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歷屆民運會看浙江畬族傳統節慶中民俗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2013-11-27 02:42王曉飛
浙江體育科學 2013年6期
關鍵詞:畬族體育項目民俗

王曉飛

(麗水學院 教育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浙江是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的省份。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省少數民族人口39.97萬,其中畬族人口最多,有17.09萬;主要居住在浙西南的山區,畬族主要的傳統節慶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三月三”、“封龍節”、“六月六”、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招兵節”等;其中以“二月二”、“三月三”、“封龍節”和“招兵節”最具有畬族民族特色。在這些節慶活動中,大都舉行一些民俗體育活動。

民俗體育活動是由勞動人民群眾根據平時的生產、生活所創造;為勞動人們群眾所傳承和享用;并且融入、依附于勞動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風俗習慣。它是一種具有集體性、模式性、傳統性、生活化的體育活動。既是一種體育文化;也是一種生活文化。

1 浙江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

1.1 畬族民俗體育項目

畬族長期居住在崇山峻嶺之中,由于受地域、宗教、戰爭、風俗傳統節日等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形態,是人類歷史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畬族民俗體育與生產勞動、宗教活動、生活習慣、軍事斗爭等密切相關,這些源于自然生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簡便易行、富有民族氣息的民俗體育深受群眾的喜愛[1]。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統計出浙江省畬族傳統節慶的民俗體育項目有五大類;即祭祀體育舞蹈類、傳統體育舞蹈類、竟技性傳統項目類、娛樂性活動項目類、健身性傳統項目類。共計四十余種。詳見表1。

表1 浙江畬族傳統節慶中的主要民俗體育項目統計表

1.2 畬族民俗體育項目的文化特征

1.2.1 家族文化特征與宗教文化特征。畬族的語言屬于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畬族沒有自己的文字,畬族文化主要依靠父輩口傳身授的方式進行,進而形成了畬族獨特的“傳師學師”文化。所謂“傳師學師”是畬族世代相傳的男子成丁禮儀式中舞段的總稱?!皞鲙煂W師”是以家族為單位,用歌舞形式向成年男子傳授本民族歷史文化知識的一種口傳身授形式。

“傳師學師”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浙江省麗水卷》中以舞蹈名稱的概念出現,同時又作為畬族傳統祭祀儀式的概念出現,包括“八卦舞”、“狩獵舞”、“鈴刀舞”、“神罡舞”等六十四段舞蹈[2]。這些舞蹈在表1中可以看出大都是歸為祭祀體育舞蹈,極富民俗體育特色。

1.2.2 物質文化特征與民族精神文化特征。畬族民俗體育項目大多數需要借助樹木或竹子制作的器械進行活動。這些器械均為畬族祖先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所創造,經過千百年的提煉而形成;它是畬族人民智慧的結晶,為畬族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畬族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和反抗精神的民族,無論是在抵抗自然災害還是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剝削中,他們都頑強抗爭。這就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防衛制敵功夫,具有民族特色的武術也就應用而生。上述剛柔相濟的民族性格和固有的民族精神文化是畬族傳統文化能夠繁衍生息,并始終保留自我的文化特色的一個主要原因。

1.2.3 娛樂性文化特征與簡易性文化特征。畬族傳統節慶活動中,都有各種民俗體育活動,有的是為了娛神,有的是為了自娛,為節日增添了色彩、展示了民族文化。畬族民俗體育活動多在田間地頭、山澗林地或居住的院內進行,場所簡陋,活動用的器材都是自制的,簡便實用,便于開展和普及,更可以使每人參與其中,增強歡快的氛圍。

表2 浙江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項目參加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狀況統計表

表3 浙江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項目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統計表

2 浙江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項目參加歷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狀況

2.1 參加浙江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狀況

從表2可以看出,浙江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從1986年至2010年已經舉辦四屆,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項目參加第三屆和第四屆。雖然數量有了較大的突破;但相對表1統計出的47項畬族民俗體育項目來看,參加省民運會的數量太少,不利于畬族民俗體育項目的傳承與發展。

2.2 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狀況

從表3可以看出,浙江省自1986年以來至今,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有七項參加了第三屆至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是同一項目多次參加全國民運會的現象較為嚴重;像穩凳參加了五屆、蹴石磉和抄杠參加了四屆。參加比賽的表演項目比較單一,缺乏創新性。

3 制約浙江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傳承與發展的因素

3.1 受社會變遷因素的制約

浙江畬族主要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浙西南,由于社會變遷對畬族生活方式產生極大影響,同樣也給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畬族民俗體育活動的產生與畬族的生產、生活方式緊密相關,如穩凳、蹴石磉是由畬族人民祈求神靈、消災驅邪保安寧而產生;腹頂棍、抄杠、趕野豬等是為了抵御外族侵略或野獸的侵擾產生。隨著社會變遷與發展,必然會影響畬族民俗體育的生存與發展。

3.2 受專業的研究人才缺乏的制約

據統計浙江省畬族傳統體育的挖掘和研究者主要為麗水學院的體育教師。目前浙江省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不多,文中表2、表3的參加比賽的獲獎項目大多數都是麗水學院趙理強教授發掘和整理的,他現已退休,其他教師對畬族民俗體育了解不是很多,這就嚴重影響到畬族民俗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3.3 受傳承方式落后的制約

