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研究

2014-03-11 16:53
關鍵詞:圖書館精神建設

冷 英

(鹽城工學院 圖書館,江蘇 鹽城 224051)

高校圖書館是一個高校的文化象征,是傳承和創新人類文化的基礎性設施。隨著時代進步,高校的不斷發展完善,圖書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加強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對于高校圖書館發展乃至促進高校發展具有重大而現實的意義。

一、高校圖書館文化的內涵

從文化的定義上來說,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物質與意識的綜合體現。一個社會人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及個性特征,深受他所處的社會文化影響。對于大學生來說,校園文化環境是影響他成長成才最具體和直接的精神土壤。良好的校園文化有環境育人的作用,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1]。作為高校的文化中心,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圖書館文化”這一說法,于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圖書館管理學者率先提出[2]。80年代末,我國圖書館界關于圖書館文化的研究開始起步,迄今為止,已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對圖書館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成果。

高校圖書館文化是高校圖書館在長期運轉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之總和,包含價值觀念、發展目標、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管理作風、圖書館精神和思想意識等,集中體現了圖書館的精神風貌和理論水平。

二、高校圖書館文化的內容

就圖書館文化而言,它是整個社會大文化系統中的一個小系統,是高校校園文化的一個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

1.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指為了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及其所表現的文化,圖書館的物質文化表現為圖書館的建筑、布局、綠化、廳堂設計、閱覽環境等。物質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現,人們往往可以從這些物質文化形態一窺圖書館的精神面貌。圖書館物質文化發展水平決定于當時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高校圖書館的物質水平正一步步提高。

2.制度文化

圖書館制度文化是圖書館在長期發展的實踐活動中創制出來的有組織的規范體系,是圖書館文化的一個重要層面,是聯系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對于協調圖書館內部職工之間、圖書館與讀者之間乃至圖書館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起著重要作用。

3.精神文化

圖書館精神文化是圖書館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圖書館本質和個性特色的最集中體現。精神文化既包括用以指導圖書館各項服務工作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更包括圖書館職工在工作中體現出來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關懷[3],以體現人文關懷、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發展為宗旨,具有整體性、開放性、穩定性、人文性等特征,并在高校圖書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規范、激勵、凝聚的作用。

三、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途徑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現代高校圖書館不僅有浩如煙海的大量專業圖書、綜合學科圖書和各種文獻資料,其優雅的閱讀環境、豐富的文獻資源、人性化的優良服務對于學生的價值觀、道德修養、精神面貌、行為方式都會產生重大影響。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學校辦學的重要支柱,是高校公共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在高校的事業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校園文化的精神源頭。加強圖書館文化建設應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物質文化建設

(1)加強館舍環境建設

圖書館閱覽環境直接能影響到讀者的閱讀心情。舒適明亮的環境無疑能愉悅讀者的心情,激起其學習熱情和探索的欲望。閱覽室中溫度的適當調節、家具顏色的恰當選擇,加上一些綠色盆栽和一些人性化設施如網線接口、電源接口、飲水設備等能營造出一種溫馨的感覺,從而指引、鼓勵學生積極學習,陶冶其情操,促進其素質的提升。

隨著圖書館服務方式的變化,館舍環境建設可以及時調整。鹽城工學院圖書館實行藏借閱合一的管理模式,讀者可以在圖書館內隨意取書閱覽,信息共享空間正在建立,而且設有多個學習、考研自修室,人性化的建設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有利于良好學風的建設。

(2)加強文獻資源建設工作

豐富多樣的文獻資源是圖書館賴以存在的基礎。圖書館首先要根據學校各院系的專業和學科發展要求采購藏書,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出發,緊跟時代腳步,也要采購一些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思想道德、健全人格的文獻資料。

隨著科學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了滿足高??蒲邪l展的需要,高校圖書館需要引進越來越多的中外文數據庫,這些電子信息資源更新速度較快,查找更為快捷方便、不易丟失,能在較大程度上彌補紙質文獻資源的缺點。

2.制度文化建設

(1)健全圖書館管理制度

高校圖書館代表著高校的形象。從館容館貌到圖書館人的儀表、一言一行,都關系到圖書館的外在形象和文化素養。高校圖書館健全管理制度,在明確職責、規范工作人員行為、展現圖書館精神風貌的同時,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使得圖書館工作人員個個主動參與圖書館管理,發揮其智慧,調動其積極性,使圖書館工作人員切身體會到自身與集體發展的關聯性,從而增強其自律性。

(2)制定人性化的讀者借閱制度

滿足讀者需求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圖書館不僅要從硬件設施和館藏資源上關注讀者需求,還要制定人性化的讀者借閱制度,尊重讀者權益,解決讀者訴求,努力提升為讀者服務的品質,真正將讀者滿意度當作事業發展的推動力,使讀者與圖書館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3.精神文化建設

(1)提升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

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包括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職業道德、工作態度等群體精神。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往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歷層次偏低,文化素養不高。近年來,高校圖書館引進了一大批碩士學歷的人才,極大地充實了圖書館工作者隊伍,提升了圖書館人的學歷層次和文化水平。對那些學歷層次偏低的員工,圖書館多組織一些業務培訓,提高其職業素養,形成刻苦鉆研的良好氛圍;通過圖書館職業道德規范、文明禮儀規范等培訓,樹立其讀者至上、熱忱服務的職業精神。這些培訓內化到每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心靈,必然會通過其服務工作輻射、滲透到讀者的工作和學習中,促進圖書館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形成良好的圖書館精神。

(2)以服務樹形象

首先,要強調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行為和語言規范。比如不要在工作中聊天,整理書架時輕拿輕放,為讀者營造寧靜的學習氛圍;在與讀者交流時,一要耐心傾聽,二要使用普通話,避免使用方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細節,卻能在讀者心中為圖書館加分。

其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目標,就是為讀者服務,協助讀者更好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從為讀者提供網線插口、冷熱直飲水到“大流通”的借閱模式再到學科館員的對口服務方式,圖書館細致周到的服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圖書館還可以意見箱、網上留言等直接的形式或者通過借閱、定題服務的工作分析,從中總結出讀者關于館舍文化建設、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館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積極解決,促進圖書館服務的進一步完善。

(3)以活動促交流

圖書館作為一個文化陣地,有它自身的優勢。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諸如介紹文獻檢索技巧、宣傳圖書館資源等,可以使讀者充分了解圖書館,拉近與圖書館的距離。

以筆者所在的鹽城工學院圖書館為例,學校的學生社團“讀者協會”辦公地點就設在圖書館,在圖書館館員的指導下,讀者協會開展了紀念一二·九運動知識競賽、圖書漂流、上海世博知識競賽、專家講壇、讀者之星評選等一系列與讀書有關的活動,增進了讀者對圖書館的了解,提高了他們對圖書館的利用率,培養了閱讀習慣,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圖書館在職工中開展的各項活動對增強團隊凝聚力有很大作用。通過踏青、拔河比賽、新年聯歡會等活動,培養館員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精神,有利于館員積極、樂觀、向上生活態度的養成,形成健康、快樂的工作氛圍。

參考文獻:

[1] 洪元琪.高校校園文化的育人價值及其實現[J].文教資料,2006(21):1-2.

[2] 盧紅.新時期加強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6):73-75.

[3] 李群.圖書館精神文化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1):73-74.

猜你喜歡
圖書館精神建設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拿出精神
圖書館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