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撾平然村銅鎳硫化物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

2014-04-02 03:30雷傳揚李瑞峰趙保順祝永平
中國礦業 2014年1期
關鍵詞:銅鎳磁鐵礦硫化物

雷傳揚,李瑞峰,趙保順,祝永平

(1.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2.秦皇島通聯集團,河北 秦皇島 066004;3.華北天津地質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河北 秦皇島 066013;4.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河北 石家莊 050081;5.天津華北地質勘查總院,天津 300181)

老撾平然村銅鎳硫化物礦床地理位置上位于中南半島之老撾國華潘省,緊鄰越南;大地構造位置上位于馬江-桑怒島弧成礦帶(圖1)。該成礦帶位于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帶與環太平洋成礦帶的交匯部位,從古元古代至新生代,經歷了陸核形成,板塊運移、碰撞,陸內俯沖、匯聚等多個演化階段,是全球板塊活動最強烈的地帶之一[1],也是全球構造最復雜的地區之一[2]。多期構造-巖漿活動為該區的金屬成礦提供了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和豐富的物質來源,形成了一系列與基性-超基性巖漿活動有關的鉻鐵礦床和銅鎳硫化物礦床[3],如古定鉻鐵礦床、塔富鉛鋅礦床、福勞-班欣錫礦床、清化營社鐵礦床、版幅大型銅鎳硫化物礦床等。前人在中南半島已經做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認識,尤其是地層分區[4-5]、構造單元劃分[6]、成礦帶劃分[1,7]以及蛇綠混雜巖帶構造的厘定和成礦的關系[8]等方面,但整體研究程度較低。老撾平然村銅鎳硫化物礦床的研究程度更低,僅涉及到物探的研究[9-10]。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結合對區域成礦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征、礦床成因的研究,對找礦前景進行探索。

1 區域成礦地質背景

研究區位于中南半島的東北部,地質構造上處在印度陸塊與揚子陸塊、華夏陸塊對沖形成的可可西里-哀牢山-馬江縫合帶內[2,5](圖1),其中馬江縫合帶已被世界地質學家所公認,并作為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在該地區的分界。區域上前寒武系地層零星出露在東北部桑怒以北以及老越邊界地區,巖性為絹云母片巖、石英綠泥絹云母片巖、砂屑巖、大理巖等,泥盆系為淺海大陸架沉積泥灰巖,石炭-二疊系為淺海大陸架沉積交互相火山沉積巖系,發育酸性、中性、基性火山噴發巖和次火山巖,二疊系見泥巖和煤層。中生界多為陸相沉積,局部有淺海陸架沉積,侏羅-白堊系為紅色陸源砂巖、泥巖,含有蒸發鹽和石膏,新生界為大陸相山間盆地沉積。中生代末至新生代,印度、亞洲及太平洋板塊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研究區NW-SE向的構造帶,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巖漿巖沿構造帶就位,形成了中南半島地區特有的蛇綠混雜巖帶,巖性主要是純橄欖巖、方輝橄欖巖、橄欖巖-輝長巖、輝長巖-蘇長巖、鎂鐵質-拉斑質火山巖,在輝長巖中還伴生有斜長花崗巖。蛇綠混雜巖帶內的基性-超基性巖提供了巖漿型銅、鎳、鈷礦帶的重要成礦物質來源;洋殼關閉及板塊碰撞過程中形成的與蛇綠巖帶平行分布的大面積酸性巖漿是熱液型鎢錫礦帶的重要物質來源;中新世前后的構造轉折促進了全區熱液型礦床的形成[8],而NW-SE向的構造帶為巖漿和成礦物質的上升就位提供了通道和空間。

圖1 平然村銅鎳多金屬礦床區域地質略圖

2 礦區地質

2.1 地層

礦區出露的地層主要為古生界培哄組(ε3Ph),巖性為綠片巖和絹云母片巖(圖2),片理十分發育,走向近東西,南傾,傾角30~50°,與原巖層理產狀大體一致。綠片巖:呈深灰色-灰綠色,具纖粒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是陽起石(50%)、黝簾石(25%)、綠簾石(20%)及少量石英等;絹云母片巖:巖石呈淺灰色-灰黃色,具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是黑云母(5%~22%)、白云母(18%)、納長石(20%)及少量石英等。

