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排舞運動的開展及其推廣策略

2014-04-09 17:14王美朱莉莉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教練員

王美 朱莉莉

摘要:以2012年“郵政杯”全國排舞大賽總決賽為研究案例,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現場觀察法、訪問調查法及數理統計法對我國排舞運動的開展進行深入的調查與分析,了解我國排舞運動的開展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總結先進推廣經驗,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對策建議,為我國排舞運動的推廣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 排舞;牛仔舞;練習者現狀;教練員;推廣途徑

中圖分類號: G 807文章編號:1009783X(2014)02013704文獻標志碼: A

Abstract:Using the “Postal Cup” National Finals of Line Dance as a case study.Carrying out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Line Danc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questionnaire,observation,interview survey 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ind problems,summing up the advanced promotion experience and putting forwar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on relevant issues.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of the Line Dance promotion in China.

Keywords:Line Dance;cowboy dance;exerciser;coach;promotion pathお

收稿日期:20130916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人才強教項目資助(PHR201106137)。

作者簡介:王美(1966—),女,江蘇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訓練;朱莉莉(1989—),女,河南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作者單位: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

排舞又叫牛仔舞,英文名“Line Dance”,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西部鄉村比較流行的社交舞蹈。從字面意思上看,是指一種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2010年我國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頒布的全國排舞評分規則中明確指出, “排舞是以一段完整的歌曲或音樂為伴奏,以國際流行的多元化操舞動作為舞碼元素,編者按照一定規律編好的一套完整的動作,是高度兼容各種風格的一項全球化的、新型時尚的大眾健身運動”[1]。它以有氧運動為基礎,以身體練習和多變的步伐為基本手段,使練習者達到舒緩壓力、調節身心狀態、塑造形體及增強身體協調性等,從而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質。練習不受場地、天氣、人數及衣服等的影響。

近年來,排舞運動風靡世界,不同國籍、性別及年齡的人們都參與練習,已成為一種“國際健身語言”。在國外,排舞被公認為是一種能夠有效提高人體心肺功能和身體協調性,同時可以舒緩情緒、緩解壓力、娛樂身心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它不僅能讓舞者跳出自己的個人風格,增添個人的魅力,還可以根據年齡層次、不同性別的人群,自由選擇適合個人運動量和強度的舞曲。自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將排舞運動作為全民健身項目大力推廣以來,排舞運動以其國際性、時尚性、娛樂性、群體性的特點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排舞、了解排舞并參與到排舞的練習和比賽中。目前,全國排舞運動推廣中心已針對少兒組編創了《一起長大》、針對小學組編創了《紅星閃閃》、針對中學組編創了《心心相印》等舞曲,這些為排舞運動在全國的推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任何運動項目在推廣過程中都不可能完美無缺,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現實推廣問題,排舞運動也不例外:因此,本文借助2012年“郵政杯”全國排舞大賽總決賽的便利,實地調查和了解我國排舞運動的開展現狀,從中發現問題所在,總結先進經驗,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使得排舞運動在全國更好地開展。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我國排舞運動開展及其推廣策略為研究對象,以2012年“郵政杯”全國排舞大賽總決賽的參賽運動員和教練員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線索引和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館藏資料,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書籍和大量文獻資料,全面了解與本研究相關的內容,對收集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的整理、歸類,并閱讀相關書籍。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豐富研究資料,開闊研究思路。

1.2.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的需要設計了運動員和教練員2套問卷,并通過專家對問卷的內容和結構進行效度檢測,在反復征求相關專家意見后,根據專家反饋意見對問卷進行修改完善,確定問卷的最終調查內容。根據比賽人員的實際情況,發放運動員問卷169份,回收169份,有效問卷16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發放教練員問卷39份,回收39份,有效問卷3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

1.2.3現場觀察法

筆者于2012年11月2-5日隨排舞開展與推廣研究課題組赴四川成都市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館的賽場,對2012年“郵政杯”全國排舞大賽總決賽進行實地調研,現場觀察和了解了排舞運動開展的實際情況,以及賽事組織推廣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獲取了與本研究相關的信息。

