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愛眾香薰:“全民閱讀書香文叢”集評

2014-04-10 06:30梁穎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讀書

·館配好書·

書愛眾香薰:“全民閱讀書香文叢”集評

在今年第十九個“4.23世界讀書日”問世的《全民閱讀書香文叢》(上??萍嘉墨I出版社2014年4月版),包括《書聲迢遞》《書卷溫情》《書窗內外》《書齋夜讀》《書林信步》《書來話多》六冊讀書隨筆集,知識性、人文性和可讀性俱佳?!拔膮病睘槿_平裝本,封面圖案,或為一叢林木,或為一束花草,通過設計,將“書香”的涵義傳達給讀者。打開書本,則書人書事,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

1 知行合一的《書聲迢遞》

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錢婉約女史繼《梅櫻短箋》(中華書局2012年版)之后,又結集了《書聲迢遞》,兩書的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作者豐厚的文史積累和清雅的人文關懷。作者之父錢行先生在后一書的序言中指出,本書作者前幾年在中華書局出版過一本《梅櫻短箋》,其中許多篇章是寫日本文化的?,F在這書中又有《漢籍輸入日本史話》等好幾篇中日文化交流的文字。顯然這與作者曾經到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等做過訪問學者的閱歷有關。

《書聲迢遞》分為“讀書”“行路”“看戲”三輯,既有作者沉積多年的閱讀感悟又有多國的游學記錄。作者將對多種“史書”的評介,對人、物、詞的考證,在多國游學、行路中的印記以及觀影、看戲劇后的品鑒串聯起來,印證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箴言,傳遞出一種知行合一的閱讀精神。錢行先生為本書解題說:

書名為《書聲迢遞》,這“迢”,就是遠。它是一個空間概念,在這本書里,有寫到中國、日本、法國、美國等等,可謂遠矣。它也是一個時間概念,這本書中有講古代史的,有游古跡的,這是歷史傳來的消息。而且,這遞,除了傳過來,應當還有傳下去之意。作者或許希冀這書中聲音,也能往遠處傳遞、向后代傳遞吧。書聲迢遞,從遠處來,往遠處去;從前人來,往后人去。讓書聲迢遞吧。

第一輯“讀書”收文18篇,有通過讀書古訓、言論典故來反映讀書與求學精神的《讀書:亙古常新的精神追求》,作者旁征博引地向讀者列出了三條讀書之要:一是讀書為學的首要意義是修身弘道;二是讀書需求廣博,為學需求通達;三是讀書為學須與“思”“習”“行”相結合。還有對近代著名歷史著作的評介和解讀,如《究原委以見傳統》是對錢賓四先生(1895-1990年)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解讀和品評;《陳垣先生的“古教四考”》是對陳垣先生(1880-1971年)關于中國古代四種外來宗教的四篇考證性專論文章即《元也里可溫教考》《開封一賜樂業教考》《火妖教入中國考》和《摩尼教入中國考》的解析等。

此外,還有對人物、詞語、物件的考證,如《漫話金山高氏南社人物》《魯迅為何到仙臺去學醫?》《從“支那”的名稱說起》《游目詩海話“白日”》《與君共此一香爐》《春凳閑話》等。如在解析近代以來以為侮辱性詞語“支那”時,作者寫道:

“支那”一詞帶上了近代中國災難與屈辱的歷史陰影,成為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侮辱性的名稱。但是,“支那”一詞的源起與本意,與侮辱、輕蔑、踐踏并無關系?!孟喾?,寓含著異域國家與地區對東方古國中國的最初認識和景仰。

根據作者的考證,“支那”一詞實為中國古代絲織品“綺”的梵語稱謂,正因為中國絲綢在古代世界的輝煌而被其他國家冠以“支那”,與當今之義相去甚遠。

第二輯“行路”由豐富多彩的行路記錄集結而成,恢弘的展覽、古老的建筑、特色的民俗等等,真是讓讀者大飽眼福,隨著作者的筆尖感受著異國他方的風情和文化。

本輯共有10篇文章,呈現了世界著名藝術殿堂法國盧浮宮,夢幻迷人的水城威尼斯,“世界文化遺產”正倉院展,以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在《“小跑”盧浮宮》一文中,作者寫道:

