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獻唐先生對齊魯學風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以李勇慧新著《王獻唐著述考》為例

2014-04-10 06:30王碧蓉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山東山東省學術

王碧蓉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王獻唐先生對齊魯學風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以李勇慧新著《王獻唐著述考》為例

王碧蓉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王獻唐著述考》(山東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是山東省圖書館副館長、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李勇慧研究館員積多年之功完成的一部學術專著,作為《王獻唐研究叢書》系列研究成果之一,高水準地填補了學術上的一個空白。

王獻唐先生(1896-1960),初名家駒,字獻堂,后改為獻唐,號鳳生、鳳笙,以字行。山東日照人。他于1929年8月2日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后,著力搜集增益館藏歷史文獻,使山東省圖書館成為當時全國收藏文物典籍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并創建了山東省圖書館協會、山東古跡研究會??箲饎倮?,他親自將原山東圖書館所有珍貴古籍和歷史文物完好地運回濟南。1948年復任省立圖書館館長,兼國史館纂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曾任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等職,生平著述甚豐。晚年又得顧千里批校、黃丕烈題跋古籍各一部,又命名其藏書處為“顧黃書寮”。畢生藏書達10萬余卷,藏于“雙行精舍”,觀書每有所得,輒為之題跋,后被收入《雙行精舍書跋輯存》及《雙行精舍書跋續編》中。他的《藏書十詠》,內容涉及訪書、購書、載書、裝書、勘書、曝書、跋書、抄書、借書、讀書。曾向國家捐獻越王勾踐劍、李自成闖王印等珍貴文物8 000多件及5萬冊古籍。藏書印有“雙行精舍鑒藏”“空自苦”“疏經閣”“三家邨人”“獻唐題記”等多枚。2009年6月下旬,南京大學教授徐雁在參加山東省圖書館在濟南召開的“王獻唐、屈萬里、路大荒學術研討會”上提出:“王先生是為知識興趣和學術研究而藏書的藏書家,更是一個不倦治學的學者”,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其最可貴的是愛護館藏歷史文獻有勝過愛護一己生命之理性和自覺”。

《王獻唐著述考》插有王獻唐34歲時像,及其部分專著、編輯、???、序跋、單篇等的書影等80余幅。正文54萬字,分為“專著”“編輯”“??薄薄靶虬稀薄皢纹币约啊昂笕溯嬩洝绷?,全面、系統地反映了王獻唐先生的學術成果,對王先生的學術成果作了一個盤點式的研究,且所引用的資料多為首次公開或前人尚未利用的第一手資料。北京師范大學史學所教授陳其泰、山東大學教授杜澤遜在序言中,對作者作者爬梳考辨、整理分析的辛勤勞動以及該書的學術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如陳其泰先生指出:“王獻唐二十幾歲時就在山東地區嶄露頭角,他是一位奇才,學識淵博,生平對于文字、音韻、訓詁、金石、考古、史學、目錄、版本、??钡阮I域均有著述,在詩詞、書畫、篆刻方面也深有造詣?!?/p>

安作璋在《論齊魯文化的歷史地位》一文中說,“山東又稱齊魯(周代齊、魯兩國均在其地),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諸子百家時代里表現最優異并首先崛起的文化中心,涌現了一大批至今仍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產生影響的文化巨子,如孔子、孟子、管子、曾子、孫子、墨子等等,他們為奠定中華文化的基脈貢獻甚巨”,雖然“齊魯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在元、明以來,已逐漸失去其獨立性,“但它的基本精神依然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而王獻唐先生則無愧于淵源流長的孔、孟之道的現代大儒,他的著述存亡絕續,為儒家文化的生命力作出了生動的詮釋。

“我生本西南,為學慕齊魯?!保ㄌK軾詩句)借助這部專著,讀者不僅能夠了解到一代大師的學術研究成就,而且能感受到其由齊而魯的成長歷程,及其安身立命之道。

1 對齊魯學風的繼承與發展

王獻唐先生的著述,有專著、日記、詩集、雜文、札記、書目等,涉及到金石學、音韻學、文字學、圖書館學等多個學科的專業知識,經李勇慧女士重點研讀后,全書共介紹王先生專著72部,又在其中附相關專著8部。作者不僅詳細地介紹了每部專著的版本、出版狀況、是否殘本、現存冊數、現藏地、著述時間等基本信息,還有相關著述緣由、內容簡介、文獻價值等內容描述。這些著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曾正式出版的手稿本或未就的稿本,現多藏于王獻唐后人處、山東省博物館或山東省圖書館。

王先生平生涉獵的知識領域甚廣,而金石學是其學術生涯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著有《國史金石志》《兩周金石文韻讀補》等。對此,李女士在書中敘述道:“王獻唐幼承家學,致力于乾嘉以來的金石學和小學研究,但又不為其所局限。他一方面能夠盡量利用過去的考古資料和一切沒有發表的地方志和有關金石的記錄,同時又注意到新發現的考古資料;另一方面又集中力量探索山東一地的考古,同時也將他和全國考古密切聯系起來,不僅僅局限于器物形制銘文的考證,而且使之與古代山東的國族聯系起來,企圖由此復原古代山東地區的具體的歷史?!?/p>

