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丘地的致富路——理縣丘地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益經驗

2013-05-14 11:11中共阿壩州委組織部
中國西部 2013年10期
關鍵詞:全村牧場集體經濟

文/中共阿壩州委組織部

古爾溝丘地村喜迎八方客 攝影/ 張 建

古爾溝鎮丘地村,地處理縣西北部,距理縣縣城35公里。全村共有農戶59戶,總人口262人,其中藏族人口231人;耕地面積88畝,牧場面積76000畝。該村緊鄰古爾溝溫泉,風景優美,夏無酷暑,其原風貌的嘉絨藏式民居頗具歐洲小村莊風情,是鄉村休閑避暑勝地。

基本情況

上世紀90年代初,丘地村依托牧場資源,通過興辦集體牧場,實行規?;B殖,開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2005年后,先后通過投資入股水電開發、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服務等途徑,實現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截至2011年底,丘地村共有集體固定資產近1000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40余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從總體上看,丘地村集體經濟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發展起步早,集體經濟規模較大。1991年,經村兩委集體研究、村民大會同意后,對全村各農戶養殖的牦牛共計700余頭,以集體形式集中放養。村“兩委”進一步建設完善牧道等基礎設施,合理確定草場載畜量,將集體牧場承包給懂養殖技術和經營門道的個人進行管理,牧民定期分紅收錢,村集體也挖到了集體經濟的“第一桶金”,為以后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2005年后,丘地村陸續通過投資入股九架棚電站開發、打造精品旅游村寨發展鄉村旅游等項目,進一步壯大了集體經濟規模。2012年3月,九架棚二級電站并網發電后,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60萬元,村集體經濟規模和年收入均在全州名列前茅。

產業結構均衡,收入來源渠道較廣。受地理條件、發展意識等諸多因素影響,截至2011年底,全州1348個行政村中(不含臥龍特區),仍有1100個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占81.6%。在大多數農村積極探索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渠道之時,丘地村已經順利完成了集體經濟的“產業布局”。農牧業、水電開發、旅游服務業成為丘地村集體經濟三大支柱,形成了“第一產業打基礎、第二產業強收入、第三產業添動力”的均衡發展模式,有效地拓寬了集體收入來源渠道。2011年底,丘地村集體經濟收入43萬元,其中:農牧業收入25萬元,占58.1%;旅游業收入12萬元,占27.9%;其他收入6萬元,占14%。

示范帶動明顯,促進群眾增收致富作用較好。丘地村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按照“集體先行、組織引領、帶動群眾、助農增收”的思路,通過集體經濟項目建設,拉動全村經濟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如興辦集體牧場,確保牧民有穩定經濟來源的同時,解放了勞動力,促進了村民勞務、運輸等收入。以“村集體和村民個人”的投資方式,入股九架棚二級電站建設,投產后,村民每人每年能分紅利5000元左右。精品旅游村寨建設中,全村按統一標準進行打造,50戶農戶具有旅游接待配套設施,共有標間160間、普通間120間,每天可容納700余名游客食宿。2011年10月,丘地村開始接待各方游客,僅兩個月時間全村收入達50萬元,每戶農戶都分享到了旅游發展的成果。

主要做法

在集體經濟發展的道路中,丘地村以“牦牛養殖規?;?、水電開發股份化、旅游服務產業化”的思路,順利實現了集體經濟從“一窮二白”到年均收入可上百萬元的歷史巨變。從時間上看,丘地村的集體經濟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起步階段,依托地方資源發展農畜養殖。村“兩委”在認真分析村情現狀、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依托草場資源優勢,積極興辦集體牧場,將村民散養的牦牛實行“集中放養,規模經營,保底分紅”的發展模式,使規模效益、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經過十余年發展壯大,到2011年底,丘地村聯辦牧場存欄牦牛達到1600多頭,每年穩定出售商品牛100多頭,純收入20余萬元,保障了村民穩定增收,實現了村集體經濟起步發展。

發展階段,抓住災后重建機遇發展旅游業。2010年初,正處于災后重建中的丘地村被納入阿壩州第一批“三百”示范工程建設行列,對丘地村進行精品旅游村寨打造。丘地村抓住這一重建機遇,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和距離古爾溝溫泉僅8公里的區位優勢,將發展目標定位在溫泉旅游的“后花園”和登山基地的“宿營地”,積極打造“古爾溝溫泉—丘地民俗生態觀光游—登山基地戶外搶險行”旅游線路,發展旅游服務業。全村統一規劃、整體建成嘉絨特色濃郁的石砌民房,規范建設村內街道、綠化帶、路燈、沼氣池、太陽能等附屬設施,精心打造“嘉絨一條街”;投資近100萬元,修建建筑面積達900多平方米、融旅游接待中心和表演廳等為一體的村活動陣地;在村寨周邊種植精細蔬菜,推出品藏餐、住藏房、購特產、觀民俗歌舞等項目,開發觀光農業和“體驗式”旅游服務,形成了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長點。

