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鑒賞”不尋常

2013-11-19 08:37朱志凌
博覽群書 2013年11期
關鍵詞:大系辭書辭典

○ 朱志凌

如今“鑒賞辭典熱”的時代似乎早已過去。在年出書40多萬種、新書壽命越來越短的圖書市場上,若能成為歷久不衰的長銷書、品牌書,實為罕見的出版奇觀。上海辭書出版社所出各種鑒賞辭典卻始終保持著一飛沖天的氣勢,一再重印,創下了總銷售600余萬冊的驕人業績,比之那些曇花一現的暢銷書,更勝一籌。

1983年底,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詩鑒賞辭典》一出版,引起了讀書界的巨大轟動,接著又引致了出版界紛起仿效,各地竟相出版各類鑒賞類辭典。而上海辭書出版社也以此為起點,到2005年上半年終成《中國文學鑒賞辭典大系》18卷,22年間陸續按朝代和文體出版了一系列文學作品鑒賞辭典,覆蓋了自先秦以迄現當代上下幾千年的文學精華。作為品牌的延伸,緊接著《外國文學鑒賞辭典大系》籌劃上馬。歷經五年,一套囊括了世界100多個國家、各大語系的文學精華,收錄近2800部(篇)具有代表性的外國文學作品,代表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象征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等文學流派最高成就的《外國文學鑒賞辭典大系》15卷在2010上海書展上整齊亮相,上海辭書出版社“鑒賞辭典”系列翻開了新的一頁。如今經過縝密策劃,隨著鑒賞辭典“開山鼻祖”的《唐詩鑒賞辭典》新一版的問世,2013年起《中國文學鑒賞辭典大系》進入了2.0時代,這標志著上海辭書出版社的鑒賞辭典出版進入一個新的里程。

“鑒賞辭典”惹爭議

其實作為“開山鼻祖”的《唐詩鑒賞辭典》是在一場論爭中誕生的。因為在一般觀念中,鑒賞性的東西是不能稱為“辭典”的,我國從來沒有“鑒賞辭典”之名。顯然,《唐詩鑒賞辭典》并未取得許多專業工作者絕對的認同。其實外界有所不知,早在它的編輯過程中,鑒賞性書籍能否稱辭典就已經在辭書專家云集的辭書社內部產生爭議。

當專家學者們在論爭辭典的定義時,廣大讀者卻對這種選文精當、查檢便捷的獨特的圖書出版樣式表現出更多的熱情,他們爭先恐后地采購、閱讀,甚至作為生日、結婚等喜慶的禮物而相互贈送,就這樣《唐詩鑒賞辭典》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走進了海外游子乃至西方漢學家的書房。當首版30萬冊《唐詩鑒賞辭典》問世一銷而空之后,論爭幾乎成為可笑的文字游戲了。如今,曾參與當年論爭的“支持派”蔣星煜先生還饒有風趣地將《唐詩鑒賞辭典》的出現稱為辭典的一次“革命”,20多年持續完成的文學鑒賞辭典系列則是文學界辭書界刮起的一陣陣“旋風”。迄今,單單《唐詩鑒賞辭典》一種已累計印刷60余次、銷售達300萬冊。

大手筆寫“小文章”

作為一套介紹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的嚴肅讀物,她的成功絕非偶然。除了首創鑒賞體出版樣式帶來的沖擊力外,關鍵還在于書的內容與質量。以《唐詩鑒賞辭典》為代表的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首創融文學賞析讀物和工具書于一體的新構架、新體例,豐富、更新辭書學的理論與實踐,并逐漸成為上海辭書出版社馳名書界的一個知名品牌。要千方百計把鑒賞文寫好,其關鍵在于物色到理想的作者,說到底,一本書的質量就看它的作者隊伍。許多教授學者,包括不少名家大手筆都成為撰寫鑒賞文字的“忠實作者”,甚至拿出了獅子搏兔的勁頭,這是此前此后都很罕見的?!吨袊膶W鑒賞辭典大系》云集了像俞平伯、程千帆、蕭滌非、周汝昌、吳小如、劉逸生、吳調公、錢仲聯、沈祖棻、葉嘉瑩、周振甫、何滿子、臧克家、繆鉞、夏承燾、徐中玉、袁行霈、章培恒等當代的大學者大專家,其他數百位作者也堪稱一時之選。30多年來,鑒賞辭典的撰稿者達上千人。因此,鑒賞大系稱得上是一套大專家寫小文章的成功典范。

不畏“跟風”樹品牌

崇尚原創的出版社大都遭遇過“跟風”,但對一類書的“跟風”最多也就幾年光景,但對鑒賞類辭典而言,其遭遇的“跟風”竟達30年之久。當上海辭書社還在“慢工出細活”的時候,嗅覺靈敏的跟風者出動了。如果說,上海辭書社自身開拓的“鑒賞類辭典”算是《唐詩鑒賞辭典》的親生姊妹的話,那么其他各種版本的“鑒賞辭典”都成為“近親”。

30年間,鑒賞辭典爭奇斗艷,有段時期,全國鑒賞辭典熱正熾,有出版社搶先推出了《唐宋詞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等新書,銷量達到數十萬冊,可謂盡得先機,但辭書社的編輯不管風雨晦明,依舊青燈黃卷。有段時期,全國性的鑒賞辭典熱已經漸趨式微,那些“近親”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然后又大多下臺不知蹤影了。當然,辭書社的鑒賞辭典也走到了十字路口,是激流勇退,見好就收,還是披風斬浪,乘勝追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后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決策,選擇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戰略。終于,上海辭書社的文學鑒賞系列作為人們心目中的品牌圖書占據著市場的書架,歷久不衰。

