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德性思想的價值與啟示

2014-04-02 07:10江暢張卿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62
關鍵詞:德性研究

江暢,張卿,湖北大學 哲學學院,湖北 武漢430062

西方德性思想源遠流長,被稱為人類德性思想的巨大寶庫,對西方世界乃至整個人類進程產生了深刻影響。西方德性思想的成果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也有其局限和不足,甚至糟粕之處。西方德性的思考和探索有值得借鑒的經驗,也有需要汲取的教訓。凡此種種,都對我國德性問題研究、個人德性品質培育和社會德性品質構建具有啟示意義。

一、西方德性思想的學術貢獻和實踐意義

西方德性思想做出了顯著的學術貢獻,并且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意義,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要解答西方德性思想究竟做出了哪些學術貢獻和具有怎樣的實踐意義,是需要通過不斷深化的研究才能逐漸顯現的,這里我們初步歸納為以下一些主要方面。

第一,自覺地將德性問題的研究納入學術視野。德性問題是人生乃至全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需要對這一問題進行學術研究,這在今天看來似乎毋庸置疑。但是這一共識的形成離不開西方思想家的自覺努力。從西方德性思想史來看,早在公元前5 世紀蘇格拉底就已經意識到德性問題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并從哲學的角度對德性問題展開系統的思考和探索,從而將德性問題納入了學術視野,成為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蘇格拉底的努力由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不斷延續。德性問題不僅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而且逐漸在學科的分類中被納入到倫理學的范疇,并成為倫理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之后,德性問題的學術關注焦點地位在古希臘晚期和羅馬時期得到鞏固,直至中世紀托馬斯·阿奎那,德性問題一直受到高度重視,甚至成為思想家們關注的中心問題之一。近代早期一直到20 世紀中葉,雖然對個人的德性問題有所忽視,但社會的德性問題受到高度關注,如社會的自由、平等、人權、市場、知識(科技)、民主、法治、公正等作為社會好品質的理念成為諸多學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問題。20 世紀中葉以后,在上述社會德性問題在學界備受關注的同時,一些哲學家又對個人的德性問題給予了關注,興起了德性倫理學復興的浪潮,并引發了西方學者對個人德性問題的再度珍視。如果將社會德性問題也作為德性問題進行研究,我們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自古以來西方思想家,始終重視德性問題,并將德性問題作為學術問題加以關注和研究。

無論是從個體還是整體的角度看,人類有史以來都面臨著諸多問題,但并不是每一問題在每一個民族或國家都會受到高度關注。德性問題就是如此。盡管德性問題對于個人品質完善極為重要,是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至關環節,但并不是每一個民族都意識到這一問題,即使意識到也并不一定將其納入學術研究的視野加以不斷地研究。中國雖是文明古國,早在公元前6 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已經意識到了德性的重要性,并對德性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但是這一問題并沒有真正被納入學術視野,至少20 世紀以前中國思想史上的大多數思想家并不關心這一問題或沒有對這一問題展開自覺的學術研究。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和民族則比中國的情形更差。今天人類普遍關注個人和社會的德性問題,應該說是西方思想家長期重視和研究德性問題所產生的積極結果。

德性問題事關個人的幸福和社會的美好,確非與生俱來,而是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然而,這種獲得所面臨的諸多困難與考驗,使德性成為了一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術的支持,也就是需要學術研究提供解決問題的依據和方案。西方思想家自古以來重視和研究德性問題,并取得了逐漸在全世界產生影響的豐富的學術成果,帶動全人類普遍關注這一問題,成為西方德性思想對人類的重要學術貢獻之一。

