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土機前的影像展

2013-05-14 16:53陳薇
中國新聞周刊 2013年46期
關鍵詞:金娜紅磚老宅

陳薇

這也許是中國最特別的一場攝影展。

展覽開幕日,2013年11月22日。閉幕日,未知。策展人金娜與藝術家們簽訂合同時特別說明:不保證作品的完整與安全,恕不歸還——這可能是展覽史上絕無僅有的“霸王條款”。展覽地位于福建石獅市靈秀鎮加曾寨的一座紅磚大厝(閩南語“住房”的意思),是金娜夫家的蔡氏祖屋:白石墻基、紅磚紅瓦,燕尾脊,木雕梁,無花果、石榴、梔子栽滿了院落。

20位藝術家的攝影作品就布置在正廳、正房及廊道里:被毀前的圓明園、沉沒在水下的三峽家鄉、北京胡同、鼓浪嶼、地方戲曲……一幅幅都是消失的現實圖景或文化殘存。

所有的作品,都可能與蔡家大宅一起“粉身碎骨”。2013年5月,石獅市政府啟動拆遷規劃,這里將被建設成“大型國際陸地港”。按計劃,2014年春節前,紅磚大厝所在的加曾寨片區將完成所有房屋拆除。

“這是一個只知道起點、不知道終點的展覽?!辈哒谷私鹉日f,“我希望,我們能留住老厝,留住這些藝術品,留住我們文化的根,這就是我們辦這次展覽的目的?!?/p>

這次展覽,因此被定名為“中國·留住”。

A4 02

2013年10月19日,金娜回了一趟老宅。5月,她得到消息,村子要被拆遷。她與丈夫、藝術家蔡小松生活在北京,偶爾帶朋友回老宅小住。她的小叔蔡冬青,自幼與奶奶在老宅里生活,奶奶去世后搬進城里,時?;貋砬鍜?。

村子已不復金娜記憶中的模樣。村口高坡被挖開,推土機轟隆隆的,灰遮煙罩。那些人去樓空的房子里,練習冊、照片等生活痕跡與磚石混雜,顯得格外落寞。在這成片雜亂無章中,一股濃郁的香蕉味兒清香,將金娜引向了自家老宅。

清香來自一株含笑,每逢花期便花滿枝椏。它與老房同生,至今不敗。老宅開工于1950年,耗時三年,耗資4公斤黃金。60余年后,依舊巍然不動、整潔如新。建造者是蔡小松的爺爺蔡萬棋,本在南洋經商,當年響應周恩來總理的號召,懷著拳拳之心,回國建設家鄉,方有此屋。

然而,在拆遷辦的評定表上,它被定為“石混結構”,以實有建筑占地面積190.07平方米計算,房屋補償款約10萬元。那株含笑,標價100元。另有一處蔡家先祖、清光緒誥封二品夫人的祖墳,標價800元。

坐在院里,夕陽余暉映在紅磚之上,金娜又是歡喜又是悲傷。她一眼看見正門旁幾個鮮紅的數字:A4 02。小叔蔡冬青告訴她,現在拆遷不寫“拆”字了,改用數字標識,表示這是由動遷四組負責的第二號房子。金娜突然覺得這像待處決犯人的囚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被推倒槍斃?!?/p>

當天晚上,金娜睡在老宅,她失眠了。0:37,她發了一條微博:“姐告訴你,家門前開了五十年的玉蘭、梔子,結了四十年的無花果、石榴,一棵樹八萬,姐都不賣你,那是姐的私產,姐有權處置……”