2.2 構造

礦區斷裂構造十分發育(圖2),分為成礦期的斷裂構造和成礦后的斷裂構造。成礦期斷裂構造主要有南、北兩條近平行斷裂,近EW向展布,南傾,傾角45~65°,局部地段近直立,被蛇紋巖充填。南、北斷裂構造在走向上斷續延伸分別近6km、8km左右,相隔距離僅1km左右,最近處僅相距百米,尖滅再現、分支復合現象明顯,是礦區主要的控巖、控礦斷裂構造。成礦后斷裂構造主要有SN向、NW向、NNW向三組斷裂帶,對礦區Ⅰ、Ⅱ號含礦蛇紋巖帶,以及帶內的礦體、礦化體的完整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作用。其中,SN向斷裂帶,傾向E,由六條斷裂組成,在礦區地貌特征明顯,屬成礦后早期斷裂,以張性為主,常被晚期的NW向斷裂帶呈右行剪切錯開;NW向斷裂帶包括兩條斷裂,其中較大的一條出露于礦區西北部,傾向NE,西起廟溝里,經PH.Nat(732m)高地與PH.Hok(695m)高地間的鞍部到B.Naviang村,然后經B.Hang(817m)高地向南延至區外,呈現張-剪切特征,另外一條位于B.Hang(817m)高地一帶,構成閃長巖、花崗閃長巖和蛇紋巖體與綠片巖、絹云母片巖的斷裂接觸帶,局部地段對Ⅰ、Ⅱ號礦化蛇紋巖帶具有明顯的錯動作用,呈現右行剪切性質;NNW向斷裂由于第四系殘坡積物覆蓋,地貌特征不明顯,僅在平硐坑道內見到,屬壓性逆掩斷層。對Ⅰ號含礦蛇紋巖帶及帶內的礦體有明顯的錯動。

2.3 巖漿巖

礦區巖漿巖出露廣泛,主要為蛇紋巖、花崗閃長巖和基性巖脈(圖2)。

蛇紋巖出露于北礦段和、南礦段及東礦段。呈近東西向延長的串珠狀、帶狀、巖床狀、巖珠狀。共31個蛇紋巖體,從巖石學特征方面,大致可分為墨綠蛇紋巖和花斑蛇紋巖兩大類。墨綠蛇紋巖呈黑綠色,鱗片變晶結構、殘余粒狀結構,塊狀構造,節理十分發育,節理面光亮,礦物成分主要由滑石(42%)、蛇紋石(25%)、綠泥石(25%)、鏡下可見少量殘余橄欖石(3%)組成,局部地段見磁鐵礦化,磁鐵礦呈它形粒狀、星散粒狀、短脈狀分布蛇紋巖裂隙中;花斑蛇紋巖呈深灰色-花斑色,似斑狀結構、粒狀結構,塊狀構造,淺色花斑最大可達1.5mm,礦物成分由基性斜長石(55%)、角閃石(30%)、輝石(8%)、少量蛇紋石及綠泥石等組成,發育次閃石化、碳酸鹽化、鈉長石化,局部見磁鐵礦化、黃銅礦化呈星散粒狀、細脈狀分布。

花崗閃長巖出露在南礦段以南以及東礦段南部,巖石新鮮面呈淺灰-灰白色,風化后呈淺灰土色,全晶質細粒結構、斑狀結構,塊狀構造、片理構造,片理化十分發育,片理走向大多NW西向,與區域構造方向大致相近,主要由斜長石(50%)、石英(18%~20%)、角閃石(13%)、鉀長石(10%)和少量黑云母(5%)組成。斜長石為更中長石,呈破碎狀,碎裂狀,長軸方向一致,聚片雙晶發育,雙晶紋有錯動或斷裂,具有高嶺土化和絹云母化,粒徑在3~0.1mm之間,形狀不規則;石英呈它形粒狀、碎裂狀,有重結晶及粒狀變晶現象,少數拉長定向排列,粒徑均小于0.5mm;鉀長石呈碎裂狀,粒徑在1mm以下,具有高嶺土化和絹云母化;黑云母呈鱗片變晶結構,定向排列呈片狀構造。

閃長巖是礦區分布面積最大的巖體,多以近EW向的脈狀、巖珠狀、巖床狀產出,傾向近SE,傾角局部近直立,走向與圍巖綠片巖、絹云母片巖的片理走向大體一致。由于后期構造應力場的作用,位于斷裂帶附近的閃長巖,局部可見片理化現象,片理產狀與綠片巖、絹云母片巖的片理產狀大體一致。巖石呈淺灰色—深灰色,風化后呈灰色,局部略帶鐵褐色,全晶質細粒結構、斑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由角閃石(25%~35%)、斜長石(50%)、黑云母(10%)、少量輝石、石英和正長石組成,鏡下可見微量的副礦物磁鐵礦等,發育綠泥石化。

