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團體依戀、人際關系以及班級凝聚力的關系

2013-07-07 01:41洪艷萍蔣霞霞周興高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年6期
關鍵詞:人際凝聚力總分

洪艷萍 蔣霞霞 周興高

鮑爾比[1]界定依戀為“一種個體與具有特殊意義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紐帶的傾向,它能為個體提供安全和安慰。產生于嬰兒與其父母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與紐帶”。Fraley和 Shaver等[2]人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團體依戀關系區別于其他親密關系的條件如下:①把依戀對象作為尋求和保持親近的目標;②在壓力情景下把依戀對象作為尋求保護和支持的對象;③在探索外部世界時,將依戀對象作為安全基地。團體依戀是團體成員與所屬團體之間建立的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結,成員在團體活動中受到關心、尊重以及幫助等,團體為成員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因此成員對團體產生了特殊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直接交往形成的相互之間的情感聯系[3]。齊志明[4]對北京在校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在日常生活、學習、與他人相處中,18.3%的大學生經常感到孤獨或者郁悶,36.8%的大學生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44.9%的大學生感到很融洽。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口學因素、人格、自尊、自我防御方式、應對方式、社會支持、教養方式、生活事件等[5]。

Festinger認為班級凝聚力是“促使成員留在群體內的作用力總和的場”;Lott認為“群體成員之間互持積極態度在量和程度上的特點”等等[6]。

不安全依戀風格與人際問題有顯著相關。依戀焦慮與依戀回避是心理困擾(焦慮 ,無望,抑郁 ,憤怒,人際問題)的重要影響因素。不同依戀風格對行為的不同影響,部分取決于社會知覺的差異和情感調節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戀個體比不安全型個體在人際行為中有更好的表現,與別人更融洽,對人際關系更滿意[7]。依戀關系更直接地影響著個體的人際關系和社會功能的發展[8]。

任婷婷[9]認為團隊內的成員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必然有助于群體目標的順利實現。同時也滿足了成員情感上的需要,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安慰、相互激勵,增強了對整個團體的依賴。團隊只有在人際關系和諧的前提下,才會有高的凝聚力。在熊嬌[10]的研究中還發現,強凝聚力與弱凝聚力班級在人際和諧方面存在不同特征,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在生活習慣、個性、語言交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同學之間能協調的好人際關系,為班級的集體利益聚在一起,也是班級凝聚力的體現。

本研究旨在對大學生團體依戀和人際關系以及班級凝聚力從團體動力視角上進行研究,對團體依戀、人際關系和班級凝聚力三者之間關系進行較深入探討,希望有助于高校的班級建設和管理。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湖北某高校本科大學生 250名作為調查對象,有效問卷 196份(81.7%)。其中男生 88人,女生 108人。

1.2 方法

1.2.1 團體依戀量表采用的是 Smith和 Brenr等人對親密關系經歷量表(ECR)的題目進行改編而得到一個適用于測量團體依戀的量表(ECR-G)。該量表包括 25道題,采用 7點評分法。被試根據在大學期間自己對某一特定的團體的感受或者所扮演的角色,從“完全同意、比較同意、基本同意、不確定、基本不同意、比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別計 1~7分。要求被試對每題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情況進行判斷。這25道題可以在 2個維度上進行記分:團體依戀回避和團體依戀焦慮。量表的信度 (Cronbach's Alpha)是 0.813,效度(KMO)是0.808。

1.2.2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11]采用的是北師大鄭日昌等人編制的,該量表共 28個項目。在每個問題上,選“是”計 1分,選“非”計 0分 ,滿分為 28分??偡衷?0~8分之間,說明不存在或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擾;總分在 9~ 14分之間,說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往困擾,你和朋友關系不牢固,時好時壞,常處于一種起伏波動之中;總分在 15~ 28分之間,就表明交往困擾較嚴重;超過 20分,則表明人際關系的行為困擾很嚴重,在心理上出現較為明顯的障礙。該量表的同質性信度系數a=0.784,標準化 a值為 0.788,斯皮爾曼一布朗系數,為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數,值為 0.764,分半信度較好。

1.2.3 班級凝聚力調查問卷[10]采用的是熊嬌自編的“大學班級凝聚力問卷”,該問卷是熊嬌通過對多所大學的在校大學生進行大量研究的基礎上所編制的問卷,共有 25題,采用5級評分,1~5分別是“很不重要、較不重要、一般、比較重要、非常重要”,問卷分為 5個維度:組織認同、管理支持、人際和諧、集體參與、團隊業績。該問卷的一致性信度為 0.917,效度(KMO)是0.902。

