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佐對貶謫海南人士的吟詠——兼談王佐研究的一些問題

2014-04-07 19:16李景新高海洋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貶謫蘇東坡海南

李景新,高海洋

(瓊州學院 a.人文社科學院;b.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海南三亞572022)

一、關于王佐研究的一些問題

王佐是海南歷史上的一代名賢,有“吟絕”之稱,就流傳下來的詩歌數量看,明代海南籍詩人無出其右者,他還有其他文史作品,以此而推,其詩歌創作在海南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人在海南文化史上具有一定地位。但是后世對王佐的研究卻十分薄弱。

就以對其詩歌創作的評論觀之,目前所能見到的資料是非常零星的,主要來自明清時期《雞肋集》編輯出版者的序、跋、傳?!按蠓郊颐糠湓~之平易溫雅,氣之光明雋偉,當比擬于古諸大家?!?唐胄《原集序》)[1]卷首1“亦足以明其心之所酷嗜,蓋非特以詩文自鳴,亦庶幾因文以見道者?!?邢祚昌《原集序》)[1]卷首3“作為文與詩,得風雅之正軌?!?樊庶《原集序》)[1]卷首4“其詩文比之歐陽文忠,信然也?!?樊庶《王汝學先生傳》)[1]卷首8“味之腴者,人固咀嚼不厭;即淡如太羹元醴,其中亦自有真味也,‘雞肋’云乎哉!”(李熙《重刻王桐鄉先生雞肋集序》)[1]卷首6“提學新喻胡榮稱其博學多識,靜思力踐,見道精審。故其詩辭和平溫厚,文氣正大光明,當比唐宋諸大家?!?王國憲《王桐鄉公傳》)[1]卷首14“至其詩文有唐宋名家風格,前人論之已詳?!?王國憲《<雞肋集>后序》)[1]卷十41“愛其詩文溫厚和平,卓然大家風格?!?王光謨《桐鄉公 < 雞肋集 > 跋》)[1]卷十41

這些評論自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一是都很籠統模糊,且多為詩文并提,無法判斷詩的價值和文的價值之區別;二是多陳陳相因,最早為《雞肋集》編輯出版的唐胄對王佐做出評價之后,后來者基本都是相因其觀點,基本上沒有什么新意;三是評價者與王佐有非常密切的世代關系,或學生,或后人,或臨高官員,在臨高這塊并非廣大的區域內,他們都滿懷對此鄉最值得推崇的人物王佐的極度崇敬,評價是否有偏愛之處,就不好確定。這些都是我們進一步研究王佐時所不能不考慮到的。

現當代學術也極少有對王佐詩歌做過細致研究者。葉顯恩1994年作《祝賀<雞肋集>新訂本出版》謂:“以詩詞論,在海南人士中首推王佐,已成定論?!保?]9然而是誰“定論”的?是哪個時代、哪個文獻、哪個論證給出“定論”的?皆不得而知。我們必須注意,對于學術研究來說,“定論”一詞是不能輕易使用的,是要十分謹慎使用的。沒有深刻的研究,沒有嚴密的論證,就對一個歷史人物得出定論,那不是太輕率了?我們在浩如煙海的《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搜索,有關王佐的文章居然只有兩篇:其中一篇題為《海南史上四大才子之一:王佐》的文章是來自《神州民俗/海南·臨高頻道》的一般介紹性文章,并非學術論著;唯一的學術論文是發表于《海南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第3期上的未署名文章《王佐和他的海南風物詩》。此外就是周濟夫先生的《瓊臺小札》中有一篇《詠物與詠史的融合——王佐的兩首詠花詩》短文,簡單分析了王佐關于木棉、含笑花的兩首詩;他在《椰陰詩話》中還有幾篇類似的短文??梢妼ν踝舻脑姼鑴撟髂酥翆φ麄€王佐的研究,是多么薄弱。在這種學術背景下,我們還能盲目相信“以詩詞論,在海南人士中首推王佐,已成定論”的觀點嗎?如果我們繼續停留在以前對王佐陳陳相因的淺層認識上,而不腳踏實地做卓有成效地深入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之做出客觀評價,這不是對這位海南著名歷史人物的愛,而是對他的不尊重,也是對歷史的不尊敬。

