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鴻銘,不合時宜的大師

2013-04-11 01:48張獨白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4期
關鍵詞:辜鴻銘文明

文_張獨白

辜鴻銘,不合時宜的大師

文_張獨白

辜鴻銘(1857.07.18-1928.04.30)是一位飽受譏諷的人物,其倡言一夫多妻的“茶壺理論”,在新文化時期臭名昭著。王小波在雜文《洋鬼子和辜鴻銘》里說:“清王朝垮臺后,不準納妾也不準打屁股,但這種精神還在,終于在‘文革’里達到了頂峰。在五四時期,辜先生被人叫作老怪物,現在卻被捧為學貫中西的文化怪杰,重印他的書。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也許,是為了讓虐待狂的洋鬼子再來喜歡我們?”

現在寫辜鴻銘并不討好,尤其是在快餐式閱讀的傳媒界。2011年,辜鴻銘的銀幕形象出現在《建黨偉業》中,留給人的觀感還不算太糟,這多少讓人有了好奇心,也有了重新審視這位民國怪才的機會。

大凡反對一個人、對別人寫了什么看也不看就批評的,都是不謙虛的人。王小波至少看過辜鴻銘的一些文章,在90年代發些時論是應該的,但不能否認辜鴻銘先生的價值,尤其是在教育領域的價值。比如他的語言學習方法,他對西方文明的洞察。

辜鴻銘之反對西方文明,確有偏頗和極端之處可以商榷,但是,這也是基于其對西方文明的了解。同樣的,我們今天要反對辜鴻銘,也應該去了解,他究竟寫了什么,做了什么。

比如他說納妾有理,但辜鴻銘先生本人卻并沒有納妾。而在男女平權方面,他還認為,中國女子的地位一直比西洋女子高,中國人的婚姻尊父母之命,注重女人的廉恥名節,西洋女子不一樣,為求偶殘酷競爭,在社交場合取悅男人。這樣,美貌者占了優勢,而相貌平常、但溫柔賢淑的卻吃虧,也就是說,西洋的婚姻自由是不道德的,它損害了女人的人格,驅使她們獻身以釣取男人的歡心……

辜鴻銘精通西方經典,后轉而鉆研國學,民國時期享有“學貫中西”的名聲。林語堂稱他“英文文字超越出眾,二百年來,未見其右。造詞、用字,皆屬上乘”,更進一步稱贊道:“他具備一流的才智,最重要的是,他所有的見識和深度,非當代人所能有?!?/p>

林語堂的評價之所以值得重視,不僅因為他英文也好,更重要的是,林還是一位對西方文明有敬意的基督徒。

上世紀初,辜鴻銘在西方的名氣遠遠大過他在國內的名氣,一度與泰戈爾一起被看作是東方文明的代表人物,1913年他倆同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大批評家勃蘭兌斯則稱辜鴻銘為“現代中國最重要的作家”。

同時,辜鴻銘將《論語》、《中庸》和《大學》譯介到西方,在歐洲極力鼓吹儒家文化和來自古代中國的文明。他往往還被看作是一位哲學家、一位“醇儒”、一位狂放的君主制擁護者。在中國的各類記載中,關于他留辮子、支持婦女纏足、參與清帝復辟以及其它堂而皇之做出的各類引人發笑的行為不勝枚舉。

如今,對這位傳奇人物做出評價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他生存及活動在一個特殊的時代,很難用一把恰當的尺子去衡量他的短長。洋人曾說:“到北京可以不去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惫鉴欍懙膿碜o者對這類掌故津津樂道,但往往忽視了其時代背景下的凄楚。這位文化史上的怪杰,企圖在一個中華文明最為弱勢的時代向西方逆向輸出中華文明,免不了常常被當作籠中的表演者。

