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達國家為什么應為生態問題承擔更大的責任
——從鮑德里亞的后現代觀點看

2013-04-06 20:00王曉升
山東社會科學 2013年8期
關鍵詞:鮑德里亞譯林資本主義

王曉升

(華中科技大學 哲學系,湖北 武漢 430074)

關于發達國家應該為當前的生態危機承擔更多的責任,人們至少提出三種觀點:第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它們的工業化過程中極大地污染了環境,他們負有重要的歷史責任,即使他們今天在生態保護方面做得很好,能源消耗更少。第二,發達國家把重污染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了,發達國家的過度消費導致了極大的污染,即使這種污染不是發生在他們自己的國家。第三,發達國家的人均資源和能源消耗是發展中國家人們的數倍。我們認為,這些說法都不是根本性的,這里還有更根本的理由。

一、生產的終結與需求的再生產

鮑德里亞認為,自從1929年的資本主義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系統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從具有明確目的的生產轉向“無目的的生產”。在1929年之前,資本主義通過工業化、機械化、規?;纳a體系來滿足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需求。而1929年開始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表明,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了生產過剩的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維持資本主義的經濟系統的運行,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了一個不斷創造需求的活動。只有產生了一定的需求,資本主義的經濟系統才能維系。在這樣的情況下,資本主義的社會系統開始致力于需求的生產。于是,它們的經濟系統從表面上看與以前一樣,都是要生產產品來滿足人們的需要,但是這種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經濟系統和社會系統生產出來的需求,而不是“真正的需求”。滿足這樣的需求所進行的生產就是一種“無目的的生產”,鮑德里亞將其稱為“生產的終結”?;蛘哒f,從表面上來看,這種生產是有目的的,而實際上失去了其原有的目的(沒有現實的使用價值)。在西方社會曾經有一個寓言故事,這個故事凸顯出資本主義社會中所出現的這種無目的的生產:一個商人自稱能夠讓瞎子購買眼鏡,讓沒有腳的人購買鞋子,讓禿子購買梳子,讓雙腿健全的人購買輪椅,如此等等。于是森林中的動物就對他說,你能讓森林里的動物購買防毒面具嗎?森林的空氣如此新鮮,購買防毒面具無疑是多余的。然而,商人十分肯定地說,他可以做到這一點。不久之后,森林中毒氣彌漫,動物都難以生存。這個時候商人出現了,他開始推銷防毒面具。在動物紛紛購買了防毒面具之后,有動物詢問,森林里排放毒氣的工廠是生產什么的?他說,那是生產防毒面具的。顯然上述的生產就是無目的的生產。應該受到指責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環境污染,而是這種無目的生產所導致的環境污染。

這就是說,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消費是受到調控的消費,是滿足那些“被生產出來的需求的”。鮑德里亞說:“自從生產得到完全的引導,即它同時從神話和受控變量中獲得力量(從1929年的危機開始,尤其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人們便進入這樣一個時期:不論是生產還是消費都不再有自身的確定性,也不再有各自的目的——兩者全都陷入一種循環、一種螺旋或一種超越它們的混雜,這就是增長?!雹脔U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頁。這就是說,自從1929年以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生產和消費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這里,消費是一種受誘導、受引導的消費?,F代商場上經常出現的各種營銷策略,都是通過不同的手段來引導和誘導人們消費,把他們不需要的東西轉變成為生活中需要的東西。在商場里,我們可以不斷地看到打折商品、虧本銷售的商品;在藥店里,我們一再被告知,我們缺鈣,必須早點補鈣;在時尚用品店的門口,我們一再被看作是傻冒過時的鄉巴佬。在這種被誘導、被引導的需求中,我們已經無法有效地區分,那些東西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那些東西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在這里,“真需求”和“假需求”無法區分開來了。按照鮑德里亞的概念,我們可以把它們稱為“仿真的需求”,即無法區分真假的需求。