盧浮宮,這個擁有四十多萬件藏品的藝術殿堂,每次實時展出的是約占館藏十分之一的四萬件文物。無論你是用兩個小時、一天、一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想要“全部看完”恐怕是不可能的。對于一般觀眾而言,不要錯過最重要的,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或者再能由此及彼逐漸擴展深入,不失為一種參觀“攻略”。

“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是時下頗為時尚的流行話。其實它道出的,不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的古老理念。無論是閉門“讀有字書”,還是出行“讀無字書”,只要心存求知之念,總是能夠隨處留心皆學問,落花水面即文章的?!疤斓亻営[室,萬物皆書卷”,錢女史借由自己的筆墨,向讀者證明了“讀無字書,悟有字理”的可貴。

本書第三輯“看戲”由6篇關于電影、話劇的品鑒小文集成。常有人生如戲言,在一幕幕電影或話劇的放送中,常常會被人性最純真的本能所打動,或是矢志不渝的愛情,或是寸草春暉的親情,或有對人性的思考,或有對社會的反思。影、劇中的人物形形色色,環境千變萬化,最終凝固作者心中的卻是那最為珍貴的人間至情和對生命的敬重,透過文字作者將這些感悟和感動傳送到讀者的眼前。關于電影有《漫話〈蘋果〉》、《〈左右〉抉擇時的命運意識》;關于話劇有《看話劇〈簡·愛〉》、《再識易卜生》等篇。

在《〈左右〉抉擇時的命運意識》一文中,一位為了挽救白血病女兒生命的母親,在現任“最好的丈夫”應允下,毅然與已婚前夫再生一個孩子來挽救她。生命誠可貴,母親偉大的母愛幾乎毫無例外地令人同情,感動觀眾。但作者卻由此做了更為深入的思考。她指出:

一個懂得進退的母親,在珍惜女兒生命的同時,也應該懂得尊重和珍惜她生命中的其他因緣際會,比如上天賜給她的“最好的丈夫”,比如前夫對女兒的有情有義,比如兼顧今后生活的正常展開……就本片而言,在挖掘生命意義,理解母愛奉獻,尊重生活邏輯等方面的不足,或許正是國產電影今后更上一層樓,需要改進和努力的方向。

可見作者善于從觀影看劇的過程中,借助人性的通感,加以理性的思考,再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概覽全書,作者善于用典,長于考證,樂于發揮己見。她在后記中坦言道:“本書中每一篇文字寫成之際,我總是第一時間用電子郵件發給我父親看,勤于電腦筆耕的他,也總是在第一時間讀完,給我回信,或質疑一個用典、用詞,或指正一個筆誤?!庇纱宋覀冏阋娮髡邔h字和文章的敬畏,看到敬惜字紙這種人文精神的可貴傳承。(張婷)

2 知識、情趣兼長的《書卷溫情》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萬宇博士的隨筆文集《書卷溫情》(上??萍嘉墨I出版社2014年版),共收錄文章二十八篇,分為“新時代的‘舊時月色’”“尋找一群‘有毛病的人’”和“開拓兒童的精神生活”三輯。

寫文章貴在有“我”,從作者的文章里可以感受到她對所寫命題的真切關注和獨到思考,讀她的書,就像在與一個真誠的人交流,有情有理,以情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共鳴,以理啟發讀者思考。也許,這就是萬宇在本書中一再提及的“書的溫度”吧。作為編輯出版專業的萬宇,她的主攻方向是兒童發展心理學和閱讀學領域,有著較為寬泛的閱讀視野和良好的文藝修養。細讀本書,深深地感受到她是一個獨具慧眼的性情中人。

本書第一部分是“新時代的‘舊時月色’”。所謂“舊時月色”就是指舊書文化。在這一部分,作者品評了若干研究舊書的優秀作品,也關注了中國舊書業的發展。的確,舊書不是一點僅供少數懷舊人士把玩的舊時“朦朧月色”,舊書中自有新世界。優秀的舊書都是前人思維智慧的結晶。而我們,唯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走的更遠。閱讀優秀的舊書,能借我們一雙慧眼,把這紛擾的“新世界”盡量看得明白、真切。而舊書文化也是文明的火種,歷史的印記,是我們難以回避的責任。