半路出家的天才

辜鴻銘于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上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本名叫辜湯生。他的祖先從福建泉州惠安縣——那個因生活著漢族血統正宗,民風健樸,后來又產生了獨特服飾的惠安女而聞名的地方,遷往南洋,經歷數世,在當地頗有聲望,也積累下豐厚的財產。他的父親在英國人經營的橡膠園里當總管,而他的母親,據稱是一位講英語和葡萄牙語的西洋人。辜鴻銘很少提到他的母親,第一個提到這位女士是歐洲人的是周作人。

百年以來,中國學者和作者對辜鴻銘的古怪品位以及驚人的學習能力一直津津樂道。自10歲被義父布朗(其父親的東家)帶回英國后,辜鴻銘從西方經典文學著作入手,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迅速掌握了英語、德語、法語、拉丁語、希臘語,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愛丁堡大學,師從著名歷史學家、作家托馬斯·卡萊爾。后者在當時的英國文壇享有頗高的地位,亦是其時歐洲文化界的一個異數——他極力譴責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端,對中國古代“文人當政”的統治模式情有獨鐘,甚至將中國皇帝稱為英雄和勤勞的偉人。

當時,隨著滿清國力的衰退以及西方近代工業文明帶來的極大優越感,曾一度流行于歐洲的“中國熱”早已陷入低潮。在文學作品中、在報紙上,這個遙遠東方的龐然大物已然不再值得敬畏,常常成為嘲弄和貶斥的對象。在這樣的潮流下,又恰恰接觸到托馬斯·卡萊爾這樣一位“逆流而行”的導師,辜鴻銘成長與接受教育的土壤無疑具有超乎尋常的厚度與復雜度。

有不少論者提到,辜鴻銘之所以總是挖苦歐洲人乃至西方文明,不免與他幼時在海外受到歧視有關??v觀其一生,以其言行文章為參考,辜鴻銘選擇中國、選擇君主制、選擇他沒有“童子功”的國學,無疑帶著濃厚的精神與情感上的傾向,而他的文章與言行,更像是在為這樣一種選擇作注腳——用無懈可擊的語言、機敏的反應,和鎮定自若的雄辯功夫,將自己的情感和意見裝飾起來。這使他——無論人還是言行與作品都充滿魅力,但往往也顯得不夠嚴謹與可靠。

林語堂的評價之所以值得重視,不僅因為他英文也好,更重要的是,林還是一位對西方文明有敬意的基督徒。

蔡元培留學時,辜鴻銘在歐洲已經才名動人;爾后林語堂來到萊比錫大學時,辜鴻銘的著作已成為學校的必讀書。20歲那年,記憶力超群、極具學習天賦的辜鴻銘成為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隨后去牛津大學進修,并赴意大利、奧地利、德國等地游學。數年間求學于萊比錫、愛丁堡、伯明翰、柏林、巴黎等著名大學,憑自己的天賦與勤奮,掌握了十來門外語,獲得了十幾項文憑、學位,成為當時青年學者中的佼佼者。

關于辜鴻銘的皈依儒家以及回到中國,存在著數種說法,有講解為他是繼承父母遺命的,亦有考據為其受到福州教案影響的。據駱惠敏考證,辜氏于1879年首次來到中國,最先抵達的地方是福州,并迅速完成了從一個歐洲啟蒙思想學徒到一個中國主義者的轉變。他當時寫下一首英文詩,在最后一節寫道:

“我們不需要牧師的幫助

但刮光臉的、留胡子的牧師都來了

我們不想聽陳腐宗教的啰嗦

只要科學和成長的知識

還要我們大公無私的統治者

將你們掃出我們的國土,如風卷走塵埃?!?/p>

而據辜鴻銘本人40多年后的回憶,大約在1881年末,他在下榻的賓館認識了江蘇學者、翻譯家馬建忠。因為后者中文官話說得不流利,兩人用法語交談。這次會面對辜鴻銘產生了不小的影響,3天后他便辭去在新加坡英國殖民政府的職務,準備回到中國。并為此開始蓄起發辮,改穿中國服飾,以一種極大的熱情,“回到中國人群之中”。