第二,對德性的一般性問題做出了豐富的回答。西方自古以來的德性研究具有一個重要特點,即注重研究德性的一般性問題。涵蓋德性的本性、基礎、源泉、類型、功能與其他心理特征以及心理活動的關系等問題。對此,西方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我們認識德性提供了豐富知識和有益啟示。例如,在探究德性的本性這一問題上,不同時代的西方思想家給出了各自的答案。有的思想家認為德性是智慧,是對善的本性認識①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認為,智慧與德性的關系十分密切。智慧不僅是理性的德性,而且是一切德性的決定性因素或實質。只有當智慧出現時,心靈才具有了德性的性質。智慧使心靈的東西成為善的,而非心靈的東西的善取決于心靈的善。心靈的善也好,非心靈事物的善也罷,最終都取決于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八?,一般說來,這些非心靈事物之善取決于我們心靈的性質,而心靈本身的東西要成為善的,取決于智慧?!毙撵`的善就是德性,德性是心靈的一種性質。心靈之所以會具有這種德性的性質,是智慧使然。相反,如果心靈不具有智慧,不具有德性的性質,心靈的一切事物就不是善的,就是有害的。所以蘇格拉底說:“如果美德是心靈的一種屬性,并且人們都認為它是有益的,那么它一定是智慧,因為一切心靈的性質憑其自身既不是有益的也不是有害的,但若有智慧或愚蠢出現,它們就成為有益的或有害的了。如果我們接受這個論證,那么美德作為某種有益的事物,一定是某種智慧?!保?]521;有的認為德性是善的品質②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德性是人在選擇和行為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品質。德性品質是那種使某種事物狀況良好,并使其具有良好功能的品質。例如,眼睛的德性就是使眼睛明亮,還要使它功能良好,如敏銳。馬的德性在于使馬成為一匹良馬,它善于奔跑。就人而言,德性則是把人固有的自然功能實現到完善。但是,德性并不是人肉體的德性,而是靈魂的德性,或者說是人的靈魂的功能實現到完善。[2]34;有的認為德性是善的習慣③從德性這個詞的真正本性來看,它隱含著能力的某種完善,而能力有兩種類型,即涉及存在的能力和涉及行為的能力。托馬斯認為,這兩種能力的完善都被稱為德性。但是,涉及存在的能力代表作為潛在存在的物質,而涉及行為的能力代表作為行為本原的形式。在他看來,人是這樣構成的,即身體保持物質的位置,靈魂保持形式的位置。靈魂和身體都有力量,而只有對于靈魂適當的力量才是理性的力量。理性的力量屬于人。所以人的德性不屬于身體,而只屬于對于靈魂是適當的東西?!八?,人的德性并不隱含著對存在的涉及,而只涉及行為。這樣,作為一種操作的習慣對于人的德性是本質的?!钡滦噪[含著能力的完善,因而一個事物的德性是由它的能力的限度確定的。任何能力的限度必定是善,因為每一種惡都隱含著欠缺?!耙虼?,作為操作習慣的人的德性是一種善的習慣,它能產生善的作為?!盋f.Thomas Aquinas,Summa Theologiae,II(I),Q.55,art.2-3.。對德性是從哪里來的問題,西方思想家也是見仁見智。蘇格拉底、柏拉圖認為德性是靈魂的善性,其基礎和來源是人的理性。他們的基本看法是,德性是智慧,而智慧是理性的德性,并且是一切德性的決定性因素和實質。在亞里士多德那里,盡管德性的基礎和來源在于理性,但只有理智德性才是純粹理性(思辨理性)的德性,這種德性只需要通過教育就可以獲得;而道德德性則是理性對情感和欲望的控制,它作為一種善的品質是在生活實踐經過選擇之后逐漸形成的。當代倫理學家菲力帕·福特則認為德性屬于意志。她分析說,德性雖然具有有利性這一特征,但不能據此給它下定義,因為這一特征并不是德性所特有的,人的許多其他性質也同樣是有利的,如健康、力量、記憶力和注意力等。德性與這些身體的特征和精神的能力之間的區別就在于,它是屬于意志。德性是意志的善。還如,雖然思想家們都承認德性有不同的類型,但究竟有哪些類型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亞里士多德認為德性可以劃分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托馬斯·阿奎那將德性劃分為神學德性、理智德性、道德德性,它們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神學德性和主要德性;休謨將德性劃分為自然德性和人為德性;馮·賴特、邁克爾·斯洛特等人將德性劃分為關涉自我的德性和關涉他人的德性;卡斯林·赫金斯主張應該將德性劃分為積極的德性和消極的德性,強調要重視像莊子所倡導的“無為”這樣的消極德性,等等。還有不少思想家從德性的重要性的角度將德性劃分主要德性和次要德性。例如,蘇格拉底、柏拉圖特別強調“智慧”、“勇敢”、“節制”、“公正”,它們后來被公認為古希臘的“四主德”。又如,托馬斯·阿奎那認為“明智/審慎”、“公正”、“剛毅”、“節制”是所有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中的主要德性。這四主德加上他和奧古斯丁力倡的“信仰”、“希望”、“仁愛”(“愛”)一起被天主教教會列為所倡導的“七德”。

盡管以上這些問題并沒有在學界形成公認的答案,但他們的結論都經由充分論證,各具說服力。所有這些分歧也很難被單純判定為孰對孰錯,反而表明德性本身的復雜、博大與精深,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考察它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所有這些看法都包含著一定的真理性,是關于德性的知識。正因為如此,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可以擴展和加深人們對德性的理解,使人們對德性形成全面而正確的認識。

