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動態

2014-04-06 12:14
石油化工應用 2014年4期
關鍵詞:混煤油泥稠油

聚烯烴工程中心拔化工頭籌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2014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評比結果,依托北京化工研究院建設的聚烯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綜合評比86.4分,在91家參評中心中位列第六,在化學工業領域位列第一。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綜合評比每兩年進行一次,目的是加強和規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建立優勝劣汰和動態調整的運行管理機制。本次綜合評比重點考核了各工程中心2011-2012年度在科研人才結構、科研項目、科技成果轉化及技術推廣、科研裝備、經濟效益及行業貢獻等內容。

近幾年,聚烯烴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催化劑研發、烯烴聚合工藝技術開發以及合成樹脂新產品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該中心成功開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聚乙烯BCE系列催化劑、聚丙烯ND催化劑、聚丙烯DQC系列催化劑、丙烯BCZ催化劑、茂金屬聚乙烯催化劑等,滿足了國內聚烯烴行業的發展需求,并且大規模出口海外。

此外,該中心開發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第三代聚丙烯環管聚合工藝技術已在武漢石化成功實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熔體強度聚丙烯、G樹脂、抗菌樹脂等高性能產品也已經推向市場。

生物燃料或改變歐洲汽柴油供需現狀

美國《世界煉油商務文摘周刊》報道,E4tech可持續能源咨詢公司預計,2020年生物燃料約占歐洲運輸燃料的6%,其中20%來自第三代生物燃料和采用地溝油等廢棄油脂生產的生物燃料。預計2011年至2020年,生物燃料供應量年均增長約15%,即每年增長200萬噸油當量,根據歐盟燃料質量指令(FQD)要求,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預計減排指標的2/3以上將通過使用生物燃料來實現。預計2020年至2030年,生物燃料供應量將從每年1 500萬噸油當量增加到每年2 700萬噸油當量,占歐盟運輸燃料的12%~15%。2030年,該地區約10%的柴油和12%的汽油將被生物燃料取代。在此期間生物柴油增長量的2/3和生物汽油增長量的2/5將采用植物纖維原料和其他非食用油原料生產。

此外,該咨詢公司預計,歐洲可能通過增加生物柴油使用量來解決該地區汽柴油供需失衡問題。但由于消費市場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其效果還有待時間驗證。

中國石油稠油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獲突破:五大成果助力清潔生產

近日,遼河油田公司承擔的中國石油低碳關鍵技術研究子項目-稠油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取得突破,實現稠油污泥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成為清潔生產和保護環境的利器。

這個項目2011年進入研究實施階段。遼河油田科研人員首先開展稠油污泥脫水、固化現場試驗,對藥劑進行篩選和優化,對脫水設備進行最終定型;接著進行中試試驗,對脫水劑、脫水裝置等在脫水率、運行成本、設備的運行穩定性等方面進行測試,試驗效果良好,各項指標均已達到預期;之后又開展油泥混煤燃料化試驗,對燃料的熱值、熱重曲線等進行測試,對燃燒排放的廢氣、廢渣等污染物排放指標進行監控,開發污染物控制技術。去年至今,他們先后完成年3萬噸高含水稠油污泥的脫水固化項目的示范工程、年1萬噸油泥混煤燃料的示范工程,以及兩種爐型的油泥混煤燃料的試燒試驗,并全部完成試驗研究任務。

有關人士稱,這個項目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五大成果上:完成稠油污泥的組成與性質的分析,掌握所含污染物成分、利用價值及處理方法,為試驗開展奠定基礎;開發油泥固化脫水劑并確定最佳工藝,實現低成本、高效率處理油泥;開發稠油污泥燃料化新技術,實現油泥資源化;設計并制造稠油污泥高效脫水裝置,解決油泥脫水問題;開發稠油污泥混煤燃料煙氣達標控制技術,解決排放煙氣不達標問題。

猜你喜歡
混煤油泥稠油
相變換熱技術在油田稠油開采中應用
基于全流程優化的鍋爐機組混煤摻燒決策模型
稠油不愁
含油污泥無害化和資源化熱解處理工藝研究
電廠鍋爐混煤燃燒技術應用現狀及分析
生化微生物技術在稠油采出水處理中的應用
含聚合物油泥對原油穩定性及油品性質的影響
遼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溫調剖難題
含聚油泥對聚合物溶液性能影響研究
污水處理場油泥無害化預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