壯大階段,入股水電開發投身工業建設。2005年,獅子坪電站建設征用了丘地村集體和個人大部分土地,以貨幣形式進行了安置補償,共得到征地賠款1018萬元,其中:集體600萬元,村民個人共418萬元。征地后,丘地村耕地面積急劇減少,人均僅有0.3畝地,農畜產業發展已無文章可做。與大多數征地賠償、貨幣均分、搬遷安置的發展路徑不同,村“兩委”作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將所有征地賠償資金,以“集體+村民”的形式,全部參股華電公司九架棚二級電站開發建設。2012年3月2日正式進入國家電網發電運營,平均每月發電量達到1.3萬瓦,全村年收益可達300萬元,其中集體收益達160萬元,成功地實現了集體經濟的壯大發展。

經驗啟示

縱觀丘地村集體經濟發展歷程,有時代特色,有歷史機遇,也有政策投入。全方位解剖分析丘地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成就,其中的必然性因素值得學習借鑒,可供正在探索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和個人參考。

村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充分發揮了主導核心和引領示范作用是丘地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基礎。面對丘地村村民們的重重顧慮,關鍵時刻,村“兩委”班子帶頭投資入股建電站,黨員干部帶頭改風貌、建標間。有這些黨員干部帶頭,群眾吃下了“定心丸”,一筆筆不同數目的個人投資陸續入股,一間間有接待能力的標準間民房先后建成,為丘地村的經濟發展奠定了方向。2010年,丘地村精品旅游村寨建成后,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丘地村鄉村旅游合作社”,確定了集中管理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運營模式;先后制定了《丘地村鄉村旅游合作社章程》、《機構成員及崗位職責》、《質量指導員工作職責》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促進了全村旅游服務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服務態度等綜合評比,對不合格的進行停業整改,提升全村服務水平,維護良好服務品牌,為丘地村旅游業良性發展打下了基礎。

政府投入、支持和服務是丘地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關鍵。在丘地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政府的投入和支持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丘地村興辦集體牧場時,縣、鄉黨委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投入資金、落實項目,通過進一步建設完善了牧道等基礎設施、實行畜種改良等措施,促進了牧場科學化、現代化養殖,確保了牧場經營收益。2010年全州“三百”示范工程啟動時,州縣黨委政府將丘地村納入100個精品旅游村寨建設行列,共投入資金600余萬元,對該村進行整體打造。項目建成后,政府多次組織開展旅游推介會、旅游營銷展示等活動,有效提升了丘地村的知名度;幫助建立“丘地新村”宣傳營銷、選擇預定等網絡平臺,為丘地村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務服務;先后多次組織村民開展旅游、餐飲、電腦等技能培訓達4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丘地村整體旅游服務水平,對全村旅游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理縣丘地村民居新舊對比

立足自身實際、找準發展路子是集體經濟發展道路上必須遵循的原則和規律。村級集體經濟如何發展,怎樣壯大,辦法措施很多,路徑各不相同。但是立足自身實際,發揮資源優勢,在全村或地方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中來尋找集體經濟的發展點,是應當遵循的原則和規律。通過丘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事例,可以看到:在具有集體資源可以利用的階段,丘地村通過聯辦牧場走出集體經濟發展第一步,將集體牧場承包給懂養殖技術的個人,是充分發揮自然資源、人才資源優勢的具體體現;在集體資源匱乏、已經沒有拓展空間的時候,丘地村積極調整產業發展方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服務和投資水電開發,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規模,是緊密結合縣、鄉主導產業發展方向,與全村整體產業發展高度融合的結晶,在“民富”的基礎上實現“村強”,以“村強”引領“民富”。

不同地方、不同的村,村情實際千差萬別,只有認真研究分析、綜合比較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通過資源開發、股份合作、項目帶動、服務創收、資產經營等多種方式,才能找準符合自身特點的集體經濟發展方向,實現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從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

猜你喜歡
全村牧場集體經濟
全村唯一收件人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海上牧場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伊川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探索
破解空殼村,黨建如何引領——以漢濱區壯大集體經濟為例
叮當牧場
Beams Up
Gift Horse
抽自家魚塘救全村1400畝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