第三,闡明了德性與人生、社會的內在關聯。人類為什么要重視德性?這個問題是西方思想家一直持續關注的問題,他們通過世代延續不斷地研究,闡明了德性與個人幸福、社會美好的內在關聯,深刻揭示了德性對于人類生活的極其重要的意義。

西方古典德性思想家通過他們的研究著重闡明了個人德性對人生幸福的決定性意義。蘇格拉底、柏拉圖認為德性與幸福具有同一性,只有真正有德性的人,才是真正善的人和幸福的人。如果不具有德性,一個人即使擁有財富,生活富裕,也不是幸福的。亞里士多德雖然并不像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那樣認為德性既是幸福的必要條件也是幸福的充分條件,但也認為德性是幸福的主要條件,并強調兩者之間的內在一致性。在他看來,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幸福生活就是合乎德性的生活。一個具有道德德性的人可以獲得不完善的幸福,而一個具有理智德性的人則可以獲得完善的幸福。托馬斯· 阿奎那也將德性與幸福聯系起來,具有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特別是“四主德”的人能獲得世俗的幸福,而只有具有神學德性的人才能獲得天堂的永恒的幸福。近代思想家雖然不像古典思想家那樣將德性等同于幸?;蜃鳛楂@得幸福的必要條件,但也不否認德性對于幸福的重要意義。功利主義者約翰·密爾認為德性是實現幸福的最佳工具,康德則強調要將德性與幸福統一起來,只有兩者的結合才是至善,而且主張有德性幸福。當代西方倫理學家更強調幸福生活的兩面性,即道德價值和令人滿足,但德性仍然被看做幸福的必要因素。當代德性倫理學家約翰·刻克斯認為幸??梢岳斫鉃榫哂械赖聝r值的生活,或者被理解為令人滿足的生活,或者理解為前兩者在某種比例上相結合的生活。這三種生活可以分別稱為“德性的”、“令人滿足的”和“平衡的”。在他看來,只有達到了這種“平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即幸福生活。

如同好人應具備一些基本規定性即作為優秀品質的德性,“好社會”也應具備一些基本規定性。這些規定性就是社會的好品質,也就是社會的德性。早在柏拉圖那里,就關注建立作為好社會的理想國問題。按他的構想,理想國的德性與個人的德性是一致的,這就是“智慧”、“勇敢”、“公正”。其中“公正”是理想國的總體的德性,也是最重要的德性。自近代開始,西方有更多的思想家關注“好社會”的德性問題。他們分別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法治”、“公正”、“人權”等概念作為理想社會或好社會應具備的德性。在這些問題上西方存在著自由主義與共和主義、個體主義與社群主義、自由放任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的種種分歧。例如,自由主義者更強調個體自由,共和主義更強調社會民主;個體主義更強調個人的終極性,而社群主義則更強調共同體的重要性;自由放任主義更強調個體的獨立自主,而國家干預主義則更強調國家對社會生活的必要干預,以確保社會的穩定和諧。但是,西方思想家都不否認好社會必須具備一些共同的基本的優秀品質,即社會或國家德性。

第四,揭示了德性形成和完善的一些基本規律。雖然西方德性思想家對德性本性的看法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承認德性是個人或社會內在的善的品質、性質或特性。這種善的東西不是個人或社會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獲得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將德性看做是智慧,而智慧是理性的善性質。這種善性雖然是理性本身所固有的,但需通過“回憶”或通過“接生術”等途徑才能使之成為現實的德性。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德性從根本上說也是理性的善品質,理性要獲得這種善品質必須通過踐行使之成為道德德性,或者通過教育、培養使之成為理智德性。近代以來的西方思想家所推崇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社會德性,也不是社會本來具有的,而是人理性反思和自覺構建的結果,不遵循自然法,不通過締結社會契約,具有這些德性的社會是不可能建立的。不僅德性需要人為的作用形成,而且德性并不是一旦形成就永遠具有,更不是一旦形成就完美無缺的。在他們看來,德性既有一個形成的問題,也有一個完善的過程,這種完善的過程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追求德性完善,人才能實現自我完善,才能達到至善和完全的幸福。亞里士多德關于道德德性與理智德性的劃分實際上表明了德性的兩個不同層次,它們是人從不完善的幸福走向完善幸福的兩個階段。斯多亞派為個人和社會描繪了“智慧之人”和“世界城邦”的理想境界,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個人和社會在德性方面不斷走向完善。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教導人們要從世俗德性走向神學德性,也是認為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從世俗的、短暫的、不完善的幸福走向天國的、永恒的、完善的幸福。

在西方德性思想家探討如何獲得德性并如何使德性不斷走向完善的過程中,揭示了一些德性形成和完善的規律。盡管歷代德性思想家對這種規律的揭示都不是完全的,但他們是從不同方面揭示的,都有各自的合理性,為幫助人們全面了解德性形成和完善的規律做出了貢獻。

