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認同對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的影響研究
——以廣州市為例*

2013-09-26 08:00陳泳秀衛利珍
關鍵詞:被訪者社會工作者問卷

陳泳秀,王 靜,衛利珍

(廣東白云學院管理學院,廣東廣州510450)

一、引言

早在20世紀40年代,伴隨著社會工作職業在美國的出現,社會工作管理者和研究者就發現該職業存在著高于其他行業的離職率,而這樣的高離職率無疑對于社會工作者的管理及其社會職能的實現有負面的作用[1]。同時國外研究還顯示大多數社會工作者都經歷著高工作投入、低社會評價、低社會認同、低工作回報(包括工作效果的回報和經濟收入的回報),作為專業人士的地位不被大眾承認,社會地位較低,社會支持缺乏,工作資源有限,工作超負荷,職業發展阻滯等超出個人控制范圍的諸多困擾[1]。

作為一個新興職業,社會工作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雖然關于社會工作的研究較多,且重點在社會工作的制度建設及工作方法上,直接針對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況的研究還比較少。那么該領域的社會工作者們目前的工作狀態怎樣?他們如何評價社會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的認同狀況?同時這些社會認同狀況又會對社會工作者們的工作狀態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社會工作者們的工作狀態以及他們所感受到的社會認同無疑將直接影響到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因此,本文以廣州市為例,初步探究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況以及社會認同對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況的影響,對穩定社會工作者隊伍,推動社會工作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其中,訪談主要由研究者依據結構式提綱一對一進行。訪談對象是來自廣州市不同社會工作機構的十名社會工作者。訪談的目的是分析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組成要素、影響因素以及社會認同情況等,并為問卷編制奠定基礎。本次的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廣州市不同社會工作機構中年齡在40歲以下的社會工作者進行了調查,共有180名社會工作者填答了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50份,有效回收率為83%。

調查工具主要使用自編的《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問卷》,《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問卷》是在參考國外相關研究,并結合對社會工作者的訪談資料基礎上進行設計。初步編制的問卷經預測并根據預測結果進行修訂,形成最終實測正式問卷。該問卷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問卷從以下四個維度來分析工作狀態:工作態度、工作壓力、工作進取精神、工作業績。第二部分為社會認同問卷??倖柧硪约案鱾€分問卷信度系數為0.715~0.892,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數據使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及問題分析

(一)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態概況

1.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態度概況

測量目前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態度的題目共有11題,由于“完全不同意”分值為1、“比較不同意”分值為2、“不確定”分值為3、“比較同意”分值為4、“完全同意”分值為5,故滿分為55。數據分析顯示,最小值為27,最大值為51,中位數為42,平均值為41.6,分值較高,說明大多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現狀是比較好的。同時在我們訪談中,當問到社會工作者“你對這份工作的工作態度怎么樣”“在你接觸的社會工作者中,你覺得他們整體上工作積極性高不高”的問題時,大多訪談對象表示當初選擇成為社會工作者是出于興趣和愛好,他們很認同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希望通過社會服務踐行社會工作理念,對社會工作的發展也前景充滿希望,擁有著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

被訪者A:“我覺得行業內部人員的積極性都很高。我自己也很喜歡社會工作這行業,覺得從事社工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也非常認同行業的價值觀。在工作時,我通常都非常投入,干勁十足的。即使有時候工作進展不太順利,也不會灰心喪氣,努力尋找解決之道。而且社工這行前景光明,我愿意把業余的精力都奉獻給社工事業?!?/p>

2.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壓力概況

問卷結果顯示,調查對象中感覺工作壓力較小(平均分值低于于3分)的占調查對象總人數的45.2%;感覺壓力較大(平均分值高于3分)的占調查對象總人數的54.8%。訪談中得知,社會工作者的工作任務繁重,且由于工作存在些不確定的因素,有時工作量相對較大,需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也比較多,導致多數社會工作者感覺工作時間與生活時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工作壓力較大。

被訪者A:“基本每天都能順利完成工作,當工作量大時,有一定的壓力,但并不會覺得很吃力?!?/p>

被訪者C:“在面對工作量較大時,會感覺到工作壓力也隨之而增大。同時工作過程中會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只能靠自己去調適?!?/p>

3.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進取精神概況

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中工作進取精神較高(平均分值高于3分)的占調查對象總人數的90.5%。說明受調查的社會工作者的工作進取精神頗高。從訪談過程了解到,大多社會工作者渴望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工作進取精神都比較強。

