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運彈唱:新疆哈薩克族題材電影《鮮花》審美研究?

2014-03-03 00:38馬曉玖
關鍵詞:德爾哈薩克族鮮花

馬曉玖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濟南250100)

電影《鮮花》講述的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哈薩克族女阿肯成長的故事。電影以主人公鮮花為中心,通過她敢愛敢恨、勇敢、正直的性格和傳奇的人生經歷,表現了哈薩克族文化形態阿依特斯的無窮魅力。對于一個民族來說,自強不息的信仰是體現民族精神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作為民族的脊梁和骨髓,它們的完整與堅實是民族精神豐盈和飽滿的重要保障。在影片《鮮花》中,深埋在這種民族精神下的民族尊嚴追隨著人物蜿蜒曲折的命運,巧妙地表現了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下來的哈薩克族人的民族心理,二者的交融和銜接為觀眾鋪敘了一幅唯美、動人的故事畫卷。

一、民俗與信仰的深邃之美

作為一部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鮮花》并不愿成為一部一味挖掘民族歷史和曝光民族生活的影像。從影片中可以看出,由多民族人員所組成的創作團隊對影片中的宗教意識、民俗展現和主題定位作了嚴格的考量和規劃。從一個哈薩克族小人物入手,豐富而貼切地展現哈薩克族生活,并將當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民俗觀念適度地展現出來,毋庸置疑這是影片的初衷和主旨,從最終呈現給觀眾的作品來看,這樣的設定得到了有效的回饋,無論是對故事主線流暢性的把握還是對故事背景烘托效果的處理上,創作者對影片的貢獻都可圈可點。

《鮮花》的敘事采用了國產影片中不太常見的分章的形式,“搖籃曲”、“挽歌”、“謊言歌”、“阿肯歌”、“哭嫁歌”和“無聲”六個部分串聯起來,構成了主人公鮮花的一生,而通過鮮花人生命運的波瀾起伏,哈薩克族由生到死的禮儀也被醒目地表現出來。民俗學家鐘敬文先生在他的著作《民俗學概論》中說:“民俗歷來都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盵1],這說明每一種民俗的背后必然蘊含著某種精神層面的意義。

“還子”習俗奠定人生的初始理想。影片第一章“搖籃曲”中,鮮花在睡搖籃禮儀之后便被父母過繼給了爺爺、奶奶,成為她們的女兒。在哈薩克族習俗中,新婚夫婦把婚后育有的第一個孩子過繼給男方的親身父母,以示孝敬,俗稱“還子”。這一習俗在影片中被鮮花以畫外音的形式介紹出來,既新鮮又簡潔。從影片的發展來看,創作者賦予了這項風俗禮儀非凡的意義和沉重的戲劇任務。正是由于“還子”習俗,鮮花的命運發生了巨大轉折——在胡賽因夫婦的愛護和影響下,她立志成為一名出色的女阿肯。也正是因為這一人生變化,使她過早地經歷了父親的離世和母親的年邁,而因此遭遇的人生困境也成了她忍痛放棄愛情的主要原因,毋庸置疑,“還子”習俗是影片最重要的戲劇設置。

穆斯林的葬禮展現生命的莊嚴。對胡賽因人生的謝幕的悲嘆構成了第二章“挽歌”,創作者在這一章節中宏大地展現出了第二個重要的哈薩克族風俗禮儀——葬禮。而與此同時,鮮花的命運也發生了第二次轉折,五歲還不會說話的她,在追趕下葬的父親時竟奇跡般地發出了聲音,成功地邁出了女阿肯的第一步。在對胡賽因的葬禮的展現上,創作者用穆斯林式的莊嚴肅穆的內景和哈薩克式的氣勢恢宏的外景相結合,呈現了一個觸動心靈、感人至深的哈薩克族人生謝幕儀式。

喜慶的節日帶來愛情失約的遺憾。第三章“謊言歌”和第四章“阿肯歌”是影片中最豐富的部分。這時的鮮花已經褪去了幼年的稚氣,平添了幾分輕狂。在幾次的不期相遇下,她對聰明的卡德爾汗充滿了傾慕與向往,而卡德爾汗也同樣愛慕著鮮花。但在約定的古爾邦節上,卡德爾汗沒有如期出現,這令鮮花十分失望。影片在此借助了古爾邦節對穆斯林神圣且非凡的意義和重要性,凸顯了卡德爾汗的承諾的彌足珍貴以及鮮花對節日急切期盼的心情,然而,這樣的失約令鮮花始料未及,最終在權衡之下,她理智地放棄了這段感情。

