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媒體“主觀驅動”干預與政府公信力維護

2013-04-12 13:41
關鍵詞:公信力公眾監督

王 洪 彬

(大連海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現代媒體“主觀驅動”干預與政府公信力維護

王 洪 彬

(大連海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網絡、手機等現代媒體的迅速普及,優化了傳統大眾傳播媒介的信息傳遞方式,為公眾表達意見和建議提供了相對通暢的渠道,同時,其表現出的“主觀驅動”式媒體干預態勢,也給政府公信力的維護和提升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目前,為高效化解政府網絡輿情危機,有效提升和維護政府公信力,政府及工作人員應該高度重視現代媒體的信息傳遞優勢,積極轉變履職觀念,不斷提升自身信息處理及網絡輿情應對技能,并基于現代網絡媒體的發展建立綜合性的信息處理平臺,科學規范和引導現代媒體的發展,以實現政府與公眾高效的信息溝通。

現代媒體;政府公信力;主觀驅動;媒體干預;維護

21世紀,隨著計算機與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媒體干預政府公權力運用及公共事件處理的媒介已經突破了既有的紙質、廣播、電視等形式,以互聯網、手機等為平臺的現代網絡媒介逐漸發揮出更強的信息傳遞優勢?,F代新興媒體以電子形式編寫,并借助互聯網媒介傳遞,在干預政府和公權力時“以其虛擬性、交互性、即時性、開放性及‘去中心化’等特征,深刻改變了傳統的輿論形成模式和運行規律,打破了原有的輿論平衡”[1]。媒體監督模式逐漸由客觀培育式監督向“主觀驅動”式干預轉型。在此影響下,公眾對于社會熱點、焦點及敏感性事件的表達訴求,逐漸繞開傳統的媒體模式,采用更為高效自由的現代媒體,對政府及公權力形成干預式監督。

網絡、手機等現代媒體的迅速普及,優化了傳統大眾傳播媒介的信息傳遞方式,為公眾表達意見和建議提供了相對通暢的渠道。在公眾充分認可現代媒體強勢干預作用的情況下,一些政府機構尤其是基層政府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工作人員危機處理意識不強、信息處理滯后、應對方法不科學,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降低了行政效率,最終導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在現代媒體“主觀驅動”干預政府運行的形勢下,政府公信力維護和提升逐漸成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關鍵。

一、現代媒體對政府和公權力監督干預的發展態勢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增長速度更加趨于平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因此,在信息化高速發展時代的背景下,手機、網絡等現代新興媒體對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現代媒體對政府和公權力監督表現出極強的“主觀驅動”式干預態勢,這是政府公信力維護、提升及網絡輿情危機處理中無法回避的問題。

媒體監督從監督和干預方式和效果來看,可分為“客觀培育”式監督和“主觀驅動”式干預兩大類。媒體“客觀培育”式監督通過自身基本的信息傳播功能,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而媒體“主觀驅動”式干預則“以社會干預的方式出現,所體現的媒體的監督功能又具有明顯的輿論驅動價值”,是一種很強的“媒體干預”模式[2]?!爸饔^驅動”式干預不但要監督政府,還要以第三方的立場參與到政府公共事務處理和社會事務的發展中?,F代新興媒體的輿論監督,不但體現了媒體對政府或公權力的監督功能,更側重于代表民眾自主參與到社會變革中,表現出明顯的“媒體干預”態勢。

在傳統的媒體監督系統下,公眾對政府履職的評價,政府機構往往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可靠的信息,可針對問題主動制定應對方案,可在信息普遍傳開之前就能高效處理問題和化解矛盾,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大范圍的社會影響。但是,在現代媒體主控的背景下,公眾對于社會矛盾的表達、對政府官員的監督、對執法的不滿等,能夠繞開政府較為暢通地傳遞出來,繼而對政府的履職形成較強的輿論壓力。而且,現代媒體對政府的“媒體干預”更加主動,政府被置于“全天候”“全方位”的“主觀驅動”干預下,政府對事件的反應及處理稍微怠慢或滯后,就會遭遇巨大的輿論沖擊和挑戰,繼而影響到公眾對政府誠信的評價。