被訪者B:“現在在機構里可以實現自己當初的職業抱負,而且覺得將來還有不少晉升的機會。只要有機會,我都會想經常參加專業的研討、培訓之類的,這樣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不少新的知識。我打算未來幾年都繼續從事我現在服務的方向,相信堅持下去會有較好的發展?!?/p>

4.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業績概況

測量工作業績的問題主要描述社會工作者在完成的工作中所獲得的成效和貢獻,測量得出的分值越高代表其工作業績越好。調查結果顯示,測量出調查對象的工作業績不太理想(平均分值低于3分)占23.8%;測量出調查對象的工作業績理想(平均分值高于3分)占76.2%。說明調查對象中有76.2%的社會工作者對目前的工作業績比較滿意。從訪談過程中了解到大多數社會工作者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業績感到滿意,并表示會不斷努力進取。

被訪者E:“記得在一次服務開展的過程很開心,覺得與他們(指服務對象)相處得很融洽,整個活動的氛圍很好。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很滿足?!?/p>

(二)社會工作者的社會認同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47.6%的社會工作者認為社會不認同社會工作,35.7%的社會工作者認為社會較為認同社會工作,其余的表示不確定社會是否認同社會工作。在社會工作者開展工作中,92.9%的調查對象發現很多市民不了解什么是社會工作,僅有4.8%的調查對象認為很多市民了解什么是社會工作。綜上可看出,目前較少市民能真正了解什么是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同情況比較低。這與之前的研究相一致[2],已有的研究結果一致認為目前由于社會工作者社會地位低、工資低、人才培養機制落后、工作不穩定、工作前景不明朗、工作繁瑣勞累、職業資格認證機制不健全、專業化程度不夠等,有近七成社會工作者感覺社會認同不夠[2]。

表1 社會認同情況

從訪談中,比較多社會工作者指出,社區的很多居民對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認識不清,認為社會工作者就是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更有居民認為社會工作者就是義工。這些實際上都是對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同度不高的體現。

被訪者A:“認同度的標準我覺得就是,知道什么是社會工作?從社會整體來說,(10分滿分)得3分,他們會覺得社會工作者是居委會的工作者抑或是義工。不過,如果街道有進駐社會工作機構,那么情況會好點,會有7分。因為,通過在街道開展活動,居民們滿意社會工作的服務,會促進他們對社會工作的了解。除此之外,社會工作的認同度還和時間有關。如果,社會工作機構在當地進駐了兩三年以上,能幫助到居民解決實際問題也會獲得居民的認同?!?/p>

被訪者C:“他們(指居民)就是看見我們工作好像很輕松,沒什么事情做,但又不太清楚我們是做什么的。他們對我們的印象就是好人,有點像義工一樣,認為與我們相處感覺親切,有安全感。面對外界對社會工作行業存在誤解時,我們會在服務過程中與居民們進行接觸與溝通,讓他們更了解我們服務的目的與意義。因為目前認識、了解社會工作這一行業的人相對比較少,所以社會工作的地位比較低,認同度也不高?!?/p>

被訪者D:“我覺得社會上對社會工作這一行業的認可度相對較低。目前存在較多群眾并不了解什么是社會工作,有部分群眾會對社會工作期望過高,認為社會工作能幫忙做很多輔導類的工作,容易對社會工作產生不認同?!?/p>

被訪者I:“我認為人、事、物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狀態?,F在政府對于社會工作的發展也越來越關注了,尤其是廣州對社會工作發展的投入力度不小。剛開始來我們機構的居民不了解什么是社會工作,對我們的工作性質存在很大的誤解。不過后來他們通過參與活動,就慢慢開始接觸了解?,F在在工作中,服務對象是比較認同我們的工作,但仍存在很多居民不了解社會工作?!?/p>

通過訪談了解到,目前盡管有不少居民對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認識存在誤解,但能確信的是對于接受過社會工作者服務的居民來說,給予的評價大多數是肯定的,而存在誤解與不信任的是沒有接觸到社會工作這個群體。這個現象說明社會工作正逐步開展,社會工作者服務的擴散能獲得人們的理解與支持,這對提高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同度具有推動作用。

(三)社會認同與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的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見表2),社會認同與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存在正的相關性。其中,當顯著性水平p為0.01時,社會認同與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態度的相關系數為0.595,說明兩者存在較強的正相關,即社會認同越高,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態度越積極;當顯著性水平p為0.01時,社會認同與社會工作者的進取精神的相關系數為0.411,說明兩者存在正相關,即社會認同越高,社會工作者的進取精神越高。