嫁娶禮儀告別少女時代。第五章“哭嫁歌”是鮮花命運的第三個轉折點,她嫁給了勤懇、善良的醫生蘇力坦。創作者在這一章以濃重的手筆表現了哈薩克族的嫁娶禮儀,整個儀式精彩紛呈、熱鬧非凡,就在鮮花被蘇力坦的正直與善良打動而漸漸愛上他時,蘇力坦卻遭遇意外永遠地離開了她,在此,影片出現了第二次葬禮。從影片的開端、發展、高潮可以看出,創作者一直試圖以濃郁的民族氣息和氛圍烘托人物,人物命運在這樣的環境中起承轉合顯得水到渠成,自然而不做作。影片最終在第六章“無聲”中謝幕。歌詞“草原的鮮花如此美麗,花蕾中積攢了風霜雪雨”的歌詞作為影片的點睛之筆,表現了主人公在經歷了還子、喪父、失戀、斷指、喪夫之后的回歸,這種干凈而凝練的結尾在呼應了人物的命運譜寫的同時也激發和展現了哈薩克民族的處事哲學意蘊。

二、生態與自然的純凈之美

少數民族電影向來以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見長,《鮮花》除了動人的音樂、豐富的故事,還展現大量的猶如油畫般精致的美景,為電影贏得了“活畫冊”的美譽。巍峨峻拔的高山、廣袤遼闊的草原、蜿蜒細膩的河流如幻燈片般一一展現了新疆生態自然的和諧與寧靜,這些景色在電影中不僅起到了烘托故事、提升主題的作用,更在創作者的巧妙安排下,與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逐一結合,渲染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推進了故事。

父親胡賽因是一個戲份不多但對鮮花的一生影響甚重的角色。他用“別把紐扣那么大的事看成駱駝那么大,人在幸福的時候流的眼淚才有價值,痛苦、悲傷的眼淚就是幾滴帶咸味的水”來寬慰受委屈的鮮花,也用“要像馴服小馬駒一樣馬上馴服它”的言辭來鼓勵沒有冬不拉也想做阿肯的卡德爾汗,這種細節建立起胡賽因崇高的人物品質。

如果說胡賽因是“高山”,那么蘇力坦便是“草原”。作為鮮花的丈夫,蘇力坦對鮮花充滿了濃郁的愛意,但是不善言辭的他不懂得如何表達,他的性格像草原一般溫潤和安靜,他給予鮮花的只是默默無聞的呵護和關懷。但不幸的是,蘇力坦沒能和鮮花一起攜手走完人生,在給鮮花買琴弦的途中他遭遇車禍,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就像草原不會消失一樣,他的靈魂和微笑依然靜靜地環繞著鮮花,在內心深處給予她力量,蘇力坦的人物塑造是草原意象的完美表達。

相比蘇力坦的誠懇和本分,卡德爾汗無疑被賦予了更多的反面色彩。在阿依特斯大會上,他的歌聲迎來了鮮花的降生,這種奇妙的緣分使得他們的愛情多了一份傳奇色彩。他雖然對鮮花充滿好感,但是他卻沒能守護和珍惜好這份情感,他將鮮花的詞集丟入水中同時欺騙她,對自己的承諾也不遵守,他的浮躁與蘇力坦的沉穩形成鮮明的對比。胡賽因的偉岸、蘇力坦的寬厚以及卡德爾汗的不羈為鮮花的性格塑造和命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不難看出,蘇力坦、卡德爾汗、鮮花所對應的草原、風、鮮花意象也暗合了三個人之間的關系,遼闊的草原為陽光雨露下嬌艷而不屈服的鮮花的生長提供了必需的土壤,而呼嘯而過的風卻只帶給了她傷痛,鮮花的宿命注定是在草原上起始和終結,而不是隨風而逝。從這樣的有趣而生動的人物關系構成中可以看出,創作者擁有的不僅是清晰地創作理念還有一雙發掘事物美好的眼睛。

