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中秋博餅民俗文化宣傳的思考

2013-04-29 21:28黃念旭
群文天地 2013年8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廈門民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因為有了中秋博餅民俗活動,農歷八月美麗的鷺島顯得更加熱鬧非凡,到處充滿歡聲笑語。2008年6月,廈門中秋博餅民俗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標志著廈門中秋博餅民俗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中秋博餅民俗恢復活動后經過近十多年來的流傳,特別是2005年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來,其流行和火爆程度是愈演愈烈,在廈門及周邊地區,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到了農歷八月,家家戶戶、社會團體都圍桌博餅,骰子聲、歡笑聲隨處可見,比春節過年還要熱鬧,參與人數之多、活動時間之長,是其它民俗活動不可比的。但是,一些參與者只是認為中秋博餅有意思,好玩,對中秋博餅民俗文化的了解不多,知道它的內涵和知識的恐怕就更少,有的甚至對中秋博餅的一些游戲規則還搞不清楚。中秋博餅民俗既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對它的保護與傳承就顯得更為重要。我們要保護和傳承的是中秋博餅民俗的歷史文化,要讓大家真正明白和了解中秋博餅民俗文化的內涵,就必須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宣傳。

一、中秋博餅民俗因為有文化內涵才會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中秋博餅在廈門流傳有三百年歷史,關于它的起源,社會上和學術界有多種說法,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中秋博餅民俗能經歷百年流傳至今,而且越來越火爆,就證明了它本身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魅力。強調中秋博餅民俗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性,這在申報非遺名錄項目時我深有體會。記得2006年底,我向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領導匯報廈門中秋博餅申報工作,上級就明確指示,要加強中秋博餅項目文化內涵內容的闡述。原來材料上敘述的一個大碗加上六個骰子說明不了問題,申報材料必須將博餅民俗與民眾的密切關系、它的歷史源流、文化價值、意義及包含的精神內涵作深入闡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田青教授也對廈門市中秋博餅的申報工作進行指導。他說,外地人不了解廈門中秋博餅是怎么一回事,多多少少會把這個帶有獎品的游戲與賭博聯系起來,“可這次來廈門,經過深入了解,親身體驗,我發現博餅就性質而言與賭博完全不同?!辟€博就時間上來說是無法控制的,它的社會危害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博餅只是在每年農歷八月才有,它沒有社會危害,相反卻給大家帶來歡樂和期待。他表示,中秋博餅體現了人人平等的觀念以及尊重秩序、尊重規則的理念。這種觀念和理念是相當可貴的。同時作為一種健康積極的游戲,它還深刻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梢哉f,中秋博餅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2007年底,拿著新修改的申報文本,我和鼓浪嶼管委會市場處負責同志一起到省文化廳再次匯報。根據省廳意見,回廈門后我們立即到市政府印刷廠拿出即將付印的文本再次修改,特別是對中秋博餅的源流、意義等進行詳細的闡釋,加強文化內涵方面的表述。在領導和專家的指導下,修改后的文本在歷史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補充闡述,最后順利通過了上級的論證與審批。

二、中秋博餅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公平、和諧與歡樂

關于中秋博餅的起源和由來有幾種說法,這個問題在當時申報非遺項目的時候一直困擾著我們,幾種說法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傳說。曾經有新聞媒體采訪我,要我介紹中秋博餅的由來,我說這個問題專家學者更有發言權,中秋博餅民俗從清初就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至今(“文革”期間被停止),它是在八月中秋月圓期間特有的民俗,而中秋佳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慶之一。中秋的月亮寓有團圓美好之意,花好月圓之時、親朋好友相聚,月餅獎品可取,這是美好的享受,所以中秋博餅自然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在提倡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利用中秋佳節進行中秋博餅活動,讓家人和親朋好友團聚一起,增進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與感情,可以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博餅的樂趣在于參與者不分男女老少,身份高低,大家機會均等、公平公正。博餅的樂趣還在于它是親朋好友的團聚,一會月餅將人情、友情、親情等連接在一起,對長輩的敬重、對親人的思念、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博餅中得以體現。中秋博餅還可以嘗試自己的手氣、運氣,激勵人們積極向上、敢搏會贏的精神,整個過程讓人充滿了歡樂和期待,參與的過程也是享受的過程。近年來,海峽兩岸人民的交流越來越多,中秋節也成了一個兩岸同胞文化交流的平臺。伴隨著叮當作響的骰子聲的同時,驚嘆聲、感嘆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大家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拘無束,遵守共同的游戲規則,參與公平競爭的博餅,其樂融融,洋溢著一種輕松歡快的過節氣氛。它帶來的公平、和諧與歡樂,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也就是中秋博餅會深受人們歡迎的原因和魅力所在。

三、中秋博餅民俗文化要在傳統健康的軌道上傳承下去

早期,廈門中秋博狀元餅多在家人親友之間舉行,博得“狀元”者來年中秋節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博餅時一般由家庭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餅,全家圍成一圈博之。此歲時習俗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最為盛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繁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秋博餅”習俗得以復興,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如今,博餅不但家庭有,同學、朋友、同事之間也相聚博餅,單位團體也組織大家博餅,來廈的中外游客也參與其中,博餅成為中秋期間一個不可缺少的社會娛樂活動。由于游戲規則公平合理,自始至終都充滿偶然與機會,所以它更加吸引參與者?,F在,有的以實物用品代替月餅,但不論獎品大小,大家更看重的是圍在一起游戲的樂趣,共享團聚歡樂的時光。但是近些年來,博餅活動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團體已經異化。原先歲時傳統健康的娛樂活動,被一些人炒作成社會博弈行為,獎品也越變越大,甚至博車獎房,傳統民俗逐漸變味走樣。盡管這是少數,但也決不能支持提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我們要保護傳承的是中秋博餅民俗的歷史文化,是保護傳承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公平、和諧與歡樂的民俗,而決不能讓少數人借機敗壞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聲。健康文明的民俗需要大家一起呵護,我們要以富有特色的地方民俗活動來提高廈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中外游客來廈旅游,讓市民和游客在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感受公平、和諧與快樂,就要在正面的文化傳統宣傳上加大力度。這方面,廈門博餅民俗園在弘揚中秋博餅歷史文化傳統上就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包括建立博餅文化館,展示文人墨跡、自然景觀,雕塑造型、組織配套活動等。我們認為,不論是政府或者企業,都應該積極引導社會群眾,將中秋博餅民俗恢復到原生態的軌道。

對于中秋博餅民俗的歷史文化,很多專家學者有自己的見解。作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我在這里談一點加強中秋博餅民俗文化的思考,是想與各位領導專家共同研討如何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妥之處請多指正。

(作者簡介:黃念旭,廈門市文化館副館長、市非遺中心負責人。)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廈門民俗
冬季民俗節
廈門正新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民俗節
“偶”遇廈門
廈門貓街
食在廈門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