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寒山區水稻稻瘟病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2014-04-01 13:12張德承王雪青黃家濼楊順忠
吉林農業 2014年2期
關鍵詞:稻瘟病防治對策

張德承+王雪青+黃家濼+楊順忠

摘要:稻瘟病是我縣水稻重大病害之一,近幾年來,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為了探尋有效治理稻瘟病的方法,從根本上解決稻瘟病的為害問題,作者通過多年跟蹤調查研究,總結分析稻瘟病近年來在我縣發生的原因和規律,對有效控制稻瘟病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希望能夠為樂業縣稻瘟病防治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稻瘟??;原因;分析;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5.111.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4)-01-84-2

稻瘟病是樂業縣水稻重要病害之一。2007年~2013年7年間,就有4年為中等發生程度以上,其中有1年達到特大發生程度,每年發生面積在0.96~2.58萬畝,占水稻種植面積17.78%~47. 78%,每年造成的產量損失在40~400噸。

1發生為害原因分析

1.1品種抗性下降

由于同一抗病品種大面積種植和推廣,增加了病原菌對抗病品種的選擇壓力,加速了病源菌適應性變異,引發新的生理小種,使抗病品種短期失去抗性。高抗品種如汕優63、岡優527、華優86在我縣的邏沙鄉連續種植3年后變為感病品種;中抗品種金優99、特優18在我縣的邏西連續種3年后也表現為感病品種。我縣邏西、幼平、新化等鄉,是稻瘟病輕發區,但由于幾年來種植的品種比較單一,也有稻瘟病不同程度發生,病葉率高的32%,部分地方還出現56%的高病葉率。幾年來,種植的感病品種多,菌源量大,生理小種復雜,抗病品種大面積推廣給其選擇機會,栽培品種不具抗性的現象迅速上升,在局部地方失去抗性成為感病品種。

1.2氣候條件適于稻瘟病的發生流行

1.2.1氣候特點適于稻瘟病發生樂業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降雨量981.0~1724.4毫米之間,都集中在夏季。溫暖、潮濕、多霧、晝夜溫差大是我縣夏季的特點,也是稻瘟病發生的有利條件。同時,樂業縣屬桂西北高寒山區,海拔落差大,形成了兩大氣候特點:以海拔350~450米的邏西、幼平、雅長、新化四個鄉(鎮)為熱帶區,是我縣稻瘟病輕發區;海拔500~900米的邏沙、甘田、同樂、花坪四個鄉(鎮)為寒帶區,是我縣稻瘟病的重發區。說明海拔相對越高稻瘟病發生越重。

1.2.2多雨天氣利于稻溫病的流行特別是樂業縣每年的7月、8月是多雨季節,這兩個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7月下旬、8月上、中旬是中稻孕穗、抽穗、灌漿期。這段時間若遇陰雨天,將利于穗頸瘟的流行,特別是抽穗灌漿期遇雨,穗瘟發生嚴重。近7年來水稻孕穗、抽穗、灌漿期天氣狀況見表1。

1.3栽培管理不當

普遍存在偏施、遲施、重施氮肥及磷鉀肥不足現象,是引起稻瘟病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減弱稻株硅質化作用,引起稻株軟弱和披葉現象,造成稻瘟病的流行。如抗病品種岡優527,在高氮條件下也發生穗瘟;中抗品種金優99,則穗瘟發生嚴重。過量施用氮肥對水稻抗病力下降影響較大,增施鉀肥,在短期內也不能消除;長期深水灌溉,冷水浸田或田間水分不足,特別是孕穗期受旱,易引起稻瘟病的流行。樂業縣多年來自然灌溉條件差,靠天要水現象頻繁,在一定程度上為稻瘟病的發生提供了環境,加速了稻瘟病的為害;施用未腐熟帶菌的農家肥,把稻瘟病菌直接帶入秧田或本田,增強菌源量,同時,部分群眾防治意識差,重蟲輕病現象嚴重,農事管理不當。

1.4藥劑防治效果差

一是藥劑質量差,一些復配藥劑有效成份少,藥效不穩定,如三環硫類,對穗瘟防效差。二是用藥量不足,如豐登,常用量28克/667立方米防效達50%,用量達40克/667立方米,防效才達75%。三是施藥存在問題:藥液量不足,有的噴施量僅為30~40公斤,噴藥不均勻;粗噴霧,藥劑跌落根部,葉、穗苞粘藥劑量少;禾葉水滴過多,藥液易跌落;粉劑、懸浮劑等稀釋不均勻;逆風前進噴藥易跌落藥液。