1.2.4訪問調查法

對全國排舞運動推廣中心秘書長和副主任及5名裁判員就全國排舞運動開展現狀、推廣活動中所面臨的困難及解決的對策、排舞運動今后的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訪談,分別對10名教練員和10名運動員就排舞的認識、排舞訓練和參賽情況、在本學?;虮締挝坏拈_展情況及所面臨的困難等問題進行訪談,獲取了與本研究相關的信息。

1.2.5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采用Excel 2003數據處理軟件,對所收集的全部有效調查問卷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得出研究所需的相關數據。

2結果與分析

2.1我國排舞練習者的現狀與分析

此次比賽依據競賽規程,分不同性質單位、不同組別進行比賽,參賽隊伍共計78支;但無論是從參與人數還是參賽隊伍上進行比較,大專院校均是各組別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共計29個參賽隊,占總數的37.2%,人數共計809人,占總人數的42.67%。由此可見,在我國的各級各類排舞參賽單位中高等院校已成為我國排舞比賽參與的主力軍,是我國排舞運動更好推廣的主方向,這可能是由排舞的風格特點決定的。從每個參賽隊伍的人員組成來看,女性參賽者多于男性,占參賽人數的絕大部分,這是由排舞的項目特點及女性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對參賽人員參與排舞練習的時間進行調查得知,98.82%的參賽者在此次比賽之前接觸過排舞運動;然而他們接觸排舞運動的時間都較短,其中50.30%的運動員是在2012年開始接觸并練習排舞。23.08%的運動員在2011年開始接觸并練習排舞。他們對排舞運動的了解程度尚淺,但從數據顯示可知,自2008年至今,我國參與排舞練習的人數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從調查練習者的參與動機和收獲得知:有62.1%的練習者認為找到了自己喜愛并愿意參加的體育健身項目,強健了身體,娛樂了身心;有60.3%的練習者認為結識了新朋友,增強了自信心,而且提升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綜上可知,排舞運動作為一項大眾新興健身項目,其發展推廣的參與人群是廣泛的,發展空間很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如參賽隊伍分布不均衡、排舞運動知識宣傳力度不夠等。針對這些現狀問題,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來予以完善,給排舞運動的推廣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使其成為一項全民參與、全民了解的健身項目。

2.2我國排舞教練員的現狀與分析

以此次比賽為實例,對排舞教練員的年齡、性別、職業、職稱、教學年限等情況做了實地調查研究得知,我國排舞教練員中年輕教練居多,其中年齡在21~30歲之間的教練員占43.6%,在31~40歲之間的教練員占35.9%,且教練員男、女比例差異較大,其中76.9%的教練員為女性,這些現象可能是由排舞運動的項目特點決定的。對教練員的職業、職稱、教學年限的調查結果顯示:92.3%的教練從事教師這一職業,這可能與本次調查參與學校較多有關,且職稱學歷呈現高學歷特征;但教練員從事排舞教學的年限都較短,多為3年以下教學經驗,這可能與排舞運動推廣時間較短有關。綜上可見,我國排舞教練員的隊伍呈年輕化趨勢,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可能與排舞運動是一項新興運動項目有關;然而,我國排舞教練員的隊伍在良性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尤為突出的是在性別、職業方面呈現不均衡狀態,性別分布不均衡可能是受傳統觀念影響,類似舞蹈的項目更適合于女性。我們應打破這一觀念,排舞運動是大眾健身項目,它的參與人群不分性別、不分國界,不受性別的限制;應拓寬教練員的職業范圍,在加大教師培訓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愛好者投身于排舞運動的推廣,如加大社區指導員、健身會所、體育院校學生的培訓力度,使排舞運動在學校、基層社區、健身會所中更廣泛地推廣開來,使排舞運動成為全民參與、全民健身的一項休閑體育項目。

