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市流浪救助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及干預對策

2013-07-02 01:44畢崇波夏文娟紀軍軍趙建軍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25期
關鍵詞:評定量表精神障礙精神病

畢崇波 夏文娟 紀軍軍 趙建軍 劉 帥

(濰坊市精神衛生中心,山東 濰坊 262400)

某市流浪救助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及干預對策

畢崇波 夏文娟 紀軍軍 趙建軍 劉 帥

(濰坊市精神衛生中心,山東 濰坊 262400)

目的 探討濰坊市流浪救助精神障礙患者臨床特征分析及干預對策。方法 選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障礙患者250例進行臨床統計分析,觀察其臨床特征并記錄,評價療效和干預對策。結果 流浪救助精神障礙患者多數疾病情況復雜、病情嚴重、生活自理能力低、思維貧乏、情感交流有障礙、不愿意與人溝通,治療效果差、不良反應多。結論 加強流浪救助精神障礙患者需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和管理措施,如:日常生活技能訓練、社會交往技能訓練、行為矯正治療、工娛療等活動,對改變患者原有不良行為、減輕精神缺損程度、促進社會和生活功能恢復起到很大作用。

流浪救助;精神障礙患者;臨床特征;干預對策

精神疾病是在各種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所導致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F將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50例流浪救助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統計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50例流浪救助精神障礙患者,男性168例、女性82例;年齡為16~60歲,平均年齡(40±2.2)歲,住院時間6~40個月,平均(23±3.6)個月。

1.2 臨床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采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量表采用BPRS(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和NOSIE(住院患者護士觀察評定量表)。

1.3 方法

患者入院時進行觀察評定,包括現狀精神病檢查、住院患者護士觀察評定量表、副反應量表等,并檢查大生化、血尿常規、腹部B超、眼動測定、胸部正側位片、心電圖、腦電圖;工作人員每天對患者進行相應治療,根據不同的精神疾病,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藥物和心理治療[1];治療人員每天引導患者進行正常的生活和活動,多和患者交流、溝通;加強社會交往技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等;組織患者參加工娛療活動,如聽音樂、做廣播操、讀報,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如洗衣服、擦桌子、拖地、幫助運送東西等。每周定期進行治療效果評定,并詳細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入院時檢查結果

患者在入院初期的檢查結果為:BPRS(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22~61分,平均38.78分;NOSIE(住院患者護士觀察評定量表)132~178分,平均149.67分;診斷為精神分裂癥121例(48.4%),精神發育遲滯39例(15.6%),癲癇性精神障礙32例(12.8%),腦器質性精神障礙25例(10%),心境障礙23例(9.2%),癔癥10例(4%);其中合并軀體病有122例,皮膚病35例,骨折8例,凍傷12例,傳染性疾病10例,營養不良36例,其他內科病11例,婦科病10例。

2.2 治療結果

患者在醫院的治療時間為6~40個月,平均為10.94個月,恢復緩慢,效果一般,治療后的NOSIE(住院患者護士觀察評定量表)明顯提高(具體見表1),社會能力、個人整潔和情緒等情況均有改善,但是,治療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不良反應[2],如:肝功能異常、心電圖異常等,需要嚴格注意用藥;部分患者在治愈后精神好轉,有些已經想到自己的名字、年齡、住址等基本情況,有大約30%患者被家人領回,有大約30%的患者病情穩定后被救助工作人員送回家中,仍有大約40%的患者需要長期住院,病情恢復緩慢。

表1 患者治療前后NOSIE各因子比較

3 討 論

精神病患者在外流浪不僅給社會秩序和治安帶來嚴重傷害,還會給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帶來更嚴重的損傷,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及時送到醫院救助治療,對患者的恢復有重大意義。流浪時間越長,病情越難以控制[3]。

流浪精神障礙患者長期無人照料,居無定所,流落街頭,入院時一般病情比較嚴重,常表現出行為紊亂、情緒不穩、沖動、毀物或者傷人、不能進行有效交流等癥狀,在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會非??咕苤委?。而且,由于長期居無定所,飲食不規范等,他們的體質通常較弱,或者伴有各種軀體疾病。因此,在治療時一定要根據患者的體質進行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明確診斷,合理用藥,減少因用藥不當誘發的其他軀體疾??;研究中發現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中肝功能受損、心電圖及腦電圖異常等情況的概率非常高,因此,治療時要嚴格用藥,并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一旦發生不良狀況應及時處理[4]。

由于流浪精神障礙患者病情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長時間的脫離正常人群,不能正常的工作、生活,致使他們社會功能和生活能力逐漸減退,甚至產生精神衰退和精神殘疾,因此對患者進行及時的藥理治療、心理治療護理的同時還必須加強日常生活技能及社會交往技能訓練,盡最大可能逐漸提高或恢復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和社會功能,比如,開展行為矯正治療,合理組織患者參加工娛療活動,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增加患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定期進行健康教育,教會患者掌握自己病情和藥物的使用,為回歸社會做好準備。

[1] 潘利,姜玉英,梅經彬.男性流浪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09,5(5):461-463.

[2] 熊劍,陳鈺.303例流浪乞討精神病患者攜帶情況調查[J].中國民康醫學,2009,5(6):502-503.

[3] 林純玲,湯妙瑜.流浪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0,17(30):174-175.

[4] 陳明慧.對收容精神病患者實施皮膚評估和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學,2010,17(30):174-175.

R749

B

1671-8194(2013)25-0163-02

猜你喜歡
評定量表精神障礙精神病
自擬醒腦湯聯合體外反搏治療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的效果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病因及臨床特征分析
完形填空專練(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導致的代謝紊亂
Vanderbilt父母評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中的應用價值
精神病
奧氮平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伴發精神障礙臨床觀察
社會工作介入精神障礙患者康復的策略分析
都有精神病
《品德與生活(社會)》利用評定理表對學生進行測評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