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重回中國復興要待何時

2013-12-20 08:35中國新時代雜志編輯部
中國新時代 2013年10期
關鍵詞:美第奇富人階層

《中國新時代》雜志編輯部

1986年,鄧小平在天津聽取匯報和進行視察的過程中說:“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北M管共同富裕比鄧小平希望的要漫長得多,但一部分人富裕的速度和質量卻讓全世界目瞪口呆。截止到2012年,中國的超富階層(凈值在3,000萬美元以上)數量達到11,245人,其財富總量將近10萬億人民幣。而在35年前,中國人還在用相應的商品票(如購買糧食就需要有相應的糧票)來購買東西。

隨著中國富人的崛起,藝術品再次成為中國人的“寵兒”。2010年,英國伍利·沃利斯拍賣行2,800萬英鎊的營業收入中,有1,900多萬英鎊來自中國買家。出現這樣的現象并不難理解,一方面,富裕階層需要一個穩妥的投資渠道來完成自身資產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富豪的子女逐漸成年,這群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對美的理解也絕非是其父母可比。當然,媒體的宣傳和其他投資渠道的塞滯也是藝術品投資大熱的重要原因。

“盛世話收藏”,在富裕階層的示范效應下,中國藝術品正在進入大眾投資時代。這并不是一件壞事,首先,藝術品收藏能激發人的學習興趣,讓人更愿意去學習歷史、文化知識;其次,大眾參與藝術品收藏能提高民眾素質,為中國科技、創新、鑒賞等多個領域打下基礎;最后,藝術品收藏能調整人的心態,避免人出現精神空虛的浮躁感。

不過,這并不代表中國一定會出現文藝復興的盛況。分析意大利出現文藝復興的原因,難以回避的是美第奇家族。英國學者克利斯托夫·赫伯特在《美第奇家族興亡史》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但容易被人忽略的觀點:深厚的藝術積淀和文化修養,是靠時間磨礪出來的。

自從美第奇家族興盛以來,其對藝術的“經濟援助”就再也沒有中斷過。在美第奇家族贊助過的藝術家中,不但有畫家馬薩喬、弗拉·安吉利科,雕塑家多納泰羅、吉貝爾蒂等文藝復興早期藝術家;也有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這樣聲名顯赫的藝術巨擘,而畫界巨匠波提切利更是受洛倫佐·美第奇兄弟委托畫了《維納斯的誕生》和《春》這樣的巨作,藝術使這些藝術家得以不朽。

而反觀中國的藝術品投資者,卻沒有這樣持之以恒的毅力。這里面固然有中國富人很少自幼接受一流藝術熏陶的因素,也因為中國經濟環境不穩定而使富人快速洗牌。不久前,娃哈哈董事長宗馥莉表示,花費精力和政府打交道讓她備感頭痛,并表示有可能把企業搬到國外去。而在這之前,香港首富李嘉誠出售百佳超市,被外界猜測是撤離香港。很難說,多年后還會有多少富豪依舊在支持創造精美藝術品的藝術家,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國藝術品市場出現危機,難以復興的肯定不只是中國文化??扑拐f:“中國難以發揮巨大潛力是因為中國缺乏一個開放的思想市場?!?/p>

猜你喜歡
美第奇富人階層
新聯會聚合新階層新能量
當“非遺”遇上“新階層”
《瑪麗·德·美第奇的一生》組畫中的贊助人形象塑造研究
論米開朗基羅未竟之作的美學價值
中外古代私人藏書樓活動對比分析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富人治村”:好得很,還是糟得很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
像富人一樣去思考——讀《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漸富人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