那么怎樣進一步加強對王佐的深入研究?我們認為,對其作品做基礎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對其詩歌、散文、史著、論著等文本進行具體而細致的研究的基礎上,再把他放在整個海南文化、文學史上,與其他著名歷史人物進行切合實際的比較,才能夠對其作出比較合乎事實的評價。就詩歌而言,在題材內容、體裁形式、藝術風格、師承源流、在當時的影響、對其后的影響、在整個海南乃至在中國詩歌史上有何影響,等等,都需要做踏踏實實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對得起這位被后人推崇的海南歷史名人。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選擇了王佐詩歌創作中的一個側面——對貶謫海南人士的吟詠——進行比較詳細的論述。

二、王佐對海南貶謫人士的吟詠在其詠史詩中的分量

王佐擅長于詠史。檢點《雞肋集》,今存詩歌中廣義的詠史詩約五十首。除關于唐宋貶謫題材之外,如《詠史》八首,《哀四義士》四首,《歌風臺》五七絕各一首,《唐馬圖》四首,《讀唐元宗紀》《越臺懷古》《彭城懷古》《聊城懷古》《周瑜墓》《荊王太子墓》《夜宿武夷止庵》《韓氏雙烈》《貞女唐亞妹》《過富春江嚴子陵祠》《杜甫游春圖》《王子猷訪戴圖》等各一首。這些作品,或直接詠史,或因遺跡而懷古,或觀古代題材的繪畫而引起對歷史的思考,時間跨度從先秦到元代,涉及到帝王將相、隱士、詩人、烈女等對象,空間跨度涉及全國各地,體裁運用了古體、律詩、絕句,算是比較豐富的了。但是經過比較,這些題材都比較松散,不成規模,無法構成整體的沖擊力。王佐最為集中、能夠成為規模的詠史題材,則是唐宋時期海南貶謫文化,詩作數量達十八首之多,計有:《海外四逐客》四首,《茉莉花》二首,《含笑花》二首,《崖州裴氏盛德堂》《讀宋史》《詠史八首之李衛公德?!贰赌久藁ā贰额}東坡祠》《次友人游載酒堂》《澹庵井》《盧相多遜》等各一首。涉及的對象包括蘇東坡、“五公”(李德裕、李剛、趙鼎、李光、胡銓)、盧多遜、丁謂,他們代表了唐宋時期貶居海南的最重要的人士,他們與當時的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在海南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吟詠的方式看,有分詠,有合詠,有直接對歷史人物進行吟詠,有通過歷史遺跡對歷史進行吟詠,有因讀史而詠史,有將詠史與詠物融合,有組詩,有單篇。體裁為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我們可以說,有關唐宋時期海南貶謫人士的吟詠,在王佐詠史詩中是最富有沖擊力,代表著王佐詠史詩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士人的某種心態。

三、“海外四逐客”在王佐詠史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綜觀王佐對海南謫客的吟詠,以組詩《海外四逐客四首》最具有感染力。這組詩共四首,分詠李綱、趙鼎、李光、胡銓,形成對“南宋四名臣”的集中歌詠。

第一首題為《李忠定公綱》,題下自注“至瓊三日遇赦返”:

公來方始是朝廷,爭奈吳兒苦諱兵。當扆戴天寧國是,杜郵興念豈人情。忍教丞相過南海,更有何人說北征。自古浮云能蔽日,重昏世及幾時明。[1]卷九25

詩下作者加按語云:“晦庵先生嘗言,李綱入來方成朝廷。杜郵乃秦殺白起處。時京城圍急,李綱當國以兵為任,群奸欲阻其謀,勸欽宗殺綱和金,同列有書杜郵二字示綱釋兵者,二帝在金,封徽宗為昏德侯,欽宗為重昏侯。禮運疏云:父子相繼為世,兄弟相傳為及?!保?]卷九25參照按語,詩篇引用朱熹之語來肯定李剛入相對朝廷的重要性,又運用秦國殺白起的典故對投降派欲害忠良的事件進行了深刻批判,“重昏世及幾時明”將批判的矛頭直指昏聵的徽欽二帝。力主用兵的棟梁被貶謫海外,諱兵如疾的奸邪卻如豺狼當道,釋兵的二帝昏聵無能,這正是詩篇所要揭示的宋朝歷史的悲劇。

