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與科舉

2013-04-29 00:02邢猛
群文天地 2013年8期
關鍵詞:北宋科舉王安石

邢猛

摘要:王安石是中國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主持變法運動,對北宋王朝的政治、軍事、教育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在科舉方面,興建學校,廢除明經、學究等諸科,進士科改試“經義”,設立“明法”科。這些改革體現了王安石的科舉觀和為政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后世教育制度改革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關鍵詞:王安石;科舉;熙寧變法;北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東鄉縣)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他有感于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認識到北宋中期隱伏的社會危機,提出自己的變法主張;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實踐了自己的變法主張。在科舉制度方面,王安石作了較大變革,這些變革對元、明、清科舉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中國當代教育制度改革提供了經驗和教訓。從王安石的治學態度、科舉經歷、科舉觀、科舉改制等幾個方面來闡述王安石與科舉的關系。

一、王安石的治學態度

青少年時期的王安石恃才傲物,不考慮國計民生等現實問題,而試圖通過詩賦博取功名,對于孔孟等圣賢人物的安貧樂道不以為然。父親去世守喪這段時期,王安石猛然醒悟,最終抱定了學以致用的目的,既不要作只會寫作詩詞歌賦的騷人墨客,也不要作只會記誦儒家經典的庸俗書生。

王安石悲嘆兩漢以來儒家經典“為傳注者汩之,以至于今冥冥也”,“學者不知古之所以教,而蔽于傳注之學也久矣”。(《臨川先生文集》卷七一《書<洪范傳>后》)他還感到“世之不見全經久矣,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于是他廣泛閱讀,“自諸子百家之書,至于《難經》、《素問》、《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并且注重調查訪問等實踐活動,“農夫女工,無所不問”。(《臨川先生文集》卷七三《答曾子固書》)

二、王安石的科舉經歷

宋仁宗康定二年慶歷元年(十一月改元)(1041年),王安石赴京師就禮部試。慶歷二年(1042年)三月,吳正肅公育知貢舉,二十二日,皇帝御崇政殿賜進士及第、出身八百三十九人,王安石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與呂公著晦叔俱登第。

王安石參加進士科考試,考官原本將其列為第一名。但因王安石賦中有“孺子其朋”一語,惹得皇帝不高興,遂與第四名楊寘互換。具體情況如王铚《默記》卷下所述:

慶歷三(應為“二”)年,御試進士,時晏元獻為樞密使。楊察,晏婿也,時自知制誥,避親,勾當三班院。察之弟寘時就試畢,負魁天下望。未放榜間,將先宣示兩府,上十人卷子。寘因以賦求察問晏公己之高下焉。晏公明日入對,見寘之賦已考定第四人,出以語察。察密以報寘。而寘試罷與酒徒飲酒肆,聞之,以手擊案嘆曰:“不知那個衛子奪吾狀元矣!”不久唱名,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進御。賦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不懌曰:“此語忌,不可魁天下?!奔赐跚G公卷子。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為狀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韓絳;遂取第四人卷子進呈,上欣然曰:“若楊寘可矣?!睆鸵缘谝蝗藶榈谒娜?。寘方以鄙語罵時,不知自為第一人也。然荊公平生未嘗略語曾考中狀元,其氣量高大,視科第為何等事而增重耶!

三、王安石的科舉觀

王安石在就任三司度支判官之后,向宋仁宗提交了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他從“教之之道”與“取之之道”兩個方面系統地闡明了自己的科舉觀。王安石認為,應當由鄉黨和學校的群眾,推選賢能之才告以上,然后由朝廷最高層次的當政者“欲審知其德,問以行;欲審知其才,問以言”,“然后隨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臨川先生文集》卷三十九《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王安石否定科舉之法,希望實行“察舉”之法,選用真正德才兼備的人。這其實只是一種美好理想,在實際操作中更容易出現弊病??婆e考試雖然有種種弊端,但至少能保證程序上的公正。后來王安石對北宋的科舉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四、王安石的科舉改制

興建學校。王安石說:“伏以古之取士,皆本于學?!韵韧踔疂山?,教養之法無所本,士雖有美材而無學校師友以成就之,議者之所患也……以俟朝廷興建學校,然后講求三代所以教育選舉之法,施于天下,庶幾可復古矣?!保ā杜R川先生文集》卷四十二《乞改科條制札子》)

廢除明經、學究等諸科,取明經科人數增進士科名額,進士科罷詩賦、帖經、墨義,而改試“經義”。應試的士子可在《易》、《詩》、《書》、《周禮》、《禮記》中任選一經作為考試科目,并兼考《孟子》、《論語》??荚嚪譃樗膱觯旱谝粓隹肌按蠼洝?,第二場考“兼經”,外兼大文十道,這兩場考試只要通曉經文的主旨大義即可,不必局限于注疏的講說,第三場試論一首,第四場試時務策三道。

設立“明法”科??荚噧热菔锹闪?、《刑統》大義和斷案。凡不能或不愿參加進士科考試的,都可參加明法科考試。凡應明法科考試合格錄取的,即被吏部列入備用的司法人員名單中。其名次列在及第進士之上。

武舉方面,“始試義、策于秘閣,武藝則試于殿前司,及殿試,則又試騎射及策于庭。策、武藝俱優為右班殿直,武藝次優為三班奉職,又次借職,末等三班差使、減磨勘年。策入平等而武藝優者除奉職,次優借職,又次三班差使、減磨勘年,武藝末等者三班差使。八年,詔武舉與文舉進士,同時鎖試于貢院,以防進士之被黜而改習者,遂罷秘閣試。又以《六韜》本非全書,止以《孫》、《吳》書為題?!保ā端问贰みx舉三》)

五、王安石科舉改制的影響

從中唐以后,進士科就獨重科場,北宋延續了這一傳統。對于進士科主要考察哪些內容,統治集團內部一直爭論不休。宋神宗熙寧時罷詩賦而改為經義。宋哲宗元祐時詩賦、經義兼收,紹圣時罷詩賦而復用經義。南宋初敲定詩賦、經義分立。這種廢黜諸科、只留一科的科舉局面,直接影響到了之后的明清科舉。

熙寧科舉改制后,朝廷以經術取士,考試內容重議論,舉子為了中舉都趨向義理之學,這促成了宋詩散文化、哲理化,宋文長于議論、明白曉暢的特點。但是,舉子專注一家之說,內容往往單調雷同,于是就從修辭技巧等形式方面推陳出新,這就導致對偶格律等形式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多,最終促成了明清八股文。

科舉制度雖然已經衰亡,但它對中國當代教育的影響并未削弱。目前,我國依然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以考分作為評價教學的依據。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教學中充滿了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惡習,這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應該借鑒王安石科舉改制的經驗,并注意吸取其中的教訓,以便更好地落實當代教育制度改革。

參考文獻:

[1](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元)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宋)詹大和,(清)顧棟高,(清)蔡上翔.王安石年譜三種[M].北京:中華書局.1994.

[4]祝尚書.宋代科舉與文學考論[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5]鄧廣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邢 猛(1989.1-),男,江蘇邳州人,碩士,揚州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中國文代文學。)

猜你喜歡
北宋科舉王安石
初夏即事
王安石修改過王籍的詩嗎?
王安石的壞習慣
小小花錢看科舉
蘇軾《李白仙詩卷》風格探析
唐代科舉的投卷與薦舉之風
從服飾表現的視角再議《韓熙載夜宴圖》的成畫年代
隋唐至北宋時期河洛地區與周邊區域的文化交流
宋代科舉冒貫管窺
科舉文獻《唐摭言》詞語考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