他住在香港,開始跟塾師學《四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洞髮W》里這句講洗澡的話給辜鴻銘留下了至深的印象。他想到,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嘗不是如此。聯想到基督徒的每日懺悔,辜氏決意要使自己廢舊圖新,追求中國精神,并使之完美。由此,為自己取字“鴻銘”。鴻是大的意思,成湯在洗澡盆上刻寫警語,辜鴻銘將之放大,刻在心中。

幾年以后,約在1885年,經廣州候補知府楊玉書引薦,辜鴻銘加入晚清重臣、洋務運動領袖、兩廣總督張之洞帳下,被委為洋文案,辦理邦交諸務。同時,也跟隨進士出身的張之洞正式學習國學,其時,辜鴻銘已近30歲。

才名動人的怪杰

辜鴻銘有英文著作《清流傳》(后譯為《中國的牛津運動》)及《春秋大義》(后譯為《中國人的精神》)。而其將“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大學》用典雅的英文譯出,并別出心裁地引用歌德、莎士比亞、康德等西方大作家和哲學家的文本來對經文進行注釋與參照,這是一件前無古人的壯舉。

辜鴻銘譯經,始于1898年的《論語》,終于1915年的《大學》。這正是列強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蠶食滿清,并強勢向中國輸出西學的年代。中國被描述為愚昧、落后、野蠻、頑固的帝國,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也在被傳教士、漢學家、冒險家們以各種方式妖魔化。而這樣的現代化浪潮,顯然影響到了中國本土的學子和思想界。

在歐洲游學十多年,精于別國語言及西方文學及文化的辜鴻銘對西方近代物質文明并不買賬,這也許與他深受浪漫主義影響有關。當他回國、親身接觸到在內心里一向向往之的故國生活,又擁抱了儒家文化,研習過六經子史之后。他在西化浪潮中逆流倒向傳統儒家思想的行為反倒顯得理所當然了,至少并非胡適所稱的“立異以為高”。

在其譯經的序中,辜鴻銘寫道:“我們希望有教養有頭腦的英國人,抽出時間來讀一下我們的譯本,藉此檢討一下他們對中國人的既有成見,改正這些先入之見,修正對中國人和中國的態度,進而改善兩國關系?!彼f,誠如托爾斯泰伯爵所言,這些人向中國、日本,出口文明,他們倒是應當認真地想一想,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如果評判文明的標準是能否讓富人們盡情享樂,那中國文明無疑是失敗的,但如果以一個民族是否有強大有效的道德責任感來評價其文明,那……恰恰相反,它非常成功……觀察中國,你必須看它的本質,它的道德,而不是糾纏于它有沒有電燈。

他認為,真正的文明并非體現或決定于西方高標的民主、科學與法制,而在于建設人類強大的道德責任感。無疑,他的譯經,帶有極強的目的性與策略性,要向西人展示且證明,中華文明可以培養出具有人性和道德承擔的君子,是真正的文明。

也正因為辜鴻銘的譯作帶著這樣的目的性,在具體的翻譯上又使用了種種作用于西方讀者的策略,引來了以王國維為代表的批評者。

1906年,年屆而立的王國維在上?!督逃澜纭钒l表“書辜氏湯生英譯《中庸》后”,對其譯作進行了不留情面的否定評價。王國維認為辜譯《中庸》“大病”有二,一在于用空虛廣莫的語言翻譯儒學概念,致“古人之說之特質,漸不可見,所存者膚廓耳”;二在于“用西洋之形而上學釋此書”,未免流于附會。

粗泛講來,王國維在此強調了翻譯文本語言須精確及忠實于原文,而辜鴻銘更看重該譯作在現實里所能起到的功用。不可否認的是,辜鴻銘明確指出自己的翻譯目的是“讓普通英語讀者能看懂這本給了中國人智力和道德風貌的中文小冊子”,因此他努力“使孔子及其弟子的談話方式,就像有教養的英國人在表達與這些中國俊杰同樣的思想時一樣?!?/p>

