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界對近代桐油業的研究述評

2014-02-12 16:14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桐油學報廣西

楊 喬

(1.武漢大學 歷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歷史所,湖南 長沙 410008)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界對近代桐油業的研究述評

楊 喬1,2

(1.武漢大學 歷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2.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歷史所,湖南 長沙 410008)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術界對近代桐油業的研究主要涉及桐樹的種植、桐油生產加工和桐油主要產區的產銷情況兩方面,對桐油主要產區的貿易發展過程和市場整合情況有較為仔細的論述。但對近代桐油業的相關研究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從總體上看近代桐油業的研究還存在較大空間。

近代;桐油業;研究綜述

桐油貿易在近代全國的對外貿易當中占有重要地位,桐油作為四川、兩湖、廣西等地區傳統的農業、手工業產品,在民國時期,由于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及政府的鼓勵與扶持迎來了繁榮的局面。一戰以后桐油的用途得到大大的開發,不僅成為制造油漆的主要原料,可以替代橡膠用于工業生產,更為重要是桐油防水、防銹和防腐的特性使其成為化學工業制造的原料,被廣泛用于飛機和特種工業,在軍事工業和軍需工業中占據一席之地。桐油作為土產的出口大宗,民國時期長期位居對外貿易數值的前列,在中國對外貿易商品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有關近代桐油業的論文達30余篇,尤其近年來成果頗為豐富,這說明近代桐油業研究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者的關注。本文擬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近代桐油業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希望能有助于該領域研究的深化。

一、學界關于桐油業的研究成果

就筆者所見,當前學術界尚無關于民國時期桐油貿易研究的專著,僅有少數論著對桐油的種植、生產、貿易有所涉及,學界對桐油業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桐樹的種植和生產加工。有部分論文從歷史角度對桐樹種植和桐油生產加工進行分析。如關傳友的《中國油桐種植史探略》[1],對桐油種植的起源,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現代桐樹種植業進行了論述。劉玄啟的《中國桐油史研究》[2],此文分民國以前、民國時期和建國后三個階段歸納評述學界對中國桐油研究,并分析各個研究階段的特征及意義。這篇文章為了解學術界對中國桐油研究狀況提供了豐富資料。胡湘閩、瞿州蓮的《論清代湘西油桐種植發展的原因及其影響——以湖南永順府為例》[3],劉玄啟的《油桐種植中的政府力量探析——以民國時期的廣西為例》[4],劉玄啟的《民族經濟融合視域下的民國廣西油桐種植》[5],余濤的《略論20世紀30年代浙江農村的副業合作——以蠶、棉、桐為例》[6],李潤華的 《近代中國手工業的轉軌——以廣西植物油制造業為例(1860-1949年)》[7],廖桂華的《近代以來恩施桐油的生產及貿易》[8],劉玄啟的《桐油用途變化與近代國際桐油市場的勃興》[9],等等。以上幾篇論文以湘西、廣西、浙江、恩施的桐油種植和加工情況為論題展開了個案分析,為研究民國時期當地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2.桐油主要產區的產銷情況。這方面的研究關注桐油主要產區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經歷的變化,主要是四川、湖南、湖北、廣西桐油生產銷售和市場整合的情況。

對四川桐油的研究比較重要的成果有:張麗蓉的《長江流域桐油貿易格局與市場整合——以四川為中心》[10],梁勇的《近代四川桐油外銷與市場整合》[11],劉利容的《民國時期的四川桐油貿易》[12],彭書全的《抗戰以前四川的桐油貿易》[13],田水秀的《桐油貿易與萬縣城市近代化》[14],唐春生、丁雙勝的《清代重慶地區的桐油業》[15],思宇的《四川桐油購銷簡史——〈四川省志·糧食志〉選登》[16],等等。以上幾篇論文對四川桐油業進行研究,介紹了桐樹的種植、桐油貿易情況,分析了萬縣和重慶桐油市場的情況,介紹了四川桐油的生產、檢驗狀況,對桐油貿易的數量、市場、運輸等都做了較仔細的研究。

