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黨員密切聯系群眾機制研究

2013-08-15 00:45曾永紅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3年13期
關鍵詞:民主黨員群眾

曾永紅

曾永紅/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碩士(廣東廣州511365)。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密切聯系群眾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特征,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實現立黨宗旨的基本途徑。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把密切聯系群眾升華為黨的優良作風和基本的工作路線與工作方法,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保證了革命和建設的不斷勝利。在新歷史形勢下,黨的十八大繼續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強調“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高職院校黨的建設是高校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組織、黨員干部能否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對高職院校黨建和其他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員密切聯系群眾機制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員密切聯系群眾機制是保證高職教育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方向的需要。教育是人民的教育,發展教育也是為了人民。能否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把人才培養好,把高職思想理論陣地占領好,為社會各方面建設服務好,關鍵看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員密切聯系群眾機制,就是要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項目推進和重點工作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匯聚三個主體的智慧、凝聚三個主體的力量,真正做到發展依靠師生,發展為了師生,發展成果師生共享。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黨員干部一定要深入廣大師生員工當中,了解他們的思想,把握他們的需求,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

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員密切聯系群眾機制是保持高校黨員先進性的關鍵所在。胡錦濤同志曾經強調指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最終要落實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這是衡量黨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也是衡量黨的先進性的根本標準?!敝袊伯a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就是密切聯系群眾,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建立高職院校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機制,只有從制度建設入手,把黨員學習、黨員教育、黨員管理、黨員聯系群眾和黨內民主參與等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一個自律與他律、自覺與強制相統一的長效機制鏈,將黨員的先進性轉化為具體的行為,使之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從而保證廣大黨員切實履行黨員義務,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員密切聯系群眾機制可以有力地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迅速發展,高職教育在國家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高職教育作為技能型和應用性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必然要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在工作的思路、方法、成效方面爭取有更大的改進,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更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高職院校黨組織作為高校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充分聽取廣大教職員工的意見,做到集思廣益,深謀遠慮,才能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合理配置高校資源,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齊心協力干事業的良好局面,高職教育的持續穩定發展才有可能。

二、高職院校黨員聯系群眾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黨員領導干部深入群眾沒有形成制度化。高職院校發展起步較晚,各方面制度都還有待完善。一是一些高職院校尚未根據黨章中關于“密切聯系群眾”、“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規定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導致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工作無章可循;二是有些高職院校雖然制定了相應的聯系群眾的制度,但由于制度不夠具體,沒有建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以致于流于形式;三是領導沒有充分發揮帶頭執行制度的表率作用,影響了聯系群眾制度的落實。

第二,高職院校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渠道不夠暢通。各高職院校也有許多密切聯系群眾的方式和方法,例如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走訪調研,接待群眾來信來訪,慰問困難職工,到第一線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黨組織專門建立聯系群眾的機構,賦予某些部門一定的接受和處理群眾意見的權力,組織開展一些雙向交流活動;黨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和群眾密切接觸,幫助群眾排憂解難,踐行黨的政策,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等等。但是這些聯系群眾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許多沒有上升成制度,連續性、規范性不夠,淪為“政治作秀”、形式主義,沒有實際內涵。

第三,沒有及時解決反映強烈的關系師生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目前中國社會已進入矛盾沖突的多發期,在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進程中,高校內部矛盾沖突呈現出激化的趨勢。從個體利益角度看,由于高職院校普遍建校歷史短,在資源、設施、制度、服務方面不盡完善,對于一些關系到學生生活學習和教職工發展的切身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妥善解決。從群體的利益關系看,高??梢苑譃轭I導干部、教學人員、行政人員、后勤服務人員、學生幾類利益群體。在有限的學校資源中,只要出現了利益向某一方的微小傾斜,都會引起新的矛盾,或者使已有矛盾趨于激化。

