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愿用一生來閱讀

2013-07-05 16:44程新友
檢察風云 2013年13期
關鍵詞:夢想讀書

于丹:愿用一生來閱讀

很多人知道于丹是從《百家講壇》開始,2006年,于丹因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論語》而一炮走紅。2013年4月23日,在海南書博會,作為特邀嘉賓,于丹參加讀者見面會,一襲紅裙、略施粉黛,她在電視熒幕上出口成章的詩意表達讓人拍手叫絕,而親自見到她本人,記者終于親身感受到于丹的嘴上功夫不是“彩排”的,而是大量閱讀后一種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是也。她接受記者的采訪,暢談今天這個時代,閱讀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本期客座總編輯:于丹,著名文化學者

現在現實壓力太大,夢想真奢侈,其實把夢想當奢侈品的人就會覺得夢越來越奢侈,因為關注現實越多,夢想的空間被擠壓得越小。當一個人把夢想當成生活必需品的時候,夢想就能引領我們的現實。人其實最終害怕的是自己的經驗,我們往往被自己的直接經驗和他人的間接經驗影響,以致太害怕這個社會的規則。這個時候能給自己充電的,有時候是那些曾經的夢想和未來的夢想。曾經的夢想會告訴我們青春是一種資本;你已經做過的事情告訴你,你還可以去做更多的事;而未來的夢想是生命的保鮮劑,一步一步走過去,你會覺得就像手電光一樣,在心里也是一種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國夢的闡述非常到位,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內核,就必須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古老的中華文明曾經為世界作出了獨特貢獻,今天,中國傳統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中國夢是一個符號,是一個目標,是所有人內心的默契。在現在這個振奮人心的時代,大家需要共同的凝聚力。這么大的中國,所有老百姓的夢想,人人對這個國家、對這個民族的信心、對自己未來的信心、對這個社會的核心價值的信任,聯結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中國夢。我覺得政府還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口號: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關于這個夢想,我更希望是偉大民族復興的口號,我更希望把個人的夢想和國家的夢想有機地結合起來。

孔子在《論語》中提出,社會倫理才是國家政治最根本的依托。他說“君子務本”,一個人要從根本出發,“務本”才可以道生。有了本,天地大道才通達。孝悌就是仁愛之本。我們今天提出中國夢的建設,一方面社會制度要不斷的完善,另外一方面傳統的倫理需要復興,特別是中國的孝悌之意。當我們從農業社會的大家族,宗法倫理的狀態過渡到都市化,大家族的概念越來越削減,孩子的孝順之意還能存在于他們的心里嗎?現在,我們說家里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孩子在成長中,對于老人都少了孝敬,少了敬畏,長大以后要怎么樣才能擔當社會的大任呢?

無論是古為今用,還是洋為中用,都要根據生命自我的要求在當下形成化合反應,文而化之,從化每個人到化育整個社會風氣。就比如學國學,不是家長、學校讓孩子讀幾本《三字經》、《弟子規》就夠了,而是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從現實生活中感受到書中講述的傳統道德倫理。不能讓孩子學了很多知識,卻失去了基本的品德,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我們真正迷茫、混亂的是當下的現實中選什么,而文化恰恰是我們選擇的依據。我們大家都是愛書的人,都是讀書的人。我想大家會有一種默契,人不會讀書把自己讀混亂了,你會有一個瞬間的迷茫,但是你看得越多,最后心中越清晰。反而不讀書,不面對文化,今天看這個人怎么說,明天聽哪個朋友的建議,實在不行看看微博上別人的觀點,那才是對自己的迷失。

文化讓我們的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博大,也越來越遠離偽命題。我們今天有很多的惶惑,有沒有用自己的心靜下來想想,這個惶惑和命題真的成立嗎?文化的意義在于從內在給我們更多的依據,讓我們用自己的心判明自己在社會上的態度。讀的書多了,最后會養成自我的主見,這是一個化育的過程。這個事情著急是不行的,覺悟是伴隨一生的,讀書是伴隨一生的,把讀書當成一種生命方式,我相信我們不會在書本的智慧里面迷失多遠,這樣,我們才能不會迷失自己最初的夢想。

不管讀什么書,喜歡就好,好好閱讀,好好享受,過一個簡單的人生。如果我們每天問自己,我讀完三本書或者十本書就幸福了嗎,那我覺得我們就離幸福越來越遠了。我對文字的信任勝過語言,所謂的語言風格也是源自閱讀。我的童年時期,父母都下放了,最開始對書的熱愛沒有崇高的理由,僅僅是出于孤單,但是后來,閱讀成了自己童年最快樂的依托。一個人放下所有的功利心,去閱讀,去信任,去依賴,逐漸就在閱讀中養成了自己。當一個人把自己真正能作為一個讀者,不論是康熙大帝,還是脆弱的孩子,如果他愿意一生作讀者,那么書對于人的那種默默相隨,永不辜負,比語言更可靠。閱讀是一種快樂,閱讀放蕩思想,讓自己沉浸其中,打開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飽滿。