我想,我們現在大力提倡閱讀經典,其實經典不正是這“舊時月色”的一部分嗎?經典是能為社會主流的審美所贊同,戰勝了時間和空間走向我們的那一部分舊書。然而,這個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的志趣不同,審美不同,在人類文明浩如煙海的智慧成果中,能被絕大多數人贊同,并冠以“經典”頭銜的書籍簡直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優秀的舊書仍然湮沒在書林學海之中,等待著能夠欣賞它的人去發掘、品讀。而且,在現在這個瞬息萬變、愈顯浮躁的社會里,舊書正好可以給我們下下心火,讓我們冷靜地反觀一下前人的生活狀態,看看他們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從而不致迷失在不斷追逐的腳步里。

第二部分是“尋找一群‘有毛病的人’”。所謂“有毛病的人”,其實就是一群愛書成癖,在喧囂都市的角落里堅持深閱讀、慢生活的人。作者從這些“有毛病的人”說開來,以獨到的眼光品評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人和他們的作品,內容豐富有趣,涉及閱讀的癖好,民間小雜志的趣味,城市書店的探尋,書籍裝幀藝術探究,元曲欣賞等多個方面。

古人曾言,“人而無癖,不足以交”。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無癖”的人往往薄情冷漠吧。萬宇的文章里蘊含著真誠的感情和獨到的思考,拳拳熱心流露于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得到萬宇本人應該是愛書成癖的,她品評什么內容的書籍也是跟從自己的愛好。而所品評的書籍也應是有“癖”之人的心血之作。因此,這些讀書隨筆讀來就很有溫情和趣味了。

第三部分是“開拓兒童的精神生活”,也是我最喜愛閱讀的一個部分。這一輯的文章既具趣味性又具專業性。有趣味性,是因為作者有寬泛的閱讀視野和良好的文藝修養,文筆清新流暢。專業性是因為這些篇章提出了很多通過閱讀開拓兒童精神生活的獨特見解。如她解讀的“繪本教學不是語文課”,“最好的繪本課是媽媽上的繪本課”,“對兒童讀經的思考”,提倡“由父母親自為孩子制作個性化,能夠傳承民族、家族記憶的精神食糧”等問題,都能夠引發人們的深思,并具有一定的家庭實踐價值。

西諺說:“推動搖籃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焙⒆邮菚r代的嫩芽,是未來世界的繁花和碩果。為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植下人文的慧根,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并向更美好層級進化的精神投資。也因此,萬宇的這本隨筆集,不妨倒過來,按著先第三輯、然后第二輯、第一輯的序次來開卷閱讀。(王萍)

3 《書窗內外》的書人書事

《書窗內外》的作者是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趙普光博士,他主要從事的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丁帆先生在本書序言中評介說:“他對五四文學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獨特理解,不僅充分顯示了他扎實的史料功底,同時也可以看出他長期的深刻思考結晶。使我更加感佩的是,普光的勤奮是一般年輕學者所少有的。正因為他‘甘坐板凳十年冷’才有了許多扎實的學術成果?!?/p>

本書是作者的讀書隨筆集,分為“閱讀之思”“書人之間”“學海一葦”三輯。作者仔細研讀近代與現代的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并關注時下文壇中的中青年作品,談書論藝,讀人閱世,表現了對人文精神的追求,顯示了融學問、見識、情趣于一體的情懷。

作者在平日的閱讀中累積了大量的思考,從各個方面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構成了“閱讀之思”這一輯。在《關于讀書與研究的隨想》中,將自己要講述的話題精細地分成四個方面,分別是閱讀、求學、交流以及論文寫作。關于閱讀這方面,作者認為書可以分為“有字書”和“無字書”。所謂“有字書”,就是普遍意義上的白紙黑字的所有書刊典籍。而無字書,則是指書本以外的所有方面,社會、人生、自然等等。在閱讀的同時,作者善意地提醒我們:一定要做到能出能入,既能進入到書中,也能跳到書外,我們通過讀書,讓自己聰明起來,獲得智慧,而不是越讀越“呆”。正如清代錢泳《履園叢話·笑柄·不準》有云:“為官者必用讀書人,以其有體有用也。然斷不可用書呆子,凡人一呆而萬事隳矣?!比粢獣r刻保持敏感和聰慧,須要時時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身邊的事情。