浙江畬族民俗體育傳承方式主要依靠“傳師學師”。其傳承方式通常用語言的教育、親身傳授等形式,也就是言傳身教,使這些技能、技藝、技巧由前輩流傳到下一代[3]。但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這種方式從傳承的角度來說,不能形成暢通的渠道,因而很難理論文字;加上現代社會的網絡、各種媒體等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民族節日活動也相應減少,直接導致了民俗體育的傳承后繼乏人,其發展出現難以為繼的現象[8]。

3.4 受資金緊缺、組織管理機制滯后的制約

長期以來畬族居住的地區處于交通閉塞,信息不暢,經濟相對落后,難以對畬族民俗體育進行深入地研究和開發。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的生存現狀和保護情況不盡人意,管理機制相對滯后、發展經費短缺、參與畬族民俗體育的隊員待遇較低、活動設施也比較陳舊,制約其的發展。

4 浙江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4.1 加強政府主導、強化機制管理

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應該加強對民族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和經費投入,實行優惠政策、科學管理、認真落實,為民族文化挖掘和保護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障。畬族民俗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教學、全民健身和旅游開發的主要內容;各職能部門應加大宣傳、加強合作機制的建設,重視和扶持畬族民俗體育文化的研究、保護和傳承[4]。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保護和傳承畬族民俗體育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浙江畬族傳統節慶中的民俗體育項目只有四項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沒有一項進入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2 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挖掘、傳承和發展

將高校和科研機構作為民俗體育文化挖掘、整理與研究工作的主要力量,建立畬族民俗體育文化研究與傳承實驗基地,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重點開展浙江畬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的普查與清理工作,對畬族民俗體育文化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發展前景等進行研究,理清畬族民俗傳統體育的產生、傳播和變遷過程,探尋傳承保護的有效路徑[9]。只有這樣搶救與保護也才更有針對性。目前麗水學院已經建立的浙江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對畬族民俗體育項目的發掘、整理、創新與推廣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趙理強和方哲紅教授分別就穩凳、抄杠、腹頂棍、蹴石磉和翻龍泉申請了外觀專利。

4.3 將民俗體育項目列入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中

將畬族民俗體育項目的活動形式、器械、加以改造完善,以適應學校體育教學規律。既豐富了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據調查,景寧畬族自治縣已經將趕野豬、操石磉、搖鍋等一批具有濃郁畬族特色的體育競技項目列入景寧民族中學的體育課內容[6]。麗水學院作為浙江民族地區的唯一所綜合性地方高校,在大學生體育課中、學校運動會中開展了豐富的畬族民俗體育活動。民俗體育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在全省、全國比賽中多次獲得金獎。但是僅僅是這些還不夠的,應該在浙西南所有中小學中推廣和普及已經發展成熟的民俗體育項目,憑借學校這個平臺繼續挖掘和發展適應學校體育教學的民俗體育項目。

4.4 讓畬族民俗體育成為旅游開發的熱點

將畬族民俗體育與畬鄉旅游有機結合,促進了畬族地區旅游的發展,在當前市場經濟下會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2004年,浙江省旅游局“省內旅游目的地選擇抽樣調查”顯示,集中反映畬族傳統體育與民俗的“畬鄉風情游”的游客選擇率達27.4%,居全省各類景區之首[5],把畬族傳統節慶的民俗體育納入區域旅游資源開發,可實現畬族傳統節慶的民俗體育與旅游發展雙贏。

5 結 語

畬族傳統節慶的民俗體育活動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是健身、娛樂、宗教、節慶、生產生活習俗性等的體現,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寶貴財富,也對浙江的體育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并且是發展特色經濟、文化的有力資源,我們應該借鑒民運會的效應,在保持畬族鮮明民族特色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挖掘、整理畬族傳統節慶的民俗體育,使之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1]王德洪,宋狄雷.浙西南山區畬族傳統體育狀況與特點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1):29-31.

[2]陳雪飛.論畬族傳統民間舞“傳師學師”文化學意義[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7(3):32-35.

[3]李軍.西部少數民族傳統節慶中民俗體育的文化特征及價值[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1):15-18.

[4]郭平華.福建畬族傳統體育的現狀研究與對策 [D].福建師范大學,2008.

[5]張月霜,劉鳳霞,駱巧娟.浙江景寧畬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4):39-41.

[6]姚重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7]肖謀遠.非物質文化視野下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與發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35(4):15-18.

[8]李杉.四川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及其發展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164-167.

[9]蘭潤生.畬族傳統體育項群分類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121-124.

猜你喜歡
畬族體育項目民俗
非遺活態傳承下畬族銀飾創新設計及營銷策略探索——以畬族銀飾品牌“珍華堂”為例
我校被評為“河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基地
唱支山歌給黨聽——記畬族三月三節
永安“三月三”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民俗節
初中體育項目練習中培養學生責任心的策略
漫畫民俗
畬族民歌
從機械訓練到有機訓練
——一個體育項目實訓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