2防治技術探討

2.1選擇高產抗病品種、進行引種試驗示范

高產抗病品種是預防稻瘟病發生的先決條件,只有品種本身抗病才能有效預防和減少稻瘟病的發生與流行,同時節省防治的投入,也有利于環境的保護。如目前推廣的岡優系列、特優系列、金優系列等??共∑贩N的選擇一定要2~3年進行品種輪換,避免同一品種連片種植,以防稻瘟病的大面積發生與流行。在選用抗病品種的同時,還要做好品種的引種試驗示范。因為每個抗病品種經多年種植,其抗病能力將不斷下降,只有通過品種的引種試驗示范,篩選出新的抗病品種作為下年推廣的后備力量,才能使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有條不絮地進行。

2.2做好冬季病稻草處理及種子消毒

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等來年溫度、濕度上升,條件適宜,其病菌絲、分生孢子活動加強,并成為來年主要的初次侵染來源。實踐證明帶病稻草堆肥,經十天充分發酵,溫度達52℃~60℃,病源菌可全部死亡。所以通過對冬季病稻草燒毀或高溫堆埋,是防治稻瘟病初次侵染的重要手段。同時,播種前一定要做好種子消毒,可用強氯精500~800倍液進行浸種12小時,洗凈后浸種12小時再進行催芽,可有效地殺滅附在種子上的病菌,減少病害發生。

2.3利用遺傳多樣性進行防治

同一區域可同時種植幾個搭配的抗病品種,不宜種植單一品種,以延緩抗病品種減退。需種植的感病品種可與適合搭配的抗病品種隔行間栽或混種,如高桿感病品種與矮桿遺傳性狀差異小的品種混栽,能減輕感病品種發生程度。

2.4加強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措施中,加強肥水管理,對稻瘟病可起到極其重要防治作用。在施肥方面,做到重施基肥,早追肥,氮、磷、鉀有機肥相互配合。防止過多或過遲偏施氮素化肥,要適時適量進行合理施肥,做到既能保證滿足水稻高產的營養需要,又要保證水稻在最易感病的主要階段里,其抗病力不會下降。為了使肥、水管理密切配合,在排水方面,要淺水勤灌,適時、適當排水曬田,實行健身栽培??茖W用水,采用淺水勻栽,寸水回青分蘗,足苗曬田。孕穗后期、抽穗期淺灌,后期干濕交替至成熟的排灌方式。在孕穗、抽穗階段,不能受澇受旱,促使水稻根糸發育良好,增強抗病力。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瘟病的發生不同的特點進行重點防治。

2.5實行輪作

實行輪作是防止稻瘟病流行為害的有效措施之一。采用輪作,能有效隔離稻瘟病菌,使之失去寄主作物,破壞了稻瘟病的生存條件,從而有效防止稻瘟病的入侵為害。如在重病區的水田實行“玉米———水稻”輪作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其產量效益相當。如邏沙鄉邏瓦村是稻瘟病重災區,該村1500畝水田在2007~2010年連續4年遭到稻瘟病的為害,損失慘重。在當地地政府的引導下,其從2011年~2013年就有80%的農戶種上了玉米并順利收獲,避過了2010、2011年稻瘟病的為害。因此,根據當地具體條件,實行適當的“玉米———水稻”輪作是稻瘟病綜合防治的有效途徑。

2.6合理用藥,科學防治

選用高效低毒環保農藥,如豐登、富士一號、三環唑、稻瘟靈等都是防治稻瘟病的理想藥劑。防治方法:一是在葉瘟發生的初期,要立即組織群眾噴藥防治,對病源中心葉瘟重癥田塊,要堅持7~10天用藥一次,連用2~3次,及時控制葉瘟流行,減少菌源,控制后期穗頸瘟的發生;二是在孕穗期末和齊穗期分別用藥一次,可有效防治穗頸瘟的發生。施藥量:每667立方米可用25%豐登40克或30%稻瘟靈150毫升l加水60公斤噴霧。選擇在晴天或傍晚施藥。采用常量噴霧法,霧滴要細,噴施均勻。藥液要噴到禾穗、葉鞘;三是針對病情科學用藥,可適當加入增效劑;采用后退順風方式噴藥。在未發病和發病初期,提倡使用保護性藥劑,對已發病的田塊施用治療效果好的藥劑。

參考文獻

[1]趙秀山.水稻稻瘟病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 2012,(3).

[2]王維超.稻瘟病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 2011,(3).

[3]樂業縣農作物病蟲觀測資料檔案(測報燈誘蟲燈逐日記載表冊2007年-2013年).

作者簡介:張德承,樂業縣農業局病蟲測報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生產技術推廣。endprint

猜你喜歡
稻瘟病防治對策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選基因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不同藥劑防治苗稻瘟病、葉稻瘟病效果試驗研究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生物綠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應用與示范
幾種藥劑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