作者認為在如今鋪天蓋地的書籍雜志中,我們最好少讀刪本、節本、重版本、新版本,盡量讀全本、足本、初版本、原刊本。選本、節本、刪本在編輯的過程中,刪去了很多篇目和內容,造成了信息的巨大丟失。所以當我們看到的書籍不是全貌,而是加入了編輯者意見觀念的變形體之后,那我們基于失真的信息上研究出的結論,又有多少可信度呢?本篇文章中,作者關于閱讀方面的最后建議是,讓讀者沒有禁忌,沒有禁區地“越界”讀書。真正的經典,事實上也都是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擁有多種發展闡釋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深陷于一個方面的專業書籍,“雜”而“博”地讀書,對于讀者提升自身的素養和學識具有極大的裨益。

“閱讀之思”這一輯中的前三篇,作者主要是在分享自己關于閱讀方面的心得體會,后四篇中,圍繞的一個中心詞是“書話”。何為“書話”?書話是現代中國文學中的獨特的“文”(創作)、“學”(研究)合一的寫作體例:作為文學創作,豐富與拓展了散文的空間和內涵;作為文學研究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和重要的學術價值。在“《知堂書話》的四種版本及其他”這篇文章中,作者極其詳細地介紹比較包括岳麓版、百川版、海南版和人大版在內的四種版本的聯系和差別。

在接下來的三篇文章中,作者針對書話家黃裳、姜德明以及何為的書話成就,做了全方位的挖掘和剖析,讓讀者對此三人的作品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

進入大學后,交往范圍比以前有所擴大,學生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由于缺乏應有的經驗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會有交際困難,容易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再加上目前社會人才競爭激烈,就業市場不景氣,生活節奏快,人際關系復雜等,導致許多大學生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缺乏安全感,精神負擔加重,有的甚至會產生煩躁、恐懼、無助、焦慮、自卑等心理;另外,人格不完善導致的特定階段心理素質的脆弱和個性缺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又一誘因,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對挫折和失敗缺乏心理準備等使大學生陷入不良的心理狀態[10]。

第二輯名為“書人之間”,顧名思義,講述的是書籍和讀書人之間的故事。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其中的《世間幾人真書癡》。文章講述的主人公是一位“下崗工人”王成玉。作者在開篇這樣介紹他:“他作為一名普通的工人,在輾轉奔波打工之余,竟然寫出了兩本學術專著。王成玉以他幾十年來的買書、讀書、研究心路鋪陳于紙上,讀來頗為感人?!彼兄H藳]有的毅力和令人驚訝的對于書的癡迷。他從來沒有帶著功利的目的去讀書,他只是單純地癡迷于讀書這件事,享受著讀書的帶來的樂趣。對于王成玉,趙博士非常坦誠地表達說:他的文字我內心里并不是很喜歡,他的文章火氣太盛,抒情過多,特別是他的行文中不時透露出的身份自卑感較強烈,以及由此深藏心中的自卑所帶來的敏感和自尊,時見“不平之氣”。而這,正是寄予王成玉在今后寫作中修煉提升自己的逆耳忠言。

最后一輯“學海一葦”,共有六篇文章,論及六部文學著作,在介紹、引用作品的同時,作者融入了大量的思考,讓文章內容顯得飽滿充實。

其中《廢墟上的精靈》一篇,作者把1898年到1918年之間的二十年,稱作是“現代曙光孕育的年代,是太陽噴薄欲出前躁動的年代?!边@二十年間,出現了思想文化觀念的諸種變革,對于中國思想文化的現代轉型、現代知識分子的起源萌生、五四新文化運動發生具有極重要的意義。有的學者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能與春秋時代相比的年代。這二十年間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學術成果,例如楊洪承教授的《廢墟上的精靈》在現代知識分子的孕育萌生、思想文化現代轉型的內在理路等方面實現了新的開拓和超越。作者以這篇著作為基點,延伸分析了現代知識分子精神思想的成長歷程,辨析了近代思想的文化源流以及其與五四新文學誕生的內在聯系等等方面,各種觀點的論述十分清晰而深刻。