第二首題為《趙忠簡公鼎》,題下自注“卒于崖州斐氏宅”:

身騎箕尾作山河,氣壯中原勝概多。立贊建康開左纛,坐揮羯虜倒前戈。孤忠唯有皇天在,萬口其如國是何。直待崖州滄海涸,英雄遺恨始消磨。[1]卷九26

趙鼎是被《宋史》稱作與李綱齊名的“南渡名相”,力主抗金,為秦檜所忌,被多次貶謫,最后貶謫到吉陽軍。為表現對投降派的抗議,趙鼎絕食自殺而死,臨死前自書銘旌曰:“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保?]王佐詩化用趙鼎自書銘旌句,歌頌了趙鼎在抗金過程中的偉大貢獻和氣壯山河的英雄氣節。但是在萬口議和的政治環境下,趙鼎的孤忠和壯志,只能成為千古遺恨。詩在正面歌頌的同時,表現了對投降主義的憤恨之情。

第三首題為《胡忠簡公銓》,題下自注“恩宥還”:

大朝廷作小朝廷,人世乾坤已不成。志士拊心思蹈海,渠奸呼黨賀登瀛。共知甘飲三吳水,誰念幽棲五國城。公去如今三百載,海潮尤有不平聲。[1]卷九26

這首詩歌詠的對象為胡銓,但詩的重點卻是對南宋小朝廷的議論和諷刺。首聯站在正統立場上謂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大朝廷已不存在,人世乾坤已不成立。頷聯用對比手法,抨擊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占據上風,像胡銓這樣的志士雖有抗金之心,卻難以成功。頸聯最為沉痛,徽欽二帝被金人幽禁在北國的五國城,對于這種中華有史以來都沒有過的奇恥大辱,卻沒有人念及,宋高宗和秦檜等一群昏君奸臣不知恥辱,只躲在東南一隅甜甜地喝著三吳之水,所含諷刺和批判是何等深刻。末聯感嘆胡銓力主抗金、統一祖國、迎回二帝,反遭遠謫海外,說三百年之后,海潮猶為之不平,實際是表現了作者和人民的不平。第四首題為《李參政光》,題下自注“恩宥還”:

五十三家禍未消,何人海外得逍遙?;侍旌笸劣瓤耙?,明月清風不費邀。但看瓊島一身在,莫怨圖書萬卷燒。千古牧羊亭下土,好還天道不曾饒。[1]卷九26

詩后作者加按語云:“秦檜恨光不已,必欲致其死,根究貶人通書,光家懼罪,書籍萬卷盡燒之。牧羊亭,秦檜葬在建康,今應天府境內,明弘治初年,冢為盜所發,其禍甚慘?!保?]卷九26四首詩中,這首詩寫得最為輕松愉快。雖然開頭一句下得沉重,但是次句一轉,以曠達觀點蕩開,謂李光在海外反而能夠逍遙生活,享受海南的清風明月,只要能夠保存一身,萬卷圖書被燒又有何惜?最后以天道公正、終究不饒奸賊作結,反襯出高風亮節的李光之永垂千古。

這一組四首,皆以七言律詩為之,一氣呵成,筆法多變,頓挫有致,堪稱王佐詠史詩之杰作。

對于南宋四名臣,王佐最為崇敬的是胡銓。除于《海外四逐客四首》合詠之外,王佐還創作了《澹庵井》《和友人歸姜驛夜宿胡澹庵祠》《茉莉軒》四首詩來寫胡銓。

胡銓因作《戊午上高宗封事》力主抗金而忤秦檜,被貶謫吉陽軍(今三亞),經過臨高境內時,曾在一片樹林避暑,而得甘泉,惠及一方,后臨高名士戴雄飛因于其處立“澹庵泉”碑記之,汲者不絕,遂為井。王佐過此而作《澹庵井》:

中興封事百年無,身倚皇天自不孤。酌罷清泉問秦檜,已無寸土寄頭顱。[1]卷十21

詩下有個長長的自注,記敘秦檜陰結金人,殺害忠良而與金國議和,宋高宗反而歸功于秦檜。秦檜為自己作墓,恐人發冢,而于墓中暗射機關。至明弘治年間,秦檜的墳墓為盜所發,機關已盡失其效,頭顱骨灰被棄于草間。王佐在自注的結末感嘆道:“噫!澹庵先生,生前立朝,曾無容足之地,而身后足跡所經,皆為鄉井。秦檜生為宰相,志欲全吞吳越,而死無葬地。善惡終報如此,天道昭昭,其可誣哉!”[1]卷十22讀此自注,則《澹庵井》詩作的主題便不言而喻了。七律《和友人歸姜驛夜宿胡澹庵祠》

炎荒回首望中原,云海茫茫正斷魂??沼写缧膽胰赵?,難將一手轉乾坤。北人府庫千金費,南國封章萬古存。當日戴天稱叔侄,可曾都是趙家昆。[1]卷九24

為和友人之作,友人夜宿澹庵祠而作詩,王佐因而和之。澹庵祠為臨高人為祭祀胡銓所立,寄托著臨高人民對胡銓的愛戴之情。王佐作品前四句遙想胡銓被貶謫海南,茫茫北望,徒有雄心,而無力扭轉乾坤的憤慨心情。接下來高度贊揚了胡銓《封事》一文對金人的震撼和永垂千古的價值,最后辛辣諷刺了宋高宗的屈辱行徑。

茉莉軒為宋朝臨高縣令謝渥所建,胡銓貶謫吉陽軍路過臨高,應謝渥之請,于茉莉軒為當地儒生講學,胡銓因為之題額“茉莉軒”。王佐的《茉莉軒》由兩首七言律詩組成:

茉莉香中小小軒,歷年三百尚依然。珠崖逐客才過海,南渡君臣已戴天。磊落封章轟宇宙,凄涼遺墨化云煙。我懷千古中原恨,幾度經行涕泗連。(按:封章指澹庵所上封章事,金人購之千金不可得者。遺墨,指所書軒額,久廢,今始復之。)[1]卷九27

相逢莫話紹興年,每為先生一憮然。國是到頭成底事,奸非開路逐忠賢。忍同劉豫三分國,賣卻唐堯一半天。杰閣格天今草莽,乾坤猶罩小茅軒。[2]9

從詩意看,王佐造訪茉莉軒之時,胡銓的題額墨跡早已不存在,使得王佐心情不免低落,更主要的是南宋小朝廷的軟弱無能,投降派的橫行霸道,胡銓等愛國英雄的悲慘命運,使王佐痛心徹骨?!拔覒亚Ч胖性?,幾度經行涕泗連”,正表達了王佐蒞臨茉莉軒時的悲憤心情。但是歷史總有一天會還公道,“杰閣格天今草莽,乾坤猶罩小茅軒”,賣國賊的豪華府第早已變成荒野,而忠良曾住過的小小茅軒卻永遠立于乾坤之間,這給王佐心理添加了一些平衡。

對于“南宋四名臣”,王佐何以尤其偏愛胡銓?我們認為,這盡管與王佐特別推崇《戊午上高宗封事》有關,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恐怕不在這里,而是因為胡銓是唯一與臨高發生密切關系并留下美好故事的一人。胡銓除發現澹庵泉之外,對臨高更重要的貢獻是受縣令之請,為學生講學,在當時就發生了作用,所形成的文化風氣,對后世的影響更加深遠。王佐于“四名臣”都很崇敬,而所受遺風影響最多者,當首推胡銓。王佐是一位十分熱愛自己家鄉的儒者,而胡銓成為家鄉臨高的驕傲。在這種文化心態之下,王佐尤其多歌頌胡銓,就是容易理解的了。