這類貢獻歸納起來有以下一些特點值得特別提及:首先,德性無論是不是理性的品質,但卻是運用理性或理智認識、判斷、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欲望或情感的結果。一個人或一個社會要成為有德性的,必須運用理性,必須有對德性重要性的意識,必須按理性的要求行事。其次,德性的形成和完善離不開意志。意志通常被認為是實踐理性,是將理性的要求付諸實踐的關鍵環節。意志對于德性形成和完善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對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做出抉擇,而且在將這種抉擇付諸行動上。德性正是對理性的正確判斷和選擇做出抉擇并付諸實踐的結果。再次,德性,特別是與道德相關的德性,都離不開人們的行為活動,只有在活動中才能使意志的正確抉擇逐漸轉變人的意向或心理定勢,轉變成人的行為習慣。最后,德性及其原則可以成為知識,因而是可教的。不僅道德德性,而且其他的德性都可以作為知識通過教育向人們傳授,人們在接受這種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形成德性意識,從而產生形成和完善德性的愿望,做出相關的抉擇并反復不斷地踐行。

第五,所概括和提煉的德目影響深廣。自古以來的西方德性思想家都十分重視概括和提煉德目,幾乎每一位德性思想家都有自己的德目及由其構成的體系。其中最有影響的德性體系也許可以列出三種:一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曾概括和提煉的智慧、勇敢、節制、公正作為“四主德”?!八闹鞯隆辈粌H在當時的希臘、后來的西方社會,而且在當今的全世界范圍內無人不知。二是托馬斯·阿奎那概括和提煉的三種神學德性和四種主要德性,即“七德”?!捌叩隆痹诋敃r就得到了天主教教會的認可和倡導,今天它們雖然不及古希臘的“四主德”影響廣泛,但在天主教世界影響的深度遠遠超過了古希臘的“四主德”。三是近現代西方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正”、“人權”等社會德性。這些德性不僅在今天的世界得到廣泛的傳播和認同,而且已經改變并正在改變著整個世界。

什么是德目?德性即德性項目?!暗滦皂椖?,簡稱為‘德目’,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一些德性要求,它們既是人們判斷和評價德性的標準,也是人們進行德性培育(包括德性教育和德性修養)的根據?!保?]69德目是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任何社會都有一些大家公認的德目。但是,那些未經德性思想家對它進行概括和提煉的德性往往是含混的、自相矛盾的,難以應對復雜的、例外的道德情境。德性思想家在克服“常識性德目”的局限性方面的意義在于:一是在概括德性的本性及概念的基礎上對社會生活中熟知的德目進行提煉;二是根據德性的本性和類型提出新的德目,以構建新的德目體系,或者對現行的德目進行補充,以完善現行德目體系。西方德性思想家的德目及其體系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原因正在于他們不斷地做這兩方面的工作,不斷地根據不同時代的時代精神與實踐要求概括和提煉與之相適應的德目。

二、西方德性思想的經驗和局限

西方兩千多年的德性思想史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有一些值得汲取的局限和教訓。所有這一切同西方德性思想的貢獻一起,也都成為西方德性思想的遺產,是人類德性思想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德性思想史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要總結德性思想史上的經驗教訓,以作為當代德性思想研究者的借鑒。

漫長的西方德性思想史有許多經驗可以總結,這里我們只是擇要列舉四個方面。

第一,不斷強化德性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學術研究、思想深化的起點和動力。西方德性思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豐富的學術成果,是與西方德性思想家有強烈的德性問題意識直接相關的。德性是人類必需的價值,但是人類要獲得這種價值總是面臨著諸多難題,這些難題使人類所希冀的這種價值的獲得面臨著種種困境。正是西方思想家敏銳地洞察到這些問題,才致力于從理論上解決這些問題。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前后人們的道德混亂、德性喪失的社會現實促使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大家強烈意識到研究和解決當時德性問題的重要性。13 世紀前后,阿拉伯的阿威羅伊主義的沖擊以及天主教會內部的各種異端思想的挑戰,使托馬斯·阿奎那意識到德性問題缺失的嚴重性,這種意識為他研究、解決當時的各種德性問題提供了強大動力。近現代社會市場經濟在給社會帶來充沛活力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各種問題,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西方思想家意識到解決這些問題刻不容緩,于是持續地探討市場經濟條件下好社會應具備的相應德性。20 世紀后,現代文明繁榮帶來了許多以前從未曾遇到過的新的沖擊,所帶來的問題使許多思想家意識到個人德性問題的重要性,繼而推動了大規模的德性倫理學復興運動。西方德性思想史的這一經驗告訴我們,要使個人幸福和社會美好,思想家就要不斷地增強德性的問題意識,只有具備這種意識,才會進一步研究解決在追求和實現個人幸福和社會美好的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德性問題。