除了與名字相同的意象,鮮花的角色設定還與河流密不可分。河流的生生不息與母親這一形象遙相呼應,都蘊含著對一代又一代生命的孕育的意義。影片一開始,鏡頭中便出現了鮮花孕跡明顯的母親,她在古樹旁替未歸的丈夫和還未出生的孩子祈禱。當鮮花被過繼給爺爺、奶奶之后,養母幾乎要撒手西去,但憑借著對家庭無限眷戀的意志,她堅強地活了下來,陪伴鮮花并見證了她人生的起起落落。同時,也是因為一位臨盆的母親,讓鮮花發現了丈夫蘇力坦身上的優秀品質,在影片的結尾,鮮花自己也成為了一名母親,孕育了一個新的希望。創作者通過這樣的形象對比,將母親與河流完美地結合起來,傳遞出了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延續。這樣人、景交合的創作手法,為影片注入了一絲生氣,使影片在絢爛的哈薩克族風情鏡像下兼具著大自然渾潤、淳樸的審美特質,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交融統一的理念,有著絕妙的深意。

三、人性與道德的明媚之美

作為一部書寫平凡小人物成長的影片,《鮮花》帶給觀眾的不僅是一場勵志色彩濃重、耐人尋味的視覺盛宴,更是一本宣揚人性與美德的教科書。主人公鮮花有著金子一般珍貴的品質,她癡迷于民族藝術、熱愛自己的家園、將親情視作比自己的生命還寶貴的東西,這種直抵心靈深處的書寫,帶給觀眾的是極強的震撼力和觸動。而隱藏在影像之中,創作者對主人公的濃墨重筆以及對其他人物的剖析和提煉,昭示出的是對當下社會問題的反省以及對整個民族的褒獎和贊揚。

《鮮花》中的歌詞簡潔而直白,這與哈薩克族人言行光明、磊落坦蕩的個性十分吻合。影片采用了倒敘的形式,一開場便是阿依特斯大會,懷抱著女兒的鮮花在一旁靜靜地聆聽著孩子們的演唱?!吧拈L河直直彎彎,時而平靜,有時波瀾,珍惜生命的人啊,才能勇敢地跨過萬水千山,我的阿吾勒駐在青川河,夏牧場熱鬧非凡日日盛典,我無法言說美好的一切,我會像棗騮一樣飛奔絕不落后?!眱灻赖母杪暲_了影片的序幕。這首歌是影片中出現頻次最高的歌曲。無論是磨刀還是駕車,父親胡賽因都喜歡哼唱這段旋律,它的歌詞貼切地展現了胡賽因的思想和人生觀,而主人公鮮花的性格形成,是與胡賽因潛移默化的教育密不可分的。因此,這首濃縮著胡賽因人生智慧和哲學的歌曲每每從他口中傳出,對鮮花都是一次啟迪和激勵。雖然影片的主人公設定是鮮花,但是在她身上卻處處顯現著父親的影子,就像月亮的光亮來自于太陽,創作者用諸多的筆墨來呈現鮮花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優秀的品質,實際上是對父親胡賽因的贊揚和歌頌,因為只有像胡賽因這樣的人,才能完整、準確地體現出哈薩克民族的精魂。在影片中,這一傳承以鮮花在父親的葬禮上唱出這首歌的“奇跡”完美地表現了出來。

影片中,體現著阿肯精神的演唱精妙地分布于各個篇章。如小阿肯在公車上演唱的“我會百般寵愛嬌寵的少女”;卡德爾汗在阿依特斯大會上演唱的“我像玉頂馬能翻山越嶺,我像高山上的雄鷹”;鮮花對小伙子們誦念的“我策馬揚鞭,穿破險阻,為了偷看一次你美麗的面容,鴻雁銜走我一片癡情,帶給我故鄉草原的姑娘,每當你站在我面前,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的心靈”;婚禮上人們吟唱的“你要去的是善良的人家,加爾,加爾”等,這些歌唱都十分精妙地抒發了人物情感和渲染了故事情節,而它們的共同特點便是無所束縛地大量使用褒義、正面的詞語,這些充滿了積極、充滿能量的詞語一方面表現出了哈薩克族人卓越的智慧,一方面又真實的體現出了他們互助、大度的德行和積極、樂觀的精神。一曲曲簡短的歌曲,蘊含的是哈薩克族人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們豁達、善良、堅強的民族精神在這些傳統藝術形式中一覽無余。

[1]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25.

猜你喜歡
德爾哈薩克族鮮花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點鐘
寫作教學中融入哈薩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薩克族小學生識字策略探究
預訂60年的鮮花
這一首,五月的鮮花
民國時期哈薩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動述論
哈薩克族諺語在數學分析課程教學中應用及實踐
五月的鮮花
五月的鮮花
寵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