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縮小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對策探析

2013-08-15 00:53劉勇剛
重慶行政 2013年5期
關鍵詞:差距城鄉利益

□ 劉勇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出現許多新的問題和矛盾,其中比較明顯的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問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擴大的趨勢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主要障礙。城鄉收入差距過大,主要是因為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低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因此對于如何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議的重點就在于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導向和如何提高農民的收入。

一、戰略:堅持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導向

所謂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城鄉差距的發展戰略,建立起地位平等、開放互通、互補互促、共同進步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

(一)城鄉地位平等。就是要取消城鄉間的種種不平等待遇,使城鄉居民和城鄉各類經濟主體都能享受公平的國民待遇,擁有平等的權利、義務和發展機會。城鄉居民應平等地擁有財產、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和個人發展等方面的權利,平等地承擔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公民應盡的各方面義務;城鄉各類經濟主體應平等地承擔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稅收、勞工保險等社會義務,同時也應平等地擁有產業準入、信貸服務等發展機會。

(二)城鄉開放互通。就是要打破城鄉界限、開放城市,使城鄉居民和城鄉各種生產要素都能自由遷徙和自由流動,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與效益。也就是說,城鄉居民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特別是農民,不僅可以臨時在城市就業,也可以長期在城市居住和就業,與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城鄉各類生產要素可以完全按照市場機制和規則,實現在城鄉間的自由流動。

(三)城鄉互補互促。就是要改變城鄉分割、各自發展的模式,發揮城市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擴散與輻射作用,走以城帶鄉、城鄉互促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子。也就是說,在經濟發展上,要以城市為龍頭,形成城鄉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和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聯動的發展格局;在社會、文化發展上,要以城市的文明帶動農村的文明,形成城鄉社會特色鮮明、相得益彰的發展格局。

(四)城鄉共同進步。就是要在堅持城鄉地位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城鄉開放互通、互補互促機制的作用,加快縮小工農差距、城鄉差距、農民與市民差距,實現城鄉的共同繁榮與進步。這是城鄉一體化的最終目標。

二、路徑:加大對農業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我國的經濟改革從農村開始,農村在短期內煥發了巨大的活力,農業生產連續邁上了大臺階,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只有農業和農村也發展起來了,才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并為工業品提供巨大的消費市場,工農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才會縮小,整個國民經濟才會健康、持續地發展。因此,加大對農業的政府財政支持力度,確定以反哺農業為主導的分配結構。其重點投入的項目應包括:

(一)加大對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以江、河、湖、庫治理為主的水利基礎設施、以灌溉排水和節水農業為主的農田水利建設、以水土保持為主的生態建設、農村電力和能源設施建設等項目,以增強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少市場風險,將一部分投資通過以工資形式直接轉化為農民收入。

(二)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增加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農業科技的當務之急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使科技成果盡快變成現實的生產力。要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研究和推廣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財政支持是農業科技研究和推廣部門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條件。

(三)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規?;洜I進程。當前農業結構調整要以國內,國際市場為導向,加快農產品品種更新換代,引導和支持農業按照比較優勢原則進行結構調整,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使農業比較利益和農民收入水平有明顯提高,財政應采取得力的政策措施對其加以扶持。

(四)建立健全農產品價格支持體系,保證農業的穩定增長。重點加大農產品價格支持和生產資料補貼力度,在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基礎上,調整農產品價格支持補貼結構,提高補貼率,尤其是應借鑒國際經驗,逐步減少對流通環節的補貼,把支持與補貼的重點轉向農業生產者。

三、根本:減輕農民負擔

20世紀80年代以來,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不少旨在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三令五申地要減輕農民負擔,但收效卻不盡如人意。農民是我國最大的利益群體。由于農民的自我保護能力弱,農民又是我國利益最容易受到侵害的群體。因此,為了保證減負政策的有效性,政府在正確制定農民減負政策的同時,應切實加強對保護農民利益的監督和管理,設立專門機構,委派專門人員負責專項工作??梢詮囊韵聨追矫婕哟髮ΡWo農民利益的監督管理:

(一)加強保護農民利益的監督管理機構的權威。對保護農民利益的監督管理機構的農業部門,國家應該從法律上賦予農業部門相應的強有力的監督管理手段,如經濟處罰權、不合理項目撤銷權、侵害農民利益一票否決權等,從而使得農業部門對保護農民利益的監督管理具有應有的權威。

(二)完善保護農民利益的法律。保護農民利益需要制定政策,更需要制定法律,因為法律具有穩定性、可靠性和權威性。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中,有關保護農民利益的規定,大多原則性、政策性強,而規范性、可操作性差,從而導致執法的隨意性很大,有關的規定在實踐中往往得不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三)加大對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查處力度。要切實加強對保護農民利益的監督和管理,就必須嚴厲查處各種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然而在我國,盡管國家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從總體上看,國家對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的查處仍然不力。

四、關鍵:改革教育政策,提高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

義務教育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的公共事業。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又如何呢?農村教育中師資力量不高、教育經費短缺、教育條件匱乏、教育管理水平不高、交通不便,學歷不合格的教師主要集中在農村、被拖欠的教師工資也主要集中在農村。農村居民由于沒有受到應有的教育,其勞動力素質不高,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力較弱,從而收入水平低。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大力普及農村文化教育。首先,要盡最大努力在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特別是要加強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其次,要用各種形式,在農村廣泛開展掃盲運動,不斷減少農村人口中文盲的比重,逐步提高農民的平均文化水平。

(二)對農民子弟接受高等教育采取政策傾斜。我們可以制定相應的傾斜政策繼續引導、鼓勵大學生尤其是農村生源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包括自主創業、推廣農業技術、參加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等。目前,在江蘇、安徽等地就有不少這樣的大學生。這樣將農民子弟對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及其無奈和農村急需農業科技人才結合起來,建立“下得去”的培養機制,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實現農村農業科技人員農村基層政權干部等農村精英的升級換代。

(三)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是向農民普及農業科學知識,提高農民文化科技素質的重要渠道。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要有農業部門和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密切配合??h(市)要集中力量辦好示范和骨干作用的職業技術學校,并辦好農村廣播函授學校,鄉(鎮)要辦好農民文化技術學校;村要建立農民業余文化技術學校。農村中小學教育要在適當階段引進職業技術教育內容和舉辦職業技術培訓班。

(四)促進城鄉經濟融合,通過城鄉交流提高農民素質。農民與城市經濟組織交往的過程中,思想觀念、生產技能在短期內就能發生很大的變化,自身素質能有顯著的提高,從而促進農村人口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朝現代化文明轉變,使農村人口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參考書目:

[1]陳友福.農民負擔問題的深層透視[J].改革與理論,1994年第1期.

[2]朱詩柱.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是逐步統一城鄉經濟社會體制和政策[J].當代經濟研究,2004年第6期.

[3]孟芳.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作用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10月.

[4]張玉林.中國城鄉教育差距[J].戰略與管理,2002年6月.

[5]成艾華.中國城鄉空間融合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R].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1.

猜你喜歡
差距城鄉利益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難分高下,差距越來越小 2017年電影總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預告榜
城鄉涌動創業潮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利益鏈與新壟斷
幻想和現實差距太大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