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實證分析

2014-03-13 05:13任文香等
價值工程 2014年5期

任文香等

摘要: 從1998年到2012年,中美雙邊水產品貿易快速發展。文章運用G-L指數,Bruelhart指數和Thom & McDowell 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指數,采用聯合國貿易數據庫(UN COMTRADE)的數據,對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貿易的增長主要來源于產業間貿易;從兩國的產業內貿易結構看,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占優勢。因此,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的發展應從增加水產品貿易的差異化;推動水產品加工技術創新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 產業內貿易;G-L指數;Bruelhart指數;Thom & McDowell指數

中圖分類號:F7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5-0003-03

0 引言

從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水產品對外貿易發展迅速。中國水產品貿易總額由1998年的34.56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37.82億美元,年均增長14.77%,其中,進出口額分別為56.60億美元和181.22億美元,年均增長分別為17.38%和14.11%。美國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口市場(僅次于日本)也是第二大水產品進口市場(僅次于俄羅斯);中國則是美國第一大水產品進口市場[1]。水產品貿易在中美雙邊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針對中美水產品貿易發展現狀,國內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在貿易壁壘方面,肖利華(2007),于會國等(2006),邵桂蘭等(2007)對中國主要水產品出口國的非傳統貿易壁壘進行了分析,認為美國憑借技術優勢,先后頒布《水產品HACCP法規》、《營養標簽和指導法令》等法律法規設置技術貿易壁壘,加重了我國水產品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其次,在產業內貿易方面,連春霞(2008)[2],馮耀祥(2009)[3]及耿曄強(2012)對中美產業內貿易進行了實證分析,論證了中美產業內貿易存在的問題。

現有文獻主要從國家政策、經濟環境等宏觀層面分析中美水產品貿易,并沒有對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進行詳細研究。鑒于此,本文用G-L指數,Bruelhart指數和Thom & McDowell 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指數,對1998-2012年期間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作階段性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現狀

1.1 中-美水產品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1998年,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額為3.3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國水產品的進出口額分別為0.56億美元和2.78億美元;2012年,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額增至39.82億美元,是1998年的11.96倍,年均增長19.39%,其中,中國對美國水產品的進出口額分別為11.15億美元和28.67億美元,年均增長分別為23.82%和18.14%。

1.2 中-美水產品貿易結構基本保持不變 按照《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SITC)第3次修訂標準(SITC Rev.3)分類方法,將水產品分為034類(鮮活冷藏及凍魚)、035類(干腌熏魚)、036類(鮮活冷藏冷凍及腌甲殼軟體)、0371類(魚制品)和0372類(甲殼軟體制品)五大類。

從出口結構上看,1998-2012年期間,中國對美國出口的034類和0372類水產品占水產品出口總額的70.49%,保持穩定;其次是036類水產品;35類水產品最小,只有2%左右。從進口結構上看,034類水產品處于主導地位,036類水產品平均比重為21.55%,其他類比重均在1%以下。

2 方法及數據來源

產業內貿易是指一國既出口同時又進口某種同類型產品。對產業內貿易的測度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2.3 Thom & McDowell 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指數

HMIIT指數主要反映同類產品在規格、款式、顏色等屬性方面的差異;VMIIT指數則反映同類產品在質量上存在的較大差別。其公式如下:

2.4 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聯合國貿易數據庫(UN COMTRADE)中1998-2012年期間各類水產品的數據。

3 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實證分析

3.1 G-L指數分析 利用1998-2012年中美水產品進出口額測算了各類水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詳見表1。

從水產品(03類)總體來看,1998-2012年間產業內貿易指數在0.23-0.57之間波動。這表明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以產業間貿易為主,互補性較強。從分類產品來看,034類、036類水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分別在2004年和2006年達到0.62和0.51,之后一直在高位運行。這表明這兩類水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較高,競爭性較強。035類、0371類和0372類水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較低,尤其是2001年以后,一直在0.1以下,接近完全產業間貿易,這主要是由中國大量對美出口引起的。

