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源唾液乳桿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

2013-05-05 09:02武香玉徐海燕辛國芹
飼料博覽 2013年6期
關鍵詞:膽鹽存活率桿菌

武香玉,徐海燕,辛國芹,趙 影,谷 巍

(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泰安 271000)

乳桿菌作為動物腸道的優勢菌群之一,其對生物體的益生作用已被許多研究結果證實。而目前對乳桿菌特性的研究多限于乳品、植物等來源的乳桿菌,動物源乳桿菌雖然也被應用,但對其生物特性研究和篩選的報道卻不系統和全面。本試驗以雞腸道黏膜為分離源分離乳酸菌并鑒定,并對其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研究,以期為微生態制劑的開發應用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分離源

泰安雞的腸道黏膜。

1.1.2 培養基

乳酸菌發酵培養基:改良的MRS培養基,添加CaCO31%[1]。

1.2 試驗方法

1.2.1 乳酸菌的分離篩選

初篩:健康雞解剖后無菌剪開小腸,無菌棉拭子蘸取小腸黏膜黏液,將棉拭子置于無菌水(帶玻璃珠)中震蕩,將樣品充分打散混勻,取振蕩液依次稀釋至10-2、10-3、10-4,各稀釋度取0.1mL涂平板(MRS),2個重復,于37℃培養箱培養。分離純化菌株,4℃保藏備用。

復篩測定產酸性能,將分離的菌種以2%接種量接種于改良的MRS培養基中,37℃靜置培養,測定發酵液的pH。

1.2.2 菌種的鑒定

生理生化試驗、分子鑒定(16S rRNA)[2-4]。PCR擴增引物為 1492r 5'-ggttaccttgttacgactt-3',27f 5'-agagttgatcctggctcag-3'。菌落PCR反應條件為94℃預變性5min,94℃變性1min,52℃退火1 min,72℃延伸2min,25個循環,72℃延伸10 min。PCR產物經salt-free純化后,測序由博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完成,要求雙向測通。將拼接后的序列結果輸入www.NCBI.nlm.nih.gov/blast,與Gen-Bank數據庫中的序列進行同源性比對。

1.2.3 菌株特性研究

生長曲線的測定:以2%接種量將G-2-1接種于改良的MRS培養基中,37℃靜置培養,于0、4、8、10、12、14、16、18、20、22、24、28、32 h取樣測定pH以及活菌數,以培養時間為橫坐標,相應的活菌數與pH為縱坐標,繪制生長曲線,找出最佳培養時間。

耐酸性試驗:取發酵22 h的菌液,離心,棄上清,生理鹽水洗滌,加入生理鹽水5mL,鹽酸調節使其pH分別為2.0、3.0、4.0、5.5(對照),再定容至10mL,37℃培養2 h。平板計數,計算存活率(%)。

耐膽鹽試驗:在MRS培養基中加入豬膽酸鹽,使其質量分數分別為0.1%、0.2%、0.3%、0.4%,不加膽鹽的MRS培養基為對照,菌液按1%的接種量接種,37℃培養30min。平板計數,計算存活率(%)。

體外抑菌試驗參照徐海燕等方法[5]。

1.3 數據分析

試驗結果與Genbank數據庫的序列作比對,采用MEGA軟件構建系統發育樹。

2 結果與分析

2.1 菌株篩選結果

從5份雞樣品中分出14株在添加CaCO3的MRS平板上能夠有透明圈的菌株,各菌株發酵液pH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14株菌產酸能力均較好,有13株菌的發酵液pH<4,其中以G-2-1發酵液pH最低,為3.60。

2.2 菌株鑒定結果

菌株G-2-1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結果見表2。

表1 G-2-1等菌株發酵液的pH

表2 G-2-1生理生化特性結果

菌株G-2-1的16S rRNA PCR電泳圖見圖1,條帶在1 000~2 000 bp,約為1 500 bp。由測序結果可知,其序列長度為1 437 bp。其具體序列見圖2。

圖1 G-2-1PCR電泳圖

將圖2序列輸入www.NCBI.nlm.nih.gov/blast,與Genbank數據庫的序列作比對,進行同源性分析,得到最相似的物種名,登錄號及其相似率,見表3。

