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代我們如何讀杜甫的詩

2014-03-03 14:06蔡丹君
博覽群書 2014年8期
關鍵詞:詩史當代人杜詩

○蔡丹君

唐朝詩人杜甫的詩,現存將近1500首。從宋代開始,他就被賦予了“詩圣”之名,從此在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明代著名文學評論家金圣嘆,將“杜詩”與《離騷》《莊子》《史記》《水滸傳》與《西廂》并稱“六才子書”,言下之意是將杜詩看做是古代詩歌之冠,給予的評價是很高的。因杜詩的內容中多有唐代歷史實錄,故又有“詩史”之稱,這同樣是其他詩人的詩所未曾獲得的美譽。在千百年來的閱讀和接受中,杜詩早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可磨滅、不可忽略的經典。

杜詩成為經典,既杜詩之幸,亦是杜詩之憂。歷代以來的詩話、詩論,對杜詩的評論之作十分豐富。千載而下,遂逐漸層累出一些屬于杜詩的標簽,例如杜甫的“忠君愛國”之詩心、“沉郁頓挫”之詩藝是最常被提及的。這些“標簽”往往先入為主地成為了閱讀者的間接經驗,雖然對杜詩的閱讀不乏指導的意義,但也會束縛人們對杜詩產生更為豐富的興趣和理解。另外,在當代,我們對于文學作品本身,有著更多的需求。除了希望通過“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等閱讀方式,與文學作品發生等知識和思想的交流,我們還希望能夠從中獲得情感的契合、心靈的共鳴,為人生增益。那么,超越前人的閱讀經驗,在當代人這里顯得十分有必要。

如何超越或者突破前人的杜詩閱讀經驗?首先我們要全面“占有”杜詩。過去,我們對杜甫詩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前人的選詩,或者那些被著名評論家點評過的詩,甚至只是入選了中學課本的少數幾首名作。事實上,杜詩具有極大的豐富性,它不僅僅是“詩史”,也不僅僅只有“忠君愛國”和“沉郁頓挫”。它思想醇厚,不僅有過“致君堯舜上”的激情、“窮年憂黎元”的深沉,也有著“裘馬頗清狂”的不羈、“老大意轉拙”的蕭散。杜詩又在詩歌藝術更集前代之大成,是漢魏六朝詩歌藝術精髓的繼承者,且同時又成為宋代之后多個詩歌流派紛紛推崇和學習的對象,各得其法門之一。在某種程度上,杜詩甚至可以被認為是宋詩之肇端。因此,只有全面地閱讀杜詩,才能穿越前人閱讀經驗所建造的經驗藩籬。杜甫有很多詩,一點都不出名,但是只要細細品味,就能從中咂摸出經典之句。例如他有一首《晦日尋崔輯李封》,是寫某個尋常日子,和友人相會飲酒的詩,看似敘事十分平淡。但是,其中有一句“崔侯初筵色,已畏空樽愁”卻十分打動人心?!翱臻字睢笔侨碎g常有的一種心情,還沒有開始筵席,就擔心酒樽要空,這是人們對得失的牽掛、對聚散的憂心。這一句也成為全篇詩歌的轉折點,清晨起來高高興興參加宴會的詩,在這種愁色中感受到了人生的不滿足感:一切美好與歡欣終將是要結束的。但是,詩人又很快說服自己:這種微妙的情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戰爭快些結束,農具不再被擱置荒廢,讓歡欣與和平成為永恒。這樣值得品讀的詩,在杜甫的集子里非常多,它們可能在歷代的詩文評中從來沒有獲得被舉例的機會,而恰恰因為如此,它們等著人們對之進行更為深刻的解讀,從而突破前人對杜詩的理解。讀杜詩,要讀“全集”,而非“選集”,其意義正在這里。

