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群體主觀幸福感研究述評

2014-01-21 20:28丁曉嵐汪群龍
關鍵詞:研究者主觀幸福感

丁曉嵐 汪群龍

(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口老齡化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就國際比較而言,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人口發展預測,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年均增長16.55%,到2040年,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8%左右,到2050年,60歲及以上老人占比將超過30%,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整體而言,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①數據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2010年9月10日)。當前,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改善和提高未來占人口總數3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質量,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而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要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

根據美國學者Diener的定義,主觀幸福感是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作出的整體性評估,由積極情感、消極情感和生活滿意度三項內容組成。主觀幸福感作為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主觀性,以評價者內定的標準而非他人標準來評估;第二,穩定性,主要測量長期而非短期的情感反應和生活滿意度,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第三,整體性,是一種綜合評價,包括對情感反應的評估和認知判斷。②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1984,No.3,pp.542 -575.

主觀幸福感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40多年時間,國內外學者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關于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回答“是什么”影響人的主觀幸福感;第二類,關于主觀幸福感形成的內在機制研究,回答主觀幸福感體驗“是怎么”形成的。筆者就從這兩個方面進行綜述。

一、老年群體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概述

國外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的目的是尋找能有效預測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預測因子,J.Dzuka(2006)將這些預測因子分為三類:人口統計學因子、社會支持和人格特質。③Dzuka J,Dalbert C,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Old Age,Aging & Mental Health,September,2006,No.5,pp.439-444.國外的研究者發現:性別在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上的差異很小,年齡也不是預測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有效因子,但也有研究發現年輕的老年人有較高的主觀幸福感。此外,社會經濟地位(包括收入、職業地位和教育)、社會支持網絡(網絡關系的頻率和質量)是預測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相當重要的指標,較差的健康狀況、孤獨和經濟問題是預測老年人主觀幸福感低的有效因子。人格特質的差異主要體現為個體在解釋其生活、生活環境的認知評價上的不同,這種不同的認知評價進而影響到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研究發現:外傾性、宜人性、神經質與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國內學者的研究表明: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因素眾多,唐丹等(2006)將這些因素按照其來源分為外在和內在因素,按照是否可控分為客觀和主觀因素。這樣眾多的影響因素都可以歸為外在客觀因素(如經濟水平)、外在主觀因素(如社會支持)、內在客觀因素(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健康狀況、戶口類型)和內在主觀因素(如自尊、自我效能)等四類。①唐丹、鄒君、申繼亮:《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年第3期,第160-162頁。

國內研究者在內在客觀因素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上研究結果并不一致。關于性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蔣懷濱(2008)研究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幸福。②蔣懷濱、林良章:《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其調適的調查研究》,《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年第24期,第2461-2462頁。鄭宏志(2005)認為,男女主觀幸福感水平差異無顯著性。③鄭 宏志、陳功香:《314名城市老年居民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年第9期,第820-821頁。也有研究者認為,女性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低于男性的主觀幸福感。關于年齡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曹新美等人(2007)研究表明,老人主觀幸福感的年齡差異極其顯著。④曹新美、劉翔平、唐宏:《贛州市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第70-74頁。但也有研究發現,年齡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無關。關于教育程度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蔣懷濱等人(2008)的調查顯示,文化程度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相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好。⑤⑤蔣懷濱、林良章:《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其調適的調查研究》,《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年第24期,第2461-2462頁。唐丹等人(2006)的研究表明,老年人主觀幸福感與受教育程度相關不顯著。⑥唐丹、鄒君、申繼亮:《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年第3期,第160-162頁。對于戶口類型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大部分學者的實證研究支持城市人更幸福的結論。但王嘉順(2012)在研究中發現,在不添加任何解釋變量的模型中,農村人比城市人更有幸福感。⑦王嘉順:《社會比較、自我期望與主觀幸福感:基于CGSS的實證分析》,《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3期,第65-72頁。關于健康狀況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有很多研究者發現,健康狀況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簡潔(2008)等研究發現,慢性病對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不顯著。⑧簡潔、張華:《重慶市市級機關離退休人員幸福感現狀調查》,《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8年第4期,第10-12頁。

關于外在客觀因素:經濟水平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一直是研究者爭論的焦點。很多學者研究表明,收入與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關系。但有研究表明,收入僅在非常貧窮時有影響。還有研究者表明,主觀幸福感與經濟水平相關不顯著。

關于外在主觀因素:很多學者認為社會支持是評定老年主觀幸福感的重要指標,具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的個體有較高的主觀幸福感。鄔俊福(2010)研究發現,親子支持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相關;⑨鄔俊福:《城鄉老年人親子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第7期,第822-824頁。吳捷(2008)研究表明,老年人獲得的社會支持越高,主觀幸福感越高。⑩吳捷:《老年人社會支持、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心理科學》2008年第4期,第984-986頁。

國內外研究對內在主觀因素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結論較為一致。很多研究表明,自尊水平高的個體,其生活滿意度也較高。不過,自尊和幸福感之間的高相關關系并不具備普遍性,許多跨文化研究發現,在集體主義文化中,二者相關系數很低。有研究者發現,外傾性與積極情感、生活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對主觀幸福感具有增值作用。從很多學者的研究結果來看,研究者一致認為外向的人與內向的人幸福感得分差異顯著,且外向性格與幸福感之間存在較高的正相關。唐丹等人(2006)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對主觀幸福感有直接影響的作用。?? 唐丹、鄒君、申繼亮:《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年第3期,第160-162頁。