而且,現代媒體作為第三方參與社會發展的干預力量,在對政府和公權力監督方面表現出的強勢,逐漸受到廣大公眾的認可。與傳統的媒體監督形式及政府的信訪機構相比,他們更認可網絡自下而上的干預和監督力量,也更愿意采用網絡的形式實施對政府的“干預”。從單純的媒體監督到綜合的媒體干預,現代媒體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機制及信息發布渠道,從客觀上加劇了政府輿情危機應對的難度,政府公信力的維護和提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現代媒體“主觀驅動”干預下政府公信力維護現狀及原因分析

所謂政府公信力,就是指“政府獲取公眾信任的能力,是政府依據自身的信用狀況所獲得的社會公眾的信任度”。政府作為一個為公眾提供普遍服務的組織,其公信力程度往往通過政府履行職責的行為反映出來,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實際上是公眾對政府履職情況的評價[3]。近年來,雖然我國各級政府在公信力提升和維護上不斷努力,但是,與公眾要求的建設公信政府還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造成政府公信力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政府行為透明度不高,官員和公務員的腐敗行為,形象、政績工程勞民傷財,官員和公務員意識淡薄、失職瀆職,政府不能兌現承諾等[4]。從現代媒體監督干預的視角看,既有現行政治體制改革不完善、政府轉變職能不徹底等因素,亦有政府機構綜合處理信息能力不強,應對現代媒體監督失誤等因素。政府轉型過程的機制問題需從長計議,但是,現代媒體帶來的政府網絡輿情危機的處理和應對,卻是可以短期見效的。因此,僅從網絡輿情危機處理方面,政府就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現實地影響到政府公信力的維護。

(一)在公眾權利意識增強的形勢下,政府對現代媒體輿論干預重視不夠

現代網絡媒體“使公眾不再完全被動接受自上而下的信息灌輸,而讓自己站在信息發布的源頭,通過新媒體獲取和發布各種信息資源”[5],在此影響下,公眾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進一步增強,借助現代媒體表達意見的訴求更加明顯。公眾對于政府體制改革及公權力運行的監督,除了靜觀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之外,還看重現代媒體的高效信息平臺和主動的“媒體干預”作用,參與監督政府運行和社會變革的熱情和祈求越來越高。

與此相比,一些政府機構卻對現代媒體的輿論干預重視不夠,對其發揮的傳播優勢置若罔聞,對其傳遞的信息熟視無睹,甚至對現代網絡媒體持一種疏離和排斥的心理。面對政府網絡輿情危機的挑戰,部分對現代媒體持焦慮心態的政府機構和工作人員,往往對公民網絡政治參與的行為表現出不屑和漠視,或者是害怕和擔憂,企圖用傳統的封堵打壓等形式處理[6],嚴重傷害公眾的民主參與意識和權利意識,導致突發事件和輿情危機事件擴大和惡化,進而陷政府于網絡問責的風口浪尖,必然影響到政府公信力。

(二)政府綜合信息處理系統不暢,政府與公眾交換信息不對稱

現代政府運行的信息化發展,逐漸要求系統化管理方法的采用。系統化管理理念要求系統各要素的整體性和聯系性,需要構建立體、全方位的信息聯系。對此,網絡的發展實際上為政府的信息化運行提供很有效的技術平臺,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此系統綜合處理信息。一方面便于基層信息的收集,為政府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撐,另一方面也必然為政府發布信息提供有效幫助,便于政務公開及信息的高效反饋,以達到建立高效、誠信、透明化政府的目標。

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一些政府機構并沒有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平臺,秉承協調合作、互通有無的原則,構建完善統一的綜合信息處理平臺。在信息收集方面,依然停留在既有的信訪接待機制,被動地等待民眾反映問題,不主動借助網絡拓展渠道了解社會矛盾和民眾疾苦。同時,對于工作信息和事件處理,沒有相應的綜合信息處理中心,對于政務信息及公共事件處理信息不能及時匯總,以至于在面對媒體的采訪時手足無措、紕漏百出,最終導致政府發布的信息與公眾掌握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政務信息的公開和透明,致使政府工作被動和公信力受損。