在《書窗內外》中,作者以自己嚴謹的研究態度,豐富的學術知識和細膩的筆觸向讀者展現出了斑斕的文學世界,讓讀者在品味他獨到的經驗、分析和見解的同時,也獲得了愉悅的閱讀體驗。(陸紅如)

4 《書齋夜讀》的思想理性

蘇州藏書家、作家祝兆平先生的“夜讀齋”,坐落在蘇州城南的一座三層小樓里,二百多平方米的空間中藏有一萬五千余冊圖書。他說自己的藏書,根本上是為了買書而讀。他信奉“讀書主要不是為了增長知識,而是啟迪人類思考”的啟蒙主義,因為“知識再多,沒有獨立思想就是一個兩腳書櫥,如果將自己擁有的一點可憐的知識用到為某種指令附庸和考據地步的話,更是精神文化和人格上的墮落”,只有當精神獨立,思想生出自由的翅膀,知識才能轉化為“力量”。

他的新著《書齋夜讀》分為“書人印記”“燈下閑覽”“書話書事”三輯。在書中,作者以其“夜讀齋”珍藏的名家簽名本圖書為品讀對象,圍繞書人書事,講述自己的閱讀經歷。無論是對著書者學問人品的品評,還是對圖書價值思想的挖掘,都透露出作者關注社會、針砭時事的心愫和自由馳騁的讀思。

其中最能啟發讀者遐思的,當數作者對買書、讀書的論說。他將買書視為人生中最高明的一種投資,試想那些花費幾元、數十元就能收入囊中的圖書典籍,是人類中最有知識、最有思想的精英們耗費了多少精力、心血和腦汁才寫就的,他們為此可能投入了數年乃至一生的閱歷和思想。如此低成本、高收益、風險小的投資,“世界上還有這樣不賠盡賺的買賣嗎?”

而他對自己少年時代閱讀經歷的回憶,亦是一代人精神閱讀史的寫照。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書荒”歲月中,作者總是千方百計地尋找帶有“資產階級墮落情調”和“修正主義思想”的中外禁書來看,比如司湯達的《紅與黑》、小仲馬的《茶花女》、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前蘇聯作家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雅和舒拉》《母親》等,從這些當年“供批判用”的內部出版物中他讀到了自己真正想讀的東西——溫情主義和人道主義,以及民主、自由、公正、平等、科學、道德等普世價值。同那借助“反面教材”“內部讀物”完成思想覺醒的青年一代一樣,在那個與世隔絕的時代,作者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了解世界,神游海外,完成了人文價值觀的初次啟蒙:“只有讀了這些書才知道原來世界是如此的,原來歷史真實是這樣的,原來所謂敵人也并不像宣傳中說的或想象中的那么壞,所謂偉大人物也不一貫正確,有的甚至一點也不英明;才知道原來歷史是由多種多樣寫法的,甚至原來的歷史結論也會發生變化,而且往往變成相互走向自己反面的定論?!保ā端饺碎喿x經歷的記憶片段》)

在書中,諸如陳樂民、周有光、鐘叔河、陳四益、陳徒手、董橋、邵燕祥、藍公武,以及《念樓學短》(鐘叔河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版、2010年版)、《忽然想到》(陳四益文、黃永厚畫,三聯書店2011年版)、《周有光百歲口述》(周有光口述、李懷宇撰寫,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等有著豐富人文內涵的書人書事,均在他筆下得以演繹成文。

