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城市的公共自行車發展研究

2013-08-15 00:54薛生科
科技視界 2013年4期
關鍵詞:交通系統發展

薛生科

(睢寧縣交通運輸局,江蘇 睢寧 221200)

0 背景

城市交通機動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帶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數據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城市交通僅次于能源供應和工業生產的第三大排放部門,排放量占總量的13.1%。由建設部相關統計分析,我國目前交通能耗已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0%,若不采取一定控制措施,將超過工業能耗,達到總能耗的30%。在這種背景之下,低碳經濟交通應運而生,公共自行車作為一種零污染、零排放的低碳環保交通方式,有必要大力推廣。

《全國促進城市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中明確未來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按照“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的要求推進。中小城市是指市區非農業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占我國城市總數的80%以上。在城鎮化和機動化的大背景下,中小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加劇,成為城市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1 中小城市特征分析

中小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居民出行特征等方面均與大城市存在差異,經濟條件和交通需求不滿足發展軌道交通的要求,也不能沿著大城市走過的路程發展私人交通。

1.1 中小城市社會經濟特征

城市社會經濟水平一般,市政建設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市民人均收入偏低,月收入大約維系在500~1500元之間;城市物價水平偏低,接近全國人均消費水平;高收入、高層次人員比例低,貧富懸殊較大;近年來房地產建設升溫,市區內大批商品房動工建設,而商用樓比例較低。

1.2 中小城市交通出行特征

首先,中小城市規模小,城市面積不大,一般呈團塊狀布局,用地狹小緊湊,道路密度低。居民工作和生活的空間范圍小,出行距離和時耗短,平均出行距離不足25km;中小城市的工業、居住和其他用地等混合程度比大城市明顯,居民一般選擇就近就業和就學,出行次數多;居民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自行車、電動車等非機動方式為主,只有少數私家車進入家庭,公共自行車的服務水平較低,對客流吸引力不夠。

中小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交通出行特征決定了中小城市需要大力提倡發展包括自行車交通在內的非機動交通方式。

2 公共自行車的發展優勢

“公共自行車”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歐洲,“第一代公共自行車系統”于1965年在荷蘭出現。英國倫敦、法國巴黎、丹麥哥本哈根以及國內的杭州、上海、北京、株洲等城市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發展成熟、規?;茝V較為成功??v觀國內外已建立起來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主要具有以下發展優勢:

2.1 建設成本低

相比于常規公交、地鐵等其他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車系統造價成本低;

2.2 易于規?;W絡化

由于自行車占地面積小、經濟、受歡迎,較容易實現規模擴大;

2.3 租賃價格低廉

公共自行車租賃價格低廉,部分城市甚至免費;

2.4 便捷

自行車小巧靈活,特別適合點到點的出行,可達性強,解決了常規公交不能實現從站點到目的地的問題(最后一公里問題);

2.5 系統管理技術相對完善

租車、還車、防盜等技術成熟。

中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且城市規模小,自行車出行比例高,適合推廣公共自行車系統這種建設成本低、租賃價格低、使用便捷的綠色公交系統。同時,隨著系統的不斷發展,公共自行車將逐漸取代個人自行車,解決了自行車易丟失,停車混亂等現象。

3 公共自行車在中小城市的發展建議

3.1 明確公共自行車在交通系統中的定位

目前,我國城市交通中,自行車所承擔的客運交通比重較大,200萬人口以上城市,自行車出行比重約為36%,100~200萬人口城市,自行車出行比重為40%左右,而人口不足100萬的城市自行車出行比重在40%~75%之間。

中小城市在經濟發展水平、城市規模大小、城市空間結構分布等都與大城市明顯不同,因此公共自行車在交通系統中的定位也存在差異。在大城市,公共自行車除了部分短距離出行外,主要作為常規公交和軌道交通的接駁工具,輔助完成出行全程公交化。在中小城市,公共自行車的短距離出行優勢更為凸顯,主要借助自行車完成點到點的直達快捷出行。

3.2 選擇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

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企業主導型、政府主導型、政企合作型三種。杭州市主要通過政府財政補貼杭州公共公交集團的形式進行項目的推廣和運作,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影響。但是杭州市每年運營管理費用近一個億,加上設備的折舊和耗損,運營成本近一億五千萬。

中小城市由于資金條件限制,更應該兼顧政府和經營者雙方的利益。根據城市實際情況,探討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比較不同發展模式的優劣,尋求適合各中小城市自身的發展模式,促進公共自行車系統的規模推廣。

3.3 完善自行車配套設施

完善自行車出行配套設施,建議設置自行車專用道,鼓勵居民采用公共自行車出行。根據城市結構、土地利用性質等要素,將自行車專用道布設在人口集中、出行率較高的地段,保證路網布局與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流向相一致;在與干道大致平行且相隔較近的支路或小巷中設置自行車專用路,禁止機動車通行,達到對干道交通進行分流的效果,在路幅較寬的道路兩側可以設置自行車專用道,在交叉口處根據具體情況對機、非進行時間或空間上得分離;從車道路面、照明、遮陰、寬度,機動車對自行車產生的威脅等多方面對自行車行車環境進行改善。

4 結束語

為了應對交通擁堵、能源短缺、城市污染等問題,國內很多城市興起了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熱潮。隨著城鎮化和機動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小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加劇。公共自行車系統和中小城市的特征決定了公共自行車在中小城市的適用性,應大力提倡發展。各城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明確公共自行車在交通系統中的定位,采取合適的運營管理模式,完善自行車配套設施,從而促進公共自行車系統達到預期的效果。

[1]吳兵,王艷麗,董治,李林波.高度城鎮化背景下城市群交通特征研究[J].城市交通,2011(9):67-73.

[2]劉文宇.北京市發展低碳交通的前景分析[J].綜合運輸,2009(10):37-40.

[3]郝翠麗,丁歡.中小城市交通發展的重點[J].甘肅科技,2009(5):15-17.

[4]郝翠麗,中小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5]王勇強,宋國軍.中小城市的自行車交通探討[J].城市道路與防洪,2007(11):41-42.

猜你喜歡
交通系統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WJ-700無人機系統
繁忙的交通
基于PowerPC+FPGA顯示系統
小小交通勸導員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連通與提升系統的最后一塊拼圖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閱讀理解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