表2 社會認同與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的相關分析

為了進一步驗證以上結論,我們又對該組數據做了回歸分析,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見表3),社會工作者工作態度的判定系數R2為0.356,社會工作者進取精神的判定系數R2為0.169,說明回歸方程對樣本數據點的擬合優度較高,社會認同與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存在較強的線性關系,即社會認同對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中的工作態度和進取精神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β=0.595;β=0.411)。

表3 社會認同對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的回歸分析

同時我們在訪談中也收集到社會工作者關于社會認同對他們工作狀態的影響:

被訪者A:“案主不認同社會工作服務時會讓我們覺得很難介入。他不相信我,對服務成效會有很大影響,不利于服務開展?!?/p>

被訪者G:“當遇到案主或者社會上對社會工作認同度、期望度比較低的情況,特別是他們不理解或不認同,都會對我們的工作產生直接的影響?!?/p>

被訪者J:“我覺得現今的社會有許多行業和人群并不認同社會工作專業,甚至有人不把社會工作當成一個專業,同時學校沒有將專業的概念很好地灌輸給學生,再加上社會對這門專業的認同感不強,這樣會對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態造成消極影響。而且社會認同感不強會導致社會工作者在工作當中得不到情感上的認同和支持。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身邊大多人都不認識社會工作這個專業,家里的人也不了解,不認同社會工作專業,那對我們的影響更大。對于我自身而言,行業社會認同度低是導致我家人不支持我的根本原因?!?/p>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從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現狀以及社會認同對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的影響,結合調研問卷數據和訪談信息,可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1.社會工作者對職業認同度較高,且工作現狀良好。

調查結果顯示:第一,大多數社會工作者當初是因為興趣愛好而選擇從事社會工作這一職業,希望通過不斷的社會服務以實踐社會工作理念,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并對社會工作的發展充滿著希望,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工作態度積極向上。第二,由于工作存在些不確定的因素,有時工作量相對比較大,需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也比較多,會導致部分社會工作者感覺工作壓力較大。第三,社會工作者工作的進取精神比較高漲,自身的上進心較強,渴望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工作實踐中提升服務能力。從訪談中得知,社會工作者通過專業服務,與服務對象面談、輔導,不僅可以協助服務對象排憂解難及挖掘其潛能,同時在互動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一起成長,從而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第四,大多社會工作者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成績感到滿意,并表示會不斷努力進取。

2.社會認同對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態度和進取精神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

調查結果表明:社會認同對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有影響,社會認同與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態度、工作進取精神存在正相關。具體來說,社會認同與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態度存在正相關,說明社會認同越高,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態度越好;社會認同與社會工作者的進取精神存在正相關,說明社會認同越高,社會工作者的進取精神越高。從訪談中得知,對社會工作認同度較高的區域,該區域的社會工作者工作狀態要比社會認同度較低的區域好。因為,社會認同會直接影響著社會工作者的社會地位,社會認同感越強則社會地位也相對越高。所以,其工作狀態也會隨之提高,且工作的進取精神也隨之高漲。

(二)建議

針對廣州市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同狀況及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現狀,結合調研問卷數據和訪談信息,根據社會認同對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這一研究結論,本文建議從社會工作者自身、社會工作機構、學校教育、政府四方面提高社會工作者的社會認同。

1.社會工作者自身層面

訪談結果表明,社會工作者的服務水平提升同時亦能對行業的社會認同有所促進。良好的社會服務亦是社會工作者取得社會認同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

(1)在社會工作發展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不斷提高社會工作服務質量,注重加強專業學習,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如果社會工作者以專業化的優質服務和良好的職業形象在社會工作服務開展中取得良好效果,那么不僅能夠給政府、服務對象和社會工作者自身帶來堅定的信心,還能夠贏得社會大眾和政府對社會工作者的認同。

(2)另外,研究數據顯示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壓力較大,事實上社會工作者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對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化程度、在職穩定性及職業認同感等有所影響。在遇到工作上的困惑,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獲得督導支持和同工互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掌握正確處理情緒問題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身抗壓的能力。

