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考察與基本經驗

2014-03-18 00:42柳劍
關鍵詞:歷史考察基本經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柳劍

摘 要:本文將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多年以來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進程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建國前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建國初期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改革開放以來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通過對這三個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考察,得出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五個基本經驗,即:觀照中國國情、推進理論創新、關注百姓民生、彰顯中國特色、注重人才培養。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考察;基本經驗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1-0126-03

九十二年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在風雨飄搖的舊中國誕生,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進程?;赝袊伯a黨風雨兼程、篳路藍縷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歷史,我們發現,這一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與方法教育人民群眾,使之被人民群眾接受、認可并努力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回顧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對當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績效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考察

遵循歷史軌跡,九十二年來,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建國前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從一開始,她就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為宣傳、組織工作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備主客體是人民大眾是的雙重屬性。1925年,黨在通過的《宣傳問題議決案》指出,黨應當作群眾中的鼓動和宣傳。每一個黨員不論他在什么地方,都應當宣傳我們黨的主義及口號。從1939年開始,黨中央在黨組織內從上至下掀起了大規模的在職干部教育運動,大規模、經常、系統地培養黨的干部,重點是培養黨的宣傳干部。

4.12和7.15事變后,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實行殘酷鎮壓,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黨的各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甚至一度停止工作進程?!包h必須將宣傳教育工作,視為黨的基本工作之一”是中共六屆二中全會作出的決議,會議指示全黨上下要通過構建完整的工作體系,出版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創辦《紅星報》等紅色報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八七會議后,中國革命中心開始由城市向偏遠農村逐步轉移,農村黨員數量在黨內逐步形成主體態勢,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表達了深切的憂慮,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在黨的建設這一重要問題上居于極端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小農經濟占絕對優勢的廣大農村地區生存、發展,農民的組織成分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習慣與無產階級政黨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倘若不對這種態勢加以改變,中共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會偏離無產階級建黨的航向。對此,1929年年末,古田會議召開,會上,毛澤東與黨內其他的主要領導一同確定了要從思想上建黨的原則。從思想上建黨,特別是在小農經濟汪洋大海中保持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經過四年的探索,當時的中共中央局機關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中共江西省委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注重從理論上理論層面上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但僅僅將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宣傳落腳到理論層面,顯然不能適應中國革命的需要,還需要將這些理論、原則落實到每一個黨員的身上,最終落腳到心里。通過群眾組織的形式,在每一個根據地,以黨員為輻射點,在勞苦大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原則。

延安時期,毛澤東不僅在理論維度結合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環境,理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民族化、大眾化、通識化,更重要的是,他站在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理論高度,身體力行,著書立說,為中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榜樣和范式。在《矛盾論》、《實踐論》等重要著作中,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被他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果所表述,通俗的語言是他闡明馬克思主義深刻哲理的基本追求,具備濃厚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是他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始終聚焦的焦點所在,從而,使得這些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

(二)建國初期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國后,周恩來面對革命勝利后的建黨問題有著充分的清醒認識,過去在農村工作的中心又向城市完成轉移,那么,在一個新成立的國家里,中國共產黨面對的不再是簡單的農民階級的思想建黨問題。工人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他們有各自的想法,必然存在不同的階級立場。1951年,毛澤東在給李達的信中回顧了過去一段時間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一些問題,對廣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學生過去的工作注意力不夠,而他們又迫切需要理論的武裝,他要求在適當的場合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概念加以說明,達到一般干部都成看得懂的程度,并且要利用這個契機,讓很多不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黨的干部懂一些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知識分子則要通過舉辦學習訓練班,成立軍政大學和革命大學,在使用他們的同時,對他們進行無產階級的教育和改造。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各級宣傳部門和組織以報紙、刊物、廣播、音樂、電影、學校等工具為宣傳載體,大力做好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但是,“人們始終對教條主義的錯誤和危害認識不足。一些人認為,教條主義只是一個思想方法問題,它總比那些公開的否定和背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企圖和做法要好。正是在這種糊涂觀念的蔭庇下,教條主義一直陰魂不散,并不斷借尸還魂?!毕仁恰按筌S進”和“人民公社會運動”,最后發展到“文化大革命”,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1978年5月11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真理在爭論中逐漸得以彰顯,經過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人民思想得到了極大的解放,這就為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鑒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準備了充分的輿論條件。與此相對應的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在經過了一段歷史的彎路后進入正確的歷史軌道。endprint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79年3月10日,理論務虛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在會上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時期新階段,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理論意義,照抄書本、斷章取義,或者改頭換面,這樣的方法行不通。這就需要革命思想家們以崇高的信念飽滿的熱情進行理論研究,需要盡快組織宣傳思想戰線上的骨干力量,早作規劃,力爭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研究、出版一批內容新、思想新、語言新的文章、著作、教材,以彌補一段時期以來的遺憾和空白。按照鄧小平的要求,1979年年底,全國高等院?!恶R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材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經過研討,在教材的編寫上遵循科學、漸進、實踐的原則,要用準確的術語、簡明的語言、生動的描繪、通俗的表達來編輯、出版相關的理論教材。會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由李秀林等編寫出版,《辯證唯物主義原理》、《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由肖前等編寫出版,這些優秀教材的出版為以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宣傳、普及和教育工作夯實了扎實的基礎。

從1983年至1992年,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是這段時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點內容,主要是通過學習《鄧小平文選》(第2卷)讓人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在思想上分清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的區別。

