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探析及其啟示

2014-04-07 10:22徐曉莉
關鍵詞:唯物史觀人民出版社馬克思主義

徐曉莉

(安徽工業大學工商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02)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古今中外的實踐雄辯地證明:任何個人、政黨或是集團,凡是違背了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必然會被人民無情地趕下歷史舞臺。中國共產黨自創立之日起就堅持群眾觀這一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觀點,從而不斷創造輝煌。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為黨的群眾路線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對新時期我們黨繼續堅持和創新群眾路線思想具有重要啟示。

一、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黨的群眾路線的創立做出了突出貢獻,是黨的群眾路線的主要創立者

(一)毛澤東批判地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使其成為自己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來源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早在奴隸社會時期就產生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此后歷朝歷代,不僅一些思想家和政論家不斷宣揚民本思想,不少皇帝也認識到民眾的重要性。我國封建社會杰出君主李世民曾經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泵珴蓶|一生博覽群書,尤其對中國歷史有深刻的研究,他十分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總結和繼承,從中汲取對中國革命的啟示。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指出:“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盵1]毛澤東正是批判繼地繼承了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使其成為自己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來源。

(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理論基礎

早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熱情地謳歌了廣大農民的革命積極性和創造性,駁斥了對農民運動的各種污蔑,他充分肯定了農民在創造歷史進程中的偉大力量:“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盵2]在此后一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中,毛澤東都忠實地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并堅定地依靠人民。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強調中國的革命戰爭是人民戰爭,只有依靠人民,武裝斗爭才能取得勝利。1934年1月,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因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盵3]正是基于人民戰爭的思想,毛澤東在抗戰中反復要求依靠人民進行全面抗戰,在《論持久戰》中,他特別強調:“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盵4]可以說,中國一切革命戰爭的勝利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勝利。認識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才能夠尊重人民,順應歷史,才能夠登上歷史舞臺,這正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最后取得勝利,而其他反動派則退出歷史舞臺的根源所在。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旗幟鮮明地作出這樣的結論:“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5]“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6]黨的七大對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做了系統的闡述,即: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眾學習。七大還將群眾路線規定為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三)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科學分析中國革命實際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特征

毛澤東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注重分析中國社會的實際,形成了適應我國國情的群眾路線。毛澤東自參加中國革命之日起,就深刻地認識到了農民作為中國社會中人數最多階層的偉大力量。在革命的各個時期,毛澤東都始終將農民視為革命的主要動力,對農民階級懷有深厚的感情。同時,毛澤東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其他階級,弄清“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是毛澤東能夠形成正確的群眾路線的重要依據,而一切教條主義者,雖然也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卻由于不能科學地分析中國社會實際,無法形成正確的群眾觀和群眾路線。成功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特征。

二、建國后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在曲折中繼續發展

(一)建國后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繼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毛澤東更加重視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他認為社會主義事業必須依靠廣大群眾,同時高度警惕黨內可能出現的官僚主義和腐化墮落現象。在三大改造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要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群眾,我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如果懷疑這兩條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盵7]黨的八大強調:“由于我們黨現在已經是在全國執政的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脫離群眾對于人民可能產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在黨的組織和國家機關的許多工作人員中,正在滋長著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傾向?!盵8]1957年春,毛澤東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使群眾路線思想的進一步發展,他說:“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盵9]1961年,為了正確應對面臨的國內外嚴峻形勢,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毛澤東提出了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重新強調貫徹群眾路線的問題。這一年4月,他給鄧小平的信中,把“反對恩賜觀點、堅決走群眾路線問題,向群眾請教、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問題”[10]列入應當重點調查的問題。由于毛澤東高度重視群眾路線在全黨的踐行,并不斷在理論上推動群眾路線思想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在建國初期順利展開。

(二)毛澤東晚年不斷違背自身己群眾路線思想的精神實質,陷入了“群眾運動”的誤區

從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運動開始,由于毛澤東對國內外形勢特別是階級斗爭形勢做出了錯誤的估計,他不斷違背自己群眾路線思想的精神實質,迷信所謂實際上不要黨的領導的“群眾運動”,迷信個人崇拜,使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蒙受了空前嚴重的損失。這種在“個人崇拜”狂熱氛圍和極“左”理論下鼓噪起來的“群眾運動”實際上只能是“運動群眾”,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而他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從根本上背離了群眾路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群眾路線得到恢復,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群眾路線進行了高度系統闡述,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三、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現實啟示

(一)中東局勢的變幻告誡我們必須堅持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

縱觀古今中外,凡是藐視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侵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個人、政黨、階級,無論其執政時間多長,實力多么強大,最終都在人民掀起的暴風驟雨中不堪一擊,近年中東局勢的發展生動地詮釋了這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發端于2010年底的突尼斯騷亂迅速波及整個中東地區,造成突尼斯、埃及、利比亞執政當局的垮臺,約旦、巴林、敘利亞、沙特等國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騷亂。雖然中東局勢突變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是執政黨長期漠視乃至損害人民的利益,國家政權腐敗不堪,最終失去人民信任。這個深刻的教訓對我們黨有深刻的啟示:新時期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

毛澤東自參加革命之日起,就認識到人民在創造歷史中的作用,終其一生,他都在強調人民的偉大力量和作用,即使他晚年認識不斷失誤,思想深處,他仍然堅信人民的偉大作用,仍然苦苦探索為人民謀幸福的途徑?,F在不少的黨員干部沒有從思想上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忽視乃至蔑視廣大人民群眾。新時期學習和宣傳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對于幫助各級黨員干部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從情感深處做到尊重人民、熱愛人民,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顯得尤為緊迫而重要。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通過的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和近期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信對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樹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改善黨群關系將起到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我們必須堅持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

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彼J為: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這個“中國夢”是近代以來無數中華兒女的“夢”,是幾代共產黨人的“夢”。實現這個“中國夢”,新時期堅持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尤為必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薄靶枰覀兠恳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痹谶@個實現的過程中,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是“中國夢”實現的保證。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必須予以繼續堅持和創新,才能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有效地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

(三)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要求我們必須堅持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

新時期以來,國際國內形勢更趨復雜,我國社會人民內部矛盾呈現出普遍化、復雜化和突出化的特點,這對黨的群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系統研究和學習毛澤東的群眾思想,對于我們各級黨員和干部自覺實踐群眾路線,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密切黨群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各級黨員干部必須樹立群眾觀,深入實踐、深入群眾,不斷創新群眾工作的方法和途徑,才能真正傾聽到人民的心聲,及時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把黨的群眾路線落到實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重要保障。

毛澤東創立的黨的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之一,是我們黨不斷創造輝煌的主要武器。新時期,我們必須系統學習和貫徹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不斷豐富和創新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容,為黨的群眾工作開辟廣闊前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7]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23.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1.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488.

[10]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8.

猜你喜歡
唯物史觀人民出版社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唯物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岳麓版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抉擇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人民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