四、《宋史》、盛德堂:王佐“宋史情結”的綜合載體

如果說上述對“四名臣”的歌詠是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來表達作者對宋朝那段屈辱歷史進行評價,那么王佐的《讀宋史》和《崖州裴氏盛德堂》則是通過歷史著作和歷史遺跡的感發,運用合詠的方式,擴大所涉及的歷史人物,來表現他的“宋史情結”。

王佐的七律《讀宋史》,雖題為讀“宋史”,所詠歷史卻并非全部宋史,而重點仍是“南宋四名臣”生活的那一段:

南邊七葉選重光,世及重昏亦可傷。宮色漸非天水碧,柘袍又看女真黃。外夷豈敢分中夏,一汴何因說二杭??昂奕\國是,是誰惟有殺忠良。[1]卷九25

前六句歷數從太祖滅掉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統一中原的興盛,到欽宗(被金人封為重昏侯)被外夷所掠北宋滅亡,宋高宗被迫逃到杭州建立新都,以反詰語氣表現作者的傷痛。末聯仍把宋代衰亡的原因歸于投降主義對忠良的殺害。作者在此詩下有自注云:“徽殺陳少陽,欽殺李伯華,高殺岳飛父子?!弊髡咴凇跺b志钒凑Z中敘述秦檜殺害忠良的經過時亦云:“檜實陰恃虜勢,度宋帝畏虜,不敢違己。而虜人所忌者,中興四將。于是首起大獄,殺岳飛父子,以威韓、張三將。暮年又起大獄,必欲盡覆異己者趙鼎、張浚、胡銓等五十三族?!笨梢姳驹姟翱昂奕\國是,是誰唯有殺忠良”是對批判投降主義迫害“四名臣”的擴展,或者說王佐的“四名臣”情結始終與對北南宋之交屈辱歷史的傷痛交織在一起,對四名臣等忠良的愛與對投降派奸邪小人的恨是等同的,它們共同構成了王佐對這段歷史的詩史式的評價。

位于崖州的盛德堂,原為唐代名相晉國公裴度后人的居所,宋代趙鼎與胡銓先后貶居于此,趙鼎死于此地,胡銓居數年遇赦而歸。王佐作七律《崖州裴氏盛德堂》詠道:

晉國亡來六百年,云礽今見海南邊。風流尚是元和腳,主客誰同南渡賢。落落朱崖余棟宇,盈盈綠野舊風煙。我懷三姓上千古,欲向杭州問老天。[1]卷九13

詩下作者加按語云:“裴氏,晉公度孫也。趙忠簡公鼎、胡忠簡公銓謫崖時皆住此堂,李參政光時相往還。裴祖聞義在宋守昌化軍,即儋州,儋在隋為朱崖郡?!庇肿髡咴凇拔覒讶丈锨Ч拧本溟g自注云:“秦檜于天章閣書胡趙裴三字,憾之?!庇纱丝芍?,裴氏也在秦檜憎恨之列。王佐從當代名相裴度寫起,而延伸到宋代的同被秦檜所迫害的趙、胡、李、裴,則其所懷,實乃曾居于盛德堂的唐宋名賢。從結構看,詩的大部分是在歌頌唐宋明賢,而于篇末顯露批判之筆,杭州為南宋都城,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昏君奸臣。

五、蘇東坡、李德裕:崇敬中的復雜心情

在海南島,“五公”齊名,并嗣于一祠,為海南人民所崇敬。王佐對李德裕也是敬佩的,但是從《雞肋集》中對貶謫之士的歌詠看,他對待“宋代四名臣”與李德裕的態度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峨u肋集》中關于“四名臣”的吟詠,除了《澹庵井》是絕句之外,其余全部用七律,而關于李德裕的吟詠,只有兩首七絕。更深刻的是,王佐總是把“四名臣”與國家民族的大是大非交織在一起,筆下的“四名臣”都是充滿民族氣節而受迫害的英雄,與之對立的則是民族敗類、奸邪小人。而王佐筆下的李德裕則有所不同:

孤寒八百望崖州,恩怨分明未是仇。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須憎李自憎牛。[1]卷十23

