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河流域蒸發量演變特征分析

2014-03-22 09:17寧曉娜
東北水利水電 2014年8期
關鍵詞:太子河海城河水庫

寧曉娜

(遼寧省水文局,遼寧 沈陽 110003)

太子河流域蒸發量演變特征分析

寧曉娜

(遼寧省水文局,遼寧 沈陽 110003)

蒸發與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以及生態平衡等問題有密切的聯系。文中通過對太子河流域歷年各測站蒸發量演變特征的分析,尋求蒸發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以及在空間上的變化趨勢,從而可以建立太子河流域旱災預測模型,為該流域節水灌溉和防澇抗旱提供理論依據。

太子河流域;蒸發量;演變特征;分析

1 流域概況

太子河是遼河下游左側一大支流,橫貫遼寧省中部地區,河流全長約 413km,流域面積約 13883 km2。流域呈東西向,河流由西向東流經本溪、遼陽、鞍山等市,是遼寧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商品糧產區,也是下遼河平原遼寧中部經濟區最主要的水資源來源。流域內共建成大型水庫 3座,其中干流 2 座(觀音閣水庫、參窩水庫),支流 1 座(湯河水庫),水利工程多以防洪、灌溉和工業供水為主以及兼顧發電的綜合工程。太子河水 90%用于下游水稻灌溉,總面積 10 萬 hm2,灌溉用水 10 億m3。該流域屬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干燥,寒冷期長,春秋兩季干旱多風,日照豐富,夏季炎熱多雨,四季分明,各有特色。

2 蒸發量年際分布特征

2.1 年際間蒸發量變化規律

根據太子河流域 4個測站(羊胡子溝站、小市站、湯河水庫站、海城站)1960—2006 年 20cm 口徑蒸發皿逐月蒸發資料,采用 Excel分析軟件計算逐年蒸發量,可以得到太子河流域4個測站多年平均年蒸發量。

得出羊胡子溝站年蒸發量在 700~1200mm(20cm 口徑蒸發皿測試結果,下同),年平均蒸發量為 953.3mm,總體呈明顯下降趨勢。最大蒸發量出現在 1968 年 1204.6mm,最小蒸發量出現在2001 年 745.8mm。就年代分析而言,20 世紀 70 年代較 60 年代年蒸發量呈下降趨勢,80 年代較 70年代又略有下降,80 年代到 90 年代蒸發量明顯下降,總體趨勢年代間蒸發量呈下降趨勢。

用同樣的方法可得:除了湯河水庫站,小市站、海城站蒸發量也總體呈明顯下降趨勢。

2.2 年蒸發量累積距平

累積距平是一種常用的判斷變化趨勢的方法,同時通過對累積距平曲線的觀察,也可以劃分變化的階段。對于時間序列 x,在某一時刻的累積距平表示為:

式中:x 為時間序列 x 的均值;n 為時間序列 x 的時刻數;xi為第 i時刻的 x 值;St為 t時段內序列 x的累積距平。

根據太子河流域 4 個測站的 20cm 口徑蒸發皿逐月蒸發資料,采用累積距平分析逐年蒸發量,可以得到太子河流域4個測站年蒸發量變化趨勢。羊胡子溝站(1960-2006 年)年際間蒸發量的變化過程可分為 2 個階段:1960-1983 年蒸發量呈上升趨勢,1984-2006 年年蒸發量呈下降趨勢;小市站(1960-2006 年)年蒸發量在 1966 年出現第一個轉折點,1966 年以前成上升趨勢,1966-1991 年變化趨勢 趨于平穩,1991 年以后呈下降趨勢;湯河水庫站(1960-2006 年)年際間蒸發量的變化過程可分為 2 個階段:1973-1993 年蒸發量呈上升趨勢,1994-2006 年年蒸發量呈下降趨勢;海城站(1960-2006 年)年蒸發量在 1970 年出現第一個轉折點,1970 年以前成上升趨勢,1970-1977 年成下降趨勢,1978-1984 年成上升趨勢,1984 年以后呈下降趨勢,到 1999 年又有所回升。

太子河流域蒸發量年際分布特征為,除湯河水庫站蒸發量有逐年上升趨勢,其它各站年蒸發量都逐漸下降,分析原因可能與湯河水庫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有關。