(三)政府轉型滯后于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公務員隊伍建設不完善

政府的工作職能就是服務民眾,為公眾的生活、工作、學習提供便利,在現代新興網絡媒體“主觀驅動”干預政府和公權力運行的形勢下,政府理應積極轉變工作方法,切實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高度關注現代媒體的監督及其傳遞的信息。也就是說,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政府轉型應融合現代科技發展的因素,積極穩妥地完善現代政府所需的新職能,強化政府公務員的計算機和信息化處理技能,主動創新工作程序和方法。

但是,在公眾逐漸意識到網絡辦公、手機聯絡高效快捷優勢的情況下,多數的政府工作機制依然在依靠人手動來運轉,并沒有實現完全的辦公網絡化、自動化和高效化。而且一些政府機構,特別是基層政府機構工作人員對于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掌握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政府轉型的要求。與社會發展的快車道相比,政府轉型的滯后性和公務員自身技術的欠缺,辦事效率不高,工作程序繁雜,與民眾干預政府和公權力的期望相去甚遠,自然會被認為是一種不作為和瀆職,勢必會削弱政府公信力。

三、基于現代媒體干預平臺的政府公信力維護機制構建

現代媒體“主觀驅動”式輿論干預,既為民眾提供了自由寬松的監督平臺,也為政府服務職能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信息發布平臺。因此,隨著公眾民主法制意識及利用現代媒體表達訴求意識的增強,政府必須基于現代媒體監督干預平臺,構建一套完善的政府公信力維護機制。

(一)順應信息時代發展需求,加快政府職能轉型,更新履行職能觀念

維護政府公信力,首要的就是加強自身的建設,從自身的職責和功能出發,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及公眾的需求,積極推動政府轉型和現代化政府的建設步伐,及時更新政府機構及工作人員的陳舊履職觀念,進一步明確現代文明的政治和行政倫理。轉變職能很重要的就是要立足服務人民的宗旨不變,切實發揮信訪制度的作用,多渠道、多元化、主動依托現代媒體的信息系統深入社會基層尋找民眾存在的問題,切實貫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化、透明化,這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最佳方式。

從管理學的角度說,要高度重視信息工作,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有效構建高效透明政府?;诰W絡技術的電子政務構建既可以使公眾及時了解政府的信息,更為有效地監督政府的行政行為,又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進行政質量、加強行政能力建設[7]。而且,政府機構及工作人員還應轉變工作理念,掌握信息系統和技術,提升信息處理的能力,以適應未來信息化政府工作的高效運轉,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度重視信息工作,不斷提升輿情敏感性和應對能力

21世紀,人類步入了信息高度爆發的時代,信息的掌握量將決定事件成敗的關鍵,社會發展和進步暗合這一規律,現代化政府的構建同樣不能例外?,F代媒體作為政府和公眾信息溝通的平臺,其對政府的監督干預以及對公眾訴求的傳遞,很好地證明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高度重視信息工作才能掌控事件處理的主動權。要想掌握更多的信息,我們就不能忽視現代媒體的作用,因為,現代網絡媒體已然成為社會組織發布信息的重要渠道。

因此,政府工作人員應該高度重視信息工作,充分了解現代媒體的特性,超越傳統的被動應對的模式,從轉變觀念、創新體制、完善機制、改進方法、整合力量等方面入手,系統提升政府信息處理及輿論應對能力。當然,提升媒體的應對能力,并不是要提升“堵”的能力,而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敢于說真話、講真相,主動行動找到矛盾的焦點,主動為民眾解決實際問題,化解矛盾,并及時借助媒體做好信息溝通和反饋工作,這樣才能為社會的發展營造和諧有序的環境。

