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聲表現對比及診斷意義研究

2013-09-10 05:36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門診部超聲科四川達州635000
吉林醫學 2013年25期
關鍵詞:管壁肝炎病毒性

周 梅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門診部超聲科,四川 達州 635000)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于多種嗜肝病毒,即肝炎病毒引起的,是以肝臟炎性反應、干細胞變性或壞死為特點,臨床上以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肝功異常、肝腫大為主訴的常見感染性疾?。?]。病毒性肝炎又分為甲、乙、丙、丁、戊五型,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并且后三型有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險。筆者就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聲診斷的表現及意義做探討分析?,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2012年6月間入院治療的急性病毒性肝炎87例設為急性組,慢性病毒性肝炎91例設為慢性組。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及血清病毒標志物檢測證實并符合《傳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版)中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其中急性組87例患者,男53例,女44例,年齡15~86歲,平均50.3歲,其中甲型19例,乙型37例,丙型19例,戊型12例;慢性組91例患者,男54例,女37例,年齡14~82歲,平均49.7歲,其中乙型87例,丙型3例,乙型+丙型1例;并將慢性組根據干刺穿活檢結果按纖維化程度分期:S017例,S118例,S218例,S321例,S41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參與比較。

1.2 超聲方法: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東芝PV-6000,頻率3.5 MHz),患者在檢查前需空腹8~12 h,取仰臥位依次掃查肝臟、膽囊、脾臟,觀察并測量脾臟(SP)厚度、膽囊壁的改變,屏住呼吸后在肋間測量門靜脈(PV)、脾靜脈(SPV)、和腸系膜上靜脈(SMV)的內徑(D)及血流速度(V)[2]。

1.3 統計學處理:數據均應用SPSS13.0進行分析,組間比較均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膽囊大小與壁厚度:在急性組與慢性組的對比中,兩組患者的膽囊長度、厚徑及囊壁厚度有明顯的差異,并且在慢性組組內對比發現,S0~4組的膽囊長徑顯著差異,厚徑的差異不明顯,在囊壁厚度方面除S3與S4差異不明顯外,其余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PV、SMV、SPV血流動力學:急性組患者的門靜脈、脾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的血流速度均高于慢性組。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膽囊大小與壁厚度比較(x ± s,cm)

表2 兩組患者PV、SMV、SPV血流動力學比較(x ± s,cm/s)

2.3 兩組患者超聲表現:急性組患者的膽囊表現為輪廓模糊、偏小;囊腔小、透聲性差、顯示不清晰并在內壁充滿密集光點樣虛狀改變;囊腔與囊壁界限分辨不清,疑似囊壁出現腫脹并與囊腔混合成橢圓形。肝臟則變現為不同程度增大,肝緣角變鈍。肝實質回聲均勻,呈密集細點狀回聲。肝門靜脈管壁、膽管壁回聲增強。慢性組患者的膽囊整體表現為膽囊輪廓線清晰,壁厚毛糙,囊內清晰。7例患者呈現慢性萎縮樣膽囊炎、膽汁郁積。隨著肝臟表現S0~4分級的深入,患者的超聲表現越為趨向肝硬化。肝實質回聲增粗、增強,呈短條狀或小結節狀,分布不均勻,肝表面不光滑。肝靜脈及肝門靜脈肝內分支變細及管壁不平整。在兩組患者的肝內外膽管管壁進行回聲后發現,急性組含著多變現為管壁厚腔小、顯示不清,并且管壁有明顯的增厚;慢性組則變現為管腔顯示較為清晰可認,管壁未有明顯增厚。

3 討論

應用多普勒超聲探測心臟、血管或其他臟器時,超聲波探頭發射的聲束遇到流動著的紅細胞,二者的相對運動,就產生多普勒效應。如果血流迎向探頭,反射頻率就高于發射頻率;如血流背離探頭,反射頻率則低于發射頻率。彩色多普勒成像就是將這種頻率的變化用彩色編碼的方式疊加在普通的黑白圖像上,彩色信號其實就是血流信號[3]。但又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色彩的疊加,其能更清晰的顯示器官組織內的小型病灶,并應用了連續波多普勒技術、高脈沖重復頻率多普勒、功率型彩色血流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等技術,使得測定的組織器官病變的程度、性質、范圍顯示的更為準確可靠[4]。在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彩超過程中發現,兩組患者在膽囊長徑、厚徑及囊壁厚度方面有顯著的差異,并且可發現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膽囊表現的更為嚴重,不僅囊腔小,囊壁也有腫脹的表現,并且囊壁還呈現布滿密集樣光點的虛樣改變。對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進行追蹤觀察后分析出其膽管管壁的演變過程:類似星光團、囊壁增厚、囊腔小、囊內壁粗糙、囊壁逐漸變薄、囊腔逐漸變大、恢復正常;并且在回聲管壁操作中證實了這一演變過程:變厚、回聲增強,變薄、回聲繼續增強,回聲正常。慢性病毒性肝炎組在膽囊壁的表現多為囊壁的粗糙、顯著性增厚、雙邊影等,在本次研究中發現,疾病程度的遞增與膽囊增厚程度是正相關的(見表1)。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是膽囊收到病毒影響的進一步深入,使膽囊的炎性病變進一步加重,導致膽囊自身免疫作用機制導致的囊壁加厚、毛糙[5],并且在疾病的后期囊壁增厚到一定程度后不會再有進一步的改變,見S3與S4。并且在本次研究中慢性組患者有7例出現膽汁郁積、萎縮樣膽囊炎,這可能與病毒在侵害肝臟及膽囊期間,肝膽組織產生的多種免疫物質郁積引起的[6]。在對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研究中發現,急性組患者的門靜脈、脾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的血流速度均高于慢性組,并且在與臨床資料對照時發現,急性組患者的血流速度高于正常人[7],而慢性組患者低于正常人。并且在本次研究中發現,對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隨著肝臟損害程度加重,特別是肝纖維化程度加重(S0~4),肝門靜脈主干直徑逐漸增寬,血流速度隨之減慢。

綜上所述,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聲表現對比顯著,能夠為臨床診斷提供較為可靠的參考數據。

[1] 蘇 穎,單 茜,史新業,等.對急性病毒性肝炎超聲診斷再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9,26(5):封3.

[2] 孟繁坤,楊 琛,劉 英,等.慢性病毒性肝炎膽囊超聲觀察指標與肝臟組織病理G、S關系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8):738.

[3] 張海英,孟繁坤,丁惠國,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膽囊壁超聲改變與肝臟組織病理關系的探討[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6,15(6):271.

[4] 孟繁坤,徐 策,張海英,等.對慢性病毒性肝炎超聲診斷指標的再探討[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2,3(8):592.

[5] 徐 麗,王 巖,李修范,等.慢性病毒性肝炎門、脾靜脈血流變化的彩超評價[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1,5(6):325.

[6] 楊 柳,鄢 薇,劉 萍,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診斷價值[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7,15(2):115.

[7] 丁 蕾,孟繁坤,葛輝玉,等.超聲在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情轉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6,7(2):135.

猜你喜歡
管壁肝炎病毒性
《世界肝炎日》
牛病毒性腹瀉病特征、診斷與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關注肝炎 認識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預防及治療效果觀察
非絕緣管壁電磁流量計的權重函數仿真分析
水輔助共注塑彎管壁厚的實驗分析
管壁厚度對微擠出成型的影響分析
炎琥寧治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