2.3社會各界對排舞運動的支持度及排舞比賽開展的現狀與分析

通過對此次比賽的各參賽單位的教練員進行調查,各單位領導對開展排舞運動的態度為51.3%的單位領導對開展排舞運動非常支持,35.9%的單位領導比較支持,不太支持和不支持的為0,且各單位在排舞運動開展過程中采取了多種積極有效的措施。其中:有71.8%的單位開設了課程、大課間操、課外興趣小組、代表隊,有64.1%的單位拔出了專門的經費、委派人員參加培訓,有59.0%的單位提供了專門的場地、固定具體練習時間,有23.1%的單位成立領導機構等措施來促進排舞運動的推廣。值得欣喜的是,通過對排舞練習者的家人、同事、朋友、同學等調查得知,超過90%的家人對練習者參加排舞訓練和比賽是支持的,這給予了練習者參與排舞訓練和比賽強大的動力,就其同事、同學、朋友對于練習者能夠參加排舞練習和比賽也有多于75%的人持羨慕、支持的態度。綜上所述,排舞運動在我國是很受歡迎的,其開展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社會各界的支持給予了排舞運動開展強大的推動力,其發展前景是可觀的;但練習者參加排舞比賽的現狀不容樂觀:參加過國家級比賽和表演的有146人,其中98人只參加過1次;參加過省市級比賽和表演的有39人,其中29人只參加過1次;參加過學校排舞比賽和表演的有35人,其中26人只參加過1次;參加過社區單位排舞比賽和表演的只有1人,且只有1次。說明練習者參加排舞比賽和表演活動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并且省市級和學校組織的排舞比賽和表演活動更少,這點是未來排舞運動推廣應該重點努力的方向。排舞運動在我國發展的良好勢頭和相關機構、部門對排舞運動推廣的大力支持,為排舞練習者提供了更多展現的平臺??傊?,有利因素加速排舞運動的推廣,不利因素為排舞運動的推廣提供發展方向和動力,兩者結合推動我國排舞運動推廣得更好更遠。

2.4我國排舞運動推廣的途徑分析

通過對參賽運動員和教練員的調查得知,參賽運動員了解排舞運動的主要途徑:76.92%是通過學?;蚶蠋?,14.20%是通過同學、同事、朋友,或者社區、健身點、電視節目、網絡等;教練員了解排舞運動的主要途徑為參加排舞培訓班,占調查總人數的69.2%??梢?,學校老師和培訓班在排舞運動的推廣過程中起到了較大的作用,應加強這方面的精力投入;然而,過于單一的推廣途徑不利于排舞運動的長遠發展,應該借助這一基礎開拓出更多的推廣途徑,取長補短,協同促進排舞運動的開展,如發揮體育院校學生的專業特長,培訓體育院校學生以擴充排舞教練員的人群;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設排舞課程,普及排舞運動的基礎知識,以小范圍傳播大范圍,加大宣傳力度;我國相關部門和機構應加大排舞主動推廣的力度和范圍,出臺各種有助于排舞運動推廣的文件,定期組織高層次的排舞培訓,以提高排舞推廣的規范性和質量;利用學校資源,定期舉辦排舞運動的相關培訓,以擴大排舞推廣的范圍。排舞是一項全民休閑娛樂性項目,社會和家庭是其主要參與人群之一,也是排舞運動直接的體驗者,應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來協同學校教育的發展,如廣泛征集社會和家庭參與者對排舞運動參與的感受經驗,有針對性地創設出更適合各種人群的推廣途徑,以他們的熱情吸引更多的參與者,達到點與面的有力結合;然而,任何運動的推廣都需要經費作為支撐,它是運動項目普及的后備保障,只依靠政府的經費投入可能遠遠滿足不了排舞運動推廣的需求,應該爭取更多的經費投入渠道,如爭取企業單位、社區等對排舞運動開展的支持,使其看到長遠利益和排舞鍛煉帶來的效果。練習者的參與度在某種程度上受經濟條件和消費水平的影響,因此,在社區等基層消費群體中加大社區服務指導的力度,增加社區指導員的數量,采取優惠措施滿足練習者的需求,吸引更多人參與排舞鍛煉。

2.5我國排舞運動推廣的策略研究

2.5.1拓寬參與人群,實現全民參與

通過對此次排舞大賽進行實地調查得知,目前,我國舉辦的排舞比賽,參賽單位多為學校代表隊,企業、社區、健身俱樂部等參賽單位較少,這與排舞運動最初普及范圍局限于社區和單位自相矛盾。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排舞是一項全民休閑性的運動,應該克服一切制約因素來拓寬排舞運動的參與人群,使人們體驗到排舞運動帶來的樂趣、意義;因此,在排舞運動推廣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參與群體,依據排舞運動的項目規則,在不影響排舞鍛煉宗旨的前提下,靈活運用規則組織多樣化、符合參與人群實際情況的比賽,讓每一位參與者都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從而吸引更多練習者參與其中,使排舞運動真正達到全民健身、全民娛樂的效果。