根據礦區巖漿巖野外特征、穿插關系、與圍巖的接觸關系,認為侵入的先后順序由早到晚依次是:花崗閃長巖、蛇紋巖、閃長巖。礦體主要賦存在蛇紋巖體中,大多數與蛇紋巖體呈漸變接觸,早期的蛇紋巖是礦區銅鎳硫化物礦床的唯一成礦母巖。

3 礦床地質特征

3.1 礦化帶特征

根據礦區蛇紋巖分布以及礦化特征,分為三個成礦段,分別是北礦段、南礦段和東礦段(圖2)。

1) 北礦段:位于礦區北部,蛇紋巖帶呈北東走向(圖2),主體向南傾,地表傾角在45~60°左右,地表斷續可見長5200m左右,南北出露最寬處近500m左右,呈帶狀展布,在0號勘探線處單條蛇紋巖體最寬近120m左右。主體圍巖為綠泥石片巖,部分地段圍巖是絹云母片巖,礦段內有大小礦體20個,呈透鏡狀、似層狀、板狀,與圍巖接觸分為突變接觸和漸變接觸。帶內局部見有磁黃鐵礦化、黃鐵礦化、磁鐵礦化、黃銅礦和孔雀石等。

2) 南礦段:位于礦區南部,蛇紋巖帶走向近EW向,局部分支復合明顯,主體南SE傾,槽探工程揭露可見其傾角較陡,均在60°以上,地表斷續可見走向上延伸4200m左右,出露最寬處500m左右,呈復脈狀、帶狀、串珠狀展布。圍巖為綠泥石片巖,局部為絹云母片巖,少數地段被閃長巖穿插等。帶內局部見有磁鐵礦化、鎳黃鐵礦化、黃鐵礦化等,地表探槽工程內見有不同程度的鎳礦體。

3) 東礦段:位于礦區東部,蛇紋巖呈巖珠狀產出,地表出露面積約2km2,呈NW走向,與區域構造方向一致,主要分布于東礦段的11~59號勘探線。主體圍巖是綠片巖,在南部蛇紋巖與弱片理花崗閃長巖呈侵入接觸。帶內發育蛇紋石化、纖閃石化及黃鐵礦化,見鎳黃鐵礦、黃鐵礦、輝鈷礦(鏡下)、磁鐵礦等。

3.2 礦體特征

礦體屬隱伏礦體,賦存在蛇紋巖體內,自NE向SW斜列分布,目前在區內已發現大小礦體共24個。根據礦體與圍巖的接觸關系、礦體形態可以把區內礦體分為三類:上懸式透鏡狀礦體、底部或邊部似層狀礦體以及貫入型礦體,與巖漿熔離作用形成的硫化物礦床特征一致。

ZK0-5在不同深度揭露3個透鏡狀礦體,長80m,寬70m,走向40°,傾向130°,傾角25~30°,厚度分別為13.87m、1.81m、3.26m。鎳的平均品位0.38%,最高品位0.54%,礦體與圍巖呈漸變接觸,其它鉆孔也控制類似的礦體多個,且產狀與ZK05揭露的礦體產狀一致,屬于上懸式透鏡狀礦體。在勘探線3~8線間,由ZK0-3、ZK0-5、ZK0-9、ZK0-1、ZK1-1、ZK1-2、ZK2-1、ZK2-2、ZK4-1、ZK4-2、ZK6-1、以及PD0、PD3控制一東西長近500m、寬400m左右,厚19.69m的似層狀礦體;此外,在勘探線8~12線間,由ZK10-2、ZK10-4、ZK10-6、ZK10-8、ZK10-10、PD9控制一南北長近460m、寬110m左右、厚度17.09m的似層狀礦體,兩礦體產狀均近水平,與巖體產狀一致,鎳的平均品位0.21%,最高品位0.28%,與圍巖呈漸變接觸,需要用分析數據進行確定,屬于底部或邊部的似層狀礦體;在勘探線1~2線間,由ZK09、PD0揭露一長近100m、寬80m左右,厚6.13m的脈狀礦體,鎳的平均品位0.13%,最高品位0.16%、銅平均品位0.21%,最高品位0.33%,與圍巖突變接觸,屬巖漿熔離型礦床中的貫入型礦體。