由此可見,王先生做學問,并不拘泥古法,而喜歡推陳出新。在其印學專著《五燈精舍印話》中,旁征博引,展現了豐富的古文字學研究、古印鑒定、印章篆刻等經驗。在研究音韻學時,對清代學者的音韻、訓詁研究成果也“提出質疑并有創見”,所提出的“音為樞紐說”“時空變異說”,是許瀚之學繼丁維汾后的“又一變”。因此臺灣學者丁原基教授評價說:“王獻唐先生揚名于近代的學術場,有其與照邑許瀚一脈相承得淵源,亦有其推擴自辟門徑的特色?!倍鴩鴮W大師、著名音韻學家黃侃也曾對丁維汾說過:“山東少年治學者,唯王獻唐一人?!?/p>

王獻唐治學非常嚴謹,對于很多不能確定的知識都要親自考證才下結論。如他在《老莊學案初解》的第二章第一節“老子傳記及諸所載之異同”中,對老子生平、著述進行考證,最終提出三個觀點:1.老子、老萊子、太史儋是否一人,不能確定。2.老子著作不能確定;3.老子生卒年,不能確定。在《聊城楊氏海源閣藏書之過去現在》一書中,介紹“清末四大私人藏書樓”時,每座藏書樓都要走訪目驗,是故所得結論頗具說服力,多為后來研究者引錄。而在《汪水云集版本考》中,也考證了多館(北平、南京、海源閣)汪水云集的篇目多寡、次序、版本。此外,通過其版本??睂W力作《楚辭新注》書序中“細至極處,如發如絲,彼此牽掣,館務匆忙,回家時神昏意惰,落筆難以周到,此事正難言也”的描述,亦可看出王獻唐為學之刻苦與嚴謹。

王獻唐做學問還講求追本溯源,力求全面梳理。如他在完成《公孫龍子懸解》一書后,又補增了《公孫龍子事輯》以完善前書的內容。同時,他也非常重視詩文的史料價值,認為據此可“證史補志”,所以不辭辛苦地完成了《汪水云集版本考》一書,以汪詩為“詩史”,補《宋史》之闕如,為后來學者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王先生曾一改其他省立公共圖書館所習慣使用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組織編纂了《山東省圖書館分類法》,使古今中外圖書均可共用一部分類法,其類目劃分也更為準確、精細,對我國圖書館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2 對齊魯文物和鄉邦文獻的熱心搜集和積極整理

自1929年開始,王獻唐先生擔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長達20年,主持山東文博工作逾30年,在此期間,他對于山東乃至全國范圍內現代圖書館及文博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對齊魯文物和鄉邦文獻的搜集、保護和整理,對于山左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有極大的作用。

王先生認為,先賢遺墨可證先賢遺著,補史志之闕如,應盡心留意山左先賢遺墨書畫收藏。而他自己于鄉邦文獻之保存與整理,亦“不遺余力,而于先賢遺著網羅尤篤,雖斷簡殘編,不使其湮沒?!彼J為山東省立圖書館應重視山左文獻搶救保護,整理研究。于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銳意搜羅抄錄山左鄉賢文獻資料,編輯整理了大量山東著名學者的遺著。如編纂了山左先賢著述之提要式目錄《山東文藝志》《山左先哲遺書提要》《山左先賢遺書》等。李勇慧女士在書中指出,鄉賢未刊之遺著多賴之遺傳,兼收鐘鼎彝器、泉幣、封泥、石刻,耗費大量心血進行整理、拓印,使之得以流傳,當時他所主持的山東省立圖書館和山東金石保存所,因此被譽為“北方圖書文物之重鎮”。

在編輯《二百范齋范文匯編》一書的過程中,經王獻唐的多方努力,使得陳介祺所藏古物精拓,悉數收藏于山東省立圖書館中。不僅如此,王獻唐還對其進行了比對整理,分項裝訂,傳之后世,為后來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根據現在已掌握的史料,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王獻唐等山東杰出學人保護與珍視山左文化的拳拳赤子之心,他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以及為山左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也是我們當代人要不斷學習的榜樣。

3 對山東省圖書館館藏文物、文獻的轉運和保護

王獻唐先生主持省館期間,恰逢內憂外患迭起,時代風云詭譎便壺的厄多難多的亂世。為此,他有著非常強烈的為民族“護寶”意識,李勇慧女士在書中指出:“戰前,他多次呼吁社會各界,要‘為自己中華民族的文化,圖生存,謀發展!’他個人或奔走搶救,或以死相守,或舍妻別子載書避難,歷盡艱辛,使山左文脈得以保存流傳,斯功甚偉?!?/p>