2.5.2健全培訓機制,提高培訓質量

通過對參賽隊伍的教練員調查得知,目前,我國排舞培訓隊伍的主力人員主要為學校教師,這可能與排舞運動走入學校體育有關,而教師又是技能知識最直接的傳播者。排舞運動作為一項全民健身項目在全國推廣,主要依靠學校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應發動社會各界參與其中;但也應樹立“寧缺毋濫”的理念,不能一切一把抓,應在培訓隊伍不斷壯大的前提下保證良好的師資質量,提升練習者對教學工作、鍛煉效果的滿意度;因此,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健全的培訓機制來予以指導,從而提高培訓質量,促進我國排舞運動的良性推廣。

2.5.3加強宣傳力度,普及排舞知識

通過對運動員、教練員的調查得知,排舞運動在推廣過程中忽視了一項重要工作,是注重排舞技能學習的同時忽略了排舞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致使目前我國排舞參與者了解排舞運動的途徑較少,了解程度較淺,而且參與目的盲目的現況,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因此,加強排舞運動的宣傳力度,普及排舞基礎知識迫在眉睫,是現階段排舞運動推廣的重點工作之一,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在這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網絡信息傳播飛快;因此,在排舞運動推廣過程中我們應該借助這些科技財富為排舞運動的宣傳服務,而不能僅僅局限于目前的推廣途徑,應該發揮一切可以發揮的力量來宣傳排舞運動,普及排舞基礎知識,端正參與者的動機。

2.5.4實行政策監管,規范推廣策略

排舞運動于2004年傳入中國,2006年作為全民健身項目在全國推廣開來,2009年在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化部、國家體育總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國排舞比賽評分規則正式出臺,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也將排舞運動列為未來幾年全民健身計劃重點推廣的大眾健身項目。為了使排舞比賽評分規則更加完善,更有利于排舞運動的推廣,在2010年和2012年先后對排舞比賽評分規則做了2次修訂,對相關條款做了進一步的調整、補充和完善。目前,我國排舞運動在推廣過程中一直沿用這一規則,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排舞運動推廣的步伐。依據此規則,排舞運動在全國各地順利地開展起來,但是國家體育總局及相關單位對排舞這項運動的推廣仍處于初級階段,許多地方都需要相關政策給予指導監管,有了統一的政策文件,在排舞的推廣開展過程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應提倡國家體育總局等相關單位致力做好政策監管工作,規范好推廣策略,為排舞運動的良性推廣服務。

2.5.5傳統與新興元素相結合,協同發展

排舞運動起源于美國西部,是集舞蹈、藝術、體育為一體的休閑體育項目。它兼具了拉丁舞的熱情奔放和國標舞的優雅姿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動作簡單易學,適合各種人群,近年來風靡全球,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自2004年從國外引入我國,迅速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開展起來,成為我國國民頗受歡迎的一項休閑體育項目。因其源于國外,在舞蹈和音樂風格特點上具有國外舞蹈和音樂的特色,目前國際上發布的排舞舞曲有3 000多首;但沒有一首屬于中國創編,我國排舞的創編在國際上仍處于空白區[2]。近年來,我國在排舞運動的推廣創編上仍多以國外排舞舞蹈和音樂元素為主,自主創編的具有中國傳統民族藝術特色的元素不多,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作為體育強國的我們要想長久立于國際舞臺,就應該創編出屬于我們本國特色的舞曲,并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和認同,使中國排舞與世界接軌;然而,傳承本國特色并不代表閉門造車,我國應在不改變排舞本質特色的基礎上加入本國傳統民族元素和符合現代文化的新興元素,為排舞運動的推廣創編提供豐富的資源,增強排舞運動的娛樂、觀賞、鍛煉價值,提高排舞參與者的興趣。同時借鑒國外好的推廣經驗和創編元素,協同為我國排舞運動更好地推廣和發展服務。