林語堂在《從異教徒到基督教徒》一書中寫道:“他(辜鴻銘)了不起的功績是翻譯了儒家《四書》的三部,不只是忠實的翻譯,而且是一種創造性的翻譯,古代經典的光透過一種深的了然的哲學的注入。他事實上扮演東方觀念與西方觀念的電鍍匠?!?/p>

因博學善頌的才名以及著述翻譯造成的影響,再加上其觀念在當時的突兀,十九至二十世紀之交時,這位主動成為中國人的學者聲望漸漸走向頂峰。

尊王的浪漫派

1893年末,由辜鴻銘謀劃和擬稿,張之洞以《設立自強學堂片》上奏光緒皇帝,籌建由國人自力建設、自主管理的高等學府——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得到欽準。學堂正式成立后,蔡錫勇擔任總辦(校長),辜鴻銘任方言教習,深受師生歡迎。

在當時,辜鴻銘的言行還不能算保守,雖然他回國后就換上了長袍馬褂,但仍以自己的言行,對洋務運動進行了實質上的支持。他訂閱上百種世界各國報刊,但凡看到有新發明及有關時事,必向張之洞逐句詳解,而張之洞“輒危坐安樂椅中傾聽不倦”。文史學家王森然在其《辜鴻銘先生評傳》中寫道:“所有湖北新政策畫,一切事宜,胥由(辜)先生建議,梁(鼎芬)從旁贊助,文襄立予施行,故當時湖北氣象燦然一新,為各省冠,先生之力也?!薄跋壬砸粚W者,對于民族思想之發展計劃,真知灼見如此,究不失為一時之俊杰矣?!?/p>

辜鴻銘以其出色的智慧和外交才華,協助張之洞創辦名聞全球的漢陽鐵廠和兵工廠等洋務,為湖北新政立下汗馬功勞。張之洞曾對左右說:“辜先生經綸滿腹,的確是杰出之才?!钡导孜鐟馉幥昂?,中國維新思潮漸漸劇烈之時,辜氏漸漸趨于保守。因其對西學的知覺和見解都遠較當時國內一般智識者為深,當激進者看到西方文明帶來的種種進步與可取之處時,師承卡萊爾的辜鴻銘卻不僅對西方近代文明持批判態度,更不看好其在中華大地上的施行。

甲午戰敗后,張之洞讓其籌辦一個譯介西學西政的報紙,辜鴻銘斷然拒絕,聲稱即使有上諭也不從命。事后,他專門擬就《上湖廣總督張書》,大講儒教尊王之旨、義利之辨、忠恕之道,備陳西學西政之失,稱“好論時事,開報館,倡立議院”,是西洋亂政之所由來,而且“民氣一動,不可復靜,馴至辨言亂政,將不可收拾”,總之,既危害君權,又惑亂民心。一些研究者指出,此文可視為辜鴻銘從究心西學到徹底轉變為一個文化保守主義者的標志。后來,他進一步認為:“以歐美的學說,變更中國的政制,這是亂中國有余,救中國不足?!?/p>

《清流傳》包含《中國牛津運動之內情》與《張文襄幕府紀聞》兩部分,嚴格說來可算小冊子,但其中間接展現了辜鴻銘對西方文明走勢的判斷,以及對中華文明的愛與擔憂。而在《春秋大義》(《中國人的精神》)這部令歐洲轟動的作品中,他更以一戰為線索,明確預言了西方文明的崩潰。他指出,在西方的文明體系下,社會若非進入軍國主義,便會陷入無政府主義?!吧鐣幕A是律師和法律——武力和欺騙,它不是一種道德的基礎?!痹凇肚辶鱾鳌分?,他甚至成功預言了大蕭條和法西斯主義的出現。

但顯然,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歷史沒有給出一個用辜氏所言的“用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感化和教育蠻夷”的現實條件,相反,其口中“中國人的精神”在西學以及另一種本土化西學的進攻下,在中國已基本喪失了生存的空間。

