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建設的若干建議

2014-03-04 01:35陳元旭
中國礦業 2014年1期
關鍵詞:科技人才建設

陳元旭,王 蔚,王 楠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地質調查局,北京100037;3.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河北 三河065201)

團隊建設對于地質調查單位搞好地質工作舉足輕重,加強地質調查團隊建設,能夠帶動地質調查業務、人才隊伍和條件建設的協調發展,促進項目順利完成和科學發展,進而促進地質調查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是獲取和整合資源的有效組織形式,是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和科研攻關的重要載體,是優秀地質人才的創業平臺。加強地質調查創新團隊建設,實施團隊作戰是新時期加快地質科技創新,提高地質調查成果效率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加強地質調查創新團隊建設既是提高中國地質調查團隊科研能力與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世界一流地調局的重要舉措。但是,地質調查創新團隊的建設不是一蹴而蹴的事情,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1 研究現狀

團隊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團隊的定義最早來自企業,是指由員工和管理層組成的一個共同體,該共同體合理利用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日本是最早在企業中引入團隊工作模式的國家;進入20世紀80年代,團隊建設在西方得到進一步推廣,被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喬恩.R.卡曾巴赫(1999)認為,團隊是指有一定的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目標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團隊與群體不同,團隊是以任務為導向,擁有共同的行為目標和有效的交流合作,共同目標和有效合作是團隊的本質特征。

關于科技創新團隊,目前沒有權威的解釋,從狹義上講,可以理解為由科技管理部門或學術部門根據科技項目研制的需要,組織起來的科技單元;從廣義上講,由學術帶頭人帶領下的群體組成的科研單元,如課題組、研究組、項目(如863、973)組等都可以算作是科技創新團隊。由此可見,科技創新團隊可以界定為是以科技研發為主要內容,由專業理論、知識技能、實踐經驗互補,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標而相互承擔責任的工作人員所組成的研究群體。

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主要是以地質科技研發為主要內容,以地質調查項目為紐帶,為共同的目標而相互承擔責任的工作人員所組成的研究群體。在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研究方面,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張宇等(2012)在加強地質調查業務團隊建設的思考一文中,界定了地質調查業務團隊的內涵,總結了探索業務團隊建設的一些有效做法,分析了地質調查業務團隊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宮曉英(2011)分析了地質調查單位地調項目團隊建設的現狀,構建了一套地質調查項目團隊建設體系。劉秋曉,郭巨春(2012)提出以提高隊伍野外工作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為主線,轉變觀念,創新機制,著力加強青年地調科研人才的培養使用,著力打造技術精湛、作風硬朗、能打硬仗的地調科研團隊,以培養中青年骨干人才為重點的發展戰略。

2 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的概念、目的意義和創建原則

2.1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的概念

本文所指的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是以地質學科領軍人物為核心,以地質調查科研骨干為主體,地質學科專業人才和科研輔助人員相配套,優勢互補、團結協作,穩定從事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與應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究、關鍵技術攻關、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等的緊密型創新研究群體。

2.2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的目的意義

加強地質調查創新團隊建設,是順應地質科技形勢發展的需要,也是加強地質調查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是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地質調查科研整體實力的需要。

1)是順應地質科技發展形勢的需要。隨著地質調查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試驗技術方法、手段的不斷更新,地質科學研究趨于專門化、深層次,從事地質調查科學研究的人員數量、活動規模、范圍空前擴大,人員分工更細。同時,地質調查科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越來越高,來自礦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也常常需要多學科的知識才能夠有效地解決,單學科孤立發展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為完成一項綜合性的地質科研任務,面對專業化帶來的個人知識和技能的有限性,地質調查科研人員必須應用集體智慧,采取團隊的方式。

2)是加強地質調查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加強地質調查創新團隊建設,應以提高地質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和環境為手段,打造一批在重點學科領域具有明確主攻方向,團結協作、優勢互補、競爭有力的地質科技創新團隊,使其發揮群體效能,爭取重大科技項目,解決地質領域重大科技問題,產生重大科技成果。伴隨著地質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與發展,造就地質科技領軍人才、戰略科學家、優秀學科帶頭人和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形成一支掌握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實現地質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展。

3)是地質學科自身建設與發展的需要。地質學科建設是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各科研院所地質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研究隊伍學術水平的高低,與其擁有的學科門類、學術水平及其數量有著直接的聯系。地質學科建設包括地質調查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其他條件建設等,其核心是地質調查人才隊伍建設。一個具有明確的學科方向和研究目標,擁有地質學科領軍人才和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具有創新活力的團隊,對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將起到強有力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4)是提高地質調查科研整體實力的需要。中國地質調查局是我國地質調查科技進步的領頭羊,是地質調查科研工作的國家隊,是國家基礎地質信息資料等公益性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者,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支撐。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作為協作創新的一種組織形式,對于提高地質科技創新效率,提升地質調查人才隊伍的整體科研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2.3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的創建原則