3結論與建議

從目前我國排舞運動的開展情況來看,我國排舞運動在良性開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體現在排舞比賽的參賽單位在組別、性別等方面分布不均衡,學校代表隊遠遠多于社區、單位代表隊,練習人群也分布不均,沒有更好地做到全民參與、全民運動、全民娛樂;排舞運動推廣的教練員在性別、職業方面呈現不均衡狀態,多為高學歷人群,但是教學年限較短,教學經驗不足,在師資力量與水平上尚存在不足;教練員和練習者對排舞運動的了解較少,而且了解途徑較窄;排舞運動的推廣途徑欠完善,在宣傳力度、推廣范圍及排舞基礎知識的普及方面都需有待加強;練習者參加排舞比賽和表演活動的機會較少,且省市級和學校組織的排舞比賽和表演活動更少,社區單位組織的排舞比賽和表演活動機會也有待增加;我國在排舞舞曲創編上呈空白區,過多借鑒國外舞蹈和音樂元素,沒有突顯本國的傳統文化特色;我國排舞運動的推廣仍處于初級階段,國家體育總局及相關單位須投入更多精力給予排舞運動在推廣政策上的引導。這些影響因素都制約著排舞運動的更好開展;但是值得欣喜的是排舞運動在開展過程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且采取了多種積極有效措施給予支持。

建議如下:

1)對于目前排舞賽事參與人群多為學生這一現狀,應多組織省級、市級及社區等不同級別的多樣性的賽事和表演活動,給排舞練習者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舞臺,從而拓寬排舞的推廣范圍,為其更長遠地發展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2)定期組織對排舞教練員的技術和基礎知識培訓,規范考核標準,以此提高排舞教練員的技術水平和教學水平,而且在擴大排舞裁判員、教練員隊伍的同時應規范裁判員、教練員、運動員的社會等級考核標準,從而提高排舞賽事組織的規范性。

3)全面普及排舞運動的基礎知識,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網絡信息等科技資源對排舞運動進行相關的宣傳與報道,讓更多的人了解排舞運動,端正排舞練習的動機,為排舞運動更有利地推廣服務。

4)增強各級各地主管部門對排舞運動的重視和支持,集合社會上一切可以集合的力量來推動排舞運動的快速發展,如加大排舞練習和比賽的經費投入,支持教練員參加排舞的專業培訓,幫助改善和提供充裕的排舞練習場所和設備,幫助解決運動員外出比賽的交通費和食宿費等問題。

5)在排舞創編上,全國排舞運動推廣中心應積極組織專家編創一些具有我國民族藝術特色的并且適合不同人群練習的舞曲。在創編中借鑒國外舞曲的吸引點,加入本國傳統民族元素和符合現代文化的新興元素,豐富舞曲的音樂和舞蹈素材。

6)國家體育總局應在推廣上提供更多的方式和政策加大這項運動的基層推廣力度和空間,舉辦更多和層次更廣的賽事,為鍛煉隊伍和隊員提供更好的平臺,在排舞規則的制訂并完善上多下工夫。

參考文獻:

[1]葛聰穎.排舞運動及其推廣策略的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1.

[2]刑新麗.我國排舞研究文獻評述[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28):4244.

[3]郝志偉,郝牡清.淺析排舞在全民健身指導下的推廣與開發[J].體育科技文化文獻通報,2012,20(9):9697.

[4]陳許蘭.促進排舞深入傳播的途徑分析[J].知識經濟,2010:158159.

[5]衛詠梅.西安市普通高校排舞開展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6]焦敬偉,鄭丹蘅.對新興休閑運動“排舞”及其推廣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28(4):810.

[7]陳東.淺談我國排舞運動的發展對策[R].北京: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科學分會,2011:45.

[8]張冰妹.排舞的鍛煉價值及媒體推廣策略[J].中國報業,2012:140141.

[9]姚毓華.排舞推廣的意義及策略研究[J].藝術教育,2013:117118.

[10]鄧嘉.我國健身排舞創編現狀與對策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2011(3):1821.

猜你喜歡
教練員
重慶市擊劍教練員從業滿意度調查分析
教練員職業資格認證研究述評
優秀教練員的必備條件
白銀市省級示范高中田徑運動隊教練員研究
淮安市中小學女子足球教練員的現狀分析
青少年足球隊教練員的執教行為分析
合肥市擊劍青少年后備人才教練員現狀分析
河北省國家奧林匹克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教練員隊伍狀況研究
機動車駕駛教練員網絡學習平臺上線
試論籃球職業化背景下我國競技籃球教練員的人才資源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