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儒家“五至”思想的教育意義

2013-04-12 09:28洪曉波陳再文代秀松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禮樂君子儒家

洪曉波,陳再文,代秀松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上博簡二《民之父母》一文中,學生子夏曾向孔子請教“五至”的含義,原文如下:

“子夏曰:‘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五至乎?物(勿)之所至者,志亦至焉;’志之所至者,禮亦至焉;禮之所至者,樂亦至焉;樂之所至者,哀亦至焉。哀樂相生,君子以正,此之謂‘五至’”。 (《民之父母》)

孔子所說的“五至”,分別是“物至”、“志至”、“禮至”、“樂至”和“哀至”。那么我們應當怎樣理解這“五至”呢?

“至”字在漢語中,一般有兩個基本含義:其一,指“到達、走向”,《說文解字》中說“至”是“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其二,指“最、極”,比如“罪至重而罰至輕,庸人不知惡矣”(《荀子·正論》)??鬃舆@里說的“至”是第一個含義,既為“到達”,“五至”其實就是指君子素養修為所達到的五個層次。儒家思想雖流傳千年,但其實質上是一種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思想。在孔子的“五至”思想中,囊括了儒家學說中關于君子正己修身、為學次第的全部要求。

一、“五至”的具體含義:

(一)物至

與道家所持的“齊物”、“逍遙”、“無所恃”等觀念正好相反,儒家向來有入世的思想,對于“物”的態度也是積極肯定的??鬃诱J為無論是人的情感還是禮樂之源都離不開外物的作用。龐樸先生曾說過:“禮樂是需要玉帛鐘鼓來體現的,但玉帛鐘鼓本身并不是禮樂,而是禮樂之器,形而下者也?!币虼艘氤尸F莊嚴巍峨的禮儀,就離不開精美高潔的器具和祭禮,要想獲得美妙動聽的樂曲,就需要制作精良的絲竹管弦和金石之器。同樣,人的情感的抒發也離不開外物的作用。因此,人處于世事當中,對于外物的作用既要充分肯定,又要正確認識,處理好人與物的關系。

(二)志至

“物”和人相互作用會引發情感,這種情感體現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物”作用于同一個人也會引發不同的情感,因此我們必須對“物至”所興起的情感加以區分,正所謂“懲惡揚善”。而這種弘揚好的情感、遏制不好的情感的方式,就是“志”。

(三)禮至

孔子說:“志之所至者,禮亦至焉?!逼鋵崱爸局痢迸c“禮至”之間,并不僅僅是順承的關系,還是相互制約的關系。能夠做自己情感的主宰,懂得“懲惡揚善”的人,其舉止必然也就合乎禮儀的規范。一個懂得禮儀規范的人,不僅在外表上是彬彬有禮的,在內在情感上更是有節制、不張揚,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四)樂至

對于“樂”的理解,唐宋學者解釋為快樂的“樂”,這是為了與后面的“哀”字相對應,有些牽強附會,本人比較傾向于清朝學者的解釋,就是音樂的“樂”。上博簡二《民之父母》中說:“民(之)父母乎,必達于禮樂之原”,因此“樂”(讀“yuè”)與“禮”是相對的。禮,重在對人的約束與克制,而樂則重在對情操的培養與熏陶?!皹匪孕迌纫?,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于中,發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恭敬而溫文。 ”(《禮記·樂記》)

(五)哀至

宋衛湜在《禮記集說》中引文曰:“樂猶自樂也,哀猶慈哀也。自樂于己而后慈哀恤物之心,君子之所病也,故哀亦至焉,言在已有以自樂而于天下有所不忘也?!比寮抑v究禮樂治國,且言明為民父母者必達于禮樂之源,這并不等于說為民父母者每天吹拉彈唱就可以治理國家,就能夠達到國泰民安了。正相反,儒家倡導為民父母者必須從禮樂的表象出發,深入到它的根本,這就是“哀”。因此孔子曰:“樂之所至者,哀亦至焉?!边@種“哀”絕不僅僅是個人的哀傷情感,而指的是人內在的道德情感,尤指與民同樂、同哀的大愛之情。為民父母者只有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哀民眾之所哀,才能“哀樂相生,君子以正”,才能達到“五至”的境界。

作為以“仁”為核心和基礎的儒家思想,不僅重視人的德行品格,堅持道德信念高于一切,還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強調人的修養與價值必須放到特定的倫理關系中才能得到提升與體現,“五至”思想同樣如此。

二、儒家“五至”思想的教育意義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大學生在生理上處于青春期向成年人轉型階段,在心理上難免有些跟不上步伐。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很多都涉及到對于物質世界的困惑和迷茫。高校人文教育工作者要通過對儒家“物至”思想的解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物質觀:首先要充分肯定物質的重要性,不要刻意回避,因為刻意地回避容易在人的潛意識里形成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其次不能過分夸大物質的作用,物質是精神的載體,生活的改善、情感的表達離不開物質,但是物質不代表一切,它僅僅是個表現形式而已;最后,對于物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二)學會做情感的主宰

很多同學首次離開家庭的庇護,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難免會眼花繚亂。其實世界上的物質本沒有對錯之別,但是人的情感卻有善惡之分。如果這個時候,同學們不能夠認真自省,對于繁雜的物質加以區別,對好惡之情加以引導和節制,那么他們在外物的誘惑之下,就很有可能會誤入歧途。因此,我們要教育同學們做自己情感的主宰,“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三)倡導遵守道德規范

在高校人文教育當中,要重點教育學生 “知禮”。正如《論語·衛靈公》中所說:“不學禮,無以立?!碑斎?,這里講的“禮”,不是流于外在的相互恭維,而是由內而外的一種規范性,就像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的那樣:“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贝髮W生處于青春轉型期,他們一方面羨慕甚至模仿成人的為人處事方式,另一方面內心還不成熟,跟不上成長的步伐?!拔逯痢彼枷刖褪菑膬仍谝幏缎陨辖虒麄儯鹤晕乙庾R的提升,絕不是流于表面,只有從內心尊重他人、尊重道德規范,才能真正地成長。

(四)培養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健康的心態非常重要。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書呆子,恰恰相反,大學生首先需要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其次才是一個利國利民的 “材”。儒家談“樂”,重在對情操的培養與熏陶。堅持“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內外兼修,對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具有積極意義。

(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儒家思想倡導 “愛民”、“親民”,“五至” 中的“哀”,尤指與民同樂、同哀的大愛之情。高校人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尤其是人生觀,要將“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的大愛之情灌輸給每一位學生,這也是新時期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新篇章。

儒家的“五至”思想,不僅僅講述了一種治國理念,更是講述了一個做人的道理,我們在學習、運用這種思想的同時,既能夠引導學生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投身到學習和生活中去,也能夠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創新教育理念,其作用一舉數得,值得大家用心體會。

猜你喜歡
禮樂君子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禮樂之道中的傳統器物設計規范
玉、水、蘭:君子的三種譬喻
周人傳統與西周“禮樂”淵源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君子無所爭
用莊嚴禮樂慰英靈勵軍民
有君子之道四焉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南風吹夢,禮樂重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