1.3 統計處理 數據采用 SPSS 11.5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困擾得分總體情況 見表1。說明52.6%的大學生不存在或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擾;33.7%的大學生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而 13.7%得大學生在同朋友相處上的行為困擾較嚴重,可以看出近半數大學生存在人際關系困擾。

表1 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總體情況

2.2 大學生團體依戀、人際關系以及班級凝聚力之間的相關分析 見表2。大學生的依戀總分與人際關系總分和班級凝聚力的總分在 0.01水平上顯著相關。

表2 大學生團體依戀、人際關系以及班級凝聚力之間的相關(r)

2.3 不同人際關系行為困擾類型對團體依戀的影響 見表3。大學生的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與不同的人際關系行為困擾類型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

表3 不同人際關系行為困擾類型對團體依戀的影響(r)

2.4 不同團體依戀類型對班級凝聚力的影響 見表4。大學生的依戀焦慮與班級的組織認同、人際和諧之間有顯著的相關;而大學生的依戀回避則與班級的組織認同、管理支持、人際和諧之間存在顯著相關。

表4 不同團體依戀類型對班級凝聚力的影響(r)

3 討 論

3.1 在對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總體情況 52.6%的大學生人際關系總分在 0~ 8分之間,說明他們不存在或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擾;33.7%的大學生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而 13.7%得大學生在同朋友相處上的行為困擾較嚴重,部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困擾程度可能很嚴重。這與廖娓[12],席波[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大學生之所以存在較高比例的人際關系困擾,可能是由于:①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缺乏對大學生處理人際關系問題的指導。長期以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學習成績的提高,而輕視了學生的社會化發展的需要,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必要的社會交往方面的指導;②環境的變化。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和生活的主題就是學習。只要學習好,他們就是好學生。這幾乎是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而進入大學,學生的課余時間大量增加,而此時,人際交往成為他們生活的新主題。由于長期以來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認識、技能等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因此,他們的人際交往方面往往會出現問題[13]。

3.2 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困擾類型對團體依戀的影響 在分析不同人際關系行為困擾類型對團體依戀的影響的結果中發現,大學生的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與不同的人際關系行為困擾類型的交際困擾、行為困擾、待人接物困擾、異性交往困擾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說明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會影響個體對團體的依戀。在大學的團體建設中要注重團體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成員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團體的建設,反之,人際關系差的團體容易造成團體成員之間的摩擦,從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3.3 大學生團體依戀對班級凝聚力的影響 對團體的依戀焦慮越高,說明團體成員對組織的認同感越高,更愿意參加或者支持團體的管理,同時對團體的依戀會使個體更傾向于處理好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反之,加強個體組織認同感,讓個體積極參與團體的管理與決策以及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會使團體成員對團體產生更多的依戀。同樣,當團體成員對團體的依戀程度達到很高時,個體與團體之間會產生依戀回避,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團體成員對團體的認同、對團體的關心以及與團體成員之間的關系更高或者更好。

[1]Bowlby J.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affectional bonds[M].London:Tavistock,1979:201-211

[2]Fraley R C,Shaver P R.Adult romantic attachment:Theoretical developments,emerging controversies and unanswered questions[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0,4(2):132-154

[3]李蓉蓉.大學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 [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1,13(11):106-108

[4]齊志明.首都大學生人際關系狀況調查與對策分析 [J].北京教育,2010,3(9):78-80

[5]席波.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的心理社會影響因素研究 [D].濟南:山東大學,2007

[6]Hogg M A.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 cohesiveness:From attraction to social identity[M].New York:Harvester Wheat sheaf,1992:7-19

[7]李淑梅.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人際問題的關系研究 [D].上海:復旦大學,2009

[8]韓樹杰,彭賢.大學生依戀模式與人際關系、自測健康的關系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8,50(1):64-66.

[9]任婷婷.人際關系對運動隊凝聚力的影響 [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27(3):96-99

[10]熊嬌.基于大學生評價的班級凝聚力特征研究 [D].重慶:重慶大學,2010

[11]王美芳,陳會昌.青少年的學業成績、親社會行為與同伴接納-拒斥的關系 [J].心理科學,2003,21(6):1131-1131

[12]廖娓.高職學生人格、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 [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13]劉天月.大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9

猜你喜歡
人際凝聚力總分
微信聊天自我表揚的人際和諧管理研究
“如此凝聚力”
論當代高校青年教師團隊凝聚力的提升
人際自立特質、人際信任與合作行為關系研究
對增強兵團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增強意識形態凝聚力引領力 推動企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搞好人際『弱』關系
第59屆IMO團體總分前十名的代表隊及總分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