一夜之間,微博被轉發一萬多次,第一位是上海作家陳村,第二位是導演陸川,就連知名房地產開發商也在轉。這幢蔡家老宅的紅墻藍天圖片,漣漪般在網絡上傳播開來。

一位名叫顏長江的藝術家回復說,他愿意捐贈代表作《紙人》系列,如果真的被拆,請在老宅前焚掉,“作為獻給老厝的祭品”。這啟發了金娜。她決意在老宅做一個展覽。

英雄帖發下。應者如云。

在網友的建議下,金娜邀請華辰影像顧問、前新華社波黑戰地攝影記者曾璜作為展覽的學術主持。曾璜欣然接受,“這是一個打通當代影像與社會熱點、傳統攝影與當代影像、攝影藝術與平民攝影等諸多界限的展覽”。

展覽定在小雪節氣那天,兩人商討出一個攝影家名單,郵件邀請、限時回復。只有一兩位藝術家因顧慮而拒絕,大多數藝術家準時將作品郵到,郵費自理。一位藝術家說,“我捐給你,如果老厝能留下,就當是送給老厝的藏品,讓它更富足。如果留不下,就把作品釘死在墻上,推土機來的時候,讓作品陪著老厝一起走吧。粉身碎骨也好,挫骨揚灰也好,總之,我們認了?!?h3>悲喜之間

開展前兩天,金娜和曾璜到老宅布展。曾璜做了簡單規劃:由左至右,第一間房子是歷史,有故宮、龐貝古城;第二間房子是傳統與現實;正廳是主人蔡小松的《中國地圖》與最契合主題的《百拆圖》;第四間是行為藝術……

他告訴協助布展的村民幾個基本原則,作品中心距離地面165公分,要在一個水平面上,等等。不過,村民不知道釘子要隱藏起來。一顆釘子,裸露在外;第二顆,與第一顆還不一樣長;釘子們歪斜著,顆顆狀態不同,直到開展前兩小時,曾璜還在猶豫要不要把這些釘子返工。后來決定,原樣不動。

正堂左右兩邊墻壁上,掛著蔡小松爺爺奶奶的照片。蔡小松本想取下,曾璜也沒讓動,還各加了一個射燈打光。還有一盞射燈,指向正堂供奉的牌位。

此前,金娜曾請小叔蔡冬青去買塊白布,鋪設展臺——為了突出展品,展覽通常以白色作底。蔡冬青不樂意,怎么能用白布?在閩南,只有喪事才用白布啊。

“房子都要沒了,難道不是喪事嗎?”金娜反問。她還特意為這場展覽取了一個深沉文藝的名字:痕祭。

可等她到了現場,發現展臺上鋪的還是紅布——蔡冬青堅持,鋪白布要被村民們罵的,何況,這是近百年來本村舉辦的唯一展覽,難道不是喜事嗎?金娜沒再堅持,她也意外發現,紅布與紅墻紅瓦更搭調。

布展中,常有村民來串門。一位曾幫忙修建老宅的九十多歲村民告訴金娜,廳前走廊邊沿鋪設的一條長5.4米的基石,是16個男人一起抬回來的。房子建了兩年多,所有石塊全為手工鑿制。為蔡家建房的小工,每天報酬8角,比生產隊一天工分還多。

房子大,人口少,后來生產隊派活、文革時開會,都在這里集合;村民到蔡家曬地瓜干、曬谷子;碰上哪戶人家蓋房子沒地方住,也可以到蔡家借住幾年。一來二去,村民都對這座村里最漂亮的老厝有了感情。

開展前,加曾寨老人協會會長蔡章鑾找到金娜,問要不要“吹個拱門”。在石獅當地,嫁娶生子等喜事,都用吹拱門表示慶賀。

第二天,一座金光燦燦、雙龍戲珠的吹氣拱門便立在了村口。蔡章鑾說,他們特地選擇了新款加大型的;緊接著,村里林氏宗親、李氏宗親等,都接二連三吹了拱門。

眼看著陣仗越來越大,加曾寨黨支部書記坐不住了。他找前任村領導商量,要不要也送個拱門?前任領導說,一定要送。但是,是以支部的名義還是以個人的名義呢?

