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革中國,如何降低市場交易成本

2013-05-14 16:53張君榮
中國新聞周刊 2013年5期
關鍵詞:科斯新聞周刊政府

張君榮

102歲的羅納德·哈里·科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依然活躍在經濟學界。

他尤其關注中國經濟發展。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他出資組織了一次同主題學術會議,一時引發中國媒體的廣泛關注。最近,又和助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王寧合作出版著作《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中文版。

科斯出生于倫敦一個工人家庭。由于從小患有腳疾,科斯進入政府開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并通過努力考入倫敦經濟學院。這暗合了他的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市場給予個人自由競爭的機會,個人憑借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狀態。

科斯獲獎的1990年代初,正是美國總統里根、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1980年代同步開創的“新保守主義”(英國稱作“新自由主義”)后,小政府、大市場模式盛行之時。此后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幾乎被新制度經濟學家壟斷。

他的“科斯定理”被概括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直接影響了張五常、周其仁等中國經濟學家。他們因自由市場思想,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被看做預測者。

通過科斯的助手王寧,《中國新聞周刊》以電郵方式就當前中國經濟問題采訪了他。

盡管在采訪中,科斯不認同“萬事皆管”的經濟學帝國主義,但他也并不排斥經濟學成為一門“顯學”的積極意義,并引用凱恩斯的話,“經濟學家并非文明的受托人,卻是文明可能性的受托人?!?h3>只要私企可以同國企自由競爭,國企就沒什么可批評的

中國新聞周刊:在當今中國市場中,土地、金融、財政等多種因素,都會使得私企尤其是中小私企交易費用增加。如何打破私有企業所面臨的“玻璃門”?

科斯:只要有自由競爭的環境,私企是非常懂得如何應對這些交易費用的。如今,私企最大的挑戰是,他們仍然遭受著種類繁多的政策和政治歧視。他們很難進入資本市場,因為資本市場主要是由國有銀行所控制。

中國新聞周刊: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科斯:要拋開為私企設置的種種限制。只要私企(或任何企業)是依法運營,就該享有自由。我們在《變革中國》這本書中反復強調,如果一些經濟行為體不遵守市場原則,市場經濟就不會成功。必須去除所有加諸國企的特權,讓私企得以自由競爭。

如果中央政府尚有所擔憂,就讓省、市或者縣級的政府,或者某些部門、地區先行試驗。例如,2012年初,溫州就被作為金融改革試點。改革可以更加大膽,真正向私企開放銀行系統。

中國新聞周刊:當前的中國,國有壟斷企業面臨兩個改革方向:一是國有資本化,一是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你認為哪個更加合適?

科斯:不同的國企可能需要區別對待,應該也還有其他的方法。主要的目標,是開放國家壟斷部門,讓他們加入自由競爭。至于是否需要開放中國所有的國企,則可以自由討論。

深圳的政策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中國新聞周刊:如何讓土地交易成為一種開放的市場行為?

科斯:只要交易雙方可以自由討價還價并達成交易,那么市場行為就可以發生。中國的情況是,政府宣稱了對土地的擁有權。國家必須允許土地的事實所有者——多數情況都是農民——進入市場。這樣,國家可以通過收稅在土地交易中獲得很大利益;同時,為了自身利益,就必須將其自身排除在市場之外。

中國在土地交易方面的所作所為,應該叫做單方面獲取。這顯然并不是市場行為。

政府參與土地交易導致腐敗猖獗,帶來大量失去土地者的抵抗,這在中國已經被廣泛報道。

中國新聞周刊:能否解釋一下“獲取”的含義?

科斯:這是一個法律術語。在美國,政府可以通過賠償或不賠償,從土地所有者手中“獲取”一部分財產權——只要政府能夠證明這種“獲取”符合“土地征用權”條款。而在中國的案例中,政府在土地交易中的行為似乎屬于非賠償性“獲取”。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土地交易仍然由政府主導,如何讓合適的交易方協商達成賠償?

科斯:政府可以作為調節器和裁判員,而不是交易方,來主導土地交易。政府不能在土地交易中扮演雙重身份,即便沒有違背公正。

中國新聞周刊:近日,深圳發布了一個土地雙軌制文件,允許深圳農村變賣集體所有的工業用地。你認為,這是否為中國土地政策提供了一個改革的方向?

科斯:深圳的政策顯然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中國是一個遼闊而多元化的國家。一種方法或許在一個地方能取得成功,但在其他地方可能就行不通。中央政府應該鼓勵地方政府大膽嘗試不同方法,打造一個自由的土地市場。

不平等本身并不是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基尼系數長期高于0.47。連自由程度很高的國家,比如美國,都沒有超過0.40,更不要說那些高福利國家。

科斯:不平等在任何自由市場經濟中都不可避免??紤]到中國的龐大以及地區多樣性,基尼系數高也在預料之中。爭議的核心在于,導致不平等問題出現的中國市場經濟,其深層問題是什么。

比如教育和稅收制度,在最發達國家都發揮著強有力的抑制不平等的作用。在中國,兩項制度都加重了不平等。只要社會流動的大門是打開的,處于社會結構底層的人對自己的未來、自己孩子的未來有希望,那么不平等本身就并不是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你在書中引用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來表達自由市場中的個體幸福。能否解釋一下“幸?!钡暮x?

