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卒中患者失語癥研究進展

2014-01-26 17:50侯宇峰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年5期
關鍵詞:失語癥基底節皮質

張 彬 侯宇峰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山東 淄博 255300)

據初步估算,西方發達國家失語癥的年發病率和患病率分別為140/10萬和180/10萬〔1〕,腦卒中急性期合并失語癥者為26%~38%〔2,3〕,國內則約25%伴有言語障礙〔4〕。另外, 腦卒中患者中除了明顯失語之外仍有60%患者在交流上存在問題〔5〕。本文就腦卒中合并失語癥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腦卒中失語癥的定位及分類

Kreisler等〔6〕的研究表明,在腦卒中急性階段,病灶部位是決定失語癥類型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影像學發現支持經典的解剖定位。多數研究指出,損傷部位仍是影響失語癥嚴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7,8〕,經典語言中樞受累則失語程度多嚴重。如顳上、中回、緣上回、角回及皮質下白質區域的損傷引起的失語癥往往較為嚴重,病灶大小則為次要指標,如小的梗死灶但語言功能區完全損傷比大的梗死灶但未傷及語言功能區引起的失語更難恢復。

近期有研究〔9〕提示,腦卒中急性期失語癥類型與病變部位的關系多數仍符合經典的失語癥模式,但這里的病灶是指磁共振成像(MRI)序列灌注加權成像(PWI)所示的低灌注區域而不僅是彌散加權成像(DWI)見到的梗死病灶。如Broca失語由后皮質區(顳葉、顳枕頂結合區)病變引起,額葉深部皮質、胼胝體等部位病變產生完全性失語,單純皮質下病變(基底節、丘腦、側腦室旁白質、放射冠、胼胝體壓部等)產生各種類型的失語。

但也有許多學者〔10〕研究發現, 腦卒中急性期失語癥類型與普通CT或MRI所見病變部位并不完全符合經典的失語癥模式,經典語言中樞以外的更多部位都可能產生失語癥。失語癥類型與病變部位不符合經典失語癥模式的原因可能與普通CT或MRI檢查只能反映病灶的結構損害而不能反映功能損害有關,如不少學者認為皮質下病變引起的失語是由皮質區的低灌注所致〔11〕。其中,基底節區損傷所致的失語癥被認為是皮質下失語的一種獨立的失語癥類型,被稱為基底節性失語〔12〕。與皮質病變所致的失語癥相比,因在言語表現上缺乏典型性,因此又被稱之為非典型性失語。國內外的資料顯示,基底節性失語在失語癥中所占比例最高〔12〕。我國的失語癥分類沿用了Benson的失語癥分類,也把基底節性失語作為單獨的失語類型〔13〕?;坠澗哂姓Z言的皮層下整合中樞的作用,可能參與和語言有關的啟動效應、邏輯推理、語義處理、言語記憶及語法記憶等復雜的認知和記憶功能,有對語言過程進行加工、整理和協調的作用〔14,15〕。

目前國內外通用以解剖-臨床相關為基礎進行分類,將失語癥分為Broca失語、Wernicke失語、傳導性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經皮質混合性失語、完全性失語、命名性失語。

2 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的語言康復

腦卒中失語癥的最終治療目的是利用各種方法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和交流能力,使之盡可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在進行治療時,要考慮的問題之一是關于失語的自然恢復問題,這是指未損傷的部分大腦在部分大腦損傷后獲得功能。目前對于自然恢復期的長短尚無一致意見。韓劍虹等〔16〕對30例不同類型失語癥進行研究,發現除完全性失語外,各類失語在第1~2個月內恢復最明顯。聽理解、口語表達和閱讀恢復最好,其次為復述,書寫的恢復最差。完全性失語恢復最差, 基底節性失語恢復最好。

神經生理學研究發現,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大腦可以為環境和經驗所修飾,在其作用下可以塑造大腦結構和功能,分為結構可塑和功能可塑。腦的可塑性構成語言康復的理論基礎〔17,18〕。而腦卒中后失語癥的病變部位與類型及其恢復程度關系復雜。

失語癥康復治療有多種方法,其中,失語癥刺激療法是多種失語癥治療方法的基礎,通過對損害的語言符號系統應用強的、控制下的聽覺刺激為基礎,最大限度地促進失語癥患者的語言再建與恢復。而不同類別的失語癥康復方法不盡相同。例如,運動性失語其主要損傷部位為腦優勢半球額下回后部,主要包括面、唇、喉、舌及下頜的運動皮層。運動性失語的康復訓練“越早越好”,因為語言康復訓練可使受抑制的神經通路受到各種刺激,腦組織血液循環加快,腦部生物電活性增強,調整大腦皮層的潛在能力,以加快大腦皮層細胞的代償活動,從而幫助患者盡早恢復語言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19,20〕。

