奉直大夫劉府君宜人祖姓孫太君“萬古流芳”墓志碑
祈求
彝族碑文略論
彝族碑文略論
文廟開筆大典
府文廟:走下神壇,走進民間
關于遼代翰魯朵的看法
關于重點保護和重建文廟的建議
快樂辭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