1931年5月18日,王先生得到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藏書將要賣給日本人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急撰《海源閣善本有已賣與日本人說》,通過報紙將此事公之于眾,同時向社會聲明山東收購“海源閣”藏書的決心與優先購買權。當時“海源閣”藏書中的宋元善本,大部分已郵寄大連,“名為抵押,實已賣出”,即將與日方成交。魯教廳予以嚴厲警告,并在各報聲明,“此書關系中國文獻,山東有優先收買權,在接洽間,任何人不得買賣”,又派王獻唐赴津調查,最終迫于當時輿論的壓力,“海源閣”珍藏幸免于難。

1937年8月,王先生為保護圖書文物免遭日寇侵略,便囑咐編藏部主任屈萬里(1907—1979年)開始選擇館藏精品,登記造冊,裝箱封簽,并將清單上報省教育廳?!渡綎|省立圖書館第一次運往曲阜金石典籍書畫目錄》中的館藏文獻分為:金石類、書籍類、書畫類及漢魏石經殘石,都是山東省圖書館自1909年創建后近30年搜集之精品。10-12月,山東省圖書館分三次擇館藏精品南遷至曲阜奉祀官府保護,直至抗戰勝利后運回濟南。其著作《硤江行卷》和《雙行精舍日記》中都有關于當時護書路上親歷的事物遭遇的記載,其搶救與保護中華文脈的過程,充滿著“那羅延室”(梵語中“堅牢”之意)的精神。

王先生還在反對國民黨政府轉移文物到臺灣一事上發揮了巨大作用。當然,要完成多年護書這一重任,單憑他一人是絕不可能的,他的身邊聚集了一群有著共同理想的護書小伙伴。如欒調甫、陶孟和等,當國民黨將中央圖書館、北平圖書館的善本圖書以及故宮博物院的珍藏文物搬往臺灣時,陶孟和極力反對,他認為那些珍貴的文獻“絕不是屬于任何個人,任何黨派”,而是“屬于國家的,屬于整個民族的,屬于一切人民的”。正因為這群竭力護書的學人的不懈努力,一批又一批珍貴的文獻才能得以留存濟南,保存至今。之室”,借“全”字吉語,一為頌世,二為自頌,滿意當時社會、工作環境及成績。為此,李勇慧女士通過對王獻唐先生日記的研讀,對其內涵的價值作了如下三方面的分析:

“第一,是研究王獻唐生平的第一手文獻資料,尤其是撰寫年譜、傳記的最重要資料,可補以往研究其生平史料之闕如,改正以往研究之訛誤,為我們了解歷史、還原歷史真相,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和線索。第二,大量記錄了近代山東圖書館、博物館建設與近代田野考古等重大文化事件發生與進展經過,以及名宿碩儒之行蹤與交往,可謂一部社會全景實錄,對中國近代學術史、社會史研究大有稗益,據之可證經補史。第三,有大量從未面世的古物考據、書畫鑒賞、讀書札記、游歷見聞,學術含量高。另外,該日記文筆清麗,讓我們充分領略了民國時期一代國學大師的文學風采??梢哉f,《王獻唐日記》記錄時間長、記錄時間詳實、記錄資料重要、學術價值高,屬中國學界學人日記之翹楚?!?/p>

綜上所述,可知李勇慧博士通過歷時六載的不懈努力,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生動鮮活的豐滿學術形象。正如她在去年山東日照召開的“王獻唐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所說:“王獻唐是中國近現代圖書館與文博事業的開拓者與奠基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與守望人……總括其一生,堪稱是學術事功俱隆、文章道德并富的愛國學者”,“他為我們山東、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難以估價的寶貴的物質遺產,更為世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貴的思想與精神財富?!?/p>

因此,通過閱讀《王獻唐著述考》,讀者則不僅將為王先生淵博的學識、嚴謹的學術態度所折服,更將為其悉心保護山左文化的社會責任心和愛國護書的文化使命感所感懷,感受到古老的齊魯學風傳統在現代的承傳。

4 王獻唐日記的重要價值

《王獻唐日記(1920年7月24日—1948年4月23日)》是研究王獻唐一生活動非常重要的材料,其記錄時間跨度達近30年,是王先生一生最重要時期的生命歷程、尋知求識、友朋往來等真實記錄。他的日記筆法效法李慈銘(1830-1894)《越縵堂日記》,內容包括治學札記、朝野見聞、朋蹤聚散、人物評述、古物考據、書畫鑒賞、山川游歷、各地風俗等。不同階段的日記多以其室名齋號為題,而不同的名號正反映出記主當時的心理或社會狀況。如“太平十全

〔1〕 李勇慧.王獻唐著述考[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4

〔2〕 安作璋.論齊魯文化的歷史地位[N].光明日報.2003-5-20(B)

〔3〕 徐雁.江淮雁齋讀書志[M].長沙:岳麓書社,2010

〔4〕 國學大師王獻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

王碧蓉,女,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14級研究生。

猜你喜歡
山東山東省學術
山東省交通運輸研究會正式成立
山東圖片庫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逆勢上揚的山東,再出發
『山東艦』入列一周年
眷 戀
——山東省濟寧市老年大學之歌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山東的路幸福的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