科斯:沒有必要去定義幸福,因為它是一種主觀精神狀態。如果是在過去的中國,不那么幸運的中國人——我認為數量一定很大——對未來幾乎沒有希望,改善生活的機會也受到限制,那么幸福就很值得關切了。就政府的關切而言,沒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不平等到處都存在,特別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關鍵在于,收入多少都應該讓人感到是公正的。

獨生子女政策削弱了勞動力數量和質量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已經到達了人口拐點,正邁入老齡化社會,這對中國未來的經濟運行方式有何影響?

科斯:在發達國家,更替水平生育率被設置為,每位女性平均生育2.1個孩子。長遠來看,獨生子女政策并不可持續。另外,保證政策的實施過程,一向是高成本且充滿暴力的。隨著一個國家的富裕,女性也趨向于自愿降低生育率。今天沒有必要來強制執行如此嚴苛的政策了。

獨生子女政策不僅削弱了中國勞動力數量,還降低了其質量。研究已經表明,獨生子女政策實行之后出生的中國兒童,其社會技能被迫變低。當然,其影響也在經濟之外有所體現。它在基本社會結構上,也嚴重削弱了家庭。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還能持續多久?

科斯:我認為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可能都將保持世界加工廠的狀態。未來幾年里,中國勞動力價值肯定會升高很多。但中國可以繼續提高其勞動生產率。只要勞動生產率與其工資漲幅步調一致,中國制造就會繼續保持競爭力。

另一方面,中國必須走出“全球血汗工廠”的困境。今天,中國制造在產業鏈中的附加值相當有限,還伴隨著大量的環境成本——這在統計學賬本中幾乎很少出現。中國沒有理由比韓國、日本或美國缺少創意。只要中國開放思想市場,允許大學獨立、自治,給私企以與國企同等的待遇,中國就會迅速在科技方面更上一層樓。

中國新聞周刊:一旦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計劃生育政策對勞動力影響會減小嗎?老齡化問題又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轉型?

科斯: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完成經濟結構轉型,因為這是一個永恒的過程。老齡化人口當然會缺乏創新,而如果中國想要提高科技水平,創新顯然又是成功的關鍵——我認為,提高科技水平正是你說的“經濟結構轉型”。

法治才能保證市場經濟持久成功

中國新聞周刊:腐敗會增加交易成本。中國如何根治腐???

科斯:人類社會到處都存在著腐敗。過去50年間,我在芝加哥的家中,常常聽到市政官員的腐敗新聞。伊利諾伊州的兩任州長現在都身陷牢獄。我的同胞、英國歷史學家艾克頓公爵解釋得很清楚:權力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如果政治體制是透明的,如果權力由法律來約束,如果任何權力的濫用都可以追溯責任(自由媒體和獨立司法體制,因而是需要的),那么腐敗就不會威脅到秩序和穩定。

中國新聞周刊:回到中國,那么腐敗問題的根治,還是需要政治體制改革吧?

科斯:不管是政治改革、法制改革,還是體制重建,叫法無所謂,中國必須讓其政治權力服從于法治。

中國新聞周刊:在發展方式上,有人認為中國是在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并且應該繼續。你怎么看?

科斯:我們認為,中國三十多年的經濟改革成功并不取決于國家資本主義。這是對中國改革經驗的誤解,我們嘗試在書中進行了修正:

“中國的經濟轉型起源于華國鋒主政時的‘全黨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后毛澤東時代的政府領導人實施改革的本意,在于進行一次‘社會主義革命。在饑荒和失業的巨大壓力下,政府開始讓私營企業在中國的城鄉地區有了生存的機會。但一旦私營企業的泄洪閘門被打開,一系列邊緣革命迅速取代了政府引導的改革,將市場引入了中國經濟?!保ū究浾咭浴蹲兏镏袊返?61頁以及王寧的答復。)

同時,我們也并不否認國家在任何市場經濟中,都擁有適當的角色和作用。幾乎沒人會否認,美國政府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政府。但是政府的角色必須受到限制,受到其自身憲法的限制。

猜你喜歡
科斯新聞周刊政府
“美國老爹”性侵案被推翻引眾怒
旅行的沒落
今天的會就開到這吧
你為什么要學會拒絕
省級政府金融權力榜
美《新聞周刊》回歸紙媒
“嚴格遵守”
完形填空三則
西雅圖婚禮上的生命復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