這首詩為王佐《詠史》八首之一。詩中雖表現出作者對李德裕的正面肯定,但是贊揚的內容卻只是取自《唐摭言》的一則題為《好放孤寒》的軼事:“李太尉德裕頗為寒畯開路,及謫官南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保?]可見,詩中所肯定的僅僅是李德裕愛惜貧寒之士的美好品德。再從詩的后二句看,王佐是在“牛李黨爭”的背景下,只是把李德??醋鼽h爭中的“君子”一方,并沒有就是否關系到國家的大是大非做出評價。王佐的另一首詩關于李德裕的詩是題為《木棉花》的詠物詩:

艷艷燒空出化爐,一春花信最先孚??椿ㄎ聪驹u牛李,且醉東風聽鷓鴣。①這首詩亦摘自周濟夫所著《瓊臺小札》,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頁。

據周濟夫分析,李德裕雖不失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但是他身陷黨爭,純屬宗派之爭,古代的有識之士早看到了這一點,王佐此詩是詠物與詠史的結合,用木棉花的光明磊落反襯人間的蝸角之爭,“‘看花未暇評牛李’,實在是對一切私黨爭斗的絕妙諷刺和無情唾棄?!保?]周濟夫用語雖然嚴重了點,但是王佐對“牛李黨爭”的態度,與對宋代“戰和斗爭”的態度,確實具有很大的區別。

王佐對另一位文化巨人蘇東坡崇仰有加,他以載酒堂和東坡祠為載體,表現了對蘇東坡的觀點:

鵑送南聲到洛陽,浮云白晝掩陽光。南來文字亂天下,天遣先生閟海鄉。過化真成孚草木,人心猶自愛桄榔。無因得載城南酒,仰止惟持一炷香。[1]卷九24

——《次友人游載酒堂韻》

先生轍跡到遐荒,象魏新年法漸詳。卜世漸看杭易汴,傳衣又見呂仍王。本來大塊為安宅,不道眉山是故鄉。人定勝天千載下,盡輸瓊島一枝香。[2]156

——《題東坡祠》

兩首詩都涉及到了北宋的政治,但是北宋政治黨派的斗爭,與南宋主戰派、投降派的斗爭,性質是有差別的,所以這兩首詩中對新黨的批評并沒有像其他詩中對投降派的抨擊那樣激烈。第一首詩的重點是“過化真成孚草木,人心猶自愛桄榔”,蘇東坡貶謫海南以其偉大的人格和空前絕后的學識對海南歷史文化的影響,寄托著海南人民對這位偉人命運的惋惜和恩惠的不忘?!把鲋刮┏忠混南恪眲t鮮明地表現了王佐對蘇東坡無上的崇敬之情,這種語氣在其他詠史詩中是沒有的。

王佐在學問和思想上受蘇東坡的影響是重大的,他常常直接運用蘇東坡的語言和觀點進行議論,如在《贈地師曲全徐先生序》中,自“蓋陰陽相化”至“氣之所在,何有于內外遠近,東西南北之間乎”[1]卷三28,基本是蘇東坡《天慶觀乳泉賦并序》的翻版?!吨亟ㄝd酒堂記》,謂蘇東坡生前“似乎不能一日終其身”,后數百年卻儼然享有祠祀,“此豈人為所能也哉”,接下來有一段議論:

蓋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惜先生作韓昌黎廟碑,固嘗言之,而今驗之矣。是故堂不廢者,此理存也。不廢之者,存此理也。此理存,是人心之不亡也;存此理,是人心之所不亡也。皆天也,非人也。傳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至是而知天之定也久也。[1]卷二2

這段議論直接依據蘇東坡《韓昌黎廟碑》的觀點,再引用古人關于天人關系之理論,而得出天定與人定的辯證關系。明乎此,再來看《題東坡祠》的末聯,詩意不解自明。

但是王佐對蘇東坡也不是盲目尊崇。他作《論<古史孔子列傳>》,對蘇轍在《古史》中把《史記》的孔子“世家”改為“列傳”的做法進行了批判,謂:“大抵觀人得失,必本于父兄師友。余觀子由之失,而知其有自來矣。蓋由其兄子瞻平日不喜《史記》,故子由作《古史》,務矯馬遷之作,自以為是,而無所忌憚。自以為是于家庭,而不能盡合于天下之公言者,蘇氏之學也?!保?]卷四2認為蘇子由的錯誤來自其兄蘇東坡的影響,并指出“蘇學”的缺點。王佐的觀點是基于朱熹之學而產生,明代把朱熹之學定為科舉考試的正宗,王佐在這種政治文化環境之下產生這樣的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王佐對蘇東坡的異議,并沒有在詩歌中表現出來。詩歌中所表現的,完全是一片景仰之情。

