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警務實戰”訓練課程體系的再思考

2013-09-17 06:48戴鈞濤
福建警察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課程設置體系

戴鈞濤

摘要:關鍵詞:警務實戰;武力使用;課程設置;體系

中圖分類號:D631.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53(2013)03-0099-05

一、引言

警務實戰,一個在中國公安教育系統中全新發展且方興未艾的警察訓練體系,至今已有十來個年頭,已為眾多民警熟知。在其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都日臻完善的情況下若重新討論其基本概念和含義,似乎顯得不合時宜。然而,正因為其自身的不斷完善,對于最初設定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框架、理論解釋已逐漸在不經意間形成自身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制約著公安業務和公安教育訓練理論實踐的方向。在日常教育訓練過程中,往往警務實戰教官和公安業務指揮員對“警務實戰”的概念理解大相徑庭,導致兩者在訓練內容上的安排存在嚴重的偏差。究其原因,其實不難看出其關節點在于對“警務”、“現代警務”、 “實戰”等含義的不同理解。

為了突破瓶頸,使警務實戰理論和實踐發展具備專業、規范、持續的特質,更好地借鑒國(境)外先進的執法行動理念與教學訓練經驗,提高我國警務實戰訓練的效能和管理能力,促進實戰訓練整體水平的提升,有必要對“警務實戰”概念及其訓練體系作進一步的厘清。

二、關于“警務實戰”和“武力使用”概念之辨析

(一)“警務實戰”概念的提出

“警務實戰”在當今公安機關已然成為警察行動的一個專業術語,當大練兵開始時,它悄然而堅定地出現在眾多領導專家的言語表達和文字正稿中以及全體民警面前,漸漸成為約定俗成的詞匯。對此筆者作了一定的考證,“原有的警務技能又稱軍體課或警察體育。以軍體課為例,教學訓練內容由擒拿格斗、射擊、駕駛、游泳四部分組成。1995年以后,公安院校陸續開設了查緝戰術,在內容體系中,身體素質訓練融于警察體育課教學過程,警械的使用只限學捆綁技術、上銬技術、警棍使用等方面”[1]。在隨后的實踐中,特別是大練兵開始,警務技能體系以素質訓練為基礎,建立了技能訓練和戰術訓練兩個平臺,充分體現出相互“大融合、小分割”的特點。公安部第一期警務實戰教官培訓班在全國做了示范,運用了“警務技能與戰術訓練”的名稱,又在而后的教官培訓班中發展使用了“警務實戰訓練”的名稱。這個名稱的誕生以及隨之發展形成的一系列內容體系,成了全國的典范和權威,引領了全國的實戰訓練,成為實戰訓練的標桿和靈魂。按照現在的通常解釋,“警務實戰”也稱“警察實戰”,是指“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依照法律授權,以履行職責為目的,以強制手段為主要形式而進行的對抗性執法活動?!盵2]