不要時刻提醒自己,我讀完幾本書了,那樣我們就離幸福越來越遠了。人生有得有失就是大平衡,一個人總要有一些要放下的東西,幸??偸窃谀悴辉僮穯柕臅r候就到來了。不要抱著功利心去讀書,不管讀什么書,喜歡就好,好好閱讀,好好享受。

人年輕的時候要讀很多“有用”的書,那是為知識;但是人年華漸長,開卷有益,要讀些“無用”的書,為生命的感受,為內心的沉淀。一個成年人,比起小孩子,為什么會少掉很多快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對世界失去了好奇心,所以希望大家在進行有用學習的同時,能夠看點閑書,把閱讀的趣味提升起來,把閱讀變為人的生活習慣。

前不久,我有一位中學同學英年早逝。葬禮上,他的妻子為他“燒”去了一副眼鏡和一摞生平最喜愛讀的書。當我們問為何要這樣做時,他的妻子微笑著說這不就是他最喜歡的嗎?所以我想,這位同學雖然已經離開人世,但他活著的時候應該是很幸福的。

這個世界上如果拋開太多急功近利的因果,也許人們就能真正到達自己內心的幸福。人生有得有失就是大平衡,就像中國人說一件事有所為必先有所不為,一個人總要有一些放下,那些幸福在你不再追問的時候就到來了。不管讀什么書,喜歡就好,好好閱讀,好好享受,過一個簡單的人生。

讀書養心,一個人的心靈遼闊了、自由了,那么他跟這個世界的默契程度就越大,但這不是說這個世界就變得溫柔了。

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都與閱讀有關,閱讀最終的目標,就是向外讀懂世象人心,向內讀懂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千萬別把閱讀的范圍想窄了,認為閱讀只是讀書本上的東西。如果我們不能把閱讀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感受,那么人腦也就變成了電腦、變成了一個只有儲存功能的硬盤。人腦比電腦的高明之處,在于人腦有自己的判斷。讀書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除了應對這個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確認自我。就如溫總理曾經說過的:知識不僅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

閱讀的力量,我們不能夸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來臨,也不能改變金融危機。它能改變什么?它改變的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態度,它改變的其實是我們自己和世界相處的方式。生活挺殘酷??梢哉f生活就是一鍋滾開的水,一直都在煎熬你,問題是你自己以怎樣的質地去接受煎熬,最終會看到不同的結果。人云亦云,為他人活著,服從別人。這種人固然挺善良,但是失去了自我。我們能選擇的是自我。讀書就是干這個的。

我把閱讀分成有用的閱讀和無用的閱讀。所謂有用的閱讀就是為了拿一個文憑,為了在社會職業中提升自己的閱讀。這種閱讀當然是重要的。但是,比這更美好的境界是無用的閱讀,就是為生命、為成長的閱讀,它不見得能直接給你一個文憑,不一定給你專業的技能,但是它能讓你的心靈變得遼闊。

我想,不管這個社會現在給你什么評定,關鍵是自己怎么認定自己。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徒弟去問他師傅,一碗米有多少錢的價值?師傅說,這太難說了,看在誰手里。要是在一個家庭主婦手里,她加點水蒸一蒸,半個鐘頭一碗米飯出來了,就是一塊錢的價值。要是在有點腦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葉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塊錢的價值。要是到一個更有頭腦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適當地發酵、加溫,很用心地釀造,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塊錢的價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多少價值,這要因人而異。

假設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誰能說它值多少錢???但是這里有一個規律,我們加工的時間越短,費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來的形態,它的價值就越低。有誰經得起把自己釀成一瓶酒呢?酒離米的形態最遠,釀造的時間最長,中間可能導致失敗的元素最多,你還敢于這樣去試驗嗎?所以我們說,讀書養心。生活就是一鍋滾開的水,它一直都在煎熬你,問題是你自己以什么樣的質地去接受煎熬,最終會看到不同的結果。讀書就是要讀出我們養起的這顆心。如果我們肯回到一顆心,少一些計較,多一些真心,用心去投入,也許我們往前坦然地走,反而會更從容一些。

采寫:程新友

猜你喜歡
夢想讀書
如此夢想
讀書使人進步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小夢想
夢想
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書為了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