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血涂片觀察血細胞在臨床診斷中的重要性

2013-08-15 00:47盧金金
中國衛生產業 2013年29期
關鍵詞:假性血細胞涂片

盧金金

河南省中醫院血液科,河南鄭州 450007

近年來,隨著血細胞分析監測儀的廣泛應用,為檢驗人員的工作帶來許多便利,目前部分醫院已不再使用血涂片檢查血液常規,由此也引發了較多的誤診或者漏診情況。加上血細胞檢查儀器受到外界因素與自身因素的限制[1],比如溫度因素、采血因素、試劑因素等,僅僅能滿足篩選的標準。而血細胞的形態、數量以及類型等要依靠血涂片的檢查,因此,血涂片在血細胞的臨床診斷中起重要作用?,F就2012年12月—2013年5月出現發熱或三系異?,F象的100例血液標本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血涂片的制作、染色以及鏡檢等操作。具體情況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出現發熱或三系異?,F象的100例血液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齡均在8~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5歲。

1.2 檢查方法

首先,按照常規方式選取EDTA-K2抗凝靜脈血作為標本[2],并經適量的靜脈血滴在血涂片上。待血涂片晾干后進行瑞氏染色。在沖洗涂片之前,先用高倍鏡或者低倍鏡觀察涂片的染色情況,涂片是否符合標準等。與此同時,估算血小板與白細胞的數量是否符合標準。另外,注意觀察血小板的形態變化,包括血小板的具體形狀、實際大小以及有無聚集等,觀察有無巨大的血小板、畸形的血小板等。最后,利用油鏡密切觀察標本中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的數量、形態、體積大小等。

2 結果

首先,在100例患者中,有30例被檢驗出細菌感染,且血涂片提示中性的粒細胞顆粒顯著變粗與增多,即所謂的中毒變化。但其血液常規的檢驗顯示正常;4例確診為白細胞的假性降低癥狀,且血涂片的鏡檢提示白細胞的分布正常;15例確診為急性期的白血病癥狀,血涂片檢查見有嫩性細胞;5例確診為單核細胞的增多現象,且血涂片提示淋巴細胞的變異顯著變化。其次,經采用血涂片檢查后,發現患者的紅細胞也存在異常變化。其中包括:16例確診為巨幼細胞的貧血癥狀,血涂片顯示紅細胞的形態均衡,體積增大,且呈橢圓形;9例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的綜合癥(MDS),血涂片顯示紅細胞的大小不同,常見巨大的血小板與多形的紅細胞;3例診斷為骨髓的纖維化癥狀,血涂片提示可見少量淚滴樣的紅細胞。最后,經細胞學的形態學檢查后,發現患者的血小板發生異?,F象。包括:11例確診為血小板的假性減少現象,血涂片顯示血小板成堆聚集;7例確診為血小板的假性升高現象,血涂片顯示紅細胞的體積變小,血小板的分布無異常。

3 討論

實驗室的檢測質量作為臨床診斷的重要依據,其數據檢測的準確性將與醫師的診斷結果存在直接影響[3]。但由于大多疾病的癥狀相同或疾病的特異性不明顯,容易致使臨床誤診的情況出現,因而識別臨床癥狀的多樣性與復雜性至關重要。另外,大多疾病會具有相似血象,且能夠產生數種相似血象的病癥。但因血細胞的形態特殊,臨床上也可依據其變化的特點來診斷各種疾病。

在實驗室中,當采用儀器對白細胞進行檢測時,少數抗溶性的紅細胞、成堆集中的血小板以及有核的紅細胞等均會引發白細胞增高的假象,而且患者哭鬧、遭受刺激等也會引起白細胞的升高。因此,臨床上對細菌感染的判定,不能僅僅根據白細胞的增多現象。當血涂片的檢查顯示中性粒細胞的顆粒顯著增粗及增多,則表明該細胞發生中毒變化,可判定為細菌感染。而在血細胞的形態學檢查中,血小板的數量容易受到紅細胞的碎片、細小紅細胞的數量等因素影響,這可能會導致血小板發生顯著的增高變化。

