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并高校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4-03-22 09:47徐躍進
關鍵詞:校區校園文化辦學

潘 穎, 徐躍進

(東華理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

合并高校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潘 穎, 徐躍進

(東華理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

校園文化是高校的魂,對高校自身的發展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高校合并的大背景下,以多校區高校為研究對象,從行為、制度、精神上探討分析了此類高校多校區文化整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對合并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有一定借鑒意義。

多校區高校;校園文化;整合;對策

校園文化是高校的魂,是高校經過歷史積淀,形成的穩定、內隱、具有指導意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現,代表了高校發展的方向[1]。當前高校合并的大浪潮雖告一段落,但這并不意味著高校合并的結束,而是新一輪浪潮的開始——“后合并時代”的建設,即高校合并后校園文化的深層次融合。如何將兩個甚至多個不同文化背景的高校整合,達到實質性的合并,是我們現今面對的并亟需解決的問題。

1 高校合并形成多校區辦學模式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這也對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上世紀90年代,在一片強強聯合的呼聲中,在李嵐清副總理的“共建、調整、合作、合并”8字方針指導下,全國各院校掀起了一股大規模合并浪潮??v觀各高校合并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強強聯合型,如原北京大學、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為北京大學;強弱互補型,如原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農學院合并為上海交通大學;弱弱增強型,如原中國紡織大學、上海紡織高等??茖W校合并為東華大學。隨著高校的合并,多校區教學辦學模式應運而生。

當前高校多校區教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強校原有校區的基礎上,開辟形成多個校區,另一種是多所高校合并,各自在原有校區辦學。從長遠發展眼光來看,與單一校區辦學的高校相比,多校區辦學有其自身的優勢。

首先,高校合并辦學,在教學樓、住宿樓、圖書館、實驗室等硬件設施方面,雙方可以互通有無,實現資源的共享,降低人才培養的成本;其次,高校合并辦學,對那些規模較小、生源匱乏、門類單一的“劣勢”院校,有利于其通過合并后校名的改變、校區的擴建、學科的重組、師資的增強,使其重獲新生,這在強弱合并型的高校中比較常見;再次,對于強強聯合、一強帶專型高校,在合并過程中,優質教育資源得以重組,學科門類得以互補,這就為組建綜合化、多樣化、合理化的學科結構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提高高校綜合辦學實力,培養跨學科、綜合性的“高、精、尖”人才。

2 多校區校園文化整合面臨的挑戰

目前學界已有不少關于高?!昂蠛喜r代”發展問題的研究,如尚大軍在其《多校區辦學格局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一文中指出,高校合并之后,為了某些利益的分配會產生小集團思想,“強?!苯搪毠c“弱?!苯搪毠ぎa生攀比心理,導致部分員工不思進取,安于現狀[2];劉新榮在其《多校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一文中指出,由于校園環境、辦學層次、學科設置等方面的差異,導致高校合并后的發展存在很多“瓶頸”[3]。合并高校在進行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中,與單一校區高校相比,雖然具有一定優勢,但鑒于多校區自身條件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帶來了一些現實性問題與挑戰。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加上自身的調研,從行為、制度、精神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問題。

2.1 行為上——重舊校,輕新校

校園行為文化的建設,主要通過全校師生的活動得以體現,其中包括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組織管理活動、學生課外社團文化活動乃至學校物業后勤服務等等。高校的兼并,很少存在兩所地理位置相鄰院校的合并現象,往往一個在主城,一個在郊外,有些甚至是跨區、跨市的合并,這就產生了跨區域多校區辦學,空間距離造成了校區間溝通的困難,給學校的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

對于教職員工而言,如學校的組織部、人事處、后勤物業管理等職能部門,在合并之時雖然進行了機構裁減,人員優化調整,但是相關負責人主要辦公地點往往還是在各自的舊校區,他們一切生活關系都在那里,這樣就給師生辦事帶來了不便,有時候為了找負責人蓋一個章、簽一個字或者交一個材料,需要往返校區之間,把簡單的小事復雜化,導致辦事效率低下。

對于任課教師而言,同樣如此。師資整合有利于資源的優勢互補,教師兼顧多個校區的教學任務,對于老一輩教師,他們的人際關系、家庭、住所等都在舊校區,這些教師往往講完課就離開,與學生、與同事交流甚少,對新校歸屬感不強,有些老師可能一學期結課了,還不知道班上同學的名字,這樣就不利于新校區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曾經有學生笑稱他們是“后媽生的孩子,沒人疼沒人愛”。