其次,我們要從讀杜詩中有所收獲,就要將杜詩當作當代詩來讀,而不能認為那是唐代遺留的故紙堆,已經沾滿歷史灰塵,徒能欣賞文字之美,在其他方面毫無用處。事實上,杜詩一直具有深刻的“當代性”。這種“當代性”的意思是,它在任何時期,都能夠在當下的讀者的心靈深處引起共鳴。而這種優秀的詩歌品質,并不是任何詩歌都具備的。而杜詩能夠具備這一點是因為:它與現實聯系得極為緊密,詩人的情感很多是從日常生活中生發、升華的,原本就是屬于普通人的靈魂之歌。然后,它又用最具有貼合性的語言和最精湛的詩歌語言藝術表達了這些情感,能夠直接流入、烙在人們的心中。這里可以舉幾個例子。杜甫有一首詩名為《贈衛八處士》,寫盡了人們聚散離合的唏噓之感。這首詩是寫自己與久別的朋友重逢,其中一句“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仿佛是家??谡Z,幾乎人人能夠體會這種歲月過往帶來的人生變化,甚至可能在閱讀時能非常容易地代入一位自己久別的朋友;而一句“人生不相見,動若參與商”又將人間的聚散規律全部道盡,凝固成一種人生經驗。杜甫的“三吏”“三別”寫“安史之亂”,筆觸全部是從普通人在戰爭中罹患的苦痛說起。這些離合之悲、生死之痛,即便是放在今日當代人所面臨的一些處境,也仿佛是具體可感的。正如魯迅曾經評價的:“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倍鸥赡懿⒉皇且粋€“詩歌天才”,他并沒有陶淵明決絕的歸隱之心,也缺少李白那樣奇崛的詩歌想象,但是他真誠地著眼于生活中最為尋常的情緒和細節,千載而下,仍然能夠讓人分享不盡。而“文學經典”的光輝,正在于此。

超越前人閱讀杜詩的經驗,除了以上兩點外,也需要在閱讀和了解杜詩的相關知識方面下一番功夫。作為當代人,初讀杜詩,有些時候我們可能無法第一時間明白那些字字句句的所有意義。杜詩是有學問的,如果罔顧這一點,那么就無法真正對杜詩展開閱讀,更談不上超越前人經驗,而是要冒誤解、曲解的閱讀風險。比如,杜詩中頗有典故,如果僅僅依靠臆測來判斷詩句的意思,那多半是要出錯的。甚至于,杜詩的有些典故是暗藏的其中的,并不是僵化使用的,杜甫追求“令事在語中而人不知”。如《史記?天官書》中“天一槍棓矛盾動搖角大兵起”,而杜詩云:“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北凰未娫u家周資芝認為是“蓋暗用遷語,而語中乃有用兵之意”,這樣使用典故,更為自然,故而可以說“詩至于此,可以為工也”。這是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辨別。然后,杜詩被稱為“詩史”,又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與它相關的歷史背景也是需要去認真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合適的杜詩注本,就顯得極為重要。自古而來,關于杜詩的注本十分豐富,大概有幾十種,十分龐雜。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過去文史研究者關于這些注釋的甄別,往往比較零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部質量過硬的杜甫詩歌校注全集,會成為閱讀者值得倚靠的幫手。如果條件還允許的話,我們甚至可以去閱讀一些關于杜詩的文學史知識,了解杜詩是在詩史上是如何承前和啟后的。

總之,文學作品所蘊含的精神之傳承,最終還是牢牢依靠它的讀者。杜詩這樣的文學經典,是豐富的寶藏,值得不斷挖掘。關于杜詩的閱讀經驗,不應該被固化,而是應該由活在當下世界中的人們去不斷突破和更新的,而如果人們安于過去的閱讀經驗,那么杜詩的發展腳步就會要停滯下來,這對于我們國家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揚,將是莫大的損失。因此,當代人應該有這樣的閱讀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杜詩的生命活力,永久地延續下去。

猜你喜歡
詩史當代人杜詩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當代人寫文言文,就是一場尷尬的行為藝術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杜詩學文獻研究的重要創獲
——評王新芳、孫微《杜詩文獻學史研究》
消除失語狀態
宋代杜詩舊注整理與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詩注輯錄為例
貧困無田杜太守
杜甫《北征》詩中“賦”手法的特色
論晚清史詞的“詞史”特質
杜詩對高麗漢詩影響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