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屆三中全會賦予農民更多權利

2013-04-07 01:09
山東農機化 2013年6期
關鍵詞:體制公共服務城鎮化

本刊訊: 著名農業和農村問題專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朱信凱教授,近日發表署名文章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進行了權威性解讀。

文章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到了諸多涉及“三農”的內容,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這些都集中反映了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賦予農民更多權利。不僅要賦予在農村進行生產的農民更多權利,同時也要賦予已經轉移到城鎮的農民更多權利。

如何處理好城鄉關系、縮小城鄉差距,是諸多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和城鎮化深入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的課題。而中國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又不同于其他國家的二元結構問題,其特殊性在于,中國不但存在著二元的經濟結構,而且存在著特殊維系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的體制機制。城鄉二元體制曾經為中國快速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大幅降低了中國高速發展過程中的制度成本。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二元體制社會對農民權利和農業剩余的剝奪日趨嚴重,農民通過家庭承包經營獲得的制度紅利逐漸被消耗殆盡。城鄉二元體制機制不但阻礙了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城鄉資源的優化配置,還阻礙了農民充分享受現代化發展的成果,從而阻礙了“四化”同步協調發展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這正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的根源。

文章認為:要想賦予農民更多權利,改革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是關鍵。雖然十八屆三中全會沒有明確提出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改革,但是在《決定》中提到的“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等都是對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改革的回應。城鎮化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農民的轉移和城鎮化,也就是農民市民化。在城鎮化過程中,要注重城市對農村轉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在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方面提供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務和權益。同時,也要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改革,賦予農民更多的基本權益。這隱含著農民通過土地確權、同地同價等制度,實現同地同“權”,獲得土地收益,從而公平地分享現代化發展的成果。這樣,進城農民能夠公平地享受城鎮化的成果,留在農村的農民也獲得了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務農收入的空間。

文章說:農民更多權利的獲得同樣依賴于良好的經濟體制。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城鎮化的進程也同樣需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的城鎮化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變遷模式:自上而下的城鎮化和自下而上的城鎮化,前者是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而后者是由市場誘導的自發型的誘發性制度變遷。新型城鎮化應該強調尊重市場,尊重農民的產權和自由交易權,強調在公平競爭下讓人口和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要賦予農民更多權利,尊重農民的意愿,不能人為造城。而政府更多的是在城鎮規劃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

文章提出: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必將促進我國的快速全面發展,也為農業、農民、農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促進中國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農民將獲得更多的權益,分享更多的現代化成果。

猜你喜歡
體制公共服務城鎮化
公共服務
試論烏俄案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家鄉的城鎮化
建立“大健康”體制是當務之急
為“三醫聯動”提供體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辦醫體制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