第二,注重對德性問題的學理研究。時代和現實呈現的各種德性問題都是具體的,盡管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深層次的。對于這些問題的研究解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對策性的研究,這種研究可以對癥下藥,直接解決存在的問題;二是學理性的研究,這種研究并不能直接解決存在的問題,但可以為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提供指導。這兩種研究方式同時也是研究的兩個層次。一般來說,兩個層次的研究都不可或缺。沒有學理性研究,問題的解決只會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沒有對策性研究,學理研究所形成的原理就不能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措施。在人類現實生活中,人們更傾向于對策性研究,而往往不重視學理性研究,其原因就在于對策性研究可以直接用于解決問題,而單純的學理性研究往往不能如此。西方德性思想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德性思想家們都十分重視德性問題的學理性研究。在當時現實的德性問題十分突出的情況下,蘇格拉底不像智者派那樣只是告訴人們怎樣做到有德性,而是不斷地與人們討論什么是德性的問題。面對阿威羅伊主義的沖擊和異端的挑戰,托馬斯·阿奎那并非簡單回應一個個的沖擊和挑戰,而是針對各種問題構建起龐大的基督教神學體系。面對近代市場經濟的發展所導致的各種極端利己、不擇手段謀取利益的行為,近代思想家所做的工作是研究一個好的社會應具備什么樣的基本品質??梢娢鞣剿枷爰也⒉徽J為對策性研究不重要,而是認為作為思想家所承擔的職責是對問題進行學理性研究,他們要通過這種研究將各種問題納入到總體的框架內考慮,從而使問題能從根本上得到協同解決。事實證明,西方思想家重視學理研究不僅能為人們和政治家的對策性研究和問題的實際解決提供有效指導,而且可以為人類積累思想財富。

第三,重視對德性德目的提煉、概括。德目“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一些德性要求,它們既是人們判斷和評價德性的標準,也是人們進行德性培育(包括德性教育和德性修養)的根據?!保?]69德目的情形比較復雜,有在日常道德生活中自發形成的“常識性德目”,也有倫理學家在反思和批判的基礎上經過哲學論證所主張的“論證性德目”或“倫理學德目”;還有政治家從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德目或倫理學家主張的德目中選擇出來加以倡導的“倡導性德目”[3]。西方思想家自古以來十分重視德目問題,提出并論證了許多重要的德目。其中有關個人德性的德目有智慧、勇敢、節制、友愛、信仰、希望、愛、仁慈、寬容、同情等,有關國家德性的德目有市場、知識(科技)、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而公正既是個人德性的德目,也是國家德性的德目。德目是德性要求或德性原則,這種原則是人們形成、完善德性的依據,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須遵循的。西方德性思想家雖然不曾特別注重對策性研究,但十分注重將德性原理轉化為德性原則,使之與現實生活中的德目結合起來,或者說注重對社會流行的德目加以概括和提煉。這樣,他們的德性思想就可以通過德目這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達出來。采取德目的形式傳達思想家的德性思想,既是西方德性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貫穿西方德性思想史的一條重要經驗。

第四,尊重不同德性思想的存在權利和個性。西方德性思想史總體上看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多元的歷史,不僅不同時代的德性思想存在著重大差異,即使身處同一時代,德性思想家的見解也不盡相同。其中最典型的當屬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師生三人,他們所處的時代大致相同,所受文化背景的影響也差別不大,但他們的德性思想彼此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性。無論是古希臘時代還是近代以來的西方,始終都屹立著兩種以上不同的甚至對立的德性思想學術流派并存的格局。西方不同德性思想家各自所代表的德性思想并沒有判斷對錯的標準,因為西方德性思想基本上屬于哲學思想,而哲學思想往往是無定論的。他們之間的差異主要是觀察問題的角度、層次不同,以及所要解決問題的側重不同導致的。西方德性思想家雖然彼此之間存在著觀點分歧和學術爭論,甚至學術批評,但他們始終相互尊重,而且注重學術觀點的交鋒和對話。也許正因為如此,在西方德性思想史上,每一時代都是思想家輩出的時代,都是多元的甚至對立的學術流派和學術成果同時出現的時代。