不僅市場經濟系統本身必須把需求再生產出來,以便謀求經濟系統的良好的運行,而且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斷擴大國家的需求。國家設立宇宙飛船項目,展開航天計劃,實施核武器開發,如此等等。鮑德里亞說:“這是火箭和協和飛機計劃、全方位軍事計劃、工業園擴張計劃、社會和個體基礎設施計劃、培訓和進修計劃的階段。按照一種不惜任何代價的再投資要求(而不是根據剩余價值率),必須生產,生產什么都行?!雹邗U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頁。譯文略有改動。這就是說,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國家的這些需求都是為了維持資本主義經濟系統的運行而出現的,這種需求如同個人被引導和誘導而產生的需求一樣,無法區分真假的需求。滿足這樣的需求所進行的生產就是為了生產而生產。在這里,究竟是否果真滿足需求不重要,重要的是生產必須得到維持。人們常常指責西方社會的人們過度消費,然而人們卻忽視了,這種過度消費是這個社會持續運行所必須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社會系統患上過度消費的“強迫癥”。

一個社會為了維持自己的基本需要就必須生產,而這種生產所產生的污染是人類社會所無法完全避免的,但是為生產而生產,以生產本身為目的而產生的污染是必須避免的。然而,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人們正在為滿足“仿真的需求”而生產,這種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是為生產而生產。

二、生態危機是資本主義系統再生產所必需的

在許多人看來,現代社會所出現的生態危機的根源是資本家追逐剩余價值的必然結果。資本家全力推銷自己的產品,就是為了獲得剩余價值,而國家對付生產過剩的危機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要挽救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也是為資本家的經濟利益服務的。這種說法仍然是按照政治經濟學的模式來分析當代世界生態危機的經濟根源。而鮑德里亞卻反對用這種“生產主義”的模式來解釋,他主張用“符號政治經濟學”的模式來解釋。

按照符號政治經濟學的模式,1929年以后的資本主義的生產和消費進入了符號化的生產和符號化的消費的階段。在傳統的工業社會,生產是要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但是當大規模的生產導致了生產過剩而消費需求不足的時候,生產就不是滿足人們的真正的物質需求了。如果說這個時候人們有需求,那么這種需求是資本主義的生產系統“生產”出來的需求,是為了維持生產系統的運行而產生的需求。這個時候的生產是一種以生產為目的的生產,是“為生產而生產”。這種生產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在這里,生產在不斷地符號化。鮑德里亞挖苦地說,這是“政治經濟學的美學階段”③鮑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頁。。這就是說,在這里,人們的經濟活動看上去有經濟意義,而實際上沒有經濟意義,于是人們就需要一個“完美的托詞”來為這種生產作辯護。其中“短缺”和“危機”就是這樣的“完美的托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的“短缺”和“危機”,與剩余價值的生產沒有多大的聯系,而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體系的再生產有關。

“短缺”的概念是緊缺經濟中的一個有效概念。如果某種東西緊缺了,那么社會就必須努力把這種東西生產出來。如果能源短缺了,比如,老百姓為了維持日常的生活,需要一定的電能,如果電能無法滿足老百姓的這種需求,那么這就是短缺。但是,如果發電廠建得太多,而社會對電能的需求不足,那么這就會導致電廠倒閉,工人失業,經濟萎縮。于是,這個時候,政府就需要采取刺激經濟的政策,從而使工廠運行起來。在這里重要的不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而是經濟系統的健康運行。當西方社會進入了生產過剩的危機之后,經濟活動中所出現的短缺現象就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短缺”,而是社會意義上的短缺,是社會系統所生產出來的“短缺”。為此,鮑德里亞詢問這樣一個問題:“曾經有過真實的短缺嗎?”①鮑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頁。我們的回答是,當然曾經有過真實的短缺,但是在資本主義的富裕社會中所出現的短缺就不是真實的短缺,而是被人們生產出來的短缺,是人為制造的短缺。人們需要“短缺”這個美好概念來使“生產”獲得意義。為此鮑德里亞說:“經濟學為了自我生產(它從來都只是生產自身),需要短缺與富裕之間的這種辯證張力——但是系統為了自我生產,今天則只需要經濟學神話操作?!雹邗U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頁。政治經濟學需要借助于短缺和富裕的概念來進行自我生產,表明它在當代世界的價值,而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需要借助于政治經濟學的操作,即短缺與富裕的操作來進行自我生產。短缺和富裕不過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用來進行自我生產的一種操作手段。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態危機”恰恰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用來維持自我生產的一種操作手段。本來資本主義的生產系統失去了其原有的目的性,但是當“短缺”出現了的時候,生產似乎又有了意義。為此,鮑德里亞說:“為了重建目的性,為了重新活化經濟原則,必須再次造成短缺?!雹埘U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頁。