六、盧多遜、丁謂:王佐筆下的反面謫客

王佐是一位是非分明、觀點鮮明的詩人。宋代謫臣中,“五公”和蘇東坡在他筆下都是歌頌的對象,而另外兩位貶謫海南的宋代宰相盧多遜、丁謂,則成了其筆下的反面角色。

盧多遜是一位歷史評價頗為復雜的人物。作為北宋重臣和宰相,他在開國、平亂、編纂典籍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史學家。但是其缺點也非常明顯。他初與開國元勛趙普不和,后又以遣堂吏趙白交通秦王廷美事件而下獄,終流配吉陽軍,居水南村。王佐在《盧相多遜》詩自注中記述一件揭示盧多遜人格污點的文字:“宋太宗朝,盧相交通秦邸,貶崖州。嘗于旅邸中遇老媼,能言京邑舊事。問之,云:‘吾兒為某官,被宰相盧多遜以私恨貶來,死,遺老身。彼盧相者,妒賢嫉能。倘不死,終當見之?!噙d赧去?!保?]卷十26雖然丁謂居住崖州水南村時,事實上對當地文化發展產生了正面影響,但是王佐對他的污點仍無法原諒,于是作《盧相多遜》加以諷刺:

青天明主不堪欺,磐石元勛豈可移。莫怪老姬窮旅邸,能談京邑舊因依。[1]卷十26

王佐對丁謂的吟詠是凝聚在《含笑花》二首詠物詩中的:

堯草元能指佞臣,逢花休問笑何人。君看青史千年笑,奚止山花笑一春。

白白紅紅競好春,含香羞澀似含顰。無端卻被崖州戶,錯怪閑花解笑人。[1]卷十19

丁謂同樣也是一位復雜的歷史人物,但與盧多遜相比,丁謂的人品則更多為人所詬病。他曾極力討好名相寇準,當成為參知政事時又極力打擊寇準,取而代之,迎合皇帝,大造宮觀,勾結宦官,獨攬朝政。蘇東坡在《荔枝嘆》中曾諷刺過“前丁后蔡相籠加”[6]2127,把他與大奸臣蔡京同等看待。丁謂被貶崖州,見含笑花,曾作詩自嘲:“草解忘憂憂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①見王佐《含笑花》詩下自注。王佐接過丁謂的自嘲而作《含笑花》二首,直指丁謂為“佞臣”,指出佞臣必為青史所笑,又安能怪罪山花?筆調明快,諷刺辛辣,可謂詠物與詠史融合的佳作。

七、王佐的文化心態與個人才情

綜上所論,王佐之詠史,在宋代貶謫文化方面用心最苦,用情最深,用力最大,成就最為突出,這代表著王佐歷史文化心理結構上的一個鮮明特點,我們在論述中已稱之為“宋代情結”。這個情結不僅僅存在于王佐一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中,也存在于明清時代其他海南知識分子心理結構中,成為海南人文化心態的重要特征。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宋代情結呢?