EDTA能使血小板的結構產生改變[4],且膜糖蛋白糖基化后會與其復合物本身的抗體有機結合,進而引發血小板黏附或者聚集在白細胞的周邊。而這些攀附在白細胞上的聚集物,會由于體積的不斷增大被誤認為血小板,最終引發血小板的假性減少現象。

病態造血作為MDS的最明顯特點,同時也是MDS診治的關鍵依據。通常情況下,超過10%發育不正常的細胞,如巨核細胞、紅細胞及粒細胞3系形態的異常變化等,稱之為病態造血。其中,巨核細胞的增生容易受到IL-6的刺激,并且IL-6的刺激越強烈,巨核細胞越多,而血小板的反應性也隨之增多。

血小板的計數在出血性病癥與血栓的診治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血細胞的分析儀器通常會提示因各種抗凝劑引起的假象血小板減少,但少數儀器并未能顯示出血小板的聚集現象。因此,如果發現患者的血小板變少,則必須對其血小板的直方圖進行仔細分析,并觀察直方圖是否存有翹尾的現象。與此同時,將標本進行涂片及染色后鏡檢,密切觀察血小板是否有聚集或衛星的現象。注意另外采血復檢,以避免誤診或者漏診的現象出現。

血涂片不僅可以觀察到紅細胞的實際大小、具體形態以及是否存有紅細胞的碎片等[5],而且還能觀察到血小板與白細胞的分布比例,從而充分識別血小板與白細胞有無假性的減低或增高現象。血涂片的檢測并非僅僅用來劃分白細胞,同時還要用來觀察與分析血片的變化情況。利用血涂片來進行白細胞的形體檢查,能觀察到血細胞中漿內顆粒的具體形態,從而為細菌感染或者血液病的初步診斷提供依據。另外,通過對紅細胞的形態觀察,以及紅細胞的參數,能初步判斷患者有無貧血癥狀,以及貧血的類型等。如果在粗大的紅細胞中發現有內瘧原體,可確診為瘧疾。最后,通過對血小板的聚集程度、分布密度及其形態等進行觀察,可初步判斷血小板的正常與否,或者是否存有假性的減低或增高等現象。

總而言之,血涂片的鏡檢操作簡便,能清楚顯示出血細胞的形態變化,從而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依據。此外,在血細胞的臨床診斷中需重視血涂片的檢查,同時制定有效可行的應對方案,以避免及減少誤診或者漏診的情況出現,減少病患的就診時間與費用支出,從而為病患的及時診斷與治療爭取最佳時機。

[1]李宏.使用血細胞分析儀必須重視血涂片鏡檢[J].西南軍醫,2008,10(4):108.

[2]李瓊芬.血涂片觀察血細胞在臨床診斷中的重要性[J].內蒙古中醫藥,2011(21):104.

[3]姚麗.使用血細胞分析儀同時涂片鏡檢的重要性 [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1):65-66.

[4]賀姝慧.血涂片細胞形態檢查在初診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8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6):3960-3961.

[5]艾則孜,阿布力米提,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力孜.血細胞分析及血涂片在惡性血液病診斷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2):203.

猜你喜歡
假性血細胞涂片
胰十二指腸上動脈前支假性動脈瘤1例
社區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細胞分析
痰涂片與痰培養在下呼吸道感染診斷中的比較
直腸FH檢測剩余液涂片用于評估標本取材質量的探討
卵巢腫瘤病理診斷中冷凍切片結合細胞學涂片的應用分析
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全血細胞減少不良反應分析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細胞發生的觀察
兩種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陰道涂片中的比較研究
管電流對腎囊腫假性強化的影響
血細胞形態學觀察對常見血液病診斷的意義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