3.3 礦石組構

礦石的有益組分以Fe、Cu、Ni、Co為主,金屬礦物主要有磁黃鐵礦、鎳黃鐵礦、針硫鎳礦、磁鐵礦、黃鐵礦、黃銅礦,少量自然銅、含鎳水錳礦、斑銅礦、鉻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橄欖石、由橄欖石蝕變而成的蛇紋石(含少量石棉)和石英,少量的長石、透閃石,螢石、水鎂石等其他脈石礦物。

不同的礦石類型具有不同的結構構造。富含磁鐵礦的礦石,主要由磁鐵礦(Mag)組成,含少量輝鈷礦(Cob)及微量鎳黃鐵礦(Pl),微粒狀的鎳黃鐵礦被磁鐵礦包裹。主要發育兩種類型的結構構造,一種為殘留粒狀,粗大星散狀、稠密浸染狀磁鐵礦石,細粒結構,浸染狀構造;另一種為后期變質作用形成葉片狀集合體,呈短脈狀集合體分布于巖石裂隙中,礦石具葉片變晶結構,浸染狀-短脈狀構造。含鎳黃鐵礦、黃銅礦、磁黃鐵礦、磁鐵礦的礦石,主要由磁鐵礦(Mag)和少量磁黃鐵礦(Po)、黃銅礦(Cp)、鎳黃鐵礦(Pi)組成,磁黃鐵礦、黃銅礦、鎳黃鐵礦等呈集合體分布于磁鐵礦的間隙中形成填隙結構,礦石具半自形不等粒結構,塊狀構造。

3.4 主要礦物的嵌布特征

鎳黃鐵礦:鎳黃鐵礦是礦石中主要的含鎳礦物,主要呈細粒狀嵌布在橄欖石、蛇紋石等脈石和磁鐵礦中(圖3),粒徑較細,分布在0.001~0.01mm之間。

針硫鎳礦:針硫鎳礦在礦石中含量較低,主要呈微細粒狀嵌布在橄欖石、蛇紋石中(圖3),粒徑多在0.005mm以下。

黃銅礦:黃銅礦是礦石中主要的含銅礦物,呈不規則碎裂粒狀或細脈狀集合體嵌布于磁鐵礦、磁黃鐵礦和脈石中(圖3),部分與黃鐵礦、斑銅礦交代共生,另有部分呈微細粒乳濁狀嵌布于磁鐵礦中。

磁黃鐵礦:磁黃鐵礦為礦石中較常見的硫化礦物之一,常呈不規則碎裂粒狀集合體嵌布于脈石和磁鐵礦中,并隨著脈石定向分布,形成細脈狀集合體。多和磁鐵礦交代共生,并包裹有黃銅礦、黃鐵礦、鎳黃鐵礦等礦物,或與黃銅礦、黃鐵礦一起呈乳濁狀結構交代磁鐵礦(圖3)。

自然銅:自然銅主要呈細粒狀嵌布于脈石或他形細粒集合體形式嵌布于脈石或裂縫中,單體粒度主要分布在0.005mm,集合體粒度主要分布在0.01~0.02mm。

磁鐵礦:磁鐵礦是礦石中主要的金屬氧化物,由于磁鐵礦的大量存在,使得礦石具有較強的磁性。

鎳黃鐵礦(Pl)、黃銅礦(Cp)、磁黃鐵礦(Po)等集合體呈填隙狀分布于磁鐵礦(Mag)的間隙或微裂隙中形成填隙結構(a-單偏光10×10,b-單偏光4×10)。

磁鐵礦呈不規則粒狀或粒狀集合體形式,浸染狀或脈狀或團塊狀分布于脈石中,常包裹有磁黃鐵礦、黃銅礦、黃鐵礦、鎳黃鐵礦等金屬硫化物,或與磁黃鐵礦交代共生(圖3)。磁鐵礦中含有少量的鉻,Cr含量0~10%(wt%)不等,少量為鉻鐵礦,并且在槽樣中Cr含量較鉆樣中略高。

