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專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

2014-03-18 17:24
衛生職業教育 2014年11期
關鍵詞:情境探究評價

朱 辰

(伊寧衛生學校,新疆 伊寧 835000)

由于社會形勢以及就業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中專學校的生源不再是昔日的百里挑一,這種變化給中專教學帶來了新的問題。語文作為中專生的文化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人文素質對于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基礎作用和重大影響力?;诟鞣N原因,中專語文整體上教改力度不大,不少中專語文教師缺乏現代教育理念,課堂教學依然是“傳統大于革新”。為提高中專生語文素質,改變中專語文課堂教學的被動局面,我們采用探究式學習模式結合教學實踐作了一些改革嘗試?,F對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策略、實施原則進行討論。

1 實施探究式學習的意義

進入21世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盲”一詞有了重新定義,把不會主動學習的人定義為新世紀的“文盲”。因此,要想生存首先要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對學習過程的學習,而不是學習靜止的知識。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書本中格式化了的知識和大量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知識往往只能靠死記硬背,卻無法真正領悟。時間久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只能加重他們的負擔,使其喪失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其獨立性、個性以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中專生產生厭學情緒,與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作為現代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想扭轉當前語文教學的被動局面,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轉變教師角色,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平等合作,這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保證。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自行發現問題并掌握知識的方法。它使學生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借助課本和教師提供的材料信息,圍繞問題收集、加工、處理信息,通過獨立思考、協作討論、探究學習及自主學習等方式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形成正確的結論與概念,是一種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式學習,最終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2 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建立語文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語文課堂情境包括課堂場景和學習氛圍。在中專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就是創設課文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場景及與之相應的學習氛圍。創設情境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產生疑惑、提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這種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激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內驅力。筆者發現,當學生原有的認識水平和情感狀態同教材所揭示的道理與情感有差距、有矛盾時,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所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關鍵因素是問題情境?,F代心理學認為,一切思維都是從有問題開始的。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就應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語文材料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進入探究狀態,在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如《最后一片葉子》這篇小說很好地體現了作家歐·亨利高超的寫作技巧,為了讓學生體會作家的巧妙構思及小說主人公貝爾門的性格特征,在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線索之后,布置作業:設想并補充描寫雨雪之夜貝爾門畫生命之葉的情境。學生被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他們積極思考,即興發言。當建議學生把作家設計的空白藝術結局與自己設想的結局進行比較、分析,探討哪一種更有意義時,學生不約而同地贊同作家的這個結局,一致認為小說的結局更具深刻的教育意義,進而領悟到作家的獨具匠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注意兩個問題:

①問題的提出要抓住學生認知或情感發展上的矛盾,并就此設計問題情境,才能使學生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塵封的情愫,從而極大地激發其探究的熱情。教師要巧用教材激活課堂,讓學生思維之“河”掀起“波瀾”,在矛盾沖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求得真知與真情的深層感悟。

②問題的難度要適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關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情感狀態,考慮學生的知識積累、思想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問題情境的設置不能高于或低于學生的認知領域,過高會挫傷學生學習的信心,過低容易流于膚淺,沖淡學生的探究欲,只有符合學生的認知領域,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我們看到,經過學生自己努力所獲得的成功和喜悅會化作一股強烈的學習熱情,激勵其不斷探究。

(2)結合專業特點創設多種實踐活動或體驗性活動。對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除了采用記憶、背誦、練習等方法之外,還可通過實踐活動和體驗性活動來獲得,尤其是那些隱含在書本知識中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知識?,F行課堂教學中獲得和運用知識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觸客觀實際,學生只能接觸到經過加工整理的文字、圖形、表格等“書面材料”,缺少直接經歷的過程和真正的體驗。在探究式學習中,要加強中專生對各項語文技能的學習以及對一些抽象、復雜的人物情感的理解與把握,就需要語文教師開動腦筋,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專業和就業形勢,設計多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經歷和實踐中領悟,在反思中重構經驗,形成自己的行動策略和方式,進而習得只能意會的知識,最終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如每一次上課前都有一個“前奏”,即課前5分鐘口語訓練,把“說、聽、評”作為學生語文技能學習的重點。輪到的學生到講臺上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其他學生充當評委,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評定,最后,由教師確定演說者的成績,并作為日??己擞嬋肫綍r成績。剛開始,有的學生因第一次上講臺而緊張得講不下去,中途退場;有的學生因內容準備得過于簡單,草草結束;還有的學生態度不嚴肅,效果不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的演講較為成功。成績出來之后,不合格的以及想再次嘗試的學生還有演講機會。通過這種訓練,使一些向來怕“說”的學生有了在公眾面前“說話”的機會,心理素質得到鍛煉。