3 蒸發量年內分布特征

3.1 各測站四季分布特征

羊胡子溝站四季分布特征

分析羊胡子溝站 1960-2006 年春、夏、秋、冬四季蒸發量的變化特征。文中四季劃分區間依次為:春季 3-5 月、夏季 6-8 月、秋季 9-11 月、冬季12 月至次年 2 月。得出:多年來羊胡子溝站春、夏蒸發量,要明顯大于秋、冬季。夏季蒸發量最大,最高值出現在 1965 年夏季 517.7mm;冬季蒸發量最小平均在 100mm 以下,最小值發生在 1993 年32.2mm。春、夏季蒸發量變化幅度較明顯,秋、冬春季蒸發變化平穩。羊胡子溝站四季蒸發量值,由大到小依次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用同樣的方法可得出,多年來小市站、湯河水庫站、海城站春、夏蒸發量也明顯大于秋、冬季,夏季蒸發量最大。春、夏季蒸發量變化幅度較明顯,秋、冬春季蒸發變化平穩。各站四季蒸發量值由大到小依次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分析得出太子河流域春、夏蒸發量要明顯大于秋、冬季。夏季蒸發量最大,并且春、夏季蒸發量變化幅度較明顯,秋、冬春季蒸發變化趨于平穩。

3.2 各測站多年平均月蒸發量

羊胡子溝站多年平均蒸發量年內分配如圖1所示。

從圖 1中可以看出:羊胡子溝站平均月最大蒸發量值出現在 5 月,最小值出現在 1 月,呈單峰形。2-5 月蒸發量的上升速率大于 6-10 月下降速率。

圖1 羊胡子溝站平均蒸發量年內分配圖

用同樣的方法可得出小市站、湯河水庫站、海城站,平均月蒸發量特征與羊胡子溝站一致,很明顯看出太子河流域各測站月最大蒸發量值均出現在 5 月,最小值出現在 1 月,呈單峰形。各測站的月蒸發量的變化趨勢曲線基本相似,2-5 月蒸發量的上升速率大于 6-10 月下降速率。各測站最大蒸發量值分別為 140.3mm (羊胡子溝站)、178.4 mm(小市站)、185.3mm(湯河水庫站)、258.2mm(海城站)。

4 蒸發量空間分布

根據太子河流域蒸發資料統計可以得到各站多年平均年蒸發量,結果表明:

多年平均年蒸發量最大的站點為海城站,為1237.90mm,其次為湯河水庫站和小市站,年蒸發量分別為 1237.90mm 和 1110.47mm,而多年平均年蒸發量最少的是羊胡子溝站,只有 953.34 mm。整體上看,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測站的測值都在 950mm 以上。根據各站多年平均蒸發量值可以看出:蒸發量空間區域有差異,年蒸發量分布與地形密切相關。太子河流域的多年平均年蒸發量分布呈西南多,東北少的趨勢分布。

5 結語

太子河流域年平均蒸發量在 950~1700mm 之間,蒸發量年際間變化除湯河水庫站蒸發量有逐年上升趨勢,其它各站年蒸發量都逐漸下降,分析原因可能與湯河水庫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有關。年內變化平均月最大蒸發量值出現在 5月,最小值出現在 1 月,呈單峰形,2-5 月蒸發量的上升速率大于 6-10 月下降速率。夏季平均蒸發量要高于春季,冬季蒸發量最少。從整個流域看,東部羊胡子溝站蒸發量低于西部海城,即太子河流域蒸發量由東向西遞增,蒸發梯度變化較大。

TV12

B

1002-0624(2014)08-0030-02

2014-03-20

猜你喜歡
太子河海城河水庫
A modified heuristics-based model for simulating realistic pedestrian movement behavior
面向PNT應用需求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索
嫁給愛情
開陽縣三口河水庫工程高邊坡預裂爆破控制
開陽縣三口河水庫(巖溶地區)溶洞處理
葠窩水庫運行后對太子河流水文情勢變化特征研究
彭水縣黑洞河水庫施工導流方案比較
遼陽人的驕傲——太子河
遼陽太子河體育運動公園左岸防護工程設計
張家河梯級水電站建設生態環境影響與對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