二、關于主觀幸福感形成機制的理論研究

除了找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外,主觀幸福感的內在機制也是研究者們關注的另一個問題。

1.遺傳說。遺傳說認為,主觀幸福感來源于基因素質,這種先天的遺傳基因決定了心理活動的動力屬性。人感到快樂或不快樂是由先天神經類型的差異造成的,這種先天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人體驗不同水平的主觀幸福感。這種觀點在明尼蘇達大學Tellegen等人(1988)進行的雙胞胎研究中得到證實。該研究發現:在主觀幸福感的三個維度中,40%的積極情感、55%的消極情感和48%的生活滿意度是受這種先天的快樂素質的影響,而雙胞胎所擁有的相同社會環境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有限,分別影響22%的積極情感、2%的消極情感及13%的生活滿意度。??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心理學動態》2000年第4期,第23-28頁。

2.人格理論。很多研究者研究表明,人格特質影響主觀幸福感體驗。外/內向人格特質是導致積極情感差異的一個主要因素。因為外向者傾向于接收外部世界的獎勵信號,而獎勵信號會以更強的積極情感形式表現出來。樂觀作為一種與主觀幸福感密切相關的人格特質,表現為積極的解釋風格,影響著人們對好的或者壞的事件如何進行歸因。樂觀傾向于把好的事件歸因于內部、穩定的、可控的因素,把壞的事件歸因于外部、不穩定、不可控因素,這種不同的解釋風格影響著人們的主觀幸福感。

人格特質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受到環境因素或削弱或強化的中介影響,對主觀幸福感起作用的是人格和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Diener等人研究并提出三個主觀幸福感交互作用模型:加法模型、動力模型、理論模型。①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心理學動態》2000年第4期,第23-28頁。這三個模型指出不管是外/內向還是神經質,這些人格特征都需要和環境因素相結合才能產生幸福感體驗,外向者傾向于接收外部世界的獎勵性信號,這一點就說明人格和環境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動力模型指出,個體行為也參與這一影響過程,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人格特質、情境特征、個體行為三者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

3.社會比較理論和期望值理論。Michalos(1985)認為,主觀幸福感水平的高低會受到參照標準、判斷標準等社會因素的影響。個人與多種標準(他人、過去情況、期望值、滿意度理想水平、需要或目標)做向上(比較標準高于現實條件)和向下(比較標準低于現實條件)比較,不同的比較必然會產生幸福感體驗上的差異,進行向上比較主觀幸福感水平就會降低,反之則升高。根據判斷標準不同,有社會比較和期望值兩個理論。社會比較理論認為,社會比較就是把自己的處境和地位與他人進行或水平、或向上或向下比較,不同的比較模式對主觀幸福感產生不同的影響。期望值理論研究將個人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心理期望進行比較所產生的差異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Wison(1967)指出“高期望值對幸福感是一個主要的威脅”。②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心理學動態》2000年第4期,第23-28頁。

4.目標理論和適應理論。Brunstein等人(1998)提出的目標理論認為,目標被看做是情感系統重要的參照標準,檢驗它可以很好地了解人的行為;目標種類、結構、向目標接近的過程和目標達成,影響個人情感和生活滿意度,生活有目標使人感到生活有意義,并產生自我效能感。幸福感是在追求和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體驗的。③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心理學動態》2000年第4期,第23-28頁。

適應理論認為,人們對生活中好的或壞的事件總是存在一個穩態的適應或者習慣化過程,這種適應使得情緒系統對新刺激反應強烈,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應就會降低。對于重復出現的刺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重新構建對刺激的認知,從而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體驗。④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展》,《心理學動態》2000年第4期,第23-28頁。

三、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研究展望

從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來看,關于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存在以下特點。

1.在主觀幸福感形成機制的理論研究方面。國外研究居多,從遺傳說到人格理論,再到研究個體通過適應、確立目標和設立判斷標準等心理過程對主觀幸福感進行內部建構以形成不同的主觀幸福感體驗。這些理論模型從不同的視角解釋了主觀幸福感產生的內在機制。

2.在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方面。國內外研究所涉及的影響因素眾多,有人口統計因素、收入、健康水平、社會支持等外在客觀因素,也有個性特質、自我效能等內在主觀因素,研究者對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各種因素的分析往往是進行平行羅列,缺乏分類層次,眾多的影響因素之間沒有形成一定的層級結構。

3.關于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研究范式。研究范式多為相關分析,缺少對因果關系的探討。只能確定哪些因素有影響,沒有進一步分析各因素間的影響力,更無法分析各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和交互作用。

4.關于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很多研究者未能形成一致的結論,特別是客觀的影響因素方面,如人口統計變量、經濟收入和戶口類型。這一方面也許是因為在很多影響因素的重復研究中,各個研究者采用的樣本和量表存在差異而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說明在這些客觀影響因素和老年人主觀幸福感之間一定還存在影響他們相互關系的主觀中介變量。

綜上所述,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應進行整合研究。通過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進行結構化分析,尋找各客觀影響因素與主觀幸福感間起緩沖作用的主觀中介變量,從而揭示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產生的內在機制。同時,在研究方法上應該進一步突破,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層級線性模型等建模方法來進一步確定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及它們之間的深層次關系,最終構建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模型,更準確地解釋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其關系。這不僅是出于理論研究的需要,更是對如何提高老年人主觀幸福感進行實踐研究、干預行動的需要。

猜你喜歡
研究者主觀幸福感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料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用水痘病毒開發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稱,經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研究者調查數據統計
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對立與存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