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市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2014-02-12 00:37劉曉云
經濟師 2014年10期
關鍵詞:城鄉經濟公共服務基礎設施

●劉曉云

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牢固樹立統籌城鄉發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示范城”,以項目建設為綱,從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入手,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路網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民生工程作為重點,持續加大投入,初步奠定了統籌城鄉發展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隨著改革發展的持續深入,一些問題和矛盾逐漸顯現出來,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淄博市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相對滯后。一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規劃滯后。目前,除中心城區、次中心城區已基本做到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外,村鎮規劃尤其是建制鎮駐地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還有不少差距,其它涉及產業、道路、供水、供電、排污、通信、衛生、教育、文化等各類專項規劃基本空白。二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有效銜接。經濟“空殼鎮”、“空殼村”還大量存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后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對接存在斷層。同時,由于鎮與鎮之間、區縣之間缺乏統籌規劃,資源整合度和共享度差,局部領域存在“小而全”的現象,標準不統一,規劃統一,重復建設現象比較突出。

2.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后。一是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據相關統計顯示,目前淄博市有相當部分鎮、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部分村級沒有任何集體經濟收入,個別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基本的辦公經費也無法維持,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二是現行土地政策阻礙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F有制度框架下,土地流轉機制不完善、流轉行為管理不規范,有的土地轉包困難大,出現新的耕地拋荒;有的土地承包關系不穩定,土地流轉不暢;還有的存在短期掠奪性經營現象,降低了土地質量,既不利于農業生產上規模,也影響了土地使用效率。三是農業結構不合理。就全市來說,主要以傳統的小麥、玉米種植為主,價格較低,附加值不高,許多農民不愿向畜產品、有機蔬菜、有機水果、苗木等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高效農產品轉型,難以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

3.城鄉公共服務水平不均衡。一是基本公共服務總體上財政投入不足。近年來,淄博各級政府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年均增長大于GDP的增速,但基本公共服務的財政支出卻遠遠低于總體財政收入的增速。由于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工作人員素質不高、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在邊遠農村表現尤為突出。二是城鄉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不均衡?;竟卜赵诔青l之間供給分布不均,主要表現為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較高,廣大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很低。尤其是一些沒有城鎮戶口的進城務工人員,基本沒有被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范圍。

二、淄博市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提供制度支撐。一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首先要解決農村土地問題,保證農村經濟發展安全。要貫徹落實好三中全會精神,在做好耕地保護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和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在征用土地、農地轉移用途過程中,要切實保障農民的實際利益。二是進一步抓好農業結構的調整。必須著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優化結構和布局,節約使用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減少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現代化,把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真正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三是加快農村通信及信息設施建設。加大農村通信及信息設施建設力度,使廣大農民掌握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努力為農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務,使農民能夠與國內外市場建立緊密聯系,提高農產品營銷效率。四是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主要有:轉移農民,減少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問題。要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打破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合理引導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以工業反哺農業,以城市帶動鄉村,讓農民享受平等待遇,能夠在城鎮住得下。同時,要采取多種措施,實現轉移農村勞力和提升農業勞力素質并舉,增加務農勞力收入。

2.加大農村公共產品投入力度,夯實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基礎。一是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的物質技術條件,也是一個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先行資本”。促進農業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可持續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內容。由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高而投資回報率較低,而且它的利用具有公共性,難以確保每一個消費者按實際消費支付相應價格,因此,各級政府應當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導力量。要明確地方各級政府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承擔的主要責任,整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性投入資源,實施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工程,盡快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二是實施社區改造工程。在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應特別注意要整合各方力量,整體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以村莊整治和農村新社區建設為突破口,以提高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重點,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的投入,促進縣域內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共建,通過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搞好城鄉對接,加快推進城鄉基設施一體化進程。三是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圍繞深化農業結構調整,提升糧棉、林果、蔬菜和畜牧四大優勢基地建設,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化布局,形成產業群和產業帶,加快規?;?、專業化生產經營。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加強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開拓農產品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

3.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制,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提供社會保障。(1)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各級財政部門都應該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總要求增加對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力度,特別是新增的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經費,應主要用于農村,強化財政支持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村公共衛生的職責。要強化人才支撐,充分發揮農村的人力資源優勢,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確保農業農村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人才素質大幅提高,人才結構明顯優化,人才使用效能顯著提升,基本形成規模適度、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新格局。要強化資金投入,不斷開辟新的農業投入渠道,逐步形成農民積極籌資投勞、政府持續加大投入、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要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市財政每年安排支農支出預算高于財政收入、支出預算增長幅度。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著眼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促進農業集約生產、清潔生產、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2)創新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方式。首先要建立農村社區自治組織,擴大社區民主,實行社區居民自治。其次要積極推行建設農村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依據實際情況,以鎮為責任主體,實行三級網格化管理。實行定格、定人、定責,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聚合工作力量、融合群眾關系。(3)整合農村資源,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首先要整合鄉鎮農技、林業、畜牧、農機、種子、水產、科普等單位資源,組建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做到“一站式”管理,實行“窗口式”服務。其次要提升農業科研和推廣服務能力。重點支持市農科院、林科所等農業科研機構的科研能力建設,加大對民營農業科研企業的扶持力度,提高農業自主創新能力。實施農業實用技術入戶工程,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栽培、旱作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秸桿生物反應堆等實用技術。再次要健全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體系,建立市級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健全區縣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建立從田間到市場全覆蓋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最后還要加強農產品經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積極發展現代營銷方式,推進農產品物流和“超市+基地”試點,發展連鎖經營、網上交易、直供直銷等新型流通業態和現代營銷方式。

[1]郭翔宇.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思考與政策建議[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徐勇主編.中國農村社會研究(2009年卷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3]陳錫文.當前我國的農村經濟和農村政策[J].改革.2004.(3)

[4]徐天鐵.組團式城市統籌城鄉發展路徑研究——以淄博市為例[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11)

猜你喜歡
城鄉經濟公共服務基礎設施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從民國北平郊區的“留守”“空巢”現象看城鄉經濟流動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潛力
城鄉經濟均衡發展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于耦合與協調模型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