國內失語癥治療開展近20年,但還并不普及。失語癥患者的治療多集中在口語表達和聽覺理解的訓練方面,對閱讀和書寫的訓練缺乏足夠的重視。研究發現〔21〕,系統閱讀訓練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閱讀能力,可以提高口語康復效果不佳患者的閱讀能力和綜合交流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針刺治療腦卒中失語癥在臨床應用廣泛,得到廣大腦卒中患者的信賴,針刺配合語言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失語癥療效顯著,優于單純運用語言康復訓練治療〔22,23〕,但是缺乏大樣本、多中心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

4 參考文獻

1Bakheit AM.Drug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aphasia〔J〕.Expert Rev Neurother,2004;4:211-7.

2Bersano A,Burgio F,Gattinoni M,etal.Incidence of aphasia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PROSIT study〔J〕.Stroke,2006;37: 691.

3Provinciali L,Coccia M.Post-stroke and vascular depression:a critical review〔J〕.Neurol Sci,2002;22(6): 417-28.

4廖鴻石.康復醫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 809-10.

5Turner-Stokes L,Hassan N.Depression after strok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base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are pathway.Part 1: Diagnosis,frequency and impact〔J〕.Clin Rehabil,2002;16(3): 231-47.

6Kreisler A,Godefroy O,Delmaire C,etal.The anatomy of aphasia revisited〔J〕.Neurology,2000;54: 1117-23.

7Kertesz A,McCabe P.Recovery patterns and prognosis in aphasia〔J〕.Brain,1977;100: 1-18.

8張玉梅,王擁軍,王伊龍,等.母語為漢語的失語癥類型與病變部位的關系〔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5;26(4): 422-4.

9Ochfeld E,Newhart M,Molitoris J,etal.Ischemia in broca area is associated with broca aphasia more reliably in acute than in chronic stroke〔J〕.Stroke,2010;41: 325-30.

10陳 鶯,李焰生,王智櫻.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失語亞型與經典腦皮質語言中樞的關系〔J〕.上海醫學,2010;33(9): 818-21.

11Kobayashi K,Kitamura S,Terashi A.Assessment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n subcortical infarction with aphasia〔J〕.Nippon Ika Daigaku Zasshi,1998;65: 213-9.

12高素榮.失語癥〔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2: 136-40.

13高素榮.失語癥〔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 266-8.

14季 倩,鄭凱爾,陳峰居,等.fMRI在正常人聽覺性語言中樞及腦腫瘤定位中的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7;23(5): 335.

15Gil Robles S,Gatignol P,Capelle L,etal.The role of dominant striatum in language: a study using intraopemti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5;76(7): 940-6.

16韓劍虹,朱榆紅,熊靜腦,等.卒中后漢語失語癥病變部位及其自然恢復的初步研究〔J〕.中國康復,2003;18(1): 15-7.

17Peck K,Moore B,Crosso NA,etal.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efore and after aphasia therapy shifts in hemodynamic time to peak during an overt language task〔J〕.Stroke,2004;35: 554-9.

18陳卓銘.計算機輔助語言障礙評定的現狀與展望〔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27(2):124-6.

19王 捷,李 莉,王超英,等.早期強化語言訓練對顱腦損傷失語患者康復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0): 161.

20周 筠,陳紅燕,王麗敏,等.運動性失語發病機制探討:附25例Mf RI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8): 667-8.

21嚴文偉,陸靜波,惲文偉,等.系統閱讀訓練對腦卒中失讀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4):377-9.

22馬 達,和 瑞.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失語癥療效觀察〔J〕.中醫學報,2010;25(148): 549-50.

23龐 勇,吳椋冰,劉東華.針刺治療中風失語癥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針灸,2010;30(7): 612-6.

猜你喜歡
失語癥基底節皮質
失語癥
失語癥常用評價方法及其信效度概況
擴大翼點入路改良手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并腦疝療效觀察
人參-黃芪與熟地-山茱萸影響腎上腺皮質瘤細胞皮質酮生成的比較研究
皮質褶皺
迎秋
現當代文學不承認古體詩詞與文化失語癥之關系
早期氣管切開對特重型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術后病人運動功能障礙及并發癥的影響
頸動脈狹窄伴局限性皮質腦萎縮22例臨床觀察
探討預防基底節腦出血鉆孔引流術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