(三)依法規范網絡媒介的發展,科學構建多元的行政問責機制

在現代媒體輿論監督空前活躍的形勢下,網絡群體性事件屢有發生,不乏一些事件本身帶有非理性和情緒性的因素,對此,我們應該健全相關的法制以規范網絡媒介。只有通過網絡監管立法,用法律和法規規范網絡媒介,約束公眾運用現代媒體的行為,才能真正發揮出現代網絡媒介監督干預政府的積極作用。在加強網絡監管的情況下,我們應依托現代媒體的平臺建構媒體問責制,一方面可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使權力運行置于“無處不在的眼睛”的監督之下,防止權力的濫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政府了解民情、掌握民意、集中民智,實現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在推動社會進步和政府轉型中發揮積極作用。

現代媒體通過媒體曝光、追蹤報道、時事評論等形式,既可以有效地監督行政權力的行使,還可以幫助政府構建多元的行政問責制度。因此,政府高度重視、科學引導現代媒體的“主觀驅動”式干預行為,科學利用好現代媒體的優勢,直面網絡輿情危機,科學處理好現代媒體曝光的突發事件,既可以讓群眾暢所欲言,宣泄情緒,抒解怨氣,及時反映現實社會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緩解社會壓力;也可以幫助政府吸納自下而上的推力,彌補現行公共管理體制的不足,遏制腐敗,建設勤政廉潔的政府。

(四)適應現代政府職能的需要,基于網絡媒介構建政府綜合的信息平臺

根據現代政府職能的需要,基于現代媒體的發展,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無限虛擬的網絡信息系統,與民眾關注點合二為一,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科學建立政府綜合性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反饋平臺,并形成統一、完善、高效的機制。綜合信息處理平臺的構建,可借助現代媒體,建立更為高科技的信息化信訪制度和形式,把接待民眾的上訪改到網上,諸如網絡留言、官員微博、飛信傳遞等,借助網絡平臺收集信息,廣泛開展調研,充分聽取民眾的建議,主動發現基層的問題,及時協調處理;還可以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反饋公共事件處理結果,以化解社會深層的矛盾,進而有助于政府發揮政治動員作用,宣傳大政方針,推行政令,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

盡管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具有一定的虛擬性,但在反映民眾心聲方面確實發揮了前所未有的優勢??陀^地說,以網絡為依托的現代媒體的發展,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搭建了便捷通暢的平臺和渠道,我們應依托網絡等現代媒體信息傳遞平臺,利用好現代媒體的宣傳優勢,建立完善網上信訪制度和新聞發言人制度,高度重視信息工作,提升行政能力和辦事效率,進一步維護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1]劉伯高.新媒體時代政府面臨的輿論挑戰及應對策略[J].蘇州大學學報,2011(6).

[2]甄巍然.美國社會轉型期中“媒體干預”的歷史解讀與啟示——反思我國媒體監督模式的轉型[J].浙江傳媒大學學報,2011(1).

[3]朱慧濤.回顧與展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改革和諧三部曲[J].安徽大學學報,2011(3).

[4]吳九思.新形勢下我國政府公信力探析[J].知識經濟,2012(4).

[5]黃莉培.新媒體時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對策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2(4).

[6]李斌.政府網絡輿情危機及其治理策略[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6).

[7]趙瑞昕.淺析網絡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其提升對策[J].學理論,2010(6).

[責任編輯孫景峰]

ResearchontheMaintenanceofGovernment’sCredibilityunderthe“Subjectivity-driven”ModernMedia’sIntervention

WANG Hong-bi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00,China)

The rapid spread of modern media, like network and cell-phone, has optimized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modes of the traditional mass media, and facilitated the public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 At the same time, its tendency of “subjectivity-driven” intervention is forming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mainten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fuse the net public sentiment crisis,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the government and its staff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on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advantage of the modern media, change their duty-fulfilling concept, promote their abilitie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and cope with public sentiment crisis, standardize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a by establishing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based on the modern network media, thus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modern media;the government credibility;subjectivity-driven;media intervention;maintenance

D523

A

1000-2359(2013)04-0011-04

王洪彬(1965-),男,河南太康人,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許昌學院法政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政治學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2013-02-11

猜你喜歡
公信力公眾監督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突出“四個注重” 預算監督顯實效
公眾號5月熱榜
新時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對策
監督見成效 舊貌換新顏
夯實監督之基
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提升媒體的公信力
內參影響力與媒體公信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