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改體育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的對比點

2014-03-22 10:55戴文智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新課改傳統教學

戴文智

摘要:新課改堅持以健康為第一指導思想,堅持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多樣化體育教學。本文通過對教學大賽的總結、傳統體育教學的研究以及調查問卷的整理,得出傳統體育教學與新課改體育教學的不同與差異,歸納出它們的對比點,具有可操作性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課改;傳統;教學;對比點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近十年間體育課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提高國民整體健康水平發揮了作用。我校為了更好的貫徹這一意圖,每學期都進行一次全員性的“育文杯”教學大賽,由專家組負責考核,結合自評、互評、組評決出等級,以期達到深化理解、共同提高的目的。體育組共8人,本次大賽共8節新課改體育課,另有4節,共12節課。無論是從教材的選材,還是課的設計、教案、實施等環節都是自己獨立完成,并在傳統體育教學基礎之上進行改革、創新與對比。我們通過歸納新課改體育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的對比點,不難看出傳統體育教學的局限,新課改體育教學的演變,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新課改,具有較高的研究與挖掘價值?,F闡述如下:

對比點一:教案格式的對比

傳統教案的格式中,把教學目標、教師組織、教法和教育措施放在很大的篇幅上,不切實際;所制定的內容沒有靈活性,限制了教師的發揮和學生的發展。而本次大賽12節課中,把教學目標改為教學和學習目標、同時把運動負荷預計刪掉,給課堂更多的靈活時間和空間,這樣教師授課的余地更大了,學生發展和創新的空間更大了。

參閱新課改要點:

目標體系共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方面。

制定教學方案時,要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以學生發展需要為中心,而不是以運動項目或教師為中心。

對比點二:教材選擇的對比

本次課中有選擇跑、跳、足、籃、排、舞蹈等很多教材,并且每堂課安排的都是一個主教材,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多教材教不透的不足,同時可以更加投入的實施一個教材的傳授,隨后圍繞這個主教材進行一些相關素質練習或游戲,有益于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時刻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這樣不僅打破了傳統的一課兩教材的格局,而且避免了顧東顧不了西的局面。12節課共采用了七個主教材,不同教材都有所嘗試。

參閱新課改要點:

可以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改造,如簡化規則,降低難度等。

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一些學生喜愛的新興運動項目。

對比點三:教法與學法的對比

傳統教學中的教師講、學生練已經失去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本次大賽中,有教師上障礙接力課,課中教師多采用提問、質疑、啟發等手段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多以鼓勵表揚為主;障礙讓學生自己擺,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避免了傳統教學“師為尊”的局面;學生通過思考、探究、答疑這個過程,能力得以提高、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自主參與練習的態度得以端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落實。統計每堂課中這樣的教法都有用過,且表揚鼓勵的話不少于10句,受到學生的歡迎。

參閱新課改要點:

1、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2、發揚教學民主,聽取學生的意見。

3、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促進學生運動興趣的保持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對比點四:心理品質、社會適應能力的對比

傳統體育教學對于心理品質社會適應能力的滲透比較忽視,新課改更注重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如七年級學生需要規范行為習慣,自創“站軍姿”游戲來培養這種能力;八年級學生較好動,將“火球”、“花式跳繩”器材搬到課堂,活躍氣氛,發展素質;九年級同學應多培養社會責任感,如自創“回家”游戲,貼近生活,培養能力;從這些活動的安排來看,都是以培養優秀的心理品質、社會適應能力為先決條件而實施的。

參閱新課改要點: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2、確?!敖】档谝弧彼枷肼涞綄嵦?,是學生健康成長。

對比點五:教學器材的對比

單從器材方面來講,本次大賽有長足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儀器的引入,使體育課堂花樣繁多,豐富多彩;錄音機課課用,而且起到的效果很好;電腦搬入課堂中,把它所存入的內容通過影像傳遞出來,使學生有種直觀的感覺;最突出的是火球、軟排、花式跳繩等器材的引入,共有四堂課使用,學生興趣濃厚,達到預期的效果,應該堅持下去。以往傳統教學枯燥乏味的體育課已不復存在。

參閱新課改要點:

1、發揮多種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

2、獲得運動基礎知識及體育與健康知識。

上述新課改教學與傳統教學對比點結果,不僅加深了我們對新課改體育教學的理解,還充分論證了打破傳統、開拓創新、勇于攀登的必然性。只要我們體育工作者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新課改一定會取得更豐碩的成果,國民健康也會大幅度的提高,我們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2002年4月。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4月。

[3]《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2011年4月。

猜你喜歡
新課改傳統教學
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改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索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改下開展數學建模教學之淺見
少年力斗傳統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