3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由原來獨木不成林的《唐詩鑒賞辭典》,匯聚成現在幾大系列百余個品種,概括了中國文學、外國文學、社會科學等各個方面,成為兼備眾體,風格鮮明,普及與提高兼顧,學習與研究并重的新型辭典,堪稱獨步書林的集大成之作。還開發了《名家品詩坊》《名家賞文坊》、《袖珍文學鑒賞辭典系列》、《文學分類鑒賞系列》等衍生產品。2004年投放市場的《學生古詩文鑒賞辭典》一年的銷量已達數萬套。一套15種的《外國文學鑒賞辭典大系》在“十一·五”期間全部出齊。

高質量:生命力之所在

鑒賞大系的編輯“接力棒”已經一次次的傳遞,但每一任的編輯為確定篇目、邀約作者、審讀稿件真可謂心血化盡。為了組織到一流專家的一流稿子,辭書社的編輯們除了函件往返、電話聯絡,還用伊妹兒往復交流,可謂切磋千里之外,定稿方寸之間,有時還得登門討教,梳理原作,潤色賞文。

《中國文學鑒賞辭典大系》的鑒賞文章不但解說了字詞典故,為讀者掃除欣賞障礙而獲得藝術享受,而且成為知識和學問的載體,具備了寄托和舒泄感情的美文功能。讀讀這樣的句子:“李頎此時雖久已去官,但并未忘情宦事,他是多么希望得遇知音而一顯身手!”(姚奠中撰《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賞析)“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復雜的情懷,又有誰能夠理解呢?”(馬茂元撰《秋登宣州謝朓北樓》賞析)類似的例子多得很。

常言“詩無達詁”,當一篇篇鑒賞文稿堆疊在編輯面前時,如何審核、取舍、常常是一道難題,也是關系到書稿質量最重要的一環。北大吳小如教授的李白《早發白帝城》賞析文,被編輯按鑒賞辭典的體例要求改后用作樣稿。此詩寫作背景是“李白此時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這段背景吳先生沒有寫到文章中去,只在文章后面用了一個“注”作說明??删庉媱t改為在賞析文中交代,有利于分析詩情。沒想到這一改吳先生并不贊同,他在一家報紙上為此事批評了編輯。編輯主動給他寫信說明原委,求得理解,以后依舊保持友誼聯系。

2005年5月出版的《古代小說鑒賞辭典》(上冊,)從選目的擇定,到原文的選錄校對,到每一篇文字每一條注釋的撰寫修訂,前后經歷了好幾年,就因為極其認真,有的稿子反復改了多次,甚至不得已推倒重來更換作者,直到全書發排出樣后,還曾抽換重寫了一部分。難怪“只有半套”的《古代小說鑒賞辭典》初版僅3個月即告重印,半年多時間竟然也銷掉一萬多本。而往往一般圖書如果是“上冊”單獨印行,讀者往往是不太愿意“搭理”的。

一項長遠的事業

以《唐詩鑒賞辭典》為首的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每年在上海辭書社圖書銷售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唐詩鑒賞辭典》問世以后,出版社把編撰出版文學鑒賞辭典當做了一項長遠事業,即使在后來因鑒賞書泛濫而出現的低谷中也沒有迷茫退縮,而是以嚴謹的態度陸續按朝代和文體出版了一系列文學鑒賞辭典,包括先秦詩、漢魏六朝詩、唐宋詞、宋詩、元曲、元明清詩、元明清詞、明清傳奇、古文、古代小說,乃至新詩、現代散文等13種18卷共計2500萬字的皇皇巨制《中國文學鑒賞辭典大系》在歷時20余年之后得以出齊。雖仿冒、借鑒者眾多,但始終難以撼動“上海辭書版”鑒賞辭典的王者地位。據某知名圖書調查公司市場統計表明,占據國內文學古籍圖書零售市場榜首位置的并非是專業古籍出版社的讀物,而是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以《唐詩鑒賞辭典》為代表的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

原上海社科院文研所所長陳伯海認為,辭書出版社的鑒賞辭典受讀者的歡迎,跟學界人士的多方參與和組織出版者的精心設計,也是分不開的。其選目的精當,覆蓋面的廣泛,注釋的簡明扼要,詮解的深入細致,乃至作家小傳、參考書目、筆畫索引等配套設施的相對齊全,確能做到融知識、趣味及心靈陶冶于一爐。加以裝幀、插圖、厚重的外觀和規模效應等因素,使得這套書在面向群眾普及民族文學傳統時,又帶有某種提高的意味,雅俗共賞,相得益彰,或許便是它在同類出版物中脫穎而出、獲得成功的訣竅。當然,文藝鑒賞的口味需要不斷出新,鑒賞的水平亦將逐步提高,這又會反過來推動鑒賞書系的自我更新,精益求精。

猜你喜歡
大系辭書辭典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李叔同卷:印藏》評介
“盛世修典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先秦漢唐、宋、元畫特展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貓的癡情辭典》
題烏江亭
50枚純銀《中國百年銀元珍藏大系》1折限時領取
中國辭書學會第五屆領導成員名單
中國辭書學會第四屆領導成員名單
第二屆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獲獎者名單
字典與詞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