對于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來說,一旦“短缺”被生產出來,那么再生產過程就會啟動,資本主義系統就能得到維持,否則它就會發生社會崩潰?!吧鷳B危機”在這個意義上恰恰就是現代資本主義為維持系統的再生產而制造出來的。在鮑德里亞看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生態危機”與1929年的生產過剩的危機不同。生產過剩的危機是實實在在的危機,是由于社會總體的需求不足而產生的危機。而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生態危機”是一種真假難辨的危機。當我們說“短缺”是制造出來的、“生態危機”是制造出來的時候,我們并不是說這種危機完全是虛假的,而是說這種危機是真假難辨的。在短缺經濟的情況下,能源危機是生產能力不足所產生的危機。而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當社會把巨大的資源用于生產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的時候,為滿足那些仿真需求而進行生產的時候,這個危機究竟是真正的危機還是虛假的危機呢?用鮑德里亞的話來說,這是仿真的危機,超越了真假的危機。為此,鮑德里亞說:“這不再是生產的危機,而是再生產的危機(所以不可能確定這種危機中真相和仿像的狀況)。生態學,這就是生產在短缺的幽靈中重新找到源泉,生產重新發現自然必要性,重新鍛造價值規律?!雹荃U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頁。一旦“生態危機”出現了,挽救生態環境的產業就發展起來了,良好生態環境的“短缺”為再生產注入了動力。當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在短缺的幽靈中找到了生產的原動力的時候,人們再次看到了生產的必要性。一定經濟系統運行起來,工人就業了,政府維持下去了,資本家可以把工人約束在工廠中了。

三、環保是發達國家的國際競爭策略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楚而確切地看到,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情況完全不同。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生產是為了維持人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當一個社會為了維持其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生產的時候,它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由此所產生的環境污染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而在發達國家則不同,這不僅是因為它所生產的某些東西并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且還因為“生態危機”是它所需要的,它必須把“環境污染”制造出來,以便使人們看到生產的必要性,把“再生產”的機器啟動起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生態危機”是資本主義系統故意制造出來的(這不僅意味著“生態危機”的概念是他們制造出來,用于訛詐發展中國家,而且還意味著,這是他們為滿足“仿真的需求”而引發的。)比如,在20 世紀和21世紀之交,西方發達國家制造了所謂的“千年蟲”,他們妄稱,這個“千年蟲”可能導致全球的電腦系統的危機。顯然發達國家當時在電腦的使用和制造方面占據了主導地位。一旦這個危機被制造出來,西方許多人就可以就業。同樣,一旦“生態危機”被制造出來,西方國家的經濟系統就可以運行了。

從這里我們可以理解中國和西方國家最近在太陽能產業中所出現的貿易糾紛的實質了。本來,西方發達國家把“生態危機”制造出來是為了增加自己國家的就業,擴大自己在環保領域的優勢,從而解決自己國家中的需求不足。然而,恰恰在這個時候,中國的太陽能產業迅猛地發展起來,并大規模地向西方國家出口。這當然是西方國家所絕對不能容忍的。本來,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開發等等都是西方國家用來維持自我系統運行的重要手段,它們本打算可以以“生態危機”為借口,向發展中國家大量出口,從而維持它的自我運行。在這里,這些所謂的新能源究竟是否真正具有環保的意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里再生產的需要被生產出來了。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可以不要環保。應該承認,在我們國家,環境問題非常嚴峻,非常值得我們重視,但是,我們的環保與西方發達國家所提出的環保不是一個意思。在西方發達國家,環保是為了增加就業,是為了擴大對外貿易,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而在中國,環保是為了維持自我生存和發展。我們的環保是真正的環保,而他們的所謂環保是環保的“仿真”,是為了維持資本主義系統“再生產”所進行的環保。他們所說的環保是一種國家意識形態,是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梢钥隙ǖ卣f,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西方發達國家會越來越多地使用環保策略來調整國際利益關系。從本質上來說,他們并不是要控制環境污染,相反他們需要污染,只要污染存在,資本主義系統就能得到維持。至于這種污染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西方國家所出現的悖謬情況:一會兒他們要大力發展核能,這是因為核能可以減少大氣污染;一會兒他們又要限制核能,甚至要完全關閉核電廠。實際上,在這里,核電廠究竟對于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再生產得到了維系。創辦核電廠,然后又關閉核電廠,這個過程肯定會造成巨大的浪費。然而,正如鮑德里亞所說的那樣,“浪費”是短缺經濟中的概念,在發達國家中不存在這樣的東西,這是再生產所需要的。在他們那里,浪費變成了必要消費。它有效地解決了需求不足。這次許多國家關閉核電廠是日本“福島核危機”的結果。資本主義社會需要這樣的“危機”。這再次表明,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危機”是其維持自我生存的重要方法。如果沒有危機,他們也必須把“危機”制造出來?!爸袊{論”就是他們處心積慮制造出來的“危機”。