海南島雖然建制較早,但是以中原黃土文化為核心的統治理念,以及以北方少數民族為主要矛盾的現實狀況,使得孤懸海外的海南島長期不受中央重視,“即使國力比較強盛的漢代,也沒有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必要的開發”[7]②朱玉書、林冠群《蘇軾與海南文化》,朱玉書《海外奇蹤》,海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6頁。至南北朝晚期,冼夫人統一了包括海南島在內的嶺南廣大區域,并于隋朝建立之后歸附中央,于海南島重新設置郡縣,后來馮盎又以此地區歸于唐朝,中央對海南的有效統治自這段時期才算開始。但一方面冼夫人所代表的文化并不屬于中原文化,另一方面唐朝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北部邊陲,因此中原文化對海南的影響仍然十分薄弱。雖然海南島在唐朝時已有設立學校的記載,但直到北宋后期蘇東坡到達儋州,學校依然形同虛設。這樣,海南島上的正統文化教育一直處于極為緩慢的發展狀態。蘇東坡、“四名臣”等眾多宋代被貶謫海南的正面形象,乃至具有爭議的負面人物的到來,才真正改變了上述狀態,成為海南文化教育發展的轉折時期。后經元代的沉潛,至明代而達到海南文化的繁榮。從海南歷史文化發展軌跡看,對明清人來說,元代基本是個空白,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東西。如此,宋代就成為明清尤其是明代海南士人難以割舍的珍貴歷史。再加上北宋黨爭和南宋“戰和”之爭非常激烈,其中許多杰出人士被貶謫海南,于是貶謫文化成為宋代歷史弊端與海南文化發展的紐帶。那么,海南士人具有強烈的“宋代情結”,那就是很自然的了。王佐自幼接收中原文化教育,性格清正,愛憎分明,具有正統的愛國思想;又始終沉淪下僚,政治上不得志,那些遭受壓制、貶謫海南的正面士人更容易引起他的共鳴。理清了這些問題,王佐為什么沉醉于對“四名臣”、蘇東坡的歌頌,為什么對貶謫海南的反面人物進行諷刺,為什么對宋代政治進行如此深沉地思考,等等,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從上述詠史詩看,王佐的這些作品并非表層的就人論人,而是擅長于將歷史人物放在政治大事中進行歌詠,將人的命運與政治得失緊密結合起來,做出深沉思考。是非分明,感情強烈,風格以沉郁頓挫為主導。王佐擅長于駕馭七言律詩,格律工穩,只有個別地方超出了格律,如“當日戴天稱叔侄”。王佐有一些序文涉及到詩歌,但從這些論述中,我們無法直接看出他本人詩歌創作所承繼。從具體作品看,其語言不屬于自然流淌一類,而是有一定的錘煉的痕跡,顯示出一定的生澀特征,整體上是多議論而少渾成。我們從這些特征大致可以判斷,王佐詩歌創作學習宋詩的色彩比較鮮明。另外,上述十多篇詩歌中,相似的情感觀點——如遭貶之士的冤屈和遺恨,奸臣之遭報應——不斷地在重復;詞語如“國是”“重昏”“戴天”“乾坤”等也重復使用。詩歌的數量并不是很多,而出現這樣多的重復,令人感到王佐的思路和詞匯并不是屬于那種十分開闊和豐富的類型。王佐被列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毫無疑問,在海南士人之中,是才華出眾之人。但是從詩歌創作中所顯露的才情看,他的才華也是有一定局限的。他的情感嚴肅有余而跳脫不足,胸懷樸厚而思路卻偏于狹窄??傮w說,王佐與中國文學史上的大詩人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1][明]王佐.雞肋集[M]//海南叢書:第三集:第一卷.???海南書局,1927.

[2][明]王佐.雞肋集[M].王中柱,校注.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

[3]趙鼎.自書銘旌[EB/OL].(2014-12-04)[2014-12-1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b07iMJZtvWw5V4Mi30 jAh2wez9LWWvLjXN4Cf8bvkHmiT5SdUf1ESFBXyMefL9IlZ-Rbzk15HGnF-IZu263k_

[4][五代]王定保.唐摭言[M].楊羨生,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9.

[5]周濟夫.瓊臺小札[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147.

[6][宋]蘇軾.蘇軾詩集[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2127.

[7]朱玉書,林冠群.蘇軾與海南文化[M]//朱玉書.海外奇蹤.???海南人民出版社,1985.96.

猜你喜歡
貶謫蘇東坡海南
蘇軾的貶謫生活
蘇東坡突圍
蘇東坡《獻蠔帖》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蘇東坡與佛印
海南的云
59國免簽游海南
為海南停留
非同凡響的秋歌
蘇東坡學無止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