(3)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發表意見。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語文課程的評價往往注重結果,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模式是由上而下的單向直線式的,學生作為評價對象而被排斥在評價主體之外。探究式學習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除了努力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實踐探究的機會,注重學生在探究的每一階段所獲得的體驗或經驗之外,還應鼓勵學生大膽思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我們要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實現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的多元化評價?!霸u”就要解放嘴巴,使學生敢說。英國大文豪肖伯納曾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于兩個的思想。教師的角色應當從“講壇上的圣人”變成“身邊的傾聽者”。通過傾聽學生心聲,關注學生的表現、觀點、發言、興奮與疑惑,教師才能更好地對自己何時參與、如何參與做出決策。中專語文教學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當探究活動告一段落之后,教師要趁熱打鐵,及時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訴說自己的內心感受,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表現。增強評價的民主性,強調評價主體之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使評價對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評價結果,而不是把評價結果強加于評價對象。教師在此過程中,要表現出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增加學生自信,發揮學生潛能的作用。一旦學生的主體意識被確立,他們的學習潛力是難以估量的。

3 探究式學習的實施原則

綜上所述,在探究式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和主宰一切的知識權威,而是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學是師生間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實施探究式學習,教師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3.1 準確定位原則

一般情況下,中專學校都在新生入學第一年開設語文課,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強化“語文是各科之母”的成訓,讓學生懂得,學好語文不僅使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會聽、會說、會讀、會寫,而且使我們擁有學好專業課和其他一切課程的工具。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探究式教學時,必須從中專生語文起點較低,學習積極性相對不高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專業施教。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定位在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3個維度,尤其應該重視如何讓學生獲得只能意會的知識,如何讓學生在習得過程中產生成功的感受。這就要求教師在研究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3個維度去體會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中,有些目標是明確給出的,如知識目標、經歷目標等;有些目標并不是明確給出的,如能力目標,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需要教師去開發。開發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要符合語文課程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符合中專生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要符合中專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符合學生實際。因此,教師除了研究教材,還要了解和研究學生,不僅研究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開發后,需要區分目標,分出哪些是可以通過講授性教學解決的,哪些是要通過體驗性教學解決的,哪些需要進行探究性活動。教師對教學目標應當做到心中有數,并總結自己的經驗,以便與學生交流溝通。

3.2 合理設計原則

在探究式學習中,實踐和體驗活動是很重要的一環,活動設計得科學與否直接影響到探究式學習的效果。設計實踐和體驗活動時,要把“以教定學”轉變為“以學定教”,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實現這一轉化,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參與訓練,并且盡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人人動腦、動口、動手。(2)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探索,在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質疑提問,自己解答,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達到以上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就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具體教學環節安排上,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包辦,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分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3 靈活實施原則

探究式學習的關鍵是抓好實踐和體驗活動。探究式學習活動要靈活開展,張弛有度,充分體現“四性”,即自主性、探究性、創造性和合作性。

自主性:教師要讓學生放開手腳,獨立自主地從事學習活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探究性: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發現知識的活動。其意義在于,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教師只需設計并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真實情境(包括物質和心理情境),而這也是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必備前提。創造性: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從多角度全面認識同一事物,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不墨守成規,人云亦云。合作性:要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合作學習是探究式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是否找到正確的結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生是否真正參與了整個活動過程,是否在探究過程中具有創新性。

3.4 課內外結合原則

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既能滿足學生探究的需要,又符合大語文觀的理念,是改革封閉、僵化的學習方式的有效措施。當學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和能力時,僅靠課內學習是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的。此時,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把探究的領域擴展到課外,讓封閉的語文教學變為開放的語文教學,使語文教學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讓語文為現實生活服務。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獲取必要的信息和資源并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具體講就是要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加強各學科間的融合,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廣泛涉獵,深入研究,并采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有計劃地組織辦報、演課本劇等活動;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讓學生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更好地促進課內語文探究式學習的開展?!?/p>

猜你喜歡
情境探究評價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護患情境會話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