在當代中國,我們所需要解決的最緊迫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地生產產品,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需求。因此,這需要投入巨大的經濟資源。如果把大量的資源用于軍工生產,這必然會加重生態危機。然而西方國家為了它們的系統再生產的需要,把大量的先進武器放在中國的“家”門口。他們把這種做法稱為“再平衡”。這究竟是什么意義上的平衡呢?這是“恐怖平衡”!它這是在逼迫中國不斷加大武器系統的開發和投入,而這種投入反過來又被它們看作是“威脅”。顯然,這種威脅就是他們自己有意制造出來的。關于這一點,鮑德里亞早就進行了分析。按照他的看法,西方發達國家為了保證系統的運行,為了保證經濟的“持續、健康的增長”,需要有對手,需要把對手的威脅凸顯出來。他說:“必須有兩個超級大國才能維持一個受控的世界:唯一的帝國可能因自身而崩潰??植赖钠胶庵徊贿^是建立受到調節的對立,因為這一策略是結構性質的,從來都不是原子性質的?!雹脔U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頁。鮑德里亞的這個分析本來是用來說明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在原子武器上所體現的恐怖平衡。在鮑德里亞看來,這種恐怖平衡是美國維持自我生存的手段。過去,它通過這種恐怖平衡搞垮了蘇聯,如今它又試圖如法炮制地搞垮中國。這樣,它就可以迫使中國進行武器系統的開發,這不僅容易拖垮中國的經濟,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當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出現的時候,它又要與中國一起進行控制“生態危機”。

如果西方發達國家果真關注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生態危機,他們是否應該放棄這種“恐怖平衡”的策略呢?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夠真正地解決“生態危機”。如果他們放棄大規模的武器生產,放棄耀武揚威,那么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就會大幅度減少,他們提出的所謂“生態危機”就可以極大地得到緩解。但是,他們卻不斷地制造國際緊張局勢,竭力推動人類社會把有效的資源用于生產和制造“殺人的武器”。

這再次表明,西方發達國家不需要解決生態危機,他們需要制造“危機”,從“生態危機”、“恐怖主義”到“安全危機”都是發達國家所需要的。有了這些“危機”,他們才能繼續存在和發展下去。

四、生態危機與“恐怖主義”

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來說,“生態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意識形態化了(鮑德里亞不喜歡說這是意識形態,他稱之為“仿真”。在他看來,這種“生態危機”是一種仿真的生態危機),成為維持其社會控制和社會穩定的手段。不過,其使用的方法卻非常特殊。這種特殊性表現在,它運用了一種類似于“恐怖主義”的方法來維持自己的統治。當西方國家大談所謂“生態危機”的時候,它就是要向人類表明,全人類正在面臨著生存危機,即人類面臨著“死亡威脅”。發達國家正在用“生態危機”對全人類進行“死亡威脅”。這種恫嚇和威脅,與恐怖主義者對他人的生命的恫嚇和威脅有類似之處。我們常常說“恐怖主義者”威脅無辜者的生命,并借此迫使對手作出妥協?!翱植婪肿印睍讶魏我粋€人的生命置于危險之中,而不會對受威脅的人做出區分。當某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生態危機”的概念對所有的人進行恐怖威脅的時候,他們是不區分威脅對象的。特別殘酷的是,這些“恐怖主義者”以那些生活在貧困中無辜者的起碼生活條件為代價,與他的對手討價還價。他們用威脅他人特別是那些貧困者的生活(life,在英文中生活與生命沒有區分)的方式來獲取自己的利益(贖金)。他們的持續發展就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向他們所支付的“贖金”。他們確實類似于向貧困者勒索贖金的“匪徒”。如果用鮑德里亞的話來表達的話,那么這就是,“這里排除了有關受害人無辜的道德考慮”①鮑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世界氣候大會”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恐怖主義者的勒索和討價還價。這種勒索和討價還價所得到的結果就是資本主義系統的再生產得到維系。在這里,如果可以用鮑德里亞的類似說法來表述的話,那么這就是“生態的恐怖主義”②鮑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頁。。