1992年至黨的十六大期間,鄧小平南方談話、“三講”教育、反“法輪功”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任務,其目的在于使人民大眾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實際進程和顯著效果中真正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特別是蘇東劇變對人民思想的沖擊所帶來的影響,在世界無產階級運動進入到有史以來的最低谷后,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思潮甚囂塵上,一些人甚至叫囂歷史的終結。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再一次經受到嚴峻考驗,一部分人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信仰發生的了動搖。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政治多級化的形勢越來越復雜,文化多元化的影響越來越深入,這些必然對有些人的政治信仰、人生追求、生活態度產生逆向變化??v使在一些黨員、黨員干部中,反馬列主義的也大有人在。世紀之初的“法輪功”事件給我們帶來了深刻教訓。經濟上的突飛猛進并不必然意味著我們會在思想文化陣地上一往無前。人民大眾的文化陣地,馬克思主義沒有占領,就會有其他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就會去占領。在不斷的宣傳、學習、教育中,人們不再拘泥于條條框框中談論姓“社”姓“資”、“市場”與“計劃”,對迷信思想特別是邪教有了更清醒更充分的認識。

黨的十六大以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的主要學習內容, 在全社會開展“八榮八恥”的教育活動,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等。其目標在于促進人民大眾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二、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經驗

(一)觀照中國國情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觀照。只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矢”來射中國國情的“的”,才能在當代中國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當然,中國國情的不僅包括中國的自然環境、科教狀況、經濟水平、政治狀況、社會形態、文化傳統、發展階段、主要矛盾、主要任務,還應該包含我們所處的國際環境、時代主題,從國內國外兩個相互聯系的實際來分析中國國情,進行既實事求是又與時俱進的理論研究,從而制定符合實際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和傳播,同樣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國的實際上來,切實關注老百姓的民生大計,用改革開放解決中國社會的問題,使實踐效果成為理論創新和傳播的活水源頭,賦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被人民大眾所接受、認可,并努力踐行。只有遵循這樣的邏輯思維,才會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成為理論可能。

(二)推進理論創新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緊密結合中國實際,證明了山溝溝也能出馬克思主義,探索出了一條極具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歷經幾次革命的高潮與低谷,創造性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國頭七年,在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問題上,毛澤東對中國國情的進行了審時度勢的正確分析,制定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并初步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改革開放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正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總體形勢,對時代主題、社會階段作出了準確判斷,確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在這一基本路線的指導下,我們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快車道。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以我們所處的世情、國情、黨情為邏輯思考的起點,凝煉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準確把握時代特征、總結改革開放經驗,提出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發展的全局。以此推斷,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做到理論上的與時俱進;同時,只有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并將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有機融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過程中,才能不斷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三)關注百姓民生

毛澤東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強調,得到老百姓支持和擁護的前提條件是我們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了群眾的福祉真心實意地努力,解決老百姓生活中的種種難題,大到生產和生活的問題,房子的問題,小到鹽的問題,米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總之,就要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如果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老百姓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老百姓就就一定支持和擁護我們,把我的事業當作他們的生命,把社會主義當作他們生命的旗幟。鄧小平指出,“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黨對于人民群眾的領導,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斗爭的方向,幫助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碑斍?,民生問題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中國共產黨著力于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融入到具體的民生問題中進行理論剖析,討論群眾所關心、所急需解決的各種民生問題,表達百姓的價值訴求,使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在人民大眾中具備堅實的根基和土壤,使人民群眾真切地感受到這些理論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增進他們了對黨的理論的共識和認同。endprint

(四)彰顯中國特色

通過理論指導實踐的廣度和深度來體現和確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的成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扎根于民族性的空間里,只要能為人民大眾普遍認同和接受的都是民族的。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積極吸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與馬克思主義有機結合,蘊含其間的生動活潑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中國老百姓所接收。比如毛澤東提出的如“槍杠子里出政權”“三大法寶”、“糖衣炮彈”、“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三座大山”、“三個世界”等,這些通俗易懂的語言很快就能被老百姓理解、接受,并內化為思想觀念。鄧小平很多關于改革開放的理論,也不是停留在形而上的空洞理論中,相反,用老百姓的口語將之形象的加以表達,淺顯直白,契合大眾表達習慣的話語方式。比如“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發展才是硬道理”、“摸著石頭過河”、“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些既生動形象,又通俗易懂,既言簡意賅,又含義深邃,使群眾于春風化雨中讀懂理論,于潤物無聲中提高認識,有效搭建了理論通向大眾的橋梁。

(五)注重人才培養

作為人民群眾杰出代表的領袖人物往往對社會發展的進程發生重大的影響。李大釗、毛澤東、董必武、惲代英、李達、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中國共產黨的諸多卓越領導人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他們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是,專業人才隊伍的地基作用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卣諝v史、著眼現實,我們也應該看到,包括廣大學者、理論工作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傳播亦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此,不斷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黨的宣傳理論干部的思想覺悟與政治理論水平,切實提高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豐富黨員干部的知識結構,確保執政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就要更加注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人才的培養,培養和造就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宣傳家,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人才保障,發揮其作為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和傳播者的作用,推進普通民眾的知識化,提高人民的知識水平,讓馬克思主義不斷被群眾所掌握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李大釗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4.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138-139.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書信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87.

〔4〕陶德麟,何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歷史與反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85.

〔5〕孫熙國.60年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歷程與基本經驗[J].馬克思主義論苑,2009(11).

(責任編輯 徐陽)endprint

猜你喜歡
歷史考察基本經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公平觀的歷史嬗變
國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基本經驗探討
農村文化事業建設要抓住哪幾個關鍵點
“互聯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研究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的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