書中品評的圖書還有一個特點,即它們都是作者熟悉敬重的學者、思想者直接惠贈的簽名本。比如藍英年先生在其譯著《邪惡勢力》中題下的是一段令人唏噓的話:“尼古拉二世的垮臺是因為內部腐敗所致,與革命無關?!标愃囊嫦壬凇断共傩摹返撵轫撋项}道:“讀《瞎操心》的人,一定也是喜歡瞎操心的人?!敝x泳先生在他的舊作上題寫:“十年前在蘇州與兆平兄相識,當時是參加一個報告文學的討論會?!@是我十幾年關于報告文學的一些思考,現在看來不免幼稚,但那種激情還是讓我們懷念的?!边@樣的文字在別人看來或許是無意義的,但在作者的人生,卻是“珍重而溫馨的”,題贈者們襟懷坦蕩,談吐直率,時時以國計民生為念,因此與他們的相處成為作者學習為人處世的課堂,他們惠贈的簽名本,便成為作者的一段私人記憶,“一種精神和情感經歷的收藏和重溫”了。

作者說,“讀書的真正快樂在于童心,不為著文而讀書才是純意義上的讀書”。所謂“童心”,在于不帶任何目的地讀書,只是為了有趣,或者是一個經年積累的習慣。以讀書為短暫人生的最佳消費手段,一種最享受的人生品質,一種最快樂的生活方式,那么,這些在買書、求書、讀書心路上寫下的文字便是一種讀思和心緒的遣懷,飽食書理之后才能更多思考的本能需要。(馬德靜)

5 實話實寫的《書林信步》

《書林信步》的作者林偉光,現為《汕頭經濟特區報》編輯。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筆名任我行、任之,200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紙上雕蟲》《詩意棲居》,書話散文集《書邊散墨》《書難齋書話》。曾有自畫像辭:

天性好靜,好于故紙堆中討生活。紙上雕蟲二十秋,任情任性任我行。雖躲進小樓成一統,偏心尚未灰冷,時時打開窗戶,看風起云生,看人世滄桑;聊些不咸不淡閑話,寫些不三不四文字。

他在本書序言《觀照散文》中說:“在所有的文體中,散文是最沒有神秘性的,幾乎連販夫走卒、初習寫作的稚童,只要樂意也完全可以操作”,但“真正好的,能夠給我們心靈震撼的竟何其少哉;更多的濫情煽情矯情,說教說謊說假之平庸作品,使我們從眼睛到心靈都彌漫著疲倦”,因此,他是讀得多而寫得勤。

在《書林信步》的后記中,他提示讀者道,本書其實是“《書難齋書話》的續集”?!稌y齋書話》(和平出版社2006年版)是作者編選的一部包含有五十余篇發表作品的隨筆文集。所謂“書難”,是因為他的讀寫之所早已“書多為患”,含有自嘲之意。在該書的自序《文學的“啼笑因緣”》中,他表示,自己的興趣范圍,主要還是在文學閱讀方面,“幾乎是不設禁區,盡可能地博覽”,然后就是持之以恒,筆耕不輟。

在《書林信步》的題為《觀照散文》的自序中,他更提出了“散淡的寫作”的觀點,即從“自由的理念”出發,堅持用自己的真誠的心,從生活中直接發掘和升華“美”,由此看來,本書也就是林先生堅持從書林中發掘和升華“美”的心得集了。他說,“寫作時要貫徹自由的理念”,“倘一輩子都帶著枷鎖寫作,就不如不要寫了”。

《書林信步》分為“閑情歲月半床書”“書架上活色生香”兩輯,作者以淘書、讀書、談書、寫書為樂,由于大量閱讀周作人、孫犁、張中行、汪曾祺、黃裳諸名家的文章,因而其文筆簡約,字里行間不乏書卷氣。他在收錄在本書中的《閑話書話》一文中說,我寫如知堂老人周作人所謂的“看書偶記”,堅持的兩個標準,一是“必須打動過我的心”的書,二是自己讀過后有所體會,“哪怕是不成熟的偏見”的書,如在本書中,他就寫了孫楷第、流沙河、黃苗子、郁風、彭國梁、王稼句等愛書如癡的書人,以及寫《醉書隨筆》的許定銘,寫《紙上的行旅》的薛冰、寫《雁齋書事錄》徐雁等。但他所追求的“書話”,有時更近于隨筆,即既有“思想性”的追求,更注重“藝術性”的探求。