2.2 制度上——重整合,輕融合

校園規章制度是學校發展的理論依據,是學校運行的主導系統。合并初期進行各項整合,如果各院校沒有一致認可的辦學理念和價值觀念,各項規章制度的整合只會也只能停留在表層,很難達到實質性融合,由此產生的差異與矛盾勢必會加大高校融合的難度。例如老牌理工科高校與師范藝術類高校合并,理工科學生專業操作熟練,實踐動手能力強,但他們往往不善于人際溝通,相對比較內斂,而師范藝術類的學生正好相反,他們外向活潑,喜與人交往、溝通,協調能力強,兩者合并,如不充分考慮各院校實際情況,采用統一的規章制度約束他們,那么合并極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制約其發展的因素,效果大打折扣。

高校領導人對合并院校的各項制度進行了整合,但是沒有充分考慮各自院校特色,只是簡單地整合,沒有相關機制檢驗整合的效果,這種現象在不同門類院校合并過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1]。比如現在的江蘇某大學是由原某醫學院、某工學院、某師范學院合并組建而成。在合并初期,該校三種辦學理念間的沖突是十分明顯的,對于新的規章制度,很多教職工和學生都覺得失去了方向,學校中一度有教師和學生在懷疑合并是否是正確的選擇,教職工對今后院校及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都充滿了疑慮。

2.3 精神上——重傳承,輕創新

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方向。由于各所高校在合并之前,都是獨立的院校,擁有各自的校史、校訓、?;?、學科特色、規章制度,由此也形成了各校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院校合并之后,在制度更新的過程中,新學校的規章制度,一部分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沒有充分尊重教職工的生活習慣及觀念,文化認同上存在矛盾,特別是老一輩教師,已經習慣了原學校的工作方式,難以很快接受新的規章制度,更別提創新了,這對于強弱結合型的院校特別突出。

對強弱合并的高校,有些“弱?!彪m然規模小,但是專業特色明顯,優勢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但是其被“兼并”后,新校區改革往往是以“強勢學?!睘樗{本,削弱甚至忽視這些“弱?!钡睦?,而“弱?!币彩秋柡艘淮I導人的心血和汗水,大家一起經歷了成功,體驗了失敗,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在其任期內被合并,在心理上往往難以接受,在文化上不認同對方院校,因此合并后形式上雖然接受上一級領導,但是各項規章制度仍沿用原來的,遲遲不進行深層次整合,處于貌合神離的狀態。

3 多校區校園文化整合的對策分析

綜上所述,多校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雖然有著自身的優勢,但也面臨巨大挑戰,怎樣根據多校區高校原有的資源和各方面條件,揚長避短,建立一個和諧的校園文化,還需要我們從理論到實踐進行深入分析。

3.1 育人于景,創建厚重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精神文化的外在物質載體,它是學校的“硬件系統”,如果沒有它,學校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發展無從談起。因此,合并后校園環境的創建工作,對于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認為,高校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于學校發展有特殊意義的標志性建筑應該予以保留,因為這是學校的品牌,是學校的形象。研究國內外一些名校,我們不難發現其都留有一些人們津津樂道的標志性建筑,如英國的牛津大學,校區內就有幾百年前的建筑群,他們是牛津對外宣傳的形象代表;北大的未名湖和博雅樓,現如今已快成為北大的代名詞。對于高校,這類景觀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學校傳統與個性相統一的重要標志之一。

其次,高校合并后,領導層勢必會對原先的校園物質文化進行優化改進或者擴建,所以新的教學樓、圖書館、校區的綠化、公告欄、主題雕塑及活動廣場等文化景觀的建設都應從全局出發,在對各個校區原有的校容校貌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合理規劃,使其成為集實用、審美與教育于一體的物質文化,營造濃郁的人文氣息。

再次,在改善校園環境的同時,可以向各個院系征集其學院代表性設計,在校區的各處分別設立,這些設計是學院的象征,體現著學院專業特色和文化底蘊,師生共建的設計必將更受師生的珍愛,這在美化校園環境的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院師生對新校區的歸屬感。

3.2 育人于心,營造特色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歷史文化的積淀,具有內隱、穩定、長期等特征。高校在合并過程中,對于原院校的優秀傳統,也不能一味地繼承,應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繼往開來,這不僅包括高校校區內文化活動的創新,也包括校區間文化交流的創新。

關于大學精神,如校訓、?;?、校歌的設計,應該要凝練各個校區的特色,彰顯出各個校區的意蘊,達到形中有意,既簡單大方又耐人尋味,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凝聚力。高??梢砸試饣驀鴥葍炐愦髮W的?;招S枮樗{本,通過對師生的深入調查,從側面了解合并前各自院校的核心精神,在此基礎上,秉持顧全大局、兼容并濟、團結奮進、自強不息這樣一種精神態度,塑造一種適合的、先進的、有專業特色的大學精神,新的院校有了精神的指導,就有了“魂”,全校師生就有了發展的方向,遇事能夠擰成一股繩,大家同心協力、敢于承擔、樂于奉獻。