(二)對“警務實戰”概念的再解讀

帶著科學和發展的眼光回眸,不難發現,對這一具有靈魂性、標桿性的概念有必要作理性而冷靜的重新思考。在實際工作中,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在我們與專業警種部門的一些專家、業務骨干交流時,會經常遇到他們的質疑:難道警務不包含國保、刑偵、交通、治安、監管等警種的業務嗎? 現場勘查、路面執勤、案件查處、巡防控制等工作不屬于實戰嗎?盡管我們會對他們進行廣義和狹義的“警務實戰”概念的區分解釋,但他們往往依然只是茫然地“被接受”。這里對“實戰”含義的認識,沒有根本性的偏差,但對警務一詞所包含的內涵、外延,其看法則大相徑庭。筆者以為,目前廣義狹義之分只是相對的權宜之說,只是將現在所說的“警務實戰”的外延作了強行限定,即前文所述以警體發展而來的那部分內容。顯然,此解釋頗為牽強。誠然,要給現有的、正在飛速發展的“警務實戰”訓練作出恰當的定義確實很費思量。西方發達國家關于現代警務的研究文獻已經浩如煙海,但是筆者至今沒有找到西方警務界對現代警務所下的明確定義?,F代警察思想從清末傳入我國已經一百多年,改革開放后,現代警務概念引入我國也已近二十年,盡管我國警務理論部門對現代警務作了大量研究,但也沒有形成非常權威的界定??v觀大量的學術資料可見,警務概念的內涵既包括物質技術層面的,更包含理念層面和制度層面的,它必須對警察存在、警察活動、警察行為方面作出科學的制度安排。英國警務學家約翰·安德遜在《警務自由》(Policing Freedom) 一書中指出“狹義警務是指警察隊伍所干的事情”,即“警務是警察隊伍(機關)的工作和行為。在警察科學研究和警務實踐中,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警務既可以是指全部警察行為的綜合,還可以是指具體的某一項警察行為??傊?,警務就是警察行為”[3]。對警務概念的理解,可以借助英文Policing的詞義理解,通常說的是警察行為,即我們說的公安工作;以動詞理解Police即為警察行為,其動名詞Policing,則可理解為所有警察行為。都是同一英文詞語,“警務”為我國大陸的翻譯,臺灣地區則稱“警政”。按照現在我國警察理論研究的成果考量,一般把“警務”的狹義廣義區別界定為:“法律規定的警察機關代表國家行使警察權力,履行人民民主專政的治安管理和懲治犯罪職責,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的警察事務[3]?!边@實質上是公安機關對外的行為,是調整整個機關外部社會關系的警務范圍,此為狹義理解。廣義的理解應該加上“調整公安機關內部關系的隊伍建設與管理”的內容??偠灾?,“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裝性質的國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警務的范圍為“承擔依法預防,防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職責”參見《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第2條。。

(三)為“警務實戰”概念正名

顯然,對現有“警務實戰”概念理解,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存在著先天的不足。隨著對外交流的擴大,筆者對境內外的同行專家的看法有了較廣泛的了解,特別是在“警務實戰”訓練方面,香港地區的同行們對此問題有著精辟的見解、精煉的概括。他們采用的名稱是“武力使用”。香港長期沿襲英國警察訓練(課程)體系,其執法意識、訓練理念深受英美法系中“當事人主義”價值傾向的影響,代表著當今世界先進警察執法思想和訓練方法的潮流,其理論的精確和實踐的務實都值得借鑒。

筆者認為,“武力使用”比“警務實戰”要精確貼切,在其他同類名稱用法之上?!拔淞κ褂谩睂挠⑽氖荱se of Force ,其詞義和語境兩者相同;而“警務實戰”與其表達的意思相差甚遠。如果從“警務”概念想開,我們很容易想到,各個警種條線所從事的業務都應該屬此范疇,因而,除了警察從事的與違法犯罪人員的對抗性執法活動外,警務有著廣泛的外延;而如果從“實戰”角度理解,那么所有警察個體和群體的具體工作行為都可稱為實戰。香港的李楊志李楊志:美國執法人員槍械教官協會終身會員,國際訓練委員會委員,香港警務處警察學院榮譽顧問。先生是香港地區警察武力使用訓練的奠基人之一,他為中國大陸警務實戰訓練走向正規化、科學化傾注了無數心血,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據筆者了解,李先生每年在大陸為警察無償開設很多訓練科目和講座,在諸多教學中,從未見其使用“警務實戰”的稱謂,而是按照在國際上華語國家、地區通用的說法,使用“武力使用”的名稱。

其實,我國大陸也有采用“武力使用”概念的先例。上海市公安系統是警察訓練工作的典范,他們從一開始就直接與國(境)外警察訓練接軌,經過多年的發展努力,其警察訓練工作正步入國際先進行列,逐漸達到“國內領先,亞洲一流,國際先進”筆者注:上海公安??茖W校的辦學目標。的水平。在上海公安高等??茖W校的課程體系中,全部以“武力使用”替代“警務實戰”。