這種形式美的探求,最典型的體現在作者對于文章標題的命名上。諸如《如花初發別樣春》《華光燦爛若云霓》《兩山排閥送青來》《一行如月看多時》《草色山花心自閑》《舊時明月今日風》等等,非得讀者用心開卷展讀,才可知作者的筆墨所及。從內容上來分析,則本書大概可歸納出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散文、書話、詩歌,乃至打工文學、博客寫作、手機文學等文學體裁和文學現象的獨立批評;二是對“閱讀”的體悟,包括“閱讀”與“悅讀”的辨析,為何而讀,闡述了自己“為樂而讀”的讀書理念;三是有關藏書票、書名、暢銷書等問題的思考,并針對若干讀書人和藏書家及其著述發表了褒貶意見。

如對于他所尊敬的黃裳先生,作者秉筆直書道,《珠還記幸》的“修訂本”與其初版本相比,是抽換了10篇文章:

只是如此形式的再版,卻苦了我們這些喜歡黃裳的普通讀者。對于已購《珠還記幸》初版者,譬如我,卻怎么也舍不得那占了三分之一的新作,幾番拿起放下的躊躇后,就只好乖乖就范了……對于沒購過卻早慕此書者,以為這就是《珠還記幸》,殊不知其中已有舊貌換新顏之別了?!斎恍掳娴挠∷⒀b幀技術體現得淋漓盡致。那些原有的名家手跡,在初版中只能是約略可以領會,而于新版里卻是風情畢現,豈止賞心樂事而已。除此,還增收了諸如迅翁“立此存照”手跡、知堂鋼筆手跡、卞之琳信函手跡等原物,使《珠還記幸》更臻完美。因此,《珠還記幸》這樣的修訂本,自不同于哪些泛濫了的修訂本。不過,是否妥當,我還是保留自己的觀點。

對于“讀書好”的觀點,大概從來沒有人會明目張膽地發表不同意見,但多年來,社會上卻并未形成濃郁的讀書風氣,作者認為原因只有一個,即沒有解決好“為什么讀”這個本質性的問題。當前功利閱讀的盛行,于讀書風氣的形成作用不大,反而有副作用,因為一旦達到目的,讀書興趣大減,甚至把書束之高閣。

由此作者指出讀書的兩種境界是,“為用而讀”和“為樂而讀”。前者如杜甫所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揭示了學與用的因果關系,即“為用而讀”。但讀書的至佳境界則是“為樂而讀”,對于真正體驗到讀書樂趣的人來說,人生快樂還得向書卷中尋求,“為樂而讀”才是可持續的,其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影響深遠的。

針對現在社會越來越嚴重的“快讀”現象,他在《涵詠工夫興味長》一文中呼吁,要提倡“悅讀”:

快讀就如坐在車上,兩旁的五光十色的櫥窗,盡管漂亮、悅目,卻常常一掠而過,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情形之下,留給我們頭腦的只是一堆漂亮、零碎的印象,除了炫目之外,其他已無從記憶了。而悅讀則不然,是立定腳跟的鑒賞,左右、上下、正反,多角度,多側面,把自己的身心都投融進去——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就產生一種閱讀后的舒暢。

“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也大可不必按照別人規定的來作,灑脫一點豈不更好?”從作者的“悅讀觀”到其“作文觀”,可知“讀什么書”的首要因素是“為樂而讀”,要按自己的興趣把選中的書當“閑書”來看,至于讀后有所思有所寫自然也就水到渠成,是一種自由發揮的“實話實說”了?!稌中挪健返淖髡咝挪綍?,寧靜而從容,而我則通過他的隨筆,分享到了來自書林中的豐富“葉綠素”,在獲得人文知識給養的同時,也得到了自由閱讀和靜心寫作的心態熏陶。(陳欣)

6 書人情長的《書來話多》

南京大學教授徐雁先生所著的《書來話多》,是作者藉其雁齋所收藏的作家、學者簽名本,對孫犁、姜德明、涂宗濤、朱永新、張建智、吳定安、范鳳書等人的舊書新著加以多元化品評后的隨筆集,封面上的一叢蘭花正如他的文風,透露著作品中飽含的溫文爾雅氣息。