毫無疑問,西方的德性思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自己的局限。從整個思想史的角度看,也有一些值得借鑒的教訓。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個方面:第一,對德性問題的分析缺乏歷史的視角。西方德性思想家的研究普遍不太重視將德性問題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往往被看做是普遍適用的真理。缺乏歷史的分析是西方德性思想家的一個共同局限。第二,忽視德性的特殊性問題研究。與缺乏歷史的視角相一致,西方德性思想家所研究的問題基本上都是人所共有的問題,即普遍性的問題,而較少考慮問題的特殊性。例如,他們所研究的德性是男女老少、古今中外所有人的德性,而不考慮男人的德性、女人的德性、老人的德性、兒童的德性等。他們的立場通常是男性主義的,因而存在著將男性德性泛化的問題。這一問題已為當代西方德性思想家所意識,但要克服這種普遍主義的研究套路還需要較長時間①西方德性思想的這一特征是由心理學家羅爾·吉利根以及阿勒特·拜爾等女性主義者對西方占統治地位的德性及其思想的批評意識到的。她們認為,有兩種不同的德性,一種男性主義德性,如智慧、勇敢、節制、公正等;另一種是女性主義德性,如關懷、耐心、養育、自我犧牲等。在她們看來,西方占主導地位的德性思想是男性主義的,男性控制著德性問題的話語權,并且因為社會不重視女性的貢獻而使女性德性邊緣化。[4]。第三,不重視現實德性問題的實證研究。自古代到當代,西方的德性思想家都不太注重德性問題的實證研究,在他們的著作中,幾乎見不到他們自己的調查研究材料和數據,他們的德性研究基本上是思辨性的純哲學研究。第四,沒有對德性問題的研究做出明確的學科定位。西方自古以來有將德性問題作為倫理學的對象或主題的,也有將其作為倫理學的一個問題進行研究的,但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思想家將德性問題作為倫理學的一個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個領域或分支。這樣一來,對德性問題的研究就會出現發生問題時才研究,問題不突出或有更值得重視的問題時就忽視對它的研究的情形。當代西方德性倫理學家普遍認為西方近代到20 世紀中葉存在著德性問題研究被邊緣化的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個人德性研究的邊緣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西方倫理學沒有將德性論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長期進行研究,而只是將它作為一個問題來研究,當近代社會德性問題更突出時,個人的德性問題就被忽視了。

三、西方德性思想的啟示

由以上對西方德性思想的學術貢獻和經驗、局限的簡要闡述,不難看出它給我們今天的德性問題研究提供的有益借鑒。要實現我國德性問題研究的學術繁榮,認真思考西方給我們的啟示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高度重視德性問題,將德性問題的研究作為倫理學和政治哲學的一個基本領域。德性是事關社會成員個人幸福和社會美好的一個根本性因素,可以說是做人之源、立國之基。在我國物質文明日益繁榮而社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做一個好人、如何構建一個好社會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顯突出和迫切。這個問題涉及諸多方面,而最為基本的則是使個人和社會普遍具備應有的德性。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學術研究的支持,只有在學術上重視和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并提供理論上的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才有可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問題的解決并非一勞永逸,而是需要根據變化的生活實踐不斷提供新的理論回答。西方德性思想史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永不停歇地根據社會歷史變化的情況不斷進行跟蹤研究,在學術上提供與時代需要相一致的新回答。要做到這一點,學術界特別是哲學界的學者要像西方學者那樣,有強烈的德性問題意識,潛心學術研究,著重從根本上總體上回答時代提出的德性問題,為現實德性問題的解決提供正確的依據和有力的指導。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德性問題像價值問題、規范問題、情感問題一樣,是道德方面的一個基本問題,因而也是倫理學的一個基本領域。因此,我們不能將這一問題僅僅作為一個此時突出的應景性問題來對待,而要作為倫理學研究的一個永恒課題來長期研究。德性問題是與人類相伴始終的問題,因為人不可能與生俱來地具有德性品質,也不可能自然天成地具有德性品質,它必須通過人的努力才能獲得、完善,而且獲得后還可能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喪失。對于人類來說,德性問題總是存在的,盡管其重要性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時隱時現。因此,人類必須有一個學科分支專門研究它,與時俱進地跟蹤研究,這個學科就是倫理學的德性論。西方德性思想家可謂重視德性問題的研究,但由于西方倫理學沒有一個相應的分支學科研究它,所以出現了時而社會的德性問題、時而個人的德性問題被忽視、被邊緣化的問題。西方的這一教訓給我們的啟示在于,只有將德性問題的研究劃歸給一個確定的學科分支,才能確保這一問題始終為學術界所不棄。