2.社會工作機構層面

調查發現:工作環境對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態具有一定的影響,獲得機構較大支持的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態相對較高。社會工作機構是社會工作專業和職業發展的載體和標志,對社會工作者人才隊伍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社會工作機構管理者可從工作環境、內部凝聚力上入手,加強社會工作者的內部認同感。改善辦公條件,建立規范整潔的工作環境既有利于社會工作者專心投入工作,亦有利于服務對象從視覺上認可社會工作行業。在內部凝聚力方面,可定期組織開展家庭活動日、機構活動日等有利于增強員工歸屬感,提升組織認同感的活動,為社會工作者營造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使社會工作者在團隊中獲得力量,減輕工作壓力,提高工作積極性。

(2)在機構制度建設方面,逐步完善機構的長效管理機制。如可從通過設立記錄社會工作者實績檔案、聽取群眾和被服務對象意見、職能部門評議相結合的綜合性考核機制,促進個人成長計劃及職業規劃等,增強工作責任感,調動工作積極性。亦可通過認可、表揚、晉升等形式,使社會工作者精神上得到滿足,感受到被關注,有效傳達出機構對社會工作者的重視,給予社會工作者有力的支持從而促使社會工作者建立起與機構之間長期的認同感,激發社會工作者進取精神,提升社會工作者的服務質量。

(3)聯合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的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如一方面組織跨行業、跨領域的培訓與交流,通過學習參觀、專題交流、崗位進修等形式,在提升社會工作者素質的同時增強其情感支持和價值認同感;另一方面聯合行業資源開展社會工作宣傳周、社會工作運動會、優秀社會工作者評選大賽等活動,在豐富社會工作者生活,同時擴大社會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對社會工作者的認知度。

3.學校教育層面

廣州有不少高校設立了社會工作專業,且高校作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重要培育基地,對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的專業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

(1)應注重學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開展,完善社會工作教育課程的設置,采用產學研結合多途徑培育,推動社會工作專業走向務實。如以社會工作機構為依托,為院系學生提供參觀交流和實踐實習機會,實現相互交流本土社會工作者發展經驗,促使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自身對專業的認知度,為培養大批高質量、高水平、高能力的專業社會工作者,促進將來的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穩定性,為更好地對接社會需求打下基礎。

(2)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工作機構、高校三方聯動機制,進一步豐富合作方式,建立社會工作專業實訓基地。組建相關的巡視機構負責監督基地實訓開展,從機構中邀請具有相當經驗的社工負責指導學生實務,從高校中邀請專業教師負責輔導學生理論,多方聯手開展現場教學,提升社會工作者的認知度和專業度。

(3)注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職業道德和專業行為規范的教育,強化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認同感。有效地提升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認同感,為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發揮積極的影響。

4.政府層面

近幾年來,廣州市社會工作的試點工作雖取得一定的成效,社會工作者的社會認知度較以往有所提升,但仍需進一步增強社會工作者的社會關注度和認同度。

(1)在政策上推動社會工作發展,完善社會工作在職業資格制度和相關法規,以法律的權威推動社會工作職業化建設。如實行與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相掛鉤的晉升機制,切實改善社會工作者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健全規范社會工作者的評價體系,形成關心支持、理解尊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每個社會大眾認識到社會工作行業及社會工作者是自己生活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社會工作者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有步驟、有重點地宣傳社會工作,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人們不斷認識、理解、尊重和接納社會工作者。加強對社會工作活動的新聞報道,大力普及專業知識和擴大社會參與等方面來提升社會工作的知曉度。

(3)加強對社會工作者教育培訓的支持力度,提高社會各方對社會工作人才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引導和鼓勵社會工作機構和高校把人才培養納入自身的發展計劃,并定期對人才開發培訓工作成績顯著的社工機構和高校進行表彰,給予大力支持??赏ㄟ^邀請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專家分領域、分崗位對現有社會工作者進行高層次的專業研修培訓,不斷增強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度和認同度。

[1] MUNSON.C.(2002).Handbook of Clinical Social Work Supervision:Haworth Social Work Practice Press[M].Binghamton,N.Y.

[2]向楠.社會工作人才缺口大 七成人感覺社會認同不夠[N].中國青年報,2011-03-29:07.

[3]袁光亮.本土社會工作的探索與實踐[A].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論文匯編[C].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1(04):186-201.

[4]安秋玲.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09.

猜你喜歡
被訪者社會工作者問卷
被訪者驅動抽樣法在中國退役運動員群體調查中的應用
人物新聞采訪報道應用情感引導的策略分析
工作條件、家庭支持與職業發展:中國社會工作者離職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問卷網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問卷大調查
問卷你做主
一個保潔員的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