對兩湖地區桐油貿易比較重要的研究成果有:楊喬的《民國時期兩湖地區桐油產業研究》[17],此文以國際市場對桐油的需求為中心點,梳理了桐油出口的規模,考察了兩湖地區桐油產業的發展與衰落過程、中外經銷商的經營活動、運銷市場地域結構與運銷體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管理與控制,運用經濟學方法計算了生產和交易成本與利潤,較為客觀地評述了桐油生產、運銷和出口對兩湖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等。楊喬的《戰前漢口桐油業華商和洋商的競爭與合作》[18]對民國時期漢口市面上桐油商人的經營,桐油出口貿易情況有較為詳細的描述。此外還有李菁的《近代湖南桐油貿易研究》[19],楊喬的《民國時期政府對于兩湖桐油產業的參與》[20],龔靜、瞿州蓮的《近代湘西桐油貿易的研究》[21],李菁的《湖南桐油貿易的興衰及啟示》[22],王朝輝的《試論近代湘西市鎮化的發展——清末至民國年間的王村桐油貿易與港口勃興》[23],等等。以上幾篇論文對湖南桐油產區產量、生產方法、運銷概況、價格成本進行了分析。

對其他桐油產區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米仁求的《抗日戰爭前后浙江桐油貿易研究1927-1946》[24],此文著力論述了抗日戰爭前后浙江省桐油行業在自由貿易與行業統制之間的轉換,政府、市場的力量在行業交易體制中的地位對比發生變化的過程。劉玄啟的 《民國時期廣西桐油產銷與經濟發展研究》[25],文章以民國時期廣西桐油產銷為載體,從桐油的種植、加工、貿易三個層面對廣西桐油產銷進行探討,揭示了桐油產銷對廣西經濟發展的作用。劉玄啟的《民國時期廣西桐油貿易與市場整合》[26];陳煒、楊姍姍的 《試論近代廣西城鎮商品流通網絡體系——以谷米、桐油為中心的考察》[27];劉玄啟的《民國時期國際市場中的廣西桐油述論》[28];肖良虎的《民國時期貴州桐油市場研究》[29],等等。以上幾篇論文分別研究了幾個桐油產區的對外貿易和市場整合,為當地的經濟史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此外,還有學者關注了抗戰特殊時期的桐油貿易,如齊春風的《抗戰時期國統區的桐油走私貿易》[30],他認為抗戰時期,國統區至淪陷區及海外的桐油走私貿易十分興旺,整個桐油產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桐油走私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日方的高價誘購、海內外價格差異巨大、國民政府的收購工作存在弊端、武裝走私盛行及處罰輕微所致。劉玄啟的《桐油貿易與抗戰初期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31]一文認為抗戰初期,國民政府用桐油打開了美國對華援助的大門,改變了美國對華的政策,“桐油借款”是抗戰爆發后美國對中國的第一筆援助,創立了以民間商業為掩護的援助先例。

二、當前研究的特點、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過對近代桐油業的學術史回顧,我們可以看出學界對近代桐油業的種植、生產加工、貿易情況均有所涉及。呈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從研究視角來看,多從桐油某一產區在不同歷史時期所經歷的變化來闡述,如對桐油主要產區的貿易發展過程和市場整合情況有較為仔細的論述;對桐油的輸入輸出數量方面作了比較詳細的統計。其二,從研究地域來看,主要集中在近代種植桐樹面積較大、桐油產量最多的四川、湖南、湖北和廣西省,國內其他桐油產地較少涉及。有的研究成果中介紹了桐樹果實的加工情況,對研究近代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參考。其三,從研究內容上看,關注到了桐油生產的技術環節和桐油貿易發展概況,以及桐油產銷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

從學界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從歷史的角度進行近代桐油業的相關研究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涉及范圍雖然較廣,但理論分析較少,沒有將桐油業的發展置身于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宏觀環境下來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對與桐油貿易息息相關的包裝儲存、交通運輸、貨棧物流、檢驗定級、報關出口、桐油商人的經營活動等方面論述不多。學界關于近代桐油業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僅有少量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并沒有相關專著面世。不足之處有:其一,迄今為止的成果多為桐油產銷述論,特定時期的微觀研究缺乏。其二,成果多對某一地區的桐油貿易進行研究,缺乏從全國整體范圍來宏觀考察民國時期桐油貿易狀況。其三,迄今為止的研究未能將桐油和民國時期有類似經濟地位的重要對外出口商品棉花、鎢、錫等其他農礦產品的生產與出口結合起來考察,無從客觀評估桐油貿易對當時中國整體經濟的作用與貢獻。