圖2 菌株G-2-1的序列

表3 G-2-1的16S rRNA同源性比較

根據BLAST比對的結果初步鑒定G-2-1為Lactobacillus salivarius,然后從EMBL等數據庫中篩選相關模式菌株的16S rRNA序列,將G-2-1序列與模式菌株序列一起經Clusta X1.83軟件進行多序列比對,采用軟件MEGA構建系統發育樹,見圖3。從圖3可以看出,G-2-1與AF089108在1個分支,Bootstrap值為99,是可信的。因此將菌株G-2-1鑒定為唾液乳桿菌。

2.3 菌株特性試驗研究結果

2.3.1 生長曲線的繪制

生長曲線見圖4。由圖4可見,G-2-1約在4 h進入對數期,10 h后穩定增長,在20 h活菌數達最高26.5×108cfu·mL-1。G-2-1在進入對數期后pH急劇降低,穩定期時,pH較低,產酸能力較強。

2.3.2 耐酸性試驗結果

耐酸性試驗結果見表4。

由表4結果可知,在pH>3時G-2-1生長良好,存活率菌>100%,酸度對其生長無影響,可能會促進其生長,在pH 2.0時存活率為27.6%。

2.3.3 耐膽鹽試驗結果

乳酸菌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對膽汁的耐受程度,乳酸菌要到達并定植于腸道,必須對膽鹽有一定的耐受性,對膽鹽的耐受程度決定了其在腸道中的存活能力。耐膽鹽試驗結果見表5。

圖3 菌株G-2-1系統發育樹

圖4 G-2-1的生長曲線

表4 G-2-1的耐酸性試驗結果

表5 G-2-1在不同濃度膽鹽中的生長情況

由表5結果可知,在膽鹽濃度>0.2%時嚴重影響菌株生長,存活率<5.1%,膽鹽濃度0.1%時對其生長基本無影響,存活率達99.2%,G-2-1的耐膽鹽能力一般。

2.3.4 體外抑菌試驗結果

通過測量抑菌圈直徑的大小測量G-2-1對致病菌的體外抑制程度,結果見表6。

表6 G-2-1的抑菌圈直徑mm

由表6可以看出,G-2-1對4種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對大腸桿菌,抑制效果較好。這可能是營養競爭、產生H2O2以及細菌素等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

3 結 論

本試驗以雞腸道黏膜為分離源分離篩選到一株產酸性能良好菌株G-2-1,結合形態觀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將此菌株鑒定為唾液乳桿菌。生物學特性試驗研究結果表明,G-2-1具有良好的生物學特性,G-2-1在MRS培養基中生長旺盛,20 h時活菌數>109cfu·mL-1;耐酸效果良好;在膽鹽濃度為0.1%時存活率為99.2%;抑菌效果較好。

本試驗篩選的雞源唾液乳桿菌是健康雞本身分離得到的菌株,耐酸好,對常見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預期可作為微生態制劑用菌株,應用效果有待于在研究和生產實踐中檢驗。

[1] 張剛.乳酸細菌——基礎、技術和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2] 東秀珠,蔡妙英.常見細菌系統鑒定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3]雷正瑜.16SrDNA序列分析技術在微生物分類鑒定中的應用[J].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1):4-7.

[4] 武香玉,陳存社.微生物絮凝劑產生菌的篩選鑒定[J].中國釀造,2009(9):79-82.

[5] 徐海燕,曹斌,楊軍方.雞源嗜酸乳桿菌的篩選[J].中國飼料,2006(19):32-34.

猜你喜歡
膽鹽存活率桿菌
LiaX 家族表面蛋白LPL9_0968 在副干酪乳桿菌L9 膽鹽脅迫應激中的作用
膽鹽在肝移植術后缺血性膽道病變中的作用及研究進展
園林綠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樹存活率
損耗率高達30%,保命就是保收益!這條70萬噸的魚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提高乳酸菌耐膽鹽能力的研究
乳桿菌屬分類學地位變遷后菌種名稱英解漢譯檢索表(二)
解淀粉芽孢桿菌Lx-11
解淀粉芽孢桿菌的作用及其產品開發
側孢短芽孢桿菌A60
水產小白養蛙2年,10畝塘預計年產3.5萬斤,畝純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樣做到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