第二,既注重德性的普遍性問題研究,又重視德性的特殊性問題研究。德性問題既有諸多普遍性問題,如德性的本性、起源、功能、與其他心理因素和行為的關系,等等,更有許許多多的特殊問題需要研究,如不同人群的德性問題、不同民族、國家及其成員的德性問題、不同時期(如貧困時期和富裕時期、封閉時期和開放時期)的德性問題,等等。隨著人類社會日益一體化,出現了許多共性的德性問題,也出現了許多個性的德性問題。對于所有這些問題都要給予研究,而不能只研究普遍性、共性問題而不研究特殊性、個性的問題??傊?,兩方面的研究都要重視,而且要結合起來研究,或者說要協同研究。當然,個人由于精力和學識的限制,不可能研究所有這些問題,而應該有所側重,但從整個社會來看,這些問題都應該有人研究。西方思想家長期以來重視普遍性德性問題研究,這是他們的長處、優勢和特色,同時也是他們的局限所在。今天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長處,也要避免他們的短處。中國是人口大國,德性問題比西方世界更為繁多和復雜,特殊性的、個性的德性問題也更多,同時中國有更強大的學者陣容,因此有能力同時展開這兩方面的德性問題研究。

第三,既注重理論德性問題研究,又重視現實德性問題研究。無論是普遍性德性問題還是特殊性德性問題都存在著理論層面的問題和現實層面的問題。例如,德性的形成問題既有全人類古往今來的德性形成問題,也有各國在自身歷史發展中的德性形成問題。前者是普遍性問題,后者是特殊性問題。這兩個范圍不同的問題又都存在著理論層面的問題和現實層面的問題。例如,中國人的德性形成問題,既有從理論上看怎么形成的問題,也有從現實上看怎么形成的問題。當代人類的自主能力越來越強,人類能夠在相當大程度上對自己進行有意識的控制,而且當代人類現實問題層出不窮,需要進行對策性研究。在這種新的時代背景下,許多問題包括德性問題的研究已經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而要深入到現實的層面。一方面要將理論的原理轉變為操作的方案,另一方面要在理論的指導下研究、解決各種具體的現實問題。因此,今天的德性問題研究包括理論德性問題研究和現實德性問題研究兩個層面,對于一個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兩方面都不可偏廢。在這方面,西方德性思想的發展歷程也為我們提供了經驗和啟示。歷史上的西方德性思想家對現實的德性問題關注得相對不夠,這不能說不是一個缺憾。值得慶幸的是,從當代學術研究的走向看,現實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與理論問題的研究分不開的。因此,現實德性問題研究的任務還是要由德性思想家來承擔。

第四,既注重個人德性問題研究,又重視社會德性問題研究。西方德性思想的發展源遠流長,在不同時期德性思想家所關注的重點各有側重,我們將其大致劃分為兩個方面,即個人德性問題和社會德性問題,這兩個方面由始至終貫穿于整個西方德性思想史。麥金太爾提出,西方的德性傳統可以追溯到荷馬時代[5]151?!逗神R史詩》以及赫西俄德的《工作與時日》所歌頌的就是智慧、勇敢、剛毅等英雄德性以及普通人的勤勞德性。由于伯羅奔尼撒戰爭,人們的生活籠罩在悲觀失望的陰影下,蘇格拉底開始把目光聚焦于個人的德性,此后,個人德性問題雖然成為希臘時期和羅馬時期哲學家關注的主要問題,但社會德性問題也并沒有被完全忽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傾心研究了理想的國家應具備的品質以及怎樣使國家具備這些品質的問題,羅馬思想家大量地研究了法治問題,中世紀思想家也涉及不少國家德性方面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個人的德性問題研究相應地退居次要地位,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社會德性的要求更高。新的社會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德性以及如何構建具有這些德性的社會,就成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一直到19世紀思想家關注的重點。然而,幾百年的社會實踐表明,如果個人德性缺失,即使已經建立起自由和法制的現代社會,仍舊充斥著犯罪和欺詐,環境被污染,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不可再生資源迅速消耗;個人變得越來越貪得無厭、不擇手段和冷漠無情;社會和自然環境惡化與個人貪婪之心惡性膨脹交互作用,使人類面臨生存危機。20 世紀50年代以來,一些倫理學家致力于復興西方古典德性傳統①如安斯卡姆在1958年發表的題為“現代道德哲學”一文中就號召返回到亞里士多德的品質、德性和幸福概念。和[6]德性倫理學②“德性倫理學的影響已經擴展到它作為道德理論的第三種類型所做出的貢獻的范圍。正如已經注意到的,對德性倫理學興趣的復興已經引起了其他理論觀點的擁護者對德性的更大關注。德性的研究也已經導致當代倫理學考察問題的范圍普遍拓寬?!保?]4,學界重新開始關注和研究個人德性問題。20 世紀80年代至今,個人德性問題的研究在西方非常興盛,但西方思想家,特別是政治哲學家和經濟學家對社會德性問題研究的熱情并沒有因此而衰減,社會德性問題仍然是西方學界研究的重點問題。德性倫理學的復興和當代對個人德性問題的重視,對于近代以來西方思想家忽視個人德性問題有糾偏和補正的作用,因而受到西方學界的普遍關注。既重視社會德性問題,也重視個人德性問題,正在成為西方學界的共識和趨勢。實際上,不論是從理論邏輯上看,還是從歷史事實看,個人德性問題與社會德性問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不是彼此割裂的。社會的德性通過其成員特別是社會管理者的德性體現出來,而個人的德性總是在社會環境中形成的,并且是社會德性要求(原則)的程度不同的內化。離開了社會德性,無所謂個人德性,同樣,離開了個人德性,也無所謂社會德性。歷史事實也表明,只重視個人德性或只重視社會德性,無法解決人類的德性問題;同樣,孤立地研究個人德性或社會德性,也是無法將其說清楚的。只有將二者聯系起來,同時有所側重地進行研究,才有可能對它們做出科學的闡釋,并提供構建它們的合理方案。