在《春秋大義》中辜鴻銘這樣寫道:“在此,我可以指出,美國人發現要想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是困難的,因為美國人,一般說來,他們博大(broad),純樸(simple),但不深沉(deep)。英國人也無法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因為英國人一般說來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因為德國人特別是受過教育的德國人,一般說來深沉,博大,卻不純樸。在我看來,似乎只有法國人最能理解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固然,法國人既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也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但法國人,法國人民卻擁有一種非凡的,為上述諸民族通常來說所缺乏的精神特質,那就是‘靈敏’(delicacy)。這種靈敏對于認識中國人和中國文明是至關重要的。為此,中國人和中國文明的特性,除了我上面提到過的那三種之外,還應補上一條,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靈敏。這種靈敏的程度無以復加,恐怕只有在古代希臘及其文明中可以望得到,在其他任何別的地方都概莫能見?!?/p>

顯然,辜鴻銘仍可劃入浪漫主義者的行列,雖然他皈依儒家,雖然他提倡“尊王”,甚至用令后人覺得肉麻的語言贊美慈禧太后,稱她為一位公正而高貴的女性。

歷史沒有給辜鴻銘“用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感化和教育蠻夷”的現實條件,他口中的“中國人的精神”在西學以及另一種本土化西學的進攻下,在中國已基本喪失了生存的空間。

被八卦包圍的保守者

后世辜鴻銘的推崇者,一則喜歡列舉西方名人對其贊頌之辭,一則津津樂道于那些顯示其機敏、急智、超群記憶與辯才的段子。

比如,辜鴻銘倒著看一份英文報紙,遭到外國人嘲笑。他隨即驕傲地表示,英文太簡單,若不倒過來看,簡直沒什么意思,接著便用標準的倫敦腔朗誦之。

又比如,有大量各國名人前去北京東城椿樹胡同拜訪辜氏,但他不點電燈而點油燈,煙氣撲鼻,洋人中有說這燈不亮的。辜鴻銘答稱,東方人講究明心見性,不像西人專務外表,心明了燈自然就亮了云云。

此一類八卦,往往反倒坐實了辜氏文化明星的身份,對其形象有損無益。在北京大學任教時,辜鴻銘梳著小辮走進課堂,學生們哄堂大笑,辜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笔聦嵣?,無論強要給辜鴻銘戴上一頂國學大師甚至中華脊梁的帽子,還是將他斥為一介極端保守與反動的腐儒,大約都有心中盤著辮子的嫌疑。

這位出生在馬來西亞、畢生竭力鼓吹中華文明的華僑,促成了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學院的誕生。如林語堂所言,他是一位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杰出溝通者,并擁有傳奇般的一生。他基本認為西方應學習東方文明,早期側重于為東方文明謀求生存權,后期則將古老的中華文明視為人類社會的唯一出路。在宣揚儒家文明優越的同時,他也提倡東西文明的互補,在這一點上,辜鴻銘走在了世界前面。而其地位,亦毋需用與托爾斯泰通信,毛姆前往拜訪并接受訓斥,芥川龍之介稱“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之類與國際文化名人的聯系來烘托。

溫源寧為其總結道:“一個鼓吹君主主義的造反派,一個以孔教為人生哲學的浪漫派,一個夸耀自己的奴隸標識(辮子)的獨裁者;就是這種自相矛盾,使辜鴻銘成了現代中國最有趣的人物之一?!?/p>

而辜鴻銘本人非常喜歡引用孟子的一句話,“豈好辯哉,予不得已矣!”

猜你喜歡
辜鴻銘文明
傳統文化衛道士辜鴻銘
請文明演繹
多元文明,照鑒共同未來
讓文明之花持續綻放
漫說文明
對不文明說“不”
辜鴻銘戲弄袁世凱
最尊貴的中國人
文明歌
論馬修·阿諾德對辜鴻銘文化思想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