對于校區間精神文化的交流,領導應予以高度重視,明確校園文化建設對于高校達到實質性融合所起的作用。學??沙闪iT的校園文化建設小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一些積極向上的跨校區活動,如針對學生的運動會、各類球賽、書法攝影大賽、歌詠比賽,以及心理咨詢活動等專業類的交流;針對教職工的校區間的互訪、參觀、交流、聯誼活動,使教職工慢慢消除心理上的隔閡。這些活動一方面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展現個人才華、能力的平臺,另一方面,各個校區師生見面交流機會增多了,促進了校區間文化的相互彌補,使各個校區對各自的文化特色從了解、理解到認可,逐漸形成共同的價值觀,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就會在師生的日常教學工作中產生感染力,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激勵其他教職工對新校產生歸屬感、責任感。

3.3 育人于理,構建公平校園制度文化

校園文化的真正落實還需要相關規章制度來保障,校園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教師教學制度、財會制度、管理制度、獎懲措施、人事制度等,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校園制度文化的融合,促進合并后高校良性發展。

首先,要加強民主管理與監督,堅持依法治校。學??梢栽O置專門制度研究部門,對制度改革進行研究,并對實施的結果進行監督,秉著“規范管理,制度先行”的原則,強調各項工作都必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度改革過程中,應該以人為本,充分考慮民意,兼顧雙方院校實際情況,廣泛征求師生意見,對于不同意見應該反復求證,冷靜思考,如果確認制度是可行的,那么我們就要求其必須嚴格貫徹落實,不允許搞特殊化,樹立制度的權威性,但同時要對“有意見”的個人進行耐心的解釋、引導,使其心理上慢慢接受,從而營造民主、法制的文化氛圍。

其次,在原有基礎上規范各類活動制度。各個學校在舉辦表彰大會、開學盛典、學術講座、人事任免儀式、周年慶典等活動時,都有各自一套流程,院校合并之后,應該予以規范化、標準化,流程應該顯得簡單、大方,但又富有各自專業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廣泛征求各院系的意見稿,這樣制定的規范,貼近師生,實施阻力相對較小,同時還有利于激發師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教風與學風建設。

3.4 育人于行,打造特色校園行為文化

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精神和學校理念的外在行為表現,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最直接的體現,那么對于合并型高校,如何打造富有特色的行為文化呢?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可以通過一些恰當的獎懲制度,如晉升制度、工資制度等來調動員工參與高校各方面融合的熱情,鼓勵他們獻計獻策。另一方面,要做好高校整合成果的宣傳工作,用不斷取得的實際成效激發他們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熱情;再者,從多方面關心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的困難,如可以在另外校區給教職工安排個人生活起居室、娛樂活動室,為其子女上學提供政策支持,校區間增加公務車,盡可能地為他們生活、工作、教學提供便利,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新學校的改革當中。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設數字一體化校園。數字化校園是指以數字信息為基礎,收集教學、科研、制度、管理、物業后勤等校園信息,經過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全校師生都可以共享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任何空間、任何時間,各個校區師生、各部門、各院系都可以在上面獲取所需信息,操作便捷,師生也可以在上面進行答疑交流。同時,師生們可以充分發揮現代聊天工具的作用,進行信息的傳達與疑難問題的解答,如QQ、微信、飛信,這樣就為校區間師生的課后交流提供了媒介[4]。

4 結語

高校要真正實現合并,僅從硬件資源方面著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進行深層次的融合,建設一種雙方認可的具有特色的新文化,以此來統一全校師生的認識,增強其歸屬感,進行由表及里的合并,實現高校的長久可持續發展。

[1] 金玲.合并高校多校區校園文化整合的研究——以南通大學為個案[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2] 尚大軍,張延超.多校區辦學格局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高等農業教育,2014(1):24-28.

[3] 劉新榮.多校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11(Z1):38-39.

[4] 詹建英,江光亮.構建特色校園文化探討——以東華理工大學為例[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70-73.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Multi-campus Universities

PAN Ying, XU Yue-jin

(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The campus culture is the soul of a university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versities’ merging, this article takes the multi-campus campus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behavior, system and spirit,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multi-campus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 hope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rging universities.

multi-campus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integration;countermeasures;

2014-07-18

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2012)規劃課題“多校區高校校園文化整合問題研究”(12YB161);東華理工大學2014年度研究生創新專項基金(DHYC2014028)階段性成果。

潘 穎(1990— ),女,浙江臺州人,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

潘穎,徐躍進.合并高校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3(4):372-375.

Pan Ying,Xu Yue-jin.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multi-campus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4,33(4):372-375.

G647

A

1674-3512(2014)04-0372-04

猜你喜歡
校區校園文化辦學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學院巴黎薩克雷校區
我校臨安校區簡介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