第五,根據不同的時代精神和實踐要求概括和提煉出不同的德目。德性思想家應該根據不同的時代精神和實踐要求概括和提煉出不同的德目體系,這是西方德性思想史給我們的寶貴啟示。西方在不同時代都有思想家提煉在概括的德目體系,古希臘有柏拉圖的“四主德”,中世紀有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七德”,近現代西方有盧梭提出的“自由、平等”以及其他思想家提出的“民主”、“法治”等其他德目,20 世紀又有羅爾斯在自由、平等之外補充的“公正”德目。當然,每一個時代的不同思想家會提出不同的德目,但真正能為社會認同的只有那些真正體現時代精神和實踐要求的德目。要概括和提煉出這樣的德目需要德性思想家的天才和鉆研。這樣的德目一旦提出,就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歷史事實證明,得到全社會公認的德目反映了時代和大眾的心聲,是一個時代的共同理念和奮斗目標,它像旗幟一樣對全體社會成員有影響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因此,概括和提煉時代所需要的領航性的德目,是德性思想家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我國自古以來的思想家并沒有十分重視這項工作,我國思想家提出的能夠稱得上德目體系的只有“仁、義、禮、智、信”。這“五?!痹缭诖呵锏綕h代就已間形成,在其后兩千多年內都沒有出現能夠取而代之的。今天我國許多思想家在做這方面的努力,這表明大家意識到根據時代要求而提煉德目的重要性。但從西方的經驗看,這些德目不是通過琢磨使用更為精妙的詞語表達就能得到大家公認的,而是以深厚的學術研究作為基礎的,西方的柏拉圖、托馬斯·阿奎那、盧梭、羅爾斯等思想家無不如此。全社會公認的有歷史價值的德目不是應景的口號,而是時代精神和實踐要求的凝聚。要達到這種高度與深度,需要思想家的潛心研究。

第六,營造不同德性思想產生的社會環境。德性思想的繁榮離不開寬容、開放、開明的社會環境,只有在這般氛圍的社會環境里,德性思想才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產生有價值的精品力作,才能概括和提煉出反映時代精神和實踐要求的得到公認的德目。在西方德性思想史上除了中世紀學術相對專制以外,無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還是近現代乃至當代,都是思想自由開放的時代。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誕生了無數的思想巨子,其中成就了很多德性思想大家,創立了飲譽世界的觀點迥異甚至對立的學術流派,流傳了無數影響西方乃至世界的不朽著作。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春秋戰國時代之外,幾乎沒有像西方這樣的思想自由開放的時代。今天,中國要實現德性思想繁榮和整個學術的繁榮,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社會環境。這是西方德性思想史給我們的一個具有根本性意義的啟示。

[1]柏拉圖:《美諾篇》,載《柏拉圖全集》(第1 卷),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苗力田主編:《亞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3]江暢:《德性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Carol Gilligan.In a Different Voices: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5](美)麥金太爾:《追尋美德:道德理論研究》,宋繼杰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版。

[6]G.Elisabeth M.Anscombe,“Modern Moral Philosophy”,Philosophy,vol.33,no.124 (January 1958).

[7]Rebecca L.Walker and Philip J.Ivanhoe,eds..Working Virtue:Virtue Ethics and Contemporary Moral Problems,Oxford:Clarendon Press,2007.

猜你喜歡
德性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蘇格拉底論德性的雙重本性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從德性內在到審慎行動:一種立法者的方法論
古典“德性統一論”與當代情境主義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亞里士多德德性幸福思想的邏輯理路與啟示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