黃鐵礦:黃鐵礦在該礦中含量較少,主要以自形-半自形粒狀嵌布于脈石或磁鐵礦中,常與黃銅礦、斑銅礦交代共生。

3.5 礦石物象分析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對礦樣進行了物象分析,分析成果顯示該礦屬于低品位銅鎳硫化物礦床,鎳黃鐵礦是鎳的主要載體礦物,硫化鎳占總鎳的81.07%(表1),原生硫化銅和自然銅占總銅的88.49%(表2),具有良好的生物可浸性,徹底解決了該礦Ni、Cu的賦存狀態問題。

表1 平然村銅鎳礦綜合樣鎳物相分析結果

表2 平然村銅鎳礦銅物相分析結果

4 礦床成因

成礦物質的來源和成礦作用過程是研究礦床的關鍵,構造-成巖-成礦系統思想為礦床成因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論和思路[11-12]。根據區域成礦學理論以及成礦作用具有繼承性,要形成具有經濟意義的巖漿型銅鎳硫化物礦床,必須滿足:①地幔巖漿富含Cu、Ni等成礦元素,且在地幔發生部分熔融的過程中這些元素大量進人巖漿;②巖漿侵人到地殼之前,沒有發生硫化物的飽和從而丟失Cu、Ni等元素?;?超基性巖漿中硫化物的溶解度,隨著壓力降低而升高,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但前者對硫化物溶解度的影響遠大于后者,隨著巖漿的固結,玄武質巖漿中硫化物的溶解度升高[13]。所以,無論源于基性-超基性的原始地幔源區巖漿硫化物是否飽和,侵人到地殼的巖漿都是硫化物不飽和的[14]。老撾平然村銅鎳硫化物礦床的地質特征顯示,該礦床屬巖漿熔離礦床,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陸殼加厚,地幔楔發生部分熔融形成熔漿,這些熔漿富含銅、鎳等源于地幔的成礦元素,并沿馬江深大斷裂向上運移至相對穩定的中間巖漿房,在中間巖漿房經歷了硫化物飽和,并發生熔離作用。導致巖漿中硫化物飽和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①隨著巖漿演化過程中硅酸鹽和氧化物的分異,巖漿中硫化物的相對含量不斷升高,最終硫化物飽和;②富Fe礦物的分異(橄欖石、鉻鐵礦、輝石、磁鐵礦)可能導致硫化物溶解度的降低,而產生硫化物的飽和;③巖漿對地層的混染作用,導致巖漿氧逸度的增加,致使富Fe的鉻鐵礦和磁鐵礦分異,降低了Fe的含量,同時降低了巖漿運移硫化物的能力,有利于硫化物熔離作用的發生。熔離作用初期,金屬硫化物熔體呈微滴狀懸浮在硅酸鹽巖漿中,隨著巖漿的進一步熔離逐漸匯合、變大,并由于其比重較大而逐漸下沉,在巖漿房的底部或邊部,形成似層狀的底部或邊部礦體。但是也存在匯合過程不完全,重力下沉不徹底停留在巖漿房中部或上部,形成透鏡狀的上懸式礦體。此外,在強動力作用下,硫化物礦漿向旁側圍巖中貫入,形成貫入式脈狀礦體。大量的巖漿不斷地通過中間巖漿房并經歷相似的過程,最終形成了平然村巖漿熔離型銅鎳硫化物礦床。

5 找礦前景分析

區域上老撾平然村銅鎳硫化物礦床位于馬江-桑怒島弧成礦帶,該成礦帶位于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的結合帶上。研究區構造地質條件復雜[4-6,8],構造變形強烈,不同時代、不同級別的構造相互作用,沿著區域構造帶廣泛分布海西-印支期中性-基性-超基性侵入巖、火山巖,提供了大量成礦物質。已有研究顯示,該成礦帶分布有典型的與基性-超基性巖漿活動有關的鉻鐵礦床和銅鎳硫化物礦床,如版幅大型銅鎳硫化物礦床、古定鉻鐵礦床、塔富鉛鋅礦床、福勞-班欣錫礦床、清化營社鐵礦床等[3,7]。版幅銅鎳硫化物礦床與研究礦床均位于馬江復式背斜,而前者就位在東北翼,后者在南西翼。該成礦帶包括馬江鉻、鎳、銅、鉆、錳成礦區和桑怒銅、鉛、鋅成礦區,而研究區屬于馬江成礦區,該成礦區位于金沙江-哀牢山-馬江結合帶內,受控于馬江超鎂鐵質巖帶,該巖帶沿清化努山(Nui Nua)、桑怒北、奠邊府一帶分布,呈NW走向,往北可與哀牢山超鎂鐵質巖帶連接??梢妳^域上具有優越的成礦地質背景以及形成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地質-構造-巖漿活動條件,且有成功找到大礦、富礦的先例。