盡管有些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這些研究成果對現在從事近代桐油業的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為我們了解近代桐油業的發展狀況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從總體上看關于近代桐油業的研究還存在較大空間,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對桐油業各個環節與層次的中外商人如何在利益驅動下的競爭與經濟紛爭著墨較少;再者,經營桐油產銷的商人和工廠經營者,在各級市場尤其是終極市場上是否構成固定的群體、他們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其政治訴求等亦可以從多維視角進行研究和總結。其二,如何結合國民政府整體經濟政策的改變來闡釋對桐油產銷的管理控制亦有待深入分析和探索。其三,如何將桐油、棉花、鎢、錫等其他農礦產品的生產與出口結合起來考察,探討農礦產品對當地經濟甚至對全國經濟的貢獻和影響亦有待進一步深入。

[1]關傳友.中國桐油種植史探略[J].古今農業,1999(4).

[2]劉玄啟.中國桐油史研究[J].廣西林業,2007(1).

[3]胡湘閩,瞿州蓮.論清代湘西油桐種植發展的原因及其影響——以湖南永順府為例[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4]劉玄啟.油桐種植中的政府力量探析——以民國時期的廣西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4).

[5]劉玄啟.民族經濟融合視域下的民國廣西油桐種植[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0(4).

[6]余濤.略論20世紀30年代浙江農村的副業合作——以蠶、棉、桐為例[J].歷史教學,2011(6).

[7]李潤華.近代中國手工業的轉軌——以廣西植物油制造業為例(1860-1949年)[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2).

[8]廖桂華.近代以來恩施桐油的生產及貿易[J].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6(3).

[9]劉玄啟.桐油用途變化與近代國際桐油市場的勃興[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9(1).

[10]張麗蓉.長江流域桐油貿易格局與市場整合——以四川為中心[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2).

[11]梁勇.近代四川桐油外銷與市場整合[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04(1).

[12]劉利容.民國時期的四川桐油貿易[D].成都:四川大學,2006.

[13]彭書全.抗戰以前四川的桐油貿易[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 1988(1).

[14]田水秀.桐油貿易與萬縣城市近代化[J].文史雜志,2000(1).

[15]唐春生,丁雙勝.清代重慶地區的桐油業[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13(3).

[16]思宇.四川桐油購銷簡史——《四川省志·糧食志》選登[J].糧食問題研究,1995(5).

[17]楊喬.民國時期兩湖地區桐油產業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

[18]楊喬.戰前漢口桐油業華商和洋商的競爭與合作[J].蘭臺世界,2013(13).

[19]李菁.近代湖南桐油貿易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04.

[20]楊喬.民國時期政府對于兩湖桐油產業的參與[J].蘭臺世界, 2013(7).

[21]龔靜,瞿州蓮.近代湘西桐油貿易的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 2008(2).

[22]李菁.湖南桐油貿易的興衰及啟示[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 (1).

[23]王朝輝.試論近代湘西市鎮化的發展——清末至民國年間的王村桐油貿易與港口勃興[J].吉首大學學報,1996(2).

[24]米仁求.抗日戰爭前后浙江桐油貿易研究(1927-1946)[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25]劉玄啟.民國時期廣西桐油產銷與經濟發展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6.

[26]劉玄啟.民國時期廣西桐油貿易與市場整合[J].百色學院學報,2006(2).

[27]陳煒,楊姍姍.試論近代廣西城鎮商品流通網絡體系——以谷米、桐油為中心的考察[J].廣西地方志,2011(1).

[28]劉玄啟.民國時期國際市場中的廣西桐油述論[J].市場論壇, 2010(7).

[29]肖良虎.民國時期貴州桐油市場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2009 (1).

[30]齊春風.抗戰時期國統區的桐油走私貿易[J].抗日戰爭研究, 2012(1).

[31]劉玄啟.桐油貿易與抗戰初期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5(6).

(責任編輯:徐星華)

K25

:A

:1008—7974(2014)05—0074—03

2014-03-20

楊喬(1981-)女,湖南長沙人,湖南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歷史學博士,武漢大學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史。

2013年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青年科研基金課題“民國時期兩湖桐油市場的分布與變遷”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Qnkt4

猜你喜歡
桐油學報廣西
廣西貴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致敬學報40年
桐油在土家醫外治法中的應用概述
資源調查與對日戰爭:20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南地區桐油業調查資料研究
溶劑揮發法制備聚砜包覆桐油自修復微膠囊
廣西出土的商代銅卣
廣西詩歌五人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