盡管決策過程難以復原,但在展覽開幕前一天,一個落款為村黨支部的拱門也吹了起來。

根據藝術家建議,A4 02也用玻璃框蓋起來,“它也是拆遷辦的行為藝術嘛”。

在臨展前三天,展覽的名字從“痕祭”改成“中國·留住”,“留住”特別用了紅磚的顏色。金娜得意的文藝范兒被一個鄉土理由輕易打?。杭雷质恰安套譄o頭”,蔡家人辦的展覽,怎么能用這個字呢?

金娜買了50枝百合插在瓷缸里,滿屋便有清香環繞。她本來還想請一個茶道藝術家、一位古琴演奏者,但沒想到,村民們為她請了一支軍樂隊。

開展那天,穿著紅色制服的軍樂隊敲鑼打鼓,演奏著《今天是個好日子》繞著村口拆遷辦氣宇軒昂地狂兜三圈。村民買了一千多米長的紅地毯,從村口直鋪進老宅門口。他們還換上節日的衣服,別上“迎賓”的絹花,站在紅毯旁列隊鼓掌。門口還多出了幾箱煙花,也都是村民買了送來的。

“他們拿我原本很悲劇的戲份當喜劇轟轟烈烈地進行,他們才是最偉大的編劇?!苯鹉仍浴秷F圓》一片獲第60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此刻卻不得不嘆服。

開展前一天,金娜迎來了一批意外的客人:一百多位鈔坑村村民。隔壁的鈔坑村兩年前被拆遷,如今已變成三幢高樓。有村民看了蔡家老宅后哭了:“金娜,我的房子比你的還漂亮?,F在沒了。你一定要留住。以后我到你家來看看,還能留個念想?!?h3>影像與現實

11月22日,展覽開幕,蔡家大宅一下涌進了幾百人,進不去的就在外面等著,有拄著拐杖的瘦弱老人、有被家人攙扶著來的,還有村子里的賦閑大學生,廈門攝影愛好者甚至組了一個小車隊,專程趕來。

屋主蔡小松的作品《中國地圖》作為主圖出現在展廳。攝影家王勁松拍攝的《百拆圖》,每個建筑外墻上的“拆”字拼貼,引來村民嘖嘖稱奇。還有1860年意大利攝影師拍攝的《龐貝》原版蛋白照片,19世紀德國建筑學者恩斯特·柏石曼拍攝的《中國建筑與景觀》等等。

“真shui(閩南語“漂亮”之意)呀!”村民們紛紛說著這句話時,曾璜知道,展覽成功了。

當天下午4點,藝術家陳勇鵬在大廳里進行了一場行為藝術。村民不懂什么是行為藝術,他們把這看成“節目”。陳勇鵬少時家貧,紙墨難得,父親便以紅磚為紙、清水為墨,在閩南家中廳堂,教其學習書法。這次,陳勇鵬也在閩南特有的紅磚上書寫“心經”,隨后砸碎。

顏長江的作品“紙人”,委托蔡小松兄弟焚燒,以示“祭奠”。金娜點火,怎么也點不著。村民急了,點不著就別燒了吧!村民起初不明白這東西值多少錢。他們記得,主持人介紹說,大概能賣四五位數。他們心疼,“燒的時候眼神都變了”。

最后,被砸碎的紅磚、沒燒完的幾張殘片和那些貼在村里墻上的海報,全被村民們帶回了家。

不是所有村民都理解這些。一位參與肖萱安的行為藝術“讀報”的村民蔡冬云,怎么也不理解藝術家為什么要在他身后點燃報紙?!胺苛菏怯蒙寄旧w的,放火燒杉木,是不是要放火燒掉古宅的意思?”