從產業內貿易指數的變化趨勢看,各類水產品的走勢略有不同。水產品(03類)產業內貿易指數在1998-2012年間雖然有小幅波動,但總體呈上升態勢,這表明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逐漸由產業間貿易向產業內貿易轉變。從分類產品看,034類水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的變化趨勢與整體水產品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036類水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的變化比較劇烈,原因在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美國的水產品市場嚴重萎縮,消費需求減弱。035類水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在1998-2001年之間在0.1-0.4之間震蕩。0371類和0372類水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一直在0.02以下處于低位運行。這表明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后,貿易自由化程度提高的條件下,中國在035類、0371類和0372類水產品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3.2 Bruelhart指數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整體水平較低,分類產品中,034類、036類水產品的產業內貿易占優勢。但G-L指數只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并不能從動態的角度反映產業內貿易水平的變化,因此,下文引入Bruelhart指數做進一步分析。測算結果見表2。endprint

從水產品整體看,1998-2012年中美水產品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波動較大,只有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分別達到0.68和0.83,其它時期均在0.5以下。這表明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增量在這兩個時期內主要是由產業內貿易引起的,但長期內,主要由產業間貿易引起。

從分類產品來看,034類和036類水產品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起伏較大。其中,034類水產品在2002年到2005年間的三個時期內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均大于0.6,但隨后的連續四個時期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大幅下滑到0.1左右,而后增加。036類水產品與此類似。這表明這兩類水產品貿易額的增量主要是由產業內貿易和產業間貿易交替引起的。035類、0371類和0372類水產品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普遍較低,基本在0.1以下。這表明這三類水產品的貿易增量基本是由產業間貿易引起的。

3.3 Thom & McDowell 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指數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本文引入Thom & McDowell 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指數,從水平型和垂直型兩個角度進行測算。

除2001-2002這個時期外,1998-2005年期間,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均大于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這表明在這些時期內水產品雙邊貿易增量以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為主。除2009-2010年外,2005-2012年,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增量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占主導優勢,表明中國對美國出口初級加工水產品的同時也出口附加值比較高的深加工水產品,而從美國進口附加值較低的初級加工水產品。

從貿易結構的變化趨勢來看,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先升后降,06年之后出現波動;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規律性不強,波動比較顯著。這表明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不平衡狀況加劇,筆者認為加工技術的發展、金融危機是其主要原因。

4 主要結論及對策

上述實證分析表明:①在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中,產業內貿易和產業間貿易兩種方式并存,并且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但呈現出逐漸由產業間貿易向產業內貿易轉變的態勢。②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增量主要由產業間貿易引起。③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結構中,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占優勢。因此,為了促進中美水產品貿易的發展,提出以下對策:

①增加水產品貿易的差異化,提高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強化在養殖技術上的比較優勢,增加對蝦、貝類等名優養殖水產品的出口;適度進口國外優質水產品,滿足國內消費者的多元化的消費偏好。

②推動水產品加工技術創新,促進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結構升級。政府加大科研投入,鼓勵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促使水產品加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③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水產品出口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出口壓低報價的個別企業進行嚴厲的處罰,促進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漁業統計年鑒[Z]. 2010-2012.

[2]連春霞.中美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實證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253-255.

[3]馮耀祥.中美產業內貿易結構分析[J].當代財經,2009(6):102-106.

[4]Grubel H G, Lloyd P J.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London: Basingstoke, 1975.

[5]邵桂蘭,胡新,李晨.基于SITC分類的中國-東盟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分析[J].中國漁業經濟,2012(6):69-73.

[6]Bruelhart M. 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 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for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4,130.endprint

從水產品整體看,1998-2012年中美水產品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波動較大,只有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分別達到0.68和0.83,其它時期均在0.5以下。這表明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增量在這兩個時期內主要是由產業內貿易引起的,但長期內,主要由產業間貿易引起。

從分類產品來看,034類和036類水產品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起伏較大。其中,034類水產品在2002年到2005年間的三個時期內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均大于0.6,但隨后的連續四個時期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大幅下滑到0.1左右,而后增加。036類水產品與此類似。這表明這兩類水產品貿易額的增量主要是由產業內貿易和產業間貿易交替引起的。035類、0371類和0372類水產品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普遍較低,基本在0.1以下。這表明這三類水產品的貿易增量基本是由產業間貿易引起的。

3.3 Thom & McDowell 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指數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本文引入Thom & McDowell 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指數,從水平型和垂直型兩個角度進行測算。

除2001-2002這個時期外,1998-2005年期間,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均大于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這表明在這些時期內水產品雙邊貿易增量以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為主。除2009-2010年外,2005-2012年,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增量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占主導優勢,表明中國對美國出口初級加工水產品的同時也出口附加值比較高的深加工水產品,而從美國進口附加值較低的初級加工水產品。