第四,高職院校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缺乏必要的條件和物質保障。聯系群眾最終要落實到行動上。這就要求除了需要制度上的保障外,同時也需要時間、場地、經費等方面的條件保證。一是缺乏時間保障。許多領導干部忙于事務性工作,很難抽出時間深入群眾。二是缺乏經費保障。經費緊張是高職院校突出且普遍存在的問題。三是缺乏其它物質保障。高職院校本身資源十分有限,有效資源大多已處于超負荷狀態,在使用會議場地、借用其它設備等資源開展聯系群眾工作時容易與教學發生沖突。

第五,聯系群眾中存在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做法。聯系群眾應該是黨員干部發自內心的一種真誠行為。如果不能真正把群眾當成國家的主人,把師生員工當作學校的主人,把深入群眾、聯系群眾當作改造主觀世界、磨練能力和改進工作的有效途徑,那就必然會導致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錯誤。

三、建立健全高職院校黨員密切聯系群眾機制的對策建議

第一,建立和完善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黨員責任區制度、調查研究制度、黨務公開制度、民主決策制度等等,形成黨組織與群眾相互溝通、密切聯系、同心協力、共同奮斗的局面;建立黨員領導干部聯系基層制度,讓黨員干部貼近基層,扎根基層,永遠與人民群眾在一起;建立黨員群眾結對制度,通過黨員與普通教工結對、與困難教工結對,更貼切地了解群眾的呼聲;建立黨員與學生結對制度、與社區(企業)結對制度,設立家校聯系熱線電話、“校長書記信箱”,疏通、拓寬與學生、家長、社區(企業)聯系的渠道。

第二,不斷創新黨員聯系群眾的途徑與方法。如何在我們黨與群眾之間架起一個正常聯系的可靠橋梁,共同研究解決高校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高校黨組織、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都從自身實際出發,找到切實可行的聯系群眾的方法途徑。其一,有效發揮課堂教學功能,黨員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定期到班級指導活動,將所有輔導員納入到學生黨支部,參與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其二,在建國、建黨誕辰、重大節假日、群眾及其家屬有重大事件等重要時期,進行走訪慰問。采取集中宣傳和平時宣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黨的歷史、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宣傳教育。其三,利用新興媒體如博客、微博等,及時發布消息,并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時發現問題。

第三,著力解決師生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江澤民同志曾經說過:“關心群眾,首先要關心困難群體的疾苦;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首先要為困難群體謀好利益,因為他們眼前最困難,最需要幫助。他們的困難如果解決不好,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而且可能產生影響人民團結和社會安定、甚至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局的種種問題?!苯鉀Q好師生反應強烈的熱點問題,就是要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切實提高執行力;進一步解放思想,著力解決辦學資金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校內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改革;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強化辦學特色,提高教育質量;進一步加強和諧校園建設、優化育人環境;進一步完善后勤保障服務,提高服務師生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黨內民主和校園民主建設,以黨內民主來帶動校園民主。發揚民主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根本問題。只有在民主的環境中,密切聯系群眾才能實現。發揚黨內民主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基礎,要逐個貫徹落實黨章規定的黨員八項權利,確保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和批評建議權等得到落實;以學校領導干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干部的民主作風培養為關鍵,將領導干部的民主素質納入領導干部選拔、考核、任用的指標體系;此外還要大力推進黨務公開,促進黨內監督,建立健全黨內民主制度,實現黨內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在黨內民主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校內民主建設,其中重點抓好兩個環節:一個是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即凡屬重大決策,都應征求全校師生員工的意見,尤其要征求校內權威專家學者的意見,進行充分的民主討論和科學的論證,切實提高民主決策的意識和水平。二是建立學校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師生員工參與學校管理權利。充分發揮學校工會、共青團、學生會、教職工代表大會以及專業委員會等專業組織的作用,使他們在學校管理中有權、有位、有為。

猜你喜歡
民主黨員群眾
我是黨員向我看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我是黨員,就要沖在最前面!”
多讓群眾咧嘴笑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要求
對慰問貧困黨員的反思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