從發展的方向看,武力使用的概念會對后續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鋪平道路。西方發達國家對警察武力使用都有完備的法律支撐,其“武力升級”的理論已經落實到警察的執法手冊中,如美國加拿大的“六步武力升級”規則,這是我們所欠缺的,也是下一步我國武力升級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方向。此外,“最小武力原則”是世界范圍內警察行動中使用武力的“原則之王”,是現代警務理論中兩大基本原則之一筆者注:另一原則是“滿意決定警務原則”。。故此,“武力使用”概念應該替代“警務實戰”的提法筆者將在下文直接使用“武力使用”。。

三、關于“武力使用”訓練(課程)體系的構思

(一)傳統課程訓練體系的缺陷

筆者全程參加了由福建警察學院、公安部警務實戰訓練福建基地主辦的“2012年國際警務實戰論壇”的兩個階段——教官培訓和管理者交流。交流中筆者發現,眾多與會代表中絕大多數是從事“武力使用”訓練的教官,其中許多人都有一種共同的憂慮:在長期的執教生涯中,訓練內容不斷要求“創新”后,接下來對民警要訓練什么?以后怎么教學?憂慮的源頭是來自于訓練內容設置缺乏系統性,上級公安部門對訓練有原則要求卻沒有系統的層級綱要,與公安部“三個必訓”體系不匹配。

作為公安民警個體,“武力使用”是必備的素質和能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新中國建立以來,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原因的制約,長期以來,公安教育缺乏系統全面而又層級分明的訓練(課程)體系。改革開放后,公安教育訓練事業迅速恢復并迅猛發展,然而,為了保證人才培養取得立竿見影式的效果,公安教育體系相比于其他教育體系,在發展進程中一直處于相對封閉的系統內,人才培養體系龐大卻孤立,學科設置較西方的“寬學科”而言屬于典型的“窄學科”,漸漸形成“近親繁殖”的局面,課程設計的思路和教學方法常常在自身體系內運轉,重文輕武現象普遍。隨著公安教育體制實行改革以來,特別是2003年開始實行大練兵以來,民警能力素質的培養才逐步完善,“武力使用”課程漸漸成為其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在開展警察“武力使用”訓練之初有一個先天的不足,就是許多人認為武力使用是軍事體育甚至是群眾體育的警察業務化,因而,在最初的階段,從事這一領域訓練的教員幾乎都是清一色的 “武行”出身,或是來自部隊軍事訓練的人才,或是轉行于群體和競技體育的專業人員,很少有原先從事法律研究和從事公安一線執法業務的專家人才,而這也許正是當初把“警務實戰”的概念唱響的重要原因?,F有的警務實戰訓練(課程)體系完全是在短促考量香港警察訓練(課程)體系基礎上進行的“推磨式”的結果,當初始的“警務實戰”訓練內容閃亮呈現在眾人面前時,確實使人耳目一新。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中國警察素質實現了質的轉變,形象上實現了華麗轉身,原來“文氣”、“文弱”的形象被賦予了威武、剛猛的氣質。

我們在向中國警察警務實戰訓練的奠基者、開創者們由衷致敬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冷靜地看到其明顯的缺陷?在經過這么多年的興旺發展后,瓶頸在慢慢出現,憂慮在滋長,當那些訓練內容我們都已經“走”一遍后,下一輪怎么辦?

(二)關于“武力使用”訓練(課程)體系的新思路

一個基本的常識告訴我們,知識與能力有聯系但并不相同,以培養和提高能力為主的“武力使用”內容,作為訓練科目和課程而言,不必長久的“創新”,當然,創新是不竭的動力和要求,但“武力使用”的創新應重在理念,重在運用,重在方法,重在與業務的結合上。試問,一名普通的民警是否一直要朝著特警、武警的能力目標發展?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既沒有必要也無可能。顯然,我們的目標設定是要緊緊圍繞“能力與素質”這個中心。人民警察應有較強的“警察素質”,其中包括警察意識、警務能力(廣義)、武力使用能力等素養。要有較高的武力使用能力也無須要求每人都成為特警、武警高手。很顯然,符合民警實際情況的“武力使用”訓練(課程)體系要有恰當的目標和內容設定。