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要遵循“競爭擇優、重點扶持、統籌協調、分類推進、創新機制、營造環境”的原則,通過以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引領、以各局屬單位為主的持續建設,加強優勢集成與交叉融合,鞏固已有強勢學科,使其迅速在國內和國際處于領先地位;培育新興地質學科,帶動其他學科共同發展。

1)競爭擇優、重點扶持。以地質調查學科建設為主線,集中其他研究方向的力量,突出具有優勢和特色的學科,加大發展力度,使其迅速在國內和國際處于領先的地位。

2)統籌協調、分類推進。統籌協調地質調查人才、資金、科研平臺條件等,重點加強優勢集成,促進交叉融合,達到人、財、物的優勢集成;分類推進各專業力量,在重點建設的基礎上,圍繞地學建成一批具有實力和潛力的科技創新團隊。

3)創新機制、營造環境。充分利用國家有關政策,研究確定有效的團隊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營造和諧積極的工作氛圍和健康向上人才成長環境。

3 地質調查優秀創新團隊的構建

3.1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類型

總體上說,科技創新團隊的類型和規模不拘一格,可以根據學科發展或科研項目需要實事求是地組織而成。

1)項目任務式團隊。這種類型的團隊是因具體的科研項目任務而組合在一起的,它因項目的開始而產生,隨項目的結束而解散,具有臨時性。

2)學科建設式團隊。這種類型的團隊是圍繞某一地質學科領域,集合不同研究方向人員,長期、穩定、持續開展研究工作的團隊。中國地質調查團隊建設重點就應該是這種類型的團隊,目的是通過團隊的集成優勢,爭取國家乃至世界重大地質科技項目,解決重大地質科技問題,產生世界有影響力的科技成果,同時帶動地質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全面提升地質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從形成方式看,學科建設式團隊又分為三種類型(表1)。

表1 學科建設式團隊類型

3.2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特征和基本要素

一個合適的學術帶頭人,對于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團隊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一個團隊成員共同認可的目標,為團隊成員提供前進的動力,及時對團隊及其成員實施有效的評價;規范的創新機制和良好的創新文化,對于團隊的創新行為和創新成敗將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基礎平臺條件、團隊成員的整體素質、科學的激勵和評價考核體系等因素也將對團隊的建設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1)有創新能力較強的團隊帶頭人。一個優秀的科技創新團隊必然要有一個創新能力較強的團隊帶頭人或領軍人物,這個領軍人物除了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思想,并已取得優秀業績或具有明顯的創新潛力外,良好的職業素養、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方能發揮較強的凝聚和領銜作用。

2)有明確穩定的研究目標。團隊要有明確的研究目標和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要緊密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以及地質調查中長期發展規劃、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地質調查重點發展的學科方向和優勢領域,開展國際地學領域前沿熱點難點問題研究。

3)有較為深厚的學術積累。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礎和發展潛力,以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已經或能夠獲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學術成就。

4)有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內部具有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專業技術結構、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甚至包括個性結構,能夠保持持續的創新活力和發展能力。

5)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團隊精神。和諧的文化氛圍,能促進知識交流和有效溝通;個體具有的積極探索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敏銳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創新性思維,淡泊名利的協作精神,良好的合作能力等,是良好團隊精神的具體體現。

6)有良好的科研條件支撐。有良好的科研條件平臺,有完備的儀器設備條件,有以國家、部門重點實驗室、檢測中心等為創新平臺的支撐條件。

3.3 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實施

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立足中國地質調查局現實、統籌規劃,合理配置項目、人才、條件保障等各方的資源,大致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實施,如圖1所示。

圖1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建設的實施步驟

1)要大力宣傳《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精神。各級領導和全體科技人員要充分認識實施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視。

2)要在中國地質調查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加強組織領導和統一協調。

3)研究制定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實施方案。在地調局學科布局、人才隊伍、科技資源和平臺條件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團隊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原則;提出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任務要求,目標要明確,任務要具體;同時制定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與發展的保障措施,措施要切合實際,要具有可操作性。

4)以地質調查學科建設為主線,以地質調查項目為紐帶,合理配置項目、人才、資金、平臺條件等資源,組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地質科技創新團隊。

5)制定目標任務。團隊目標任務應包括學科發展規劃、承擔任務要求、學術成果目標、團隊成員的職責任務、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計劃等。

6)制定規章制度和具體辦法。各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應建立適合團隊健康發展的運行機制,以利于團隊的協作、交流與溝通,利于團隊成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利于團隊整體效能的發揮。

7)在各局屬單位重點建設的基礎上,局將遴選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加大扶持和宣傳力度,提高影響力和學術地位,積極策劃、精心培育重大成果,逐步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創新研究群體。

4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建設措施

4.1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的學科調整和重組,以及圍繞學科建設實施的“人才工程”,逐漸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發展勢頭的科研團隊,產生了一些創新性的成果。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球資源壟斷加劇,資源環境生態問題進一步凸顯。地質調查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