區域上做過1/5萬航空磁測工作,面積500km2,航磁異常分3個帶:北帶有7個磁異常、中帶有13個磁異常、南帶有1個磁異常,異常帶呈NW-SE向,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是“馬江深大斷帶”的區域地球物理表現,上延200m異常明顯,說明異常源具一定規模,向下延伸較大。華北地勘總院使用從美國進口的“G-856”型號微機質子旋進式磁力儀,在礦區開展了網度為100m×20m的高精度磁法測量,考慮到礦區屬于低磁緯度區,采用ΔT異常處理解釋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圈定了Ⅰ號、Ⅱ號和Ⅲ號異常(圖4),認為Ⅰ號異常是由深部大型磁性體引起的,可作為重點找礦靶區進行解剖[9]。

綜合上述分析,研究區有著良好的成礦條件和廣闊的成礦空間,具有良好的物探異常,有著多種類型的礦體。隨著地質工作正規、有序持續的開展,可以保守預計研究區找尋銅鎳硫化物礦床有更大的突破,資源量應該在大型-超大型規模。此礦區的成礦預測與找礦勘探突破將帶動整個探礦權范圍內的找礦熱情。

圖4 平然村銅鎳多金屬礦區高精度磁測ΔT異?;瘶O上延20m等值線平面圖

[1] 夏慶霖,謝蘊宏,劉俊來,等.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區黑色金屬礦床譜系[J].地質通報,2009,28(2/3):326-332.

[2] 姚伯初.東南亞地質構造特征和南海地區新生代構造發展[J]南海地質研究,1999(11):1-13.

[3] 盧映祥,劉洪光,黃靜寧,等.東南亞中南半島成礦帶初步劃分與區域成礦特征[J].地質通報,2009,28(2/3):314-325.

[4] 施美鳳,林方成,李興振,等.東南亞中南半島與中國西南鄰區地層分區及沉積演化歷史[J].中國地質,2011,38(5):1244-1256.

[5] 李興振,劉朝基,丁俊.大湄公河次地區主要結合帶的對比與連接[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04,24(4):1-12.

[6] 李興振,劉朝基,丁俊.大湄公河次地區構造單元劃分[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04,24(4):13- 20.

[7] 盧映祥,劉洪光,黃靜寧,等.東南亞中南半島成礦帶初步劃分與區域成礦特征[J].地質通報,2009.28(2/3):314-325.

[8] 張宏遠,劉俊來.三江南段-中南半島特提斯蛇綠巖大地構造與成礦[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1,36(2):262-276.

[9] 楊建平.低磁緯度區ΔT 異常處理解釋方法在老撾平然村銅鎳多金屬礦區的找礦應用[J].地質調查與研究,2011,35(2):146-149.

[10] 徐新學,李榮光,孫磊,等.全方位激電測井在老撾華潘銅鐵多金屬礦勘查中的應用[J].物探與化探,2012,36(1):23-26.

[11] 鄧軍,楊立強,孫忠實,等.礦源系統地質-地球化學例析[J].現代地質,2000,14(2):165-167.

[12] 翟裕生,彭潤民,鄧軍,等.區域成礦學與找礦思路[J].現代地質,2001,15(2):151-153.

[13] Mavrogenes J A,O’Neill H S.1999.The relative effects of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oxygen fugacity on the solubility of sulfide melts in mafic magmas.Geochim Cosmochim Acta,63:1173-1180.

[14] Maie W D.Paltinum-group element(PGE)deposits and occurrences.Mineralization styles,genetic concepts,and exploration criteria.Journal of African Earth Sciences,2005,41:165-191.

猜你喜歡
銅鎳磁鐵礦硫化物
新疆某超貧釩鈦磁鐵礦工業指標探討
水產養殖過程中潛在硫化物風險預判
氧含量對易切削鋼中硫化物形態及高溫力學性能的影響
預先拋廢技術在低品位磁鐵礦中的工業應用
銅的硫化物對電極在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美國北梅特銅鎳鉑礦床開發環評工作及啟示
墨水涂覆法制備硫化物全固態鋰離子電池
釩鈦磁鐵礦球團氧化焙燒行為和固結特性
吉林省通化縣四棚甸子地區銅鎳成礦條件淺析
釩鈦磁鐵礦行業標準將制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