1.課程定位。課程設置是指“一定學校選定的各類各種課程的設立和安排” 參見百度詞條:http://baike.baidu.com/view/927439.htm。。公安院校包括職業培訓性質的民警培訓(訓練)學校的課程設置需要建立在公安教育訓練整體定位的基礎上,通過扎實調查研究,經過科學的論證。課程設置要設立課程類型和課程門類,設定各層級的先后順序及課時分配,還要簡單設立各門類各學科各課程的目標、內容和要求。課程設置應該包含:合理的課程結構和內容,包括各門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結構、單門課程本身;合理的課程先后順序,每個環節銜接有序,讓學員通過課程的學習,達到知識與能力的提高。另外,課程內容設定要與知識論規律相符,要反映科目的知識要義、主要方法論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拔淞κ褂谩庇柧殻ㄕn程)體系,必須符合民警素質和能力培養目標的要求。

2.課程設置要素。筆者認為,“武力使用”訓練(課程)體系設置要緊扣的要素是“理念、知識、能力、素質”,其中理念引導應包含意識的培養。公安部“三個必訓”是對民警職業培訓系統的高度概括,如果說人民警察培訓學校(院)訓練(課程)體系是樹狀結構的話,“三個必訓”的要求就是“樹干”,所有課程設置都應該是樹干上的“枝葉”。對“三個必訓”認真解讀,不難發現,“逢晉必訓”是總樹身,因為它是根據民警職業生涯漸次發展的主線設定的培訓總要求。

3.基本思路。對于訓練(課程)體系設計,筆者的基本思路是:以每個銜級作為一個培訓層級,根據層級內民警的年齡層次、文化結構、業務擔當、職務職級等因素,分層級選定匹配的課程要目,其課程量占比為大部分,比如可以設定70%~80%,剩余的課程量留給當年的公安工作重點、熱點問題;分層級力求以內容與難度并存作為標準;武力使用訓練(課程)內容作為整個訓練(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比例按照一段時間內的實際需要而定。也許大家會有疑問,現有民警培訓內容都是民警所需要的,無法給定具體層級標準。其實很簡單,警銜晉升中“司晉督”課程體系公安部已明確給定,其基本設置思路就是針對三督以上民警屬于基層公安機關骨干這一現狀,而凸顯管理和指揮的課程內容,這無疑給分層級樹狀體系提供了極好的樣板。再如,體能訓練和測試分層級已廣為周知,體能測試標準中雖然科目相同,但標準不同,青年組與中年組有明顯的區別。同理,設定“武力使用”訓練(課程)體系時,當內容不宜分層級時,難度指標即是主要區分標準。

4.主要內容。筆者認為,“武力使用”訓練(課程)體系可以包括的內容有:(1)基礎訓練。主要包括隊列、警容、禮儀、匍匐前進、攀越障礙等內容,目的是為警務化管理和后續武力使用訓練打下基礎。(2)素質訓練。包括心理素質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兩部分。(3)基本技能訓練。包括防衛與控制訓練,水中技能訓練(水上救護、水中緝拿),駕駛技術訓練(基本駕駛技術和警察特種駕駛技術),列裝武器訓練,武器對抗訓練,列裝警械裝備訓練,警務救護訓練(緊急自救和救他)。(4)基本戰術訓練。包括盤查、車控、搜索、抓捕、突發和危機事件處置等等。

誠然,科學完整的訓練(課程)體系建設是個龐大的工程,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成功,可喜的是蘇州警校在這方面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分層級武器使用訓練規范》、《分層級武力使用技能訓練規范》 相繼出臺,標志著“武力使用”訓練(課程)體系乃至警察職業訓練(課程)體系已現雛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與國際接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警察訓練(課程)的完整體系定會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王平,嚴文萍.警務實戰技能教學訓練內容體系初探[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4(6).

[2]左鎖粉.警察實戰訓練與應用教程[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

[3]胡曉東.關于“警務模式”理論的研究綜述[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5(6).

(責任編輯:黃小芳)

猜你喜歡
課程設置體系
構建六大責任體系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物質體相(宇宙 世界 生命)形成,以及運行體系
仁愛至和 篤行達慧——至和教育的理念體系與實踐體系構建
創業創新導向下的高校動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關于提高軍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幾點思考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建體系 長治久安防哮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