某些西方發達國家是制造危機的能手,也就是“恐怖主義”的能手。他們致力于渲染“危機”、“恐怖”、“威脅”。他們通過這種“恐怖威脅”獲得了大量的“贖金”——大量的軍火的訂單。今天,他們試圖通過“生態危機”來再次獲得“贖金”。而當中國的企業把太陽能產品生產出來,并向他們銷售的時候,他們不樂意了,因為他們用恐怖威脅所得來的“贖金”被其他人意外地“搶”走了。他們拿出一副關心人類安全的面孔來,要讓人類生活在更加安全的環境中。在鮑德里亞看來,這種安全的環境類似于一口“棺材”。比如現代各國為了實現自身的安全,都大量購買武器(加劇環境危機),從而實現了“恐怖平衡”。在這種“恐怖平衡”中,大家都安全了。但是,這是在死亡恐懼中所獲得的安全。這就類似于人們生活中“棺材”中所獲得的安全:“為了不讓你死,用一口棺材圍住你?!雹埘U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頁。不僅武器系統是如此,而且我們的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是如此。就生態環境的問題來說,每一種環境的問題都帶來巨大的產業發展??諝馕廴編砹丝諝鈨艋鞯陌l展,自來水的污染帶來了凈化水產業的發展。我們努力生產更多的東西把自己保護起來?!吧鷳B危機”調動了這些保護層的生產。然而這些保護層的生產究竟加重了生態危機還是解決了生態危機呢?當我們用一層層的“棺材”把自己保護起來的時候,我們果真安全了嗎?為了對付一個恐怖主義者,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佩槍?如果所有的人都佩槍了,那么我們是不是更安全了呢?鮑德里亞說得好:“環保是污染的工業延伸?!雹荃U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頁。許多所謂的環保產品并不消除污染,而是繼續制造污染。為此,鮑德里亞說:“我們的整個技術文化創造了一個人為的死亡環境,不僅武器在各處仍然是物質生產的范型,而且我們周圍的機器和任何最小的物品也都構成了死亡視野,這是一種不再可能化解的死亡,因為它已結晶,已處于打擊范圍之外?!雹蒗U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頁。當然,極端地說,我們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是被用來保護我們的生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東西都是“棺材”。這種說法顯然過于極端。鮑德里亞的說法主要是針對發達國家的情況來說的,而不是針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的。在那里,所有人的基本生活條件已經得到保證,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資本主義的經濟系統的運行,資本主義國家卻借助于“死亡威脅”來促進生產,保證生產的持續進行。在這里,生產的目的越來越變成保證生命安全的生產,即“生命的無限積累”,從武器系統到“生態環境”莫不如此。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這種“生態恐怖主義”正在不斷地加劇著生態環境問題。如果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鮑德里亞的這個說法的時候,那么我們確實需要問一問:當西方社會把大量的資源用來生產“棺材”的時候,那么這個社會究竟在走向生命還是在走向“死亡”呢?鮑德里亞對西方社會的這個提醒值得西方人深思。

當然,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的情況不一樣,我們需要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我們這里,“生態危機”這種說法就不成立了。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我們這里不存在生態問題。恰恰相反,這種生態問題需要我們嚴肅、認真地對待。但是,我們萬不可陷入西方人所謂的“生態危機”的陷阱之中。

猜你喜歡
鮑德里亞譯林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以譯林版《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為例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以譯林版《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為例
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與形而上學——對鮑德里亞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批判性反思
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的旋渦中
鮑德里亞技術哲學研究綜述
關于鮑德里亞《生產之鏡》研究的文獻綜述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重要更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