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學中字詞的積累

2014-03-22 10:55趙海云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識字民族習作

趙海云

學習語文,必須注意字詞積累。豐富的字詞積累既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寫作能力。但是,在進入初中以后,有些學生對字詞積累很不認真,有些甚至對此滿不在乎。這樣下去勢必影響其語文能力的提高。

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闭Z文教學萬不可忽視對字詞的積累。我們所讀的每一篇佳作,無不是由精美的詞句構成。忽視了基礎的字詞積累,看不起簡單的字詞 總結 ,就如同只想要空中樓閣一般,最終無基之樓是要成空的。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字詞教學的現狀

1、初中階段,學生掌握的字詞難度增加。這些字詞的難度除了字型復雜外,更是指字詞意義的多樣化。而我們的字詞教學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認知上,叫學生讀幾遍就放在一邊了。從七年級起,筆者就讓班里的學生積累每課字詞。每冊語文課本,包括文言單元的基本字詞,筆者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課后鞏固,一冊書結束時,讓學生以練字的方式反復摘抄積累,作練習冊上每課課前的字詞練習,再把整冊書的字詞以試卷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查,加強學生對字詞的積累。

2、在作文和語言表達訓練時,不太注重對字詞錯誤的糾正。在習作中,師生往往把重點放在對文章的謀篇布局和表現手法的思考上,而對文章中的字詞應用這一基礎環節忽視,不注意糾正學生習作中的錯誤和運用不恰當的字詞?;蛟S教師也注意學生語言表達的流暢度,但是在指導上往往不到位,常以“語言流暢,如行云流水”、“表達生動,用字傳神準確”等套話帶過。

從這兩種現象中發現,在對字詞學習的認識上,師生都極為重視語文字詞的認知方面而忽視綜合運用。

二、研究策略

針對字詞教學的特點和在現實教學中的不恰當做法,筆者認為,初中字詞教學應該擺脫低效率的訓練,而應使初中語文字詞教學走上良性 發展 的軌道。要實現這一目的,其根本途徑是以應用促進認知,把應用和認知結合起來。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應關注以下一些方法:

1、在鏈接現實生活世界中積累字詞

現實生活是學生語文學習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語文學習時的參照物和體察揣摩的情景場。我們可以利用電視、廣告、商標等幫助學生積累字詞,這種途徑自由、分散,隨時隨地都可學習。筆者每周安排一節課時間讓學生寫出自己見到的商標名稱或廣告用語,以此幫助學生積累詞語,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與人的交流中不斷培養識字興趣,不斷豐富字詞積累。

2、在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中積累字詞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學習民族先進文化、民族優秀品質的過程,識字教學同樣具有傳承、積淀文化的功能。學習語文離不開諸如課文一類的語言材料,而這些語言材料往往積淀著豐厚而多彩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由于語文學習的文化內涵及其 教育 意義在教材、課程中是無處不有、無時不在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滲透于語文教學、識字教學之中,從而讓學生在積淀民族文化底蘊中積累字詞。

3、在實施大量課外閱讀中積累字詞

在眾多識字教學體系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特點符合識字與書面語言學習互相促進的 規律 。生字新詞的出現和講解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為記憶提供了一定的線索。我們應善于利用課外閱讀積累字詞,讓學生在讀課外書時注意通過圖畫內容揣摩句意,積累不認識的字,并通過請教別人、查字典等辦法認識生字,以此達到積累字詞的目的。

4、多讀、多寫是抓住問題的根本

學生對新的字詞的最初認知還是由說寫開始。適當的讀寫是識記的最直接方法,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徑。

5、加強作文評改中的字詞糾正

習作是學生對字詞的具體應用,忽視習作中的字詞糾正,等于放棄了對字詞應用的檢驗。重視學生對字詞的“認”、“辨”,而忽視“用”,這是本末倒置。

6、在課堂教學中,應把字詞教學?與課文內容教學?聯系起來,作到一舉兩得

7、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積累記憶法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大部分知識的獲取都要靠平時的積累,所以應該教會學生用積累記憶法來掌握一些基礎知識,比如字、詞和一些詩詞的記憶。這種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將平時教師講授或自己學習時遇到的一些字詞的音、形、義和一些名篇名句隨時記到自己的筆記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 總結 ,將這期間積累的東西進行歸納,這樣日積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記憶的知識。

8、對字詞的把握要放到具體語境中

聽過很多課,有的教師一上課就檢查字詞,尤其是文言文,學生還沒有走進文本,教師一上課就進行20分鐘的字詞大檢查,學生能會嗎?即使是會,那也是一種機械記憶,效果很差。教師的關鍵作用是怎樣引導學生在有效的時間里怎樣開啟思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如筆者在教讀《范進中舉》時,文章的結尾部分胡屠戶收銀子時的幾個動詞用得非常好,分析這幾個詞時就要和胡屠戶的性格特征結合起來。這樣才算是真正掌握了。

9、以課本為依托,適當拓展,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

在學習“寒暄”一詞時,筆者引導學生去聯想與“暄”相似的字,如“宣泄、 喧嘩、 渲染”等詞,然后引導學生區分這些詞?!昂选笔菃柡畣柵囊馑?,所以偏旁是“日”等。這種方法不只用于課本,學生在讀課外讀物的時候也可以做這種梳理。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自行梳理的習慣,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

10、引導學生掌握造字法

妙趣橫生的漢字有它特殊的造字法,引導學生掌握造字法有助于對漢字的掌握。筆者在講解“好高騖遠”的“騖”與“趨之若鶩”的“鶩”時,讓學生知道“騖”是追求,“鶩”是“野鴨”,因此下面是“鳥”。學生掌握了這一方法,可以說受益匪淺,默寫中的同音字就用這種方法解決,事半功倍。文言文、詩歌中詞語的理解,學生可以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用這種方法推敲,這也是很有效的。

猜你喜歡
識字民族習作
MINORITY REPORT
識字兒歌
識字兒歌
識字故事
識字謎語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習作展示
民族萬花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