一是引領學科發展的領銜式人物少。一個好的領軍人物可以帶出高水平的創新型團隊,可以創造世界領先的重大地質科技成就。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人才隊伍中,應該擁有不少這樣的領軍人物,但整體來看,數量仍然偏少,急需加大力度培養大批在國內外學術界有影響的將帥級科學家。

二是研究力量分散、各自為戰、單打獨斗、對團隊建設認識不到位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項目組從事著比較類似的重復性研究工作,各立山頭,相互間的交流不多,更談不上團隊合作。

三是學術梯隊結構不盡合理,有些后繼乏人。受20世紀90年代地質低估的影響,地質人才斷層現象嚴重,一些老專家退出一線研究工作后,后繼乏人,缺乏新的有能力的帶頭人,成員之間難于團結在一起,從而喪失了已有的學科優勢,影響科研工作的開展和科研成果的形成。

四是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穩定性跨學科團隊少。地質調查團隊穩定性差,短期行為較重,難以獲得重大創新性成果。

4.2 地質調查創新團隊建設具體措施

1)加大投入,提供經費保障。各局屬單位要有相當比例項目經費用于支持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并通過多渠道爭取經費,加大對創新團隊的經費支持力度。

2)積極爭取各類科研項目,以項目促成果。鼓勵和支持團隊成員通過競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承擔國家和國際合作等重大項目;鼓勵開展橫向聯合和協同攻關,通過各類地質科技項目的實施,培育和積極申報重大科技成果。

3)營造環境,建實研究平臺。統籌各類資金,加強國家、部級重點實驗室、野外觀測臺站等的建設,在實驗室條件、儀器設備、野外裝備等方面,為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提供廣闊的平臺。積極創造條件利用國外先進資源,有計劃、有重點地選派團隊成員到國外知名大學、地質科研機構等從事研修活動,在高層次平臺條件下,努力提高科研和學術水平。

4)統籌協調,廣納賢才,搭建梯隊。積極培養和引進團隊領軍型人才,鼓勵參加各類學術團體并擔任一定的職務,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支持引進國內外具有領銜水平的人才擔任創新團隊的首席科學家或具有創新才能的科研骨干;打破部門、單位界限,支持跨學科、跨部門、跨單位組建創新團隊和聘任團隊成員;各單位對創新團隊的帶頭人及骨干人員在專家推薦、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人才引進、輔助人員配備、研究生培養計劃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和傾斜。

5)積極爭取政策,創新機制。團隊首席科學家可根據學科發展和創新團隊梯隊建設的需要,在局人才領導小組的統一協調領導下,公開招聘骨干人才、調整人員組成;根據有關政策,自主確定團隊內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績效工資分配制度。

6)營造氛圍,科學評價,加強激勵。積極營造鼓勵人才事業成長氛圍,努力形成尊重知識、勞動、等的人文環境。注重發揮個人和團隊整體效能,建立以品德、知識和能力為要素的科學評價體系,明確以團隊的整體效能發揮為考核主體,以團隊成員履行崗位職責為考核依據,促進團結協作;進一步完善地質科技成果獎勵辦法,激發團隊積極創新。

7)加強領導,提供組織保障。依托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和檢查監督;局機關各部門,要在局黨組和局日常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根據本部門職責分工,主動配合、積極支持、統籌協調、熱情服務,共同推進“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的實施;各單位“一把手”要親自抓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工作,要負責組織和協調本單位的建設,并做好組織推薦、重點扶持和日常管理服務工作,局要把此項工作納入到單位領導班子任期目標職責任,并在年度考核工作中具體落實。

總之,地質調查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該項工程的建設,必將強有力地推動中國地質調查局重點學科、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必將造就一批地質科技領軍人才、地質調查戰略科學家、優秀學科帶頭人和青年地質科技創新人才,形成一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地質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努力使中國地質調查局躋身世界一流地調局,實現我國地質調查事業的健康發展。

[1] 陳元旭,鄭晗,呂曉嵐.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2):62-66.

[2] 張宇,王文.加強地質調查業務團隊建設的思考[J].中國礦業,2012,21(2):15-18.

[3] 宮曉英.JY地質調查單位地調項目團隊建設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

[4] 劉秋曉,郭巨春,蘭海.轉變觀念創新機制在地質大調查中淬煉地調科研英才[J].中國地質教育,2012(4):19-22.

[5] 汪萍,徐小林.江蘇人才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建構與應用[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1(3):124-132.

[6] (美)喬恩.R.卡曾巴赫.團隊的智慧[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7] 斯蒂芬.羅賓斯.組織行為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8] Jon R.Katzenbach,Douglas K.Smith.The Wisdom ofTeams[M].McKinsey&Company,Inc,1999:78-130.

[9] 胡立華.高新技術企業創業團隊建設——以JNNR通信系統創業團隊為例[J].濟南:山東大學,2006.

[10] 付亞和,許滅林.績效管理[M].第一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26-245.

[11]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調查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R].2011.

猜你喜歡
科技人才建設
人才云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科技助我來看云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