從貿易結構的變化趨勢來看,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先升后降,06年之后出現波動;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規律性不強,波動比較顯著。這表明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不平衡狀況加劇,筆者認為加工技術的發展、金融危機是其主要原因。

4 主要結論及對策

上述實證分析表明:①在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中,產業內貿易和產業間貿易兩種方式并存,并且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但呈現出逐漸由產業間貿易向產業內貿易轉變的態勢。②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增量主要由產業間貿易引起。③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結構中,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占優勢。因此,為了促進中美水產品貿易的發展,提出以下對策:

①增加水產品貿易的差異化,提高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強化在養殖技術上的比較優勢,增加對蝦、貝類等名優養殖水產品的出口;適度進口國外優質水產品,滿足國內消費者的多元化的消費偏好。

②推動水產品加工技術創新,促進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結構升級。政府加大科研投入,鼓勵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促使水產品加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③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水產品出口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出口壓低報價的個別企業進行嚴厲的處罰,促進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漁業統計年鑒[Z]. 2010-2012.

[2]連春霞.中美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實證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253-255.

[3]馮耀祥.中美產業內貿易結構分析[J].當代財經,2009(6):102-106.

[4]Grubel H G, Lloyd P J.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London: Basingstoke, 1975.

[5]邵桂蘭,胡新,李晨.基于SITC分類的中國-東盟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分析[J].中國漁業經濟,2012(6):69-73.

[6]Bruelhart M. 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 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for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4,130.endprint

從水產品整體看,1998-2012年中美水產品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波動較大,只有2000-2001年和2010-2011年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分別達到0.68和0.83,其它時期均在0.5以下。這表明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增量在這兩個時期內主要是由產業內貿易引起的,但長期內,主要由產業間貿易引起。

從分類產品來看,034類和036類水產品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起伏較大。其中,034類水產品在2002年到2005年間的三個時期內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均大于0.6,但隨后的連續四個時期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大幅下滑到0.1左右,而后增加。036類水產品與此類似。這表明這兩類水產品貿易額的增量主要是由產業內貿易和產業間貿易交替引起的。035類、0371類和0372類水產品的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普遍較低,基本在0.1以下。這表明這三類水產品的貿易增量基本是由產業間貿易引起的。

3.3 Thom & McDowell 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指數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本文引入Thom & McDowell 水平、垂直產業內貿易指數,從水平型和垂直型兩個角度進行測算。

除2001-2002這個時期外,1998-2005年期間,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均大于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這表明在這些時期內水產品雙邊貿易增量以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為主。除2009-2010年外,2005-2012年,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增量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占主導優勢,表明中國對美國出口初級加工水產品的同時也出口附加值比較高的深加工水產品,而從美國進口附加值較低的初級加工水產品。

從貿易結構的變化趨勢來看,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先升后降,06年之后出現波動;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規律性不強,波動比較顯著。這表明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不平衡狀況加劇,筆者認為加工技術的發展、金融危機是其主要原因。

4 主要結論及對策

上述實證分析表明:①在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中,產業內貿易和產業間貿易兩種方式并存,并且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但呈現出逐漸由產業間貿易向產業內貿易轉變的態勢。②中美水產品雙邊貿易的增量主要由產業間貿易引起。③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結構中,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占優勢。因此,為了促進中美水產品貿易的發展,提出以下對策:

①增加水產品貿易的差異化,提高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強化在養殖技術上的比較優勢,增加對蝦、貝類等名優養殖水產品的出口;適度進口國外優質水產品,滿足國內消費者的多元化的消費偏好。

②推動水產品加工技術創新,促進中美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結構升級。政府加大科研投入,鼓勵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促使水產品加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③加強行業自律,避免水產品出口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出口壓低報價的個別企業進行嚴厲的處罰,促進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漁業局.中國漁業統計年鑒[Z]. 2010-2012.

[2]連春霞.中美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實證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253-255.

[3]馮耀祥.中美產業內貿易結構分析[J].當代財經,2009(6):102-106.

[4]Grubel H G, Lloyd P J.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London: Basingstoke, 1975.

[5]邵桂蘭,胡新,李晨.基于SITC分類的中國-東盟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分析[J].中國漁業經濟,2012(6):69-73.

[6]Bruelhart M. 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 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for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4,130.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