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流行病特征調查分析

2013-09-20 06:40崔學梅
衛生職業教育 2013年3期
關鍵詞:流行病患病率甘肅省

崔學梅

(蘭州理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50)

2002年,教育部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精神,決定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設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簡稱野外生存課)。經過近10年的課程構建與實施,野外生存課在豐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拓展體育課程時間與空間、激發大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然而,受野外安全隱患的影響,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大學生身體疾病與運動損傷的發病率也明顯高于其他類型的體育課程。筆者通過對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流行病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其致病因素,旨在為大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經驗。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研究以蘭州理工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工業高等??茖W校4所高校共500名參加野外生存課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4份,有效回收率為92.8%。其中,男生288人,女生176人;城鎮學生274人,農村學生190人;南方學生256人,北方學生208人。

1.2 方法

自制調查問卷,走訪調查對象,并對調查數據進行數理統計與邏輯分析。

2 結果

2.1 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總患病率與各群體分布特征(見表1)

表1 表明,甘肅省大學生參加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總患病率(包括運動損傷與身體疾?。?6.2%,同其他體育課程相比,表現出高患病率的特征。調查數據顯示,在不同群體中,男生患病人數占同群體人數的26.4%,女生患病人數占同群體人數的52.3%;城鎮學生患病人數占同群體人數的39.8%,農村學生患病人數占同群體學生人數的31.1%;南方學生患病人數占同群體人數的44.1%,北方學生患病人數占同群體人數的26.4%,不同群體之間具有較為明顯的群體特征與差異性。

表1 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不同群體患病率及分布特征

2.2 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不同群體患病類型與患病率(見表2)

表2 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不同群體患病類型與患病率分布特征[n(%)]

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患病類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身體性疾病,一類是運動性損傷。這與導致其他類型疾病的體育課程也有明顯的差異性。表2顯示,紫外線灼傷患病率最高,占 43.5% ;頭痛排第二,占 20.2% ;腹瀉排第三,占

19.6%。也有部分學生發生皮膚外傷(擦傷、刺傷),關節與肌肉扭挫傷等運動性損傷,但比例較低。

2.3 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流行病致病因素(見表3)

表3 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流行病致病因素分布情況(n=168,多選)

由表3可知,導致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出現身體疾病與運動損傷的因素較多,且選擇意向較為集中。其中,大學生身體適應能力較差(76.8%)、自身野外實踐技能不足(69.6%)、野外實踐氣候與環境影響(61.9%)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3 分析與討論

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患病率高達36.2%,遠遠高出籃球、足球等易發生運動損傷的其他類型體育課程,這與野外生存課本身的特性密切相關。野外生存是指在人跡罕至的自然生態環境中維持人體生命的所有行為組合。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在艱苦的環境中訓練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野外生存能力,提高身體素質,養成熱愛大自然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意識,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并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2]。然而,在野外進行實踐活動時,會因暴雨、泥石流、雷電、森林火災、沙塵暴、滾石等自然災害造成身體疾病和運動損傷,亦會因為迷路、中暑、骨折、休克及有毒動植物的侵害而危及生命。從客觀上來看,野外生存課實施環節的安全隱患要遠遠高于其他體育課程,從而引發高患病率現象。但是,通過對野外生存課實踐活動結束一周后的同群體患病率的跟蹤調查發現,隨著野外生存課實踐活動的結束,患病率在1周內呈現迅速下降的趨勢,調查顯示總患病率僅為7.1%,且多為運動損傷造成的后遺癥,紫外線灼傷、頭痛、腹瀉等疾病癥狀基本消失。這說明,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的高患病率具有明顯的時間性與空間性。

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患病率具有明顯的群體特征。表1顯示,女生患病率明顯高于男生,南方學生高于北方學生,城鎮學生高于農村學生。就性別特征來看,患病率主要和男、女性身體結構的差異性和自身防御能力有關;相對于男生,女生體質較弱,皮膚細膩,對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較差。表2 表明,女生紫外線灼傷的患病人數在同類疾病中高達71.2%,遠遠高于男生(28.8%)。就地域特征來看,南方學生居住地多為海拔50~200 m 的平原與丘陵地帶,紫外線照射強度遠遠低于北方,身體對紫外線輻射的抵抗與適應能力自然要比北方學生弱,受紫外線灼傷的程度也高于北方學生。

從患病類型來看,紫外線灼傷、頭痛和腹瀉是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的主要流行病,分析原因,這與大學生野外實踐基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以蘭州理工大學為例,其野外生存課實踐基地為甘肅省榆中縣境內的馬銜山自然風景區,區域海拔2200~3670 m,屬于典型的亞高原與高原型地理環境,紫外線輻射指數達到5級以上[3],對人體傷害極大;頭痛則是人進入海拔3000 m 以上高原低氧環境下發生的特發性疾病,也是個體初次進入高原地帶的一種常見疾病。

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流行病是一個多因素作用的結果。調查表明,身體適應能力較差、自身野外實踐技能不足、野外實踐氣候與環境影響、課程內容設置有問題、野外實踐專業裝備欠缺等均具有較高的選擇意向。除野外實踐氣候與環境這一客觀影響因素外,其他影響因素與野外生存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有關。經進一步深入調查發現,野外生存課作為一種新型的體育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在教學模式構建、師資培養、內容設置、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專業裝備配置等諸多方面,存在著教學失真、弱化和偏離的現象[4],校內課程教學與野外自然環境實踐脫節,針對性不強,尤其缺乏在高原與亞高原野外環境下的模擬訓練,從而造成學生身體適應能力較差和野外實踐技能不足;再加上該課程需要大量的專業裝備(如帳篷、灶具、醫護設備等),而甘肅省高校體育經費本身就嚴重不足[5],投入到野外生存課的專項經費更加不夠,不能滿足實施環節的需要,進一步提高了患病率。

4 結論與建議

(1)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患病率表現出高發性和時空性特點,且與學生群體的性別、原居住地域環境等有密切關系;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南方學生患病率高于北方學生,城鎮學生患病率高于農村學生。

(2)紫外線灼傷、頭痛和腹瀉是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的主要流行病,患病類型呈現出明顯的高原與亞高原地域流行病特征。

(3)身體適應能力較差、自身野外實踐技能不足和野外實踐地域的氣候環境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4)針對甘肅省大學生野外生存課實踐環節流行病學特征,在課程構建與實施時,一方面,應按照野外生存課實踐基地的環境與氣候特點,有針對性地對課程內容進行相應調整,加強校內外課程之間的針對性訓練和“對接”效能,逐步增強大學生野外身體適應能力和野外實踐技能,提高大學生在高原與亞高原特殊地域進行野外實踐的流行病防護能力;另一方面,應配置適合高原與亞高原地域野外實踐活動的專業與醫護裝備,增強防護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患病率。

[1]姜麗,白莉.我國大學生野外生活訓練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體育學刊,2006,13(2):92-94.

[2]張惠紅.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教學實驗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8(6):31-33.

[3]李志榮,田剛.甘肅省情知識簡明讀本[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

[4]楊天慶,崔學梅,崔笑梅.普通高校野外生存課程實施的異變問題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8):94-96.

[5]郭衛,徐光榮.西北地區高等學校體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3(5):79-81.■

猜你喜歡
流行病患病率甘肅省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
2020年安圖縣學生齲齒患病率分析
甘肅省發布第1號總林長令
Why I Give
智慧城市規劃如何遏制未來流行病的傳播
昆明市3~5歲兒童乳牙列錯畸形患病率及相關因素
甘肅省天水市泰安縣橋南初級中學
預防流行病和傳染病
428例門診早泄就診者中抑郁焦慮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