他上高二的兒子回答,“不對。報紙是用目光來看的。目光著了火,是指憤怒,表示無聲的抗議?!?/p>

一個在銀行工作的女孩,一天下班后來看展覽。她也在一樣的老宅里長大,回憶中有一模一樣的石磚與天窗??吹讲碳依险坷?,陳列著奶奶的婚床,雕刻著故事的大紅色的木材,她突然高興了,“小時候掉了牙齒就往這里扔,上牙往床下扔,下牙扔床頂”。說完,她就紅了眼眶——三年前,她的老村也被夷為平地。

“影像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動社會進步、影響歷史,在中國當下,這個功能一直被認為是微乎其微的,但是通過這次活動,讓藝術所表達的想法很深入地植入老百姓的心里?!钡竭_現場參加活動的藝術家崔健楠說,這次經歷勾起他埋藏很久的熱情和使命感。

人群中,有眼尖的村民發現了拆遷辦副主任,一幅幅地看,一幅幅地拍。金娜沒有與他打招呼。接連幾天,這人都來。村民調侃,他似乎也很無奈:“我也是工作嘛?!?/p>

展覽開幕時,已經有近六成村民簽訂了拆遷協議——他們仍有很多不滿,隔壁村兩年前的土地價格是每畝65萬,加曾寨這次只有35萬。但他們不知道如何與政府討價還價。金娜對他們說,這個拆遷辦不過是幾個月前臨時組織的,公章也是才刻的。他們沒有證,沒有批文,沒有權力和村民簽合同的。村民們傻了,還有這樣的事情???政府不就是法嗎?!

有的村民說,這次展覽再早一個月就好了;還有的說,“如果不是這次展覽,大概九成村民都要簽約了?!焙芏嗳藥е訉嶋H的考慮在觀望:或許能借展覽的聲勢,提高些價格;也有人打著自己的小九九:如果村子不拆了,那拿到的拆遷款,是不是就白拿了……

以藝術對抗現實,究竟能激發多大的能量,仍然未知。

展覽開幕后一星期,加曾寨衛生員得到通知,不要再打掃村里的垃圾了。有一天,停了整整一天電。再到后來,隔壁村傳來消息,村里那座遲遲沒拆的祖廟被推倒了,一切發生在凌晨四點多,蓋著紅綢的觀音菩薩被“請”出廟外,只剩幾個聞訊而來的婦女哭倒在地。

“中國·留住”展覽仍在進行。村民們偶爾閑坐在一處,回憶開幕當日的榮光。金娜則回到北京,與律師商討下一步行動。

老宅時時闖進她的腦海。1950年建房時,爺爺蔡萬棋將自己小小的、溫暖的希冀刻進對聯:萬象更新添百福,棋卜依舊獲千祥。對聯中嵌進了他的名字“萬棋”和妻子的名字“卜”。這石刻對聯現在仍在;奶奶施烏卜,本是生活精致到只用熨燙過的手絹的大家閨秀,后來也曾踏著三寸金蓮,去海邊挑鹽維持生計;最美的是下雨時,從天井中傳來嘀嘀嗒嗒的雨聲,似乎瞬間擁有了全世界的寧靜。

金娜設想,老宅可以升級成美術館,與新區一起發展。她說她相信政府擁有同樣的智慧。最近和拆遷辦的溝通中,對方承諾會依法辦事,不會違法強拆。不過金娜說,就算夢想失敗,她也不后悔,正如一位電影界人士的聲援,“從來如此,無愧的心是最強大的?!?/p>

最溫暖的是,如今她的微博上常有人留言:你家房子還好嗎?一位網友評論:不是暴力的力,才最給力。另一位網友則說,他每天都要到這里看看,知道她的老宅還在,就可以去睡了。

金娜不想讓大家擔心,每晚公告:今尚在,明未知。

猜你喜歡
金娜紅磚老宅
老將丘索維金娜決心備戰巴黎奧運會
兒子要賣老宅, 母親拒絕搬離,怎么判
8次征戰奧運,46歲“拜金”媽媽完成最后一跳
最后一跳
紅磚樓
磚雕說到底是一種以紅磚為媒介的創作, 體現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格特質。
老宅
紅磚色
老宅
“我和爸爸”去哪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