全書共有38篇文章,分為“人文的底蘊”“書香的魅力”“漸行漸遠的故事”“讀讀孫犁,看看姜德明書話”“前言與后語”五輯,向讀者彰顯了淡泊明志、知書識理的樂趣。由于每篇文章的文名幾乎采用一致格式,以高度囊括全文思想頗具詩意的一句話開頭,以冒號間隔正副標題,給讀者一種整齊規范的形式美感。有的文章還插入了所評之書的照片。

第一輯“人文的底蘊”,作者品評的是《金陵五記》《鐘山詩文集》《湖南歷代文化世家·湘鄉曾氏卷》《薌草集》《安徽藏書家傳略》《蘋樓藏書瑣談》《中國著名藏書家與藏書樓》《中華文明讀本》等書,通過其中金陵和鐘山的詩文,湖南湘鄉的耕讀,江西金溪的薌草,安徽的民間藏書、天津蘋樓等,向讀者展示了各地深厚的人文底蘊。

第二輯“書香的魅力”,品評的是張建智《絕版詩話》、薛冰《舊家燕子》、韋泱《舊書的底蘊》、桑農《隨遇而讀》、朱永新《書香,也醉人》以及翁長松等人的書事隨筆集。其中張先生對詩如敲罷了三聲晚鐘的真誠,薛先生對故紙堆中舊書刊的鐘情,韋先生書林尋芳客、舊書有情意之通感,桑先生隨遇而讀的隱士姿態,朱先生對閱讀的重視和推廣等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輯“漸行漸遠的故事”,是有關陳去病、陳衡哲、鄭獻徵、蕭乾、亮軒,及阿瀅主編的《我的中學時代》、阮義忠攝影隨筆集《失落的優雅》、張曼玲憶父錄《中國布衣》的讀書隨筆作品。其中最長的一篇,要數作者對陳思和回憶錄《1966—1970:暗淡歲月》的品評,作者通過挖掘陳先生早年人生經歷及其作品所表達的內涵,向讀者刻畫了一個文革時期懷抱著“隱憂”成人的霾色少年經歷,表達了對一個寬松清平社會狀態的向往。

第四輯“讀讀孫犁,看看姜德明書話”,著重介紹了孫犁與姜德明先生以及其作品。本輯一共9篇文章,2篇話及孫犁先生所著,1篇談及孫犁先生與姜德明先生的淵源,1篇關于受孫犁先生影響頗深的韓映山作品,余下皆為品評姜德明先生大作。作者用其歷練而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勾勒了一個熱愛家鄉,以文字剖析靈魂,受人敬仰的孫犁,并通過對姜德明先生的作品的解析,展現了姜先生收藏之路、讀寫之路,讀者還可據《敬惜字紙津京書》一文了解到孫先生與姜先生淵源之深。

第五輯“前言與后語”,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為《被湮沒的篇章》《風情民國老期刊》《梧桐影文選》等所寫的序言,第二部分其主編的《全民閱讀推廣手冊》暨《全民閱讀參考讀本》(海天出版社2011年版)、《閱讀的人文與人文的閱讀》(科學出版社2014年6月版)所寫的前言和編后記。

總之,“書愛眾香薰,知識最樂群”、“花香何及書香遠,酒味怎如詩味長”,“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多年來,徐先生以其家藏琳瑯開卷筆耕,僅自2009年以來,就問世了多部書話、書評集,如《秋禾話書》(三晉出版社2009年版)、《紙老,書未黃》(海天出版社2013年版)、《舊書陳香》(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版),與讀者分享其書林所得、讀書之樂。而《書來話多》則是他去年在《藏書報》開設“秋禾書話”專欄文章的結集??傊?,徐先生著述本書及其倡議主編的這套“全民閱讀書香文叢”,向讀者全面展示中國傳統書香魅力的同時,也包含著他努力從事閱讀推廣和讀物推薦的良苦用心。(梁穎)

〔1〕 譚華軍.春來書香濃:《全民閱讀書香文叢》導讀[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4(3)

〔2〕 王余光.閱讀,與經典同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

〔3〕 徐雁.全民閱讀推廣手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讀書
郭初陽:讀書真的太有意思了
春日讀書正當時
讀書